那些波軍炮兵很快就變成了“菜鳥”們的戰功。賴歇瑙一看差不多了,繼續大吼:
“快點引爆敵人彈藥,全力支援我方陣線,快快……”
“菜鳥隊”鬼叫著調轉車頭,對著自己的陣線殺去,不久波軍的炮兵陣地就傳來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波軍的炮兵是徹底完蛋了。正在進退失據的波軍進攻部隊,在賴歇瑙的一百多輛“沙袋卡車”的猛烈打擊下,徹底崩潰,抵抗的一律就地擊斃,德軍的原則就是要麽投降,要麽選擇死亡。
“噠噠……不打了……我們投降。”
幾百名波軍放下了武器,俘虜當然是去俘虜營呆著了,德軍此時基本上不會發生殺害俘虜的事件。
“菜鳥隊”立即被安排去打掃戰場,救治己方傷員,準備撤退,賴歇瑙還單獨召見了那名叫傑瑞的上尉:
“嗨!希特勒,報告軍長,上尉傑瑞前來報到。”
“上尉你很勇敢,我為有你這樣的一線指揮官倍感自豪,上尉你應該獲得勳章。”
“報告軍長,我手下的士兵都是最頑強,最勇敢,最忠誠的士兵,他們更應該獲得勳章。”“不錯,你是一個稱職的指揮官,那好你就說說你們連的傷亡情況,和大概戰果。”
“報告軍長,參戰時我們連184人,現在帶上重傷員還有十八人活著,他們每一個人都戰鬥得十分勇敢頑強,我們總共擊斃波軍大約八百多人。”
賴歇瑙看著滿身血汙。衣衫襤褸的傑瑞上尉,一張臉上早就被硝煙熏的漆黑,只剩兩個明亮的眼睛還在轉動,但是從傑瑞的精神上看,悲傷而不沮喪,是一個難得的一線指揮官,假以時日,還是有很大上升空間的。
“傑瑞上尉,你的要求我批準了你們連隊將獲得集體二級鐵十字勳章,而你現在可以叫少校了。現在你指揮的部隊就是我帶來的這些人。名字就叫菜鳥營吧,因為他們就是由馬夫,廚師,火夫組建的部隊。我希望你把這個菜鳥營帶成一支精銳。敢打勝仗。能打勝仗的部隊,你有信心嗎?”。
“有信心。”
“走跟我進華沙城去,隆美爾和李默已經拿下一半華沙城了。這兩個可是你奮鬥的目標。”
……英國倫敦國防部作戰廳內,幾個後世名將正在激烈地爭論,他們爭論的原因很簡單,丘吉爾和麥克阿瑟,戴高樂堅決地站到了一起,希特勒和他的高官們就是“白癡”+“蠢豬”,而蒙哥馬利和艾森豪威爾就要狼的多。
性急的麥克阿瑟一邊揮舞手中的大煙鬥,一邊唾沫飛濺地發表著自己的意見:
“你們看,現在德國雖然派出了大量的飛機,但是波軍是多少人,是二十多萬人,那可不是二十多萬頭豬,德國佬的那些飛機能炸死多少人,三萬或者是五萬,波軍還有二十萬用於進攻,要知道波軍可是在進行衛國戰爭,千萬別低估了他們拚死戰鬥的決心。
我認為德軍如此巨大的環形防禦陣地,直線距離在十公裡以上,他們不可能有哪麽多的兵力去布防,德軍只能在環形陣地的邊緣地帶布置警戒兵力,他們最多可以組織一支機動部隊,如此寬廣的防禦地段,他們是帶翅膀的嗎?所以只要波軍三面猛攻,德軍絕對顧此失彼,只要搞掉德軍的物質基地,德軍也就立即完蛋了。
你們在看看,羅慈元帥正是這樣乾的,所以我敢肯定,賴歇瑙那頭蠢豬一定快完蛋了。”
麥克阿瑟唾沫飛濺地說完,丘吉爾連忙幫腔:
“是的,麥克阿瑟將軍說的太好了,也分析的十分準確,我完全支持麥克阿瑟將軍的觀點,賴歇瑙那頭蠢豬完蛋了,如果波軍能夠把指頭蠢豬擊斃了,我真想把他做成烤豬,哈哈哈……”
艾森豪威爾先淡淡地喝了一口咖啡,然後才慢悠悠地說道:
“我說兩位你們也別太肯定了,戰爭可能出現任何意想不到的情況,如果德國德軍指揮官賴歇瑙不是真的愚蠢的話,完全可以用自己手頭的一個裝甲師大部分,北上迎擊波軍的坦克部隊,再用飛機進行地毯式轟炸,完全可以拖住波軍東南兩線的進攻,只要德軍拖住東線和南線兩三小時。大約兩三小時後德國的第二波轟炸怕也快到了吧,我的將軍,波軍的部隊在毫無遮擋的波蘭平原可以頂住幾次地毯式轟炸?所以我不讚成你們的觀點,我認為戰爭沒有徹底分出勝負前,都存在著變數。”
戴高樂馬上就不服氣了,大聲地喊叫著說:
“我不讚成艾森豪威爾將軍的言論,波軍這次可是二十萬軍隊一起壓上了,就算德國有製空權,德國一方面要進攻華沙,一方面要防禦波軍,我看德國的第十五機械化軍是完蛋”
蒙哥馬利就要圓滑的多了,丘吉爾現在可是首相,蒙哥馬利可不想明著反對丘吉爾,因為從在這個局勢看,丘吉爾就是最強硬的鷹派,張伯倫的綏靖政策徹底地被丟到垃圾桶裡面去了。
歷史上張伯倫是飽受譴責的,實際上當時他的和平觀念受到許多人的擁護。他倍受譴責主要也因為他個人的頑固、不接受不同意見的特性,他解除所有不同意他對外政策的內閣成員職務。他認為自己作為英國領導的責任就是維持歐洲的和平,他覺得最好的方法是用善意對待德國,盡量滿足他們的願望。他一廂情願地以為作為領導的人必然會講道理,所以希特勒也應該是一位講道理的人。張伯倫在戰爭爆發前有一個綽號:“我愛柏林先生”。
不過沒有人能指出,如果英國當時不實行綏靖政策,結果會有什麽不同?當時法國不願意發生戰爭,意大利加入了軸心國,美國保持孤立主義,英國在當時主要列強中實際上沒有同盟者。張伯倫利用這段時間加速英國重整軍備計劃,健全了雷達防禦系統和空軍的更新,這一切對於後來的邱吉爾領導的英國保衛戰起了關鍵性作用。因此近年來有人認為張伯倫當時的總體政策思路仍然是邏輯清醒的。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但張伯倫政府並沒有立即宣戰,因為法國只有防禦沒有進攻的意圖,張伯倫只是宣稱如果德國在兩天內撤出波蘭,英國將協助他們舉行談判,他受到議會的極大壓力,保守黨議員領袖警告他如果再不宣戰,政府將會垮台,在取得法國同意和英國步調一致的允諾後,直到9月3日,英國才正式宣戰。
戰爭開始的頭八個月被稱為“假戰”,因為沒有任何交戰行動,一直維持到希特勒進攻荷蘭時英國才真正進入戰爭,歷史上英法對德國宣戰以後,出現了非常奇怪的現象,雙方沒有發生任何戰爭,英法不去主動攻擊德國,德軍也不招惹英法聯軍,大家就這樣和平相處了整整八卦月,直到德國進攻荷蘭,雙方的戰爭才正式爆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