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要做皇帝》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節 王道主義
  白雪皚皚的陽山巍峨的矗立在地平線上。

  山腳下的積雪幾乎都能漫過人的腰部。

  但春天的氣息,卻已經撲面而來。

  北河開始化凍了!

  茲拉!茲拉!

  斷裂的冰河,卷起無數浮冰,奔流向下,兩條漢軍搭設的浮橋,被這狂猛的力量撕碎。

  即使是站在高闕城頭,人們也被這大自然的力量所震撼、驚歎。

  但也有腦洞特別大的人,望著這條滂湃的大河,哺育過無數先王和先民的母親河,在心裡面忽然產生了一個瘋狂的念頭。

  “假如,吾等將這北河拓寬、清淤,再將北河與烏海的聯系打通……”墨家和法家的官吏,只要想到這裡,就忍不住渾身都舒服的呻吟起來。

  北河,本是大河的主河道,因為自然的力量,才變成今日的副河道。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今天的北河,依然寬闊、滂湃,擁有強大的力量!

  而作為北河汛期泛濫的產物的烏海,也有著強大的蓄水能力。

  這個計劃一旦成功,等於在大河源頭,擁有了一個可以調節水量的閥門。

  更可以利用北河的充沛水量,將這塞上草原的許多地方,變成塞上魚米之鄉,乃至於漢家糧倉!

  只是,這個工程量實在是太大了。

  保守估計,起碼不會遜於當年秦王朝的萬裡長城工程以及靈渠工程,大約只會低於秦直道的工程量。

  雖然說,秦人在七八十年前,就具備了這樣的能力。

  但這並不意味著漢室也有相同的能力。

  除非,能夠解決勞動力的問題。

  不然,這就只會是一個空想。

  而這個工程需要的勞動力,最起碼也是二十萬往上!

  這就讓人望而卻步了。

  目前的漢室,不可能也沒有那個能力,將多達二十萬的青壯,長年累月的放到這塞外進行艱苦、危險的工程。

  單單是經濟原因,就足以讓人望而卻步。

  但,這並不妨礙某些有心人在悄悄的在心裡決定,打算在開春後,在此地調查,寫個計劃出來。

  因為這樣做的,哪怕是最後這個計劃其實卵用沒有。

  但,至少可以在天子面前刷一波聲望,同時證明一下自己沒有閑著,反而是‘熱心王事’為了王事‘殫精竭慮’。

  甚至,若有可能,最好來個一夜白頭……

  而將軍們望著這眼前的北河,卻都是考慮起了修複當年秦人的白道,並且,使之與漢直道聯系起來。

  最好,能修一條直達此地的軌道。

  至於勞動力?

  漢軍現在手裡可不少!

  光是青壯俘虜,漢軍現在手裡就有著足足接近十萬!

  差不多可以滿足白道的恢復、鞏固以及秦直道的開拓需求了。

  不過,在高闕之北,陰山籠罩的廣大草原上,此刻,卻是另外一副場景。

  在剛剛結束的暴風雪天氣中,滯留在此地的匈奴部族,遭受了可怕的打擊。

  許多部落的營地外圍,到處都是倒斃在地的屍體。

  這些,都是冒著暴雪和饑餓,外出尋找食物和柴火的男人。

  而營地之中,更是到處有著凍死、餓死的老弱婦孺。

  甚至有剛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和大量懷有生孕的孕婦!

  自古戰爭,受創最大的,永遠都是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的百姓。

  而若戰敗,對於底層百姓來說,簡直是毀滅性的災難。

  這一點,無論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

  哪怕再過兩千年也是如此。

  但對匈奴人來說,高闕戰敗帶來的創傷,更加嚴重。

  特別是對於這些沒能及時撤出陰山的可憐人來說,更是如此。

  因為,他們的牲畜、食物和多數青壯男子,都已經被匈奴貴族裹挾著或者驅趕著,走出了榆林塞。

  留在此地的,都是屬於被拋棄的,讓他們自生自滅的老幼婦孺。

  只有少數的青壯,因為種種原因滯留。

  而,這,給滯留在此的所有人,帶來了恐怖的災難。

  在寒冬暴雪中,他們缺乏食物、木柴、衣物,甚至是飲水、食鹽和穹廬。

  許多許多的家庭,整穹廬整穹廬的凍死餓死。

  能活到現在的,也基本都是奄奄一息,處於坐以待斃的狀態。

  許多人為了活下去,易子而食,拆骨為炊。

  但即使如此,寒冷也將他們的生命,毫不留情的奪走。

  當暴雪停歇下來,剩下的幸存者,已經寥寥無幾了。

  他們一個個的躺在微弱的篝火旁,無神的望著外面的世界。

  想要走出去,卻沒有任何力氣。

  一支從高闕城出發的漢軍斥候,劃著雪橇,深入這個彌漫著死亡氣息的世界,所見所聞,觸目驚心。

  斥候們看到過很多散落在道路兩側的穹廬,打開穹廬,裡面全是凍僵的屍體。

  甚至,曾經有人目睹了一個極為悲傷的場面——一個母親和她剛剛出生,腦袋剛剛鑽出的孩子,一起倒斃在穹廬的一角。

  孩子頭上的胎衣還沾著血跡。

  但他卻永遠無法活著看到這個世界了。

  即使漢匈是敵對關系,但這樣的場面,也實在是太過於震撼了。

  畢竟,中國人不是禽獸,也不是沒有文明的野人。

  這樣的場面,自然不可能熟視無睹,乃至於裝作看不見。

  更別提,中國軍隊,一直自詡王師。

  王師是什麽?

  王師是文明的使者,是破曉的曙光,是給四夷帶來天子雨露和雷霆的使者!

  自古王師出,即使敵國百姓也會簞食壺漿。

  四夷諸族,更是誠惶誠恐的跪到在王師之側,恭敬的奉獻自己部族和王國的珍品。

  所以,在見到這個情況後,帶隊的校尉一邊命人回高闕報告,一邊立刻組織起人手,進行救援。

  而義縱在得知了具體情況後,也立刻派出了一千多人,還有十余位軍醫,立刻出發,前去拯救那些處在生死關頭的匈奴人。

  而義縱的決定,讓無數投降和投誠的匈奴貴族以及降兵們,都感激涕零。

  過去,在草原上,某部族要是遭災,別說得到單於庭的救援了,便是連該有的負擔,也不會減少。

  遭災的部族,即使是本部,也屬於活該!

  而現在,漢朝居然主動向遭受了危機的匈奴人伸出了援手?!

  這證明了什麽?

  這證明,最起碼,漢朝要比匈奴單於庭更靠譜,也更有責任心。

  更讓無數人放下了一直懸著的心。

  畢竟,漢朝人連沒有投降,還不知道是不是敵人的匈奴部族,都願意拯救,施以援手。

  那自己等降臣和奴隸,漢朝總不會不管吧!

  ………………

  諸位讀者老爺國慶快樂~~~~

  嗯,今天是俺跟老婆的結婚紀念日,所以晚上要出門逛街~

  所以第二更會晚一些~

  但請大家放心,明天開始我會進入工作狀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