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要做皇帝》第六百九十六節 爭權奪利
  武苑跟太學的事情已畢,終於輪到了重頭戲,也是本次朔望朝群臣的關注焦點——主爵都尉衙門的設立以及天下郡國平賈擅權制度的調整。

  劉徹看著臣子們,沉吟片刻,然後做了開場白,道:“朕嘗讀史書,見昔者春秋之時,齊楚爭霸,恆公以楚兵強而患之,於是,管夷吾獻購鹿之計,以錢兩千萬,乃潰楚師!賈長沙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鄉中長者亦曰: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能知得失!卿等士大夫列侯公卿,皆賢良文學,明於禮樂,熟讀經書,必有能教朕者,請著之於篇,朕將親覽之!”

  管仲購鹿的故事,是中國古典時代最經典的經濟滲透范例。同時也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經濟戰爭的范例。

  齊國在管仲的這個政策主導下,僅僅花了兩千萬錢,就成功的瓦解了楚國的經濟。

  使得本來能夠與齊國爭霸的楚國,陷入經濟危機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最終齊國兵不血刃,使楚國屈服。

  這個經典案例和故事,被記錄在管仲的著作《管子。輕重》篇之中。

  當此之時,管仲的地位也很巧妙。

  在名義上來說,管仲應該劃到法家的范疇,就是說他是法家的先驅,也是可以的。

  但實際上,《管子》這本書,被劃到了黃老派,成為了黃老派的經濟政策根基和理論來源。

  可是,在另外一方面,儒家也承認,管子是聖賢,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大能。

  孔子自己就非常崇拜管仲。

  於是,這就造成了,諸子百家主流學派。全部推崇管仲。

  不拘派系,其經濟政策和理論,少不得都會從《管子》八十五篇之中吸取營養。

  至於當政的諸公,要是誰沒讀過管子,那他基本就不配為公卿了。

  因而。劉徹一說。大家夥就立刻在腦海裡浮現了管仲購鹿的故事原文記載,甚至是輕重篇下的其他文章也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冒了出來。

  而管子在輕重全文之中,始終都在強調一個事情。

  這個事情,用原文來說是:積之以輕,散行以重。

  通俗的來說,就是以國家的力量,調控物價的漲跌。通過行政命令和國家宏觀調控。實現操縱天下物價和調劑民生的目的。

  這就是為什麽,劉徹玩糧食保護價格政策以及鹽鐵官營政策,沒人能在理論上和道義上非議的緣故。

  管子,早幾百年前,就已經提出並且實施了類似的理論政策。

  當今之世,哪怕是最狂妄的人,也不敢說,自己比管仲在經濟上還強!

  而聰明人一聽劉徹這麽一說。立刻就聞弦歌而知雅意,知道了劉徹的心思。

  大農中丞商容。立刻就出列奏道:“管夷吾昔者以錢兩千萬,而令楚師潰散,使恆公霸天下,陛下見微知著,以粟鹽鐵而重天下,取先賢之政,用之於當世,此臣等愚所不能及也,恆公之遠不能如也!臣謹為天下賀!陛下命臣等議管子購鹿之得失教訓,更乃聖王之見,伏維陛下能動合陰陽,明見萬裡!”

  這個馬屁拍的無數人側目,震驚、跳腳——媽蛋,搶我台詞劇本!

  商容卻是一臉正氣,接著奏道:“以臣之愚見,陛下即立粟鹽鐵之政,恩澤天下億兆黎庶,安能不再立一新政,行督查天下商賈之職,握核查賈人車船礦山之權,執郡國平賈擅權監察之責,上佐社稷,下安黎庶!”

  商容向前一步,匍匐拜奏:“臣謹上‘請立主爵都尉以製天下商賈疏’,伏維陛下禦覽!”

  劉徹看著商容,臉上露出了非常滿意的笑容。

  自從他放風,要立主爵都尉後,就一直在等著那個聰明的臣子主動出頭來上這麽個建議了。

  劉徹本來以為,他還要鼓動鼓動,才會有人主動出頭。

  沒想到,這個商容這麽識趣,都不需要動員,自己就寫好了奏疏。

  不錯,也不枉自己提拔栽培了。

  有了商容帶頭,其他人也紛紛丟掉節操,迅速跟進——既然第一個螃蟹沒吃到,那就更要把隊伍站好了。

  不能對抗天子啊,更不能在天子心裡留下‘某某跟朕不對頭,老是喜歡對著乾’的印象。

  尤其是千石左右的諸司曹主官。

  對這些人來說,他們的升遷任免,未來前途,全系於劉徹這個皇帝的喜怒。

  得罪了皇帝等於自絕於仕途。

  前代名臣馮唐的例子,就很好的教育了這些人,不要對抗,更不要得罪皇帝。

  不然,你就算再有才華,也得在郡國打轉。

  想回中央?做夢去吧!

  但兩千石們的想法,就又不同了。

  當官當到兩千石,就已經進入了漢室‘將相不辱’的保護范圍。

  皇帝即使再厭惡他們,撐死了也就下放地方。

  兩千石朝臣下放,至少也是地方郡守。

  即使最被皇帝討厭的人,也能撈個類似諸侯王太傅、丞相一類的官職,聊以自慰。

  先帝時,故廷尉張釋之,把先帝都得罪成那個樣子了,還不是能成為諸侯王丞相?

  當然了,一般情況下,也沒有那個兩千石朝臣願意為了一些不相乾的東西,去跟皇帝死磕,更加不會故意對抗皇帝了。

  但,假如,某個事情牽扯到的利益跟好處實在太大了的話。

  肯定有人願意稍微冒些風險了。

  譬如,少府劉舍跟大農直不疑,就一定願意在主爵都尉的問題上‘據理力爭’。

  誓要將這個衙門變成自己衙門下屬的司曹之一。

  而丞相府跟禦史大夫衙門的官僚們,也是虎視眈眈。

  漢家制度之下,丞相跟禦史大夫衙門,在許多職權上交叉重疊,彼此之間,更是明爭暗鬥不止。

  在理論上,丞相總攬天下軍國大事。執百官之牛耳,是為天子之下,最高等級的大臣。

  但禦史大夫也不差,身為亞相,操監督百官。執彈劾大權。更領有文書圖錄律法刑殺之權。

  所以,歷來,新設一個衙門,丞相跟禦史大夫衙門都會相互爭奪,哪怕,這個新衙門只是管市政垃圾處理的……

  更別說主爵都尉這樣明擺著有錢有權,更能影響天下的機構!

  沒有那個官僚機構。不會渴望自己的權力更大。

  甚至。可以說,若有可能,官僚機構就會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會,為自己攬權。

  至於攬到權力後怎麽辦?那就到時候再說唄。

  總之,先抓權,最重要!

  於是,殿中就出現了漢興以來,極為少見的一幕:

  只見。商容之後,劉舍的左膀右臂之一。主管少府園林跟假田事務的少府六丞之一的趙胡出列奏道:“陛下深明大義,嘉天下黎庶以大惠,自元德以來,善政無數,至今已出內庫禁錢數以十萬萬計以振元元,撫孤寡,敬長者,修渠道,建水車,行安粟之政(糧食保護價)用鹽鐵之策,又興軍備,整六師。德被蒼生,澤及鳥獸,今又以先賢故事,教訓大臣,此臣胡愚所不能及也,然臣雖愚,但臣忠義之心不絕,謹奏以《請加內庫財權以利社稷疏》,伏維陛下聖覽!”

  瞎子都知道,這趙胡明擺著就是要把主爵都尉衙門納入少府體系。

  不然,他扯那麽多做什麽?

  不就是先擺出我們少府付出了很多很多,也做了很多很多,在財政方面,我們才是專家。

  請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家去處理!

  大農立刻就不能忍了。

  另一位大農中丞,直不疑的心腹番訓馬上就跳出來,捧著一份奏疏,拜道:“臣訓昧死以奏陛下:自陛下興鹽鐵之利,用輕重之策,以利蒼生以來,大農上下皆以效死之心而忠心王事,於郡國廣設鹽鐵有司,賴陛下之威,社稷之靈,群臣用力,迄今已在天下郡國增設鹽鐵官員有秩以上千三百余人,立鹽鐵官邸,三十五處!今聞陛下聖訓,臣訓等誠惶誠恐,乃上《請益國庫疏》……伏維陛下聖裁!”

  然後番訓就笑眯眯的看著趙胡,這其中的挑釁味道,再清楚不過了。

  你們少府不是說你們是專家嗎?

  那難道我們大農就不是專家了?

  就你們會玩財政,會理財?

  我呸!

  更何況,論起在地方上的經營以及在郡國的網絡鋪設能力,尤其是吳楚齊魯地區的影響力,你們少府能比得上我們大農嗎?

  再者說了,作為天子內庫的管家,爾等渣渣,安心幫陛下管理好上林苑以及皇家園林、作坊就好了。

  好嘛,大農跟少府,直接唱對台戲了!

  這讓其他圍觀群眾,看的熱血沸騰,若非是在宣室殿,甚至有人都想喊一聲加油了。

  而對陣雙方,雖然不是少府跟大農的主官,但卻也都來頭不小了。

  番訓,屬於士大夫階級,雖然他是刀筆吏出身,但漢室如今,多數士大夫,都是自刀筆吏而起,所以也就不存在,誰比誰更高貴這個問題。

  所以士大夫們一看,當然用腳投票,力挺番訓了。

  反正,看熱鬧不嫌事大,搖旗呐喊,誰都會做。

  至於趙胡?

  這位與南越王世子同名的官員,可是正兒八經的列侯之子。

  他的祖父,更是漢室有的福將,深澤齊候趙將夜。

  深澤候這個候國,食邑不多,七百戶而已。

  但首任君侯趙將夜,卻是當年漢室諸功臣中的傳奇人物。

  趙將夜在漢王三年,才投降漢軍陣營,而且,是投降的韓信。

  這本來是不可能封侯,更遑論撈一個開國功臣的位置。

  但,所謂福將,就是不管什麽艱難險阻,都難不住他。

  投降韓信後,趙將夜先是跟著韓信打了自己的前主子,趙王張耳,又掃平了齊楚。

  然後。他的運氣來了,跟著高皇帝去了平城,還在平城表現出色,於是,入了劉邦的眼。拜為深澤候。

  後來。韓信跪了,劉邦掛了,趙將夜沒了靠山,呂後上台後就找了借口,奪去他的封國。

  只是三年後,政局再次發生變化,出於籠絡人心的需要。呂後恢復了趙將夜的爵位。

  然而。趙將夜這個時候,對呂後絞殺高祖子嗣的行為非常不滿,常常私底下發牢騷,非議呂後,還對諸呂的跋扈極為不滿。

  於是,一年後再次被廢。

  本來,很多人都以為深澤候這次****了。

  可是,數年後。呂後駕崩,諸呂被清算。代王從代國入主長安。

  於是,趙將夜當年的牢騷跟不滿,就成為了忠臣的表率。

  深澤候候國再次建立。

  深澤候也因此成為漢室歷史上起起落落次數最多的列侯,更被人稱為福將,太宗孝文皇帝時期,趙將夜就因為福將的名頭,曾經出任過雁門郡守跟光祿勳等職位。

  最重要的是,在這個期間,趙將夜跟竇氏有了聯姻。

  趙將夜的幼女,就嫁給了南皮候竇彭祖,也算是竇氏外戚集團的一員了。

  趙胡雖然不是深澤候世子,但跟竇家走的也比較近。

  他的妻子,就是竇嬰的妹妹,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

  於是竇氏外戚集團,自然願意賣個面子給趙胡。

  南皮候竇彭祖,就派了幾個小弟出來給趙胡站台。

  這邊,大農跟少府吵的不可開交,那邊,丞相府跟禦史大夫衙門又鬧了起來。

  只是,到底是唯二的三公衙門,這體面跟方法還是要講一講的。

  一般情況下,丞相跟禦史大夫,會在國政上進行磋商,以協調雙方立場,彌合分歧。

  畢竟,這丞相跟禦史大夫要是公然互相拆台,那影響就太壞了!

  皇帝也絕對不會坐視這樣的情況發生,皇帝一定會強勢介入,而強勢介入只會有一個結局——兩邊都回家種田。

  但,若說丞相府會跟禦史大夫衙門相親相愛,那也是不可能的。

  設置禦史大夫的初衷,就是平衡相權,使丞相權力不至於大的離譜。

  所以,周亞夫跟晁錯的磋商,進行的很不順利。

  兩位巨頭之間,通過文字,不斷往來交換意見,但始終沒辦法達成一致。

  丞相府覺得,身為丞相,理所應當,就擁有管轄一切有司衙門的權柄。

  就是少府,不也得在辦事前,給我們打個報告?

  這主爵都尉,當然要歸我管轄和監督。

  但晁錯卻覺得,丞相吃相太難看了。自己吃肉,湯都不給我喝一口,叔叔能忍,嬸嬸也忍不得!

  實在是,明眼人都知道,這主爵都尉的未來權柄跟分量將舉足輕重。

  但凡有所野心和政治抱負,都不會放棄把自己的手伸進去的可能。

  但這樣的局面,卻讓首次參加朝會的平賈擅權們看的目瞪口呆。

  一個個膛目結舌的在心裡吐槽:“漢官威儀,吾等以前只是聽說而已,卻不想,果真是……”

  嗯,當年,高皇帝的時候,丞相帶頭在朝會上鬥毆,太上皇親自帶著家臣仆役跟別人械鬥的故事,可是漢室久經不衰的八卦話題。

  嗯,今天繼續爆發~!

  等下還有~

  另外求月票~~~~~求推薦票~

  恩,現在,月票告急啊~

  俺以前從來沒有上過月票榜,更加沒有爭搶過月票~

  當然不是俺清心寡欲,沒有功利心,這話我自己都不信~

  只是我以前懶而已~這是實話~

  但現在,這個月票,我是一定要爭了。

  因為已經裸奔很久了,大概編輯看俺太懶,所以一個月無推薦,淚奔啊~

  所以呢,懇請諸位讀者老爺,助我一臂之力~(現在正好是月初,保底月票什麽的應該有不少~)

  我會用更新來報答大家。

  這個月,我想拿到那一千塊月票獎!!!!!!!!(未 完待續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