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要做皇帝》第九百九十四節 戰俘換時間(求月票!)
  月票榜告急啊,被人爆菊了~請求諸位讀者老爺給與支援~~~~~~

  謝謝了!

  以上~~

  ************************

  在結束了一天的祭祀活動後。

  匈奴單於軍臣,回到了自己的王帳。

  例行公事的參拜了初生的月亮後,他揮手,散去周圍的侍衛。

  然後,一個躡手躡腳的人影,出現在了軍臣身邊。

  “大單於!”那人跪下來,匍匐在地:“渾邪王剛剛派人來傳信:漢朝皇帝派人傳書,告知其,漢軍將於八月出塞之事……”

  軍臣的臉色瞬間冷了下來。

  “八月?”軍臣取下自己頭上的氈帽,露出頭上的辮子,問道:“漢軍將從那裡出塞?人數有多少?誰領軍?”

  “回稟大單於,漢朝派去傳信的信使,隻說了漢軍將於八月出塞之事……”那人低著頭說道。

  軍臣於是陷入了沉默。

  如今,在匈奴內部,絕大部分的貴族,包括軍臣在內,都對南方崛起的漢朝,充滿了警惕。

  畢竟,匈奴帝國的大部分重要的政治和宗教重地,都在幕南。

  而馬邑之戰後,漢朝取得了漢匈之間的主動權。

  匈奴喪失了主動進攻的能力——長城雖長,但,能威脅到漢朝皇帝的突破點,就那麽幾個。

  匈奴帝國,現在承受不起第二次馬邑那樣的慘敗了。

  也沒有貴族敢再去長城嘗試一次漢朝鐵騎的威力的滋味。

  現在的漢長城,在匈奴貴族們眼裡,已經跟七八十年前的秦軍駐守的陰山一樣了。

  那就是個死亡之地。

  沒有人有膽子敢去。

  但,正因為畏懼,所以,匈奴對漢室,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警惕。

  在馬邑之戰中,漢軍的細柳營,出塞數百裡,端掉了右賢王的駐謁之所——南池,更是讓匈奴人汗毛都豎起來了。

  漢軍兩年前,就已經具備了出塞數百裡的能力。

  兩年後的今天,漢軍是不是已經具備了出塞與匈奴在大草原上競技與爭鋒的能力了呢?

  誰都不敢保證!

  事實上,現在的軍臣也清楚。

  漢匈之間遲早要做過一場。

  不是匈奴向漢朝討還馬邑的血債,就是漢朝要向匈奴複平城之仇,呂後之恥。

  區別只在於,誰來開這第一槍。

  軍臣是無論如何都希望由匈奴來開這第一槍的。

  他比誰都希望,漢朝能一直老老實實的待在長城內,等著他征服西方,掠奪無數的財富以及奴隸歸來。

  然後,再去與漢朝算總帳。

  可惜,哪怕是軍臣再怎麽催眠自己,他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漢朝人,是一定會出塞的!

  就像五六年前的匈奴帝國一樣,一紙和親條約和幾句虛無縹緲得空洞話語,根本無法束縛也束縛不住貴族和軍隊對戰爭以及掠奪的渴望。

  同樣的道理,漢朝的軍隊和貴族,對於軍功和賞賜的渴望,也同樣會催促和迫使漢朝的君臣,發動戰爭來解決問題。

  馬邑之戰後,世界格局因此洗牌。

  匈奴人,尤其是匈奴的貴族,不得不正視漢朝,以及漢朝所號稱的‘諸夏文明’‘中國制度’。

  或為了救亡圖存,或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

  許多匈奴貴族,都通過種種渠道,去試圖學習或者理解漢朝人的文化以及思想。

  當然,也有更多的部族貴族,變得更加保守。

  諸如呼揭王等,堅持認為,馬邑之戰失敗,是因為匈奴丟掉了自己的傳統,安於享樂。

  想要復仇,想要獲得戰勝漢朝的力量,匈奴人就應該回歸傳統。

  什麽樣的傳統呢?

  當然是冒頓單於和老上單於時期,匈奴貴族親自衝鋒陷陣,士卒茹毛飲血,悍不畏死的傳統。

  軍臣對呼揭王搞出來的這些動靜,嗤之以鼻。

  作為這個帝國的統治者。

  哪怕他不願意承認,但馬邑之戰告訴他。

  匈奴確實落伍了。

  匈奴人必須學習那些漢朝的優秀經驗,並將之吸收。

  不論是用偷,還是用搶。

  所以,軍臣明知道,自己的政敵之一中行說被人悄悄的弄回了單於庭。

  他也裝聾作啞,當做不知道。

  只是,那中行說,到底離開漢朝太久太久了。

  久到他自己都已經快要老死了。

  他已經不再可以為匈奴提供些什麽智慧或者意見了。

  匈奴帝國,需要一個新的了解漢朝,並且對漢朝和劉氏充滿了敵意和仇恨的漢朝人。

  最好是漢朝的貴族。

  只是,可惜,這樣的人,在現在的匈奴並不存在。

  匈奴帝國也已經有三年之久,沒有遇到過主動投靠的漢朝官吏或者貴族。

  而且,當前的匈奴帝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確認漢朝到底會在什麽時候出塞?

  於是,今年春天,他在發現了渾邪王和漢朝人勾勾搭搭的時候,就生出了一個計策。

  利用渾邪王來試探漢朝。

  原本,軍臣以為,漢朝人大抵會將他們的戰略全盤托出。

  畢竟,漢匈之間數十年的交往,已經讓漢匈雙方的統治者,都恨不得對方內部生變。

  彼此之間,利用間諜和細作,挑撥離間,分化收買之事,層出不窮。

  在軍臣想來,當渾邪王和休屠王主動向漢朝表明自己願意充當內應,漢朝君臣,應該是如獲至寶。

  即使不能掏心掏肺,也該有所表示。

  但現在這個情況,卻讓軍臣感到很茫然。

  漢朝隻說了八月出塞?

  鬼知道漢朝人說的是真是假?

  但,今天的匈奴帝國,卻不得不在相信與不相信之間,做出一個選擇。

  因為,時間很緊!

  匈奴帝國去年攻滅大宛,打開了通向西方世界的大門。

  先鋒騎兵,甚至一度越過了蔥嶺,到達了另一個世界,將當地的一些情報帶了回來。

  並且確認和探明了,月氏人果然在遠方重立了王庭。

  而且,小日子過的還不錯。

  他們與當地土著的引弓之民,名為康居的遊牧民,瓜分了一個名為大夏的王國。

  而且,確實有一個身毒之國,富庶而柔弱。

  這就讓匈奴必須做出抉擇了。

  是西征,還是固守幕南。

  西征意味著獲得全新的世界和全新的財富以及奴隸來源。

  但,萬一匈奴主力西征,幕南卻被漢朝奪取。

  於匈奴帝國來說,這也屬於不可接受之痛。

  幕南的龍城南池、碲林以及陰山,都是匈奴帝國具有重要意義的政治宗教中心。

  其中,陰山更是匈奴人的發祥地以及祖地。

  上一個丟了陰山的匈奴單於,名為頭曼。

  頭曼的下場如何,軍臣很清楚。

  更別提,陰山一丟,河西就有危險了。

  河西若失,匈奴帝國就等於被人打斷了雙腿。

  “八月出塞……八月出塞……”軍臣呢喃著這個情報。

  他現在,只能賭一把了。

  選擇相信漢朝八月出塞,就意味著匈奴主力今年只能留在幕南。

  而若不信,那麽,龍城大會之後,他的單於庭主力,就可以拔營西遷,前往被征服的大宛,在那裡設立前進基地。

  然後,動員幕北部族和西域仆從軍,大家夥趁著冬天的大雪來臨之前,好好的去西方搶一回。

  假如一切順利,那麽,西征大軍,就會在明年的春天,冰雪消融之時,回歸幕南。

  軍臣很清楚,自己將要做出的抉擇,會有多麽艱難。

  一旦選擇錯誤。

  假如,他沒有西征,但漢軍卻放了鴿子。

  那麽,就等於白白浪費了一年時間。

  若他選擇西征,漢軍卻在八月出塞。

  河套,就要出問題了。

  甚至,河西也要有危險。

  丟了河套,再丟掉河西。

  他這個單於,肯定會被推翻!

  “父單於啊……”軍臣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已經去世十年之久的父親:“若是您還在,您會怎麽選擇呢?”

  於是,他記憶中的一個畫面,浮現出來。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個夏天。

  跟今年夏天一樣,匈奴帝國取得了大勝。

  月氏,這個困擾了匈奴兩代人的大敵,終於戰敗了。

  月氏人的國王的首級,都被割下來,製成了酒器,擺在了單於的案前。

  匈奴帝國進入了極盛。

  那個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剛剛成長的左賢王。

  甚至於,連胡須都沒有長起來,臉上也沒有刀疤。

  他的父親,老上稽粥單於,才是匈奴帝國無可爭辯無可非議的領導者和主宰。

  當時的匈奴,同樣面臨了一個選擇題。

  是向西追擊月氏人的主力,還是回首南顧,教訓漢朝?

  老上單於隻用了一個晚上就做出了決斷:南下,去與漢朝作戰。由此掀起了漢匈之間迄今為止時間最久,規模最大的一次大戰。

  對此,當時的他很不理解。

  南方的漢朝,龐大無比,戰鬥力也很驚人。

  基本上是不可能消滅和征服的。

  為何匈奴要放棄將月氏人趕盡殺絕的可能,回首去打一場幾乎沒有贏家的戰爭?

  於是,他就這個問題,去詢問了老上單於。

  軍臣記得很清楚,當時他的父親,提著馬鞭,指著那個擺在其案前的月氏王頭顱說道:“月氏,已經是一條死狗了!”

  “而漢朝,則有可能變成一隻猛虎!”

  “大匈奴必須在漢朝人還沒有變成猛虎之前,不惜一切代價,打壓它、挫敗它!”

  “因為,這個世界,只能有一個霸主,一個主人!”

  然後,老上單於看著還很年輕的軍臣,語重心長的說道:“左賢王,你要記住,大匈奴,必須永遠保持自己無可爭辯的強者和霸主地位,不然……”

  老上單於提著馬鞭,指著遼闊的草原,對他說道:“引弓之民,自古逐水草而居,賴天地而活,其民居無定所,其部無所歸屬!今我大匈奴,雖敗月氏、東胡,定樓蘭、烏孫、呼揭及西域二十六國,使引弓之民,皆為匈奴!然,要維持此勢,大匈奴就必須證明,自己是世界第一的強國、強族,一旦有人能挑戰大匈奴,那樓蘭、呼揭、烏孫,難保不會出現二心!”

  “而一旦內部有人出現異心,則大匈奴之國勢,必然下墜,諸部之間將各自殘殺!”

  現在回想起來,軍臣歎息了一聲。

  他恨自己沒有執行老上單於的國策。

  放縱了南邊的漢朝,以至於他今日成長成為這般恐怖的存在。

  假如一切重來,軍臣發誓,當五年前的吳楚叛亂時,他一定立刻率部南下扣關,與吳楚叛軍裡應外合。

  哪怕付出再大的犧牲和損失,也要將長安的劉氏政權覆滅。

  最好,將漢朝分裂成數個相互敵視和仇視的國家。

  可惜,這個世界沒有如果。

  所以,今天的匈奴帝國,已經被逼到了一條絕路上。

  前方是懸崖峭壁,還是一路坦途。

  軍臣不知道。

  但他知道,自己和匈奴,已經錯過了將漢朝的崛起之勢打斷的機會。

  那個可怕的敵人,已經成長成為了一頭能撕裂一切的怪獸!

  而他,必須在這頭怪獸出塞之前,為匈奴帝國獲得更多的人口和財富,積蓄更多的力量和國力。

  同時還得小心翼翼的維護住帝國內部,尤其是那些三心二意的部族對單於庭的忠誠。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匈奴就必須西征。

  唯有西征,掠奪財富和奴隸,才能讓上上下下的部族,都團結在他的領導下。

  但,漢朝的威脅,卻又使得他現在不敢輕舉妄動。

  “本單於且再試探一下漢朝……”軍臣在心裡想著。

  假如連渾邪王和休屠王都不能成為誘餌。

  讓漢朝人表露自己的意圖。

  那麽,匈奴就只有一個籌碼了——那些漢朝戰俘與奴隸。

  “現在,單於庭已經查清楚了多少漢朝奴隸?”軍臣側身,對著站在自己身後的心腹呼衍當屠問道。

  “回稟大單於,我們已經從各部,找出了三萬多人,另外,有兩萬多人在去年今年,交還了漢朝,用他們,換回來漢朝的糧食數十萬石,布帛七千多匹,弓弩數千把,箭矢數十萬發……”呼衍當屠低頭說道。

  “把這些人全部集中起來,然後,每天交還五百給漢朝!”軍臣聞言,毫不猶豫的說道。

  匈奴,現在需要時間。

  而這兩萬多人,能為匈奴至少爭取一年的時間。

  只要漢朝皇帝還在做著他的聖君和仁君的美夢。

  他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子民和臣民還被匈奴控制的時候出塞來打匈奴。

  這樣,匈奴帝國就獲得了寶貴的時間。

  同時,還能獲得漢朝為了贖回這些奴隸,所支付的糧食、布帛、武器和金屬等寶貴財富。

  而一年的時間,足夠匈奴再去西方搶一回。

  更重要的是,軍臣發現,西方的牧場,似乎也很肥美。

  這樣,假如萬一有一天……

  也算是一條後路了。(未 完待續 ~^~)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