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活一九九五》第960章 鬱金香泡沫
  前世是亞馬遜先製造了第一款的電子書閱讀器,采用的是e-ink電子屏幕,所以閱讀器的名字又叫為e-ink。

  e-ink屏幕是一種護眼屏幕,他和一般的屏幕不同,在日光下面和書籍的效果很相似,基本上達到了100%的仿真書的電子書體驗,而缺點就是在暗光下面,就需要借助一些光源來閱讀了。

  不過在目前而言,李飛騰要製作的第一代電子書閱讀器,他也要用e-ink,因為仿真體驗對於電子書的意義是非常大的,人們也喜歡這樣的閱讀器。

  時間過的很快,在蘋果工作室研發出第一代飛騰閱讀器之後,李飛騰立馬就拿到了一個,親自的開始體驗和使用。

  從仿真閱讀上來看,飛騰閱讀器的閱讀體驗還是非常好的,只可惜和李飛騰心目中真正齊全的閱讀器的功能,區別還是非常大。

  而這款產品,就目前而言,已經是全球相對先進的,如果要大批量的生產的話,除了這樣的閱讀器,也沒有其他的了。

  所以,從這款產品的項目的啟動,一直到研發和生產,李飛騰都加快了步伐,他不再考慮那麽多的因素,為的就是能夠搶佔亞馬遜的市場。

  亞馬遜作為全球第一大圖書類的網上商城,已經是強大的李飛騰也很難去競爭下來他們已經擁有的市場,而閱讀器的推出,卻是讓他有了一個竊機,就是通過這一個產品。來擴大谷歌網上商城的營銷。

  最重要的一步。還就是收購福布斯之後。擁有的在出版文化上面的底蘊。

  李飛騰在亞洲內的出版社的集群規模,毫無疑問就是第一的。

  他一個人的書籍,已經是佔據了市場上相當大的一部分的營業額,而飛騰文化集團,擁有著飛騰原創小說平台這樣的一個夢工廠式的原創文學基地,所以在東亞之內,李飛騰是一點也不畏懼任何的競爭對手。

  只有在西方的地盤裡,李飛騰還掌握不夠多的資源。

  收購福布斯只是第一步。他思考了一下,覺得接下來還需要去拿下一些重要的傳媒公司,特別是在紙張雜志周刊之類的讀物,這些的公司,在西方內的影響力,是大於網絡的。

  其實也就是傳統的傳媒公司。

  歷史悠久的品牌周刊雜志,早就脫離了商業運營的道路,而背後的股東們,也都不是簡單的人物,所以說呢。只有一些近五十年內,或者是未來十幾年內可能出現的那些品牌的雜志周刊。才是李飛騰需求的。

  只不過李飛騰的野心是非常強大的,他還是看中了一家歷史悠久,在商業方面頗具有影響力的公司。

  麥格勞-希爾公司,一家成立在1888年的教育出版社,現階段已經發展擴大成為了一個在教育出版領域內的巨頭,在它走過的百年來,做的一個大名鼎鼎的《商業周刊》已經成為了全球金融巨頭們辦公室裡不可缺少的一本雜志,而李飛騰的全球辦公室裡,都有一個專門放著全球各地著名的雜志,其中《商業周刊》、《福布斯》、《時代周刊》等最新一期,是直接的放在他隨手可以拿到的辦公室上,而商業周刊還是在最前面的,所以說,由此可見李飛騰對商業周刊的看重度了。

  比起福布斯而言,商業周刊上面的一些資訊要更為的專業和詳細,並不是靠什麽噓頭來獲取銷量,而是真真切切的有一些教育意義,指導商業運營,金融管理等等綜合方面的東西。

  總之,李飛騰在看上了麥格勞-希爾公司之後,他就派出了鎂國的估價團隊前往對方公司,和麥格勞-希爾公司的負責人進行交涉,開始一輪收購計劃。

  這家公司,可遠遠比福布斯的價值要大,大的足以可以說,相當於李飛騰身價的八分之一。

  也就說,是一個價值百億美元的公司。

  按照目前李飛騰的現金而言,絕對是不足以拿下麥格勞-希爾公司,然而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募集的行為。

  騰達傳媒集團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就目前李飛騰的股份,他還是可以繼續的拋出,並且吸引更多的合夥人的加入,除此之外也可以繼續的發售股份,通過多方面的募集,以收購麥格勞-希爾公司為理由,擴大騰達傳媒集團在行業內的品牌知名度,市場佔有率等等為噓頭。

  其實就是說出一個理由,一個讓投資們信服的,可以把錢拿出來,讓李飛騰去收購麥格勞-希爾公司的理由。

  ……

  ……

  時間一轉眼到了12月的時候,李飛騰再次的趕往了鎂國,這一次,要處理的大事情,就是再次發售3000萬股股票,另外就是在鎂國進行兩次的公開的募集,以承諾未來多少的股息,還有就是承諾年利率多少,發售企業債券。

  大家都知道,企業債券,其實相當於企業的一個借條,一個對於投資人開出的借條,相當於騰達傳媒集團,向投資人借錢。

  企業債券的意義,不僅僅是在沒有錢的時候借錢,其實還有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來企業逃稅了。

  在鎂國,企業的稅收是非常重的,每個公司賺到的錢,如果不進行合理的避稅,每年要承受的稅務,絕對是會提高競爭風險和成本。

  比如說微軟,今年發售了一款新操作軟件之後,賺到了錢,錢基本上就會放在海外不收回來,不會著急的流通到鎂國的企業帳戶裡,而至於在鎂國本土賺的錢,也可以通過發售企業債券,通過一些操作,購買企業債券,實現合理的避稅。

  同時,那些大公司,也會在海外發售企業債券,用來回籠資金。

  總之,李飛騰的大筆資本,在不著急流通的時候,大部分也只能是放在海外,不會隨便的進入一個國家內,一個商業組織裡,因為一旦這樣,100億美元的收入,隨便交一點商業稅,就讓李飛騰的肉疼了。

  鎂國的稅收實際上很繁雜,一個大型的公司,方方面面都有稅收,至於說個人稅,15%——39%,每個鎂國的富翁,個人是不會擁有太多的現金,就好像比爾蓋茨一樣,很裝逼的節儉,實際上個人的錢都放在企業裡,或者是股票,或者是其他資產,總之就是一些可以避免個人所得稅的地方。

  前文當中,有講到遺產稅,而李飛騰如果想要把自己擁有的資產,繼承給後代的話,最好的辦法,還是跟風比爾蓋茨的那種,弄一個個人的慈善基金,通過捐款的方式,就能夠逃開巨額的遺產稅了。

  ……

  “麥格勞-希爾公司,在金融領域裡一直扮演著指導者的身份,這次我們前去洽談,一定要拿出自信來,不要因為對方的專業,而落了下風。”

  汝林奇親自帶隊來麥格勞-希爾公司,她是非常緊張的,原因是這家公司一直都是行業內的“老師”,包括她們的團隊,也多是依靠著麥格勞-希爾公司的一些金融服務,來進行一些風險投資,它的標準普爾,在全球提供的投資參考指標,一直是她們最先要分析學習的資料。

  總而言之,汝林奇她們作為專業金融財務領域的精英,也是需要依賴於這家公司的金融服務,由此可以看出這家公司的重要作用了。

  汝林奇坐在飛機上就在想,如果是真的收購了麥格勞-希爾公司,那對於她們,對於全球的金融服務而言,絕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她們今後的投資項目,也拿的更加的穩健,因為多了一個專業的金融服務公司,能夠最先的得到有效的投資信息,時間上就能夠超越和領先他人,怎麽可能不賺錢呢?

  然而,汝林奇也知道,這是一個很難辦的苦差事了。

  她只能把所有的信心,都寄托給董事長李飛騰。

  這天,汝林奇的團隊到了麥格勞-希爾公司之後,一批人迎接了她們。

  其中總裁道格先生,他說道:“汝林奇,你們就是華爾街傳說中的十二朵金色鬱金香?”

  “道格先生,謝謝你,我們十二位,確實就是十二金色鬱金香。”汝林奇也一點不謙虛的點點頭。

  在她的團隊裡,連她一共有十位女強人,非常擅長製造一些泡沫經濟,擅長製造股市上的小泡沫經濟,從中獲取一些空盤暴利。

  怎麽說呢?首先鬱金香泡沫,是世界上第一個投機事件。

  鬱金香泡沫又是經典的投機案例,它的故事非常的悠久,發生的時間大約在17世紀的荷蘭,當時鬱金香的產地是土耳其。

  當時,荷蘭整個國家都在為鬱金香瘋狂,一朵鬱金香的球根,在當時被稱為“永遠的奧古斯都”,全國上下,從兩顆極品的“永遠的奧斯古都”開始,一顆的價值飆升到一個豪宅的地步。

  可以想象,在當時的荷蘭,全民都在投機,好比是今天的股票牛市,一旦到了街上的大媽都在購買股票的時候,那麽泡沫經濟就要到來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