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要做皇帝》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節 吹響殖民號角(2)
  凝視著沙盤,劉徹的視線暫時全部都集中在合黎山一帶的區域。

  這裡屬於後世的甘肅省,自蘭州向西的大部分區域。

  無疑,這裡是可以耕作的。

  只是開發成本可能會比較高,類似於今日漢之上郡。

  但養活人是沒問題的。

  “朕聽說最近京輔都尉在與西南夷諸國質子往來甚密……”劉徹漫不經心的問著:“丞相知道這個事情嗎?”

  刀間在長安城內搞得動靜這麽大,晁錯不是聾子,怎麽可能不知道?

  他微微欠身,道:“回稟陛下,臣略有耳聞……坊間皆曰:刀都尉欲以夷製夷,用西南之兵除合黎之羌……”

  劉徹聽著,呵呵的笑起來。

  這哪裡是什麽以夷製夷啊?

  分明就是以毒攻毒……

  西南夷問題,錯綜複雜,羌人問題同樣如此。

  兩者都有著許多共同點。

  刀間能想到從西南夷那邊借兵去打羌人,倒也還算機靈。

  若最終事實證明刀間的策略可行,那麽,劉徹也算是可以放下心中的一塊石頭了。

  因為羌人問題,不僅僅隻存在於合黎山一帶。

  在河西走廊,在西域諸國,羌人都是一個廣泛存在,且讓人頭疼的問題。

  歷史上,兩漢數百年的教化和同化,也未能使得這個族群真的融入諸夏。

  東漢中後期,羌人的叛亂和造反,更是延綿不絕。

  想解決羌人問題,光靠文化同化,幾乎不可能。

  只能是一手胡蘿卜,一手大棒。

  而西南夷諸國,其實也與羌人類似。

  西南地區,真正化為諸夏,實際上要等到宋明之際了。

  但其頑固者,一直存留到民國。

  這並非中國文化的同化能力不夠,而是因為這些地區太過偏僻、閉塞、落後。

  而刀間的這個法子,一旦奏效,就是一石數鳥。

  既能擺平羌人,也能解決西南地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問題。

  你想,一幫子在漢室開過眼界,見過世面的西南士兵,未來回到故鄉,他們會怎麽做?

  當然會將他們從漢家學到的東西,傳授給子孫。

  這將勝卻十萬雄兵!

  “此事,丞相盯緊一些,西南諸國之兵入境後,盡皆打散重組,從棘門軍和灞上軍之中抽調百余教官,前去組織和訓練這些西南兵,千萬不可出簍子……”劉徹對晁錯叮囑一聲。

  這個事情,他是不好出面的。

  “西南兵以什麽名義入漢?”晁錯卻是問道。

  “就以義兵的名義吧……”劉徹微笑著道:“丞相府只要盯住了他們,等他們出了長城,就隨便了……”

  晁錯聽完,就已經知道怎麽做了。

  他俯首拜道:“伏唯陛下聖裁,臣謹奉詔!”

  於晁錯而言,他其實不怎麽關心西南夷與羌人的事情。

  在他眼中,這兩個族群,都屬於世界的邊角,遣一刀筆吏足以平之。

  身為丞相,晁錯只會關心一件事情——怎麽做才能富國強兵!

  但凡可以幫助他達到這個目的的人或事物,晁錯都會高抬貴手,大開方便之門。

  反之……哪怕你是道德之士,譽滿天下的賢良,那也只能請你去死!

  這就是法家臣子的腦回路,簡單、直接、粗暴。

  “丞相回去後,召集九卿及列侯勳臣,告訴他們,朕將兌現自己的諾言!”劉徹拿著指揮棒,在這偌大的沙盤上指點江山:“自長城以北,陰山以西,這萬裡疆土,這無垠山河,卿等皆自取之!”

  “朕將擇日頒布《宅地法》,許天下士民,自取幕南、河西之土……”

  晁錯聽著,戰戰兢兢,心中波濤翻滾,難以平複。

  《宅地法》這部早就已經制定完畢的法案,終於要公布了嗎?

  作為前任禦史大夫,晁錯看過這部律法的草稿。

  他深知,這部法律的意義何在?

  按照這部法律的條文規定,任何擁有漢家戶籍的士民,皆可以選擇前往幕南、合黎山、姑臧山以及未來任何一個漢室控制的新疆土拓荒。

  百姓士民官吏,可以佔據與自己本身爵位所規定的土地上限兩倍的土地,只要耕作五年,這些土地就將永久屬於他與他的子孫。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一部公平的法律。

  但事實上,卻非如此!

  甚至可以說,這是一部完全傾向和偏袒列侯貴族官僚集團的法律。

  原因很簡單——貴族官僚豪強們所擁有的資源和財富,遠非平民所可比擬,而他們的爵位,更是足以讓多數望塵莫及。

  在沒有國家扶持和官府主導的情況下,平頭百姓甚至是一般的士大夫豪強,怎麽可能鬥得過那些家訾百萬,奴仆家臣無算的大貴族、大官僚?

  但晁錯能說什麽呢?

  他根本無力,也沒有理由來阻止這樣一部法律的頒布。

  他只能深深俯首,拜道:“臣謹奉詔……”

  劉徹卻是看著晁錯,笑著道:“卿不用擔心……”

  他提著綬帶,望著沙盤上的居延地區,輕聲道:“未來,朕將在居延之土,重開屯墾團之策!”

  宅地法案,是為了鼓勵大賈豪強和貴族出門去搶錢搶糧搶地盤。

  讓這些人將資源用到開拓和進取之上。

  平頭百姓也不可能是這些寡頭和巨頭的對手。

  所以,劉徹是一定會重啟屯墾團的制度,在這些寡頭和巨頭身邊放下一個穩定器。

  在劉徹的設想之中,未來屯墾團將隨著漢軍的不斷向西征服而延伸。

  軍隊打到那裡,大漢的犁就犁到那裡!

  ………………………………

  當天,整個長安城,都為《宅地法》的即將實施而彈冠相慶。

  無論是平民還是貴族,都是面色潮紅,難以自抑。

  “父親大人,兒子聽說,在姑臧山一帶,有銅礦和鐵礦……”石建跪在自己的老父親面前,拜道:“兒子已經遣了家臣前去探查,若果有銅鐵之礦,兒子立刻就帶人去佔據……”

  老石家雖然不是列侯家族,石奮甚至連個關內侯也沒撈著,但是,石氏家族的地位,卻不比一般的列侯差。

  以石家目前的地位,足可在遠方之土,佔據一個方圓百裡的地區,畫為家族之地。

  而石建盯著姑臧山很久了。

  元德六年以來,他多次派遣家臣前往當地勘察,甚至不惜重金,請了幾位少府的尋礦大匠同行。

  結果很令人振奮——姑臧山一定有礦!

  且有極大可能是一個銅礦!

  這讓石建興奮莫名,銅,天下最重要的金屬!只要能夠找到姑臧的那個銅礦,並且開發出來,石氏家族一定能夠興盛!

  說不定未來,皇室都有可能與石氏聯姻!

  端坐於上首的石奮,看著自己的這個兒子,眼神之中卻充斥了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他在左右侍女攙扶下,巍顫顫站起來,拄著幾杖,走到石建面前,對他道:“吾怎麽就生了你這麽個蠢兒子,利欲熏心!”

  石建被老父親一罵,都有些懵了。

  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他只能跪在地上,道:“兒子愚鈍,還請大人教之……”

  石奮拄著幾杖,對石建罵道:“銅鐵之物,豈是人臣所可以覬覦者?”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逆子,還不快將此地有銅鐵之礦之事上報天子,還等什麽?”

  石建被老父親這麽一罵,更加懵逼了。

  在石建的意識裡,當今天子已經全面放開了山澤鹽池之禁,現在,就連新得疆土也統統準備拿出來,與天下人共享。

  佔個銅鐵礦,有錯嗎?

  石奮看著自己的這個兒子,歎了口氣,道:“建啊,不是為父說你,你以後要多與穰交流,多向你的五弟學習學習……”

  “你還記得上次,我與你說過的話嗎?”

  石建連忙拜道:“兒子豈敢忘卻?”

  當初,石建悄悄下海開工坊,賺了不少,於是想要擴大經營,結果為石奮所製止。

  “兒子這年余以來,也一直尊奉大人教誨,善待工匠、禮賢工人,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已得三千忠心跟隨之士,可為我石氏基業!”

  事實上,現在長安的貴族圈裡,這麽玩的不止一個石家。

  大凡想要有所作為的人,都在拚命拉攏和施恩於下,以期得到更多人的依附與追隨。

  石建所說,雖然略有誇張,但石家現在確實可以號令之下,就拉出至少兩千人跟隨自己前往異域開拓。

  兩千男丁,若是武裝起來,足可平推百裡之內的一切夷狄。

  這也是石建圖謀姑臧山的底氣所在。

  只要他搶先佔據該地,那麽就可以排除競爭者,然後犁庭掃穴,清掃周邊蠻夷。

  “你真的記住了?”石奮卻是歎息著反問。

  “用你的腦子好好想一想吧……”石奮拄著幾杖,在侍女們的攙扶下向外走去,他一邊走一邊道:“究竟是工商之士可以立國還是農耕之士可以立國?”

  “錢有何用?不能得天子之親,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罷了……”

  “工商之業,雖可驟獲之於暴利,然其不能久也!”

  “獨農耕之士,可以依靠,可以信賴……”

  …………………………………………

  在石府之外數百步,乃是大漢貴平君卓王孫的府邸。

  此刻,卓王孫面前跪著三個年輕男子。

  皆是他的嫡子。

  卓氏家族的未來。

  “二三子,為父命你們帶上家臣與家奴,前往合黎山,建立家園,開荒拓土,誰人功績最多,拓土最多,誰便為吾嗣!”卓王孫緩緩說道。

  三個兒子聞言,盡皆拜服:“諾!謹遵大人之命……”

  然後,他們相互看著對方,眼中流露出了警惕和戒備甚至是敵意!

  卓氏今日,已是一個龐然大物!

  家訾無算,地位崇高,未來一定可以撈到一個列侯之位!

  只是……

  卓王孫的長子卓敬頗為疑惑,道:“父親大人,兒子有一事不明,還望大人教之……”

  “說……”

  “吾卓氏,乃以金鐵冶煉之事起家,握天下鐵器之牛耳,大人卻令我等棄祖業而從屯墾拓荒之事,兒子頗為不解,還望大人解惑……”卓敬輕聲問著。

  這也是他的兩個兄弟的不解之處。

  與卓氏而言,今日的卓氏,已經是發展到極盛了!

  卓氏的鐵器,在帝國市場之中佔據了五分之一的份額!

  每年產鐵以百萬斤,精鐵十余萬!

  家族雇工和家臣,更是數以千計。

  卓氏為了保護自己的產業,甚至還養了許多遊俠。

  在大家看來,背靠皇室,有天子撐腰,卓氏應該再接再厲,趁著這大好時光,鞏固自己在冶鐵業的地位才是!

  即使不能製霸天下鐵器商業,至少也得保住現有地位。

  卓王孫看著自己的兒子,臉上露出一個欣慰的微笑,道:“自古木秀於林而風必摧之!吾卓氏發展至今,已是木秀於林,若無天子之庇佑,卓氏早已如無鹽氏般,淪為塚中枯骨……”

  兒子們也都點頭,這是事實!

  “然,爾等以為,我卓氏還能控鐵器之業幾載?”

  “爾等可知,如今臨邛礦山和工坊,皆以為少府官吏所恐?”

  “爾等可知,南陽張湯,正在日以繼夜的不斷建造新式高爐?那是一種一次可煉鋼千斤的新器械!”

  “卓氏的地位,已經保持不了幾年了……”

  在一開始,卓王孫就明白,自己的產業和生意的未來。

  一定會被國家控制!

  天子也從未掩飾過他的這個企圖。

  按照天子所言,重工業必須由國家來掌握。

  因為此國之利器,社稷之寶!

  而且……

  卓王孫幽幽一歎,對著三個兒子問道:“你們願意成為商賈嗎?”

  三子相互看了看,都搖頭。

  商賈=賤民。

  這是上百年來人們潛意識固化的印象。

  不止士大夫們這麽感覺,就連商賈自己也覺得是這樣。

  在過去,做生意的商人發家致富後,第一個選擇就是回家買地。

  賺多少就買多少。

  因為土地不會貶值。

  但元德四年以後,這個情況被逆轉了。

  當今天子通過法律,製止和限制了商賈購地的行為。

  自那以後,商人們就開始感覺恐慌了。

  他們的地窖裡的錢越來越多,但不安和恐懼卻日盛一日。

  無鹽氏的覆滅,更加重了商賈們的不安與恐懼。

  誰知道,自己辛辛苦苦攢的小錢錢,是不是給天子攢的呢?

  所以,有人選擇紙醉金迷,也有人選擇揮霍無度。

  但聰明人,卻已經在準備,將錢變成權了。

  如卓王孫。

  此刻,卓王孫看著自己的兒子,他站起身來,對他們道:“當今天下,武將為尊!而武人之中尤以將門最是顯赫!”

  “吾欲以萬貫家訾,生造一將門……”

  “欲成將門,則土地、莊園、人民,不可或缺!”

  “天子不許吾等中國之內兼並,然長城之外,數萬裡異域,卻無有限制!”

  “二三子!為父對你們的期許就是——去長城之外,去一切可以去的地方,扎下根基,建立村寨,修建道路、渠道,為吾卓氏立百世之基業!”

  “誰做的最好,誰就將為吾嗣子,余者也莫要驚慌……爾等所為,也將為爾等之產業,傳續子孫,福澤後人……”

  聽著卓王孫的話,三個年輕人都是熱血沸騰。

  於塞外,建立基業,打造卓氏的底蘊,這本就已經足夠讓人憧憬。

  更何況,無論成敗,他們都可以借此建立自己的勢力。

  三人全部頓首拜道:“唯,謹遵大人教誨!”

  卓王孫滿意的點點頭,對著三人道:“爾等此去,吾為爾等準備了一千男奴,兩百武士,錢各五百萬,糧食五萬石,布帛三千匹……”

  “除此之外,爾等意欲得到更多,就得拿東西與吾來換……”

  “黃金、牲畜、皮毛……一切可以交易的東西……”

  這是卓王孫在研究了陳須陳嬌兄弟的崛起過程後想出來的一個方法。一個鍛煉和磨礪自己後代的做法。

  類似養蠱,看誰最強,最優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