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要做皇帝》第四百零一節 法統(1)
  這次和親,匈奴人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效!

  漢匈兩國六月換約,不過半個月,匈奴就傳來了消息:單於批準了和親,將下嫁其第十一女,封為北海閼氏的攣鞮胭脂。

  讓劉徹覺得搞笑的是,許是匈奴人感覺,在面對漢室時,有些不自信,也或者是為了讓這個嫁過來的公主能得到漢人朝臣的認可,不至於回因為其匈奴單於之女的身份,而被太多人敵視與仇視。

  所以,他們幹了一件讓劉徹看了目瞪口呆,卻又拍手稱快的事情。

  匈奴人給這位將要嫁過來的公主,取了一個漢名:夏胭脂!

  娶這個名字的依據是,根據匈奴的故老相傳的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夏朝末代天子桀的次子淳維……

  所以,這位公主既然要嫁給中國天子。

  那麽,按照中國夷狄入則中國之的傳統,理所應當,應該恢復祖先的姓氏——以夏之國名為姓!

  為了證明他們的這個說法,匈奴人還提出了,夏胭脂來長安前,請求先去匈奴的祖地——甘泉山祭祀祖先的請求!

  劉徹在聽了匈奴人這個說法後,高興的幾乎彈冠而慶!

  匈奴人到底是不是夏朝的後裔,誰都解釋不清楚!

  那久遠的歷史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與文物證據來佐證這一點。

  但是……

  既然這個說法是匈奴人自己提出來的。

  那麽,在將來,漢與匈奴的戰爭,就可以粉飾成內戰了。

  劉徹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在將來的戰爭中瓦解和收買部分匈奴貴族。

  歷史上,小豬都憑借從匈奴人口中的傳言,編造出來的匈奴屬於夏朝後代的謊言。成功的瓦解和消除許多匈奴部族的戰鬥意志,甚至還促成了幾次匈奴貴族的未遂政變!

  並為後來的五單於並立,乃至於匈奴最終被肢解為西匈奴、北匈奴與南匈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只是,現在,劉徹還不好做的太過明顯。

  而且。畢竟現在的局面是匈奴強盛而漢朝處於戰略劣勢。

  所以。這個度也要把握好。

  於是,劉徹在元德元年六月下旬,下詔:朕聞之,昔者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今朕承先帝大寶,獲保宗廟,以孺子之心,欲行武王故事,其令有司,遍尋夏後、殷商、姬周之後,以為漢賓,位在三公之上!

  意思很明顯了。就是要為將來做準備。

  等滅了匈奴,就可以以此為先例。封一個兒子去當匈奴王,繼承匈奴帝國的遺產,名正言順的將草原遊牧民族收編。

  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來自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文明的威脅。

  劉徹計劃,學習滿清好榜樣,在草原上,大封諸王,實行八旗制度,改革薩滿巫師信仰,再配合減丁政策,雙管齊下,如此就可以安枕無憂的看著草原狼變成草原狗了。

  只是,這些事情都很遙遠,目前也就只能在心裡YY。

  然而,讓劉徹始料未及的是,他那道不過是給不知道有沒有可能的未來提前布局的詔書,卻在朝野掀起了一股軒然大波。

  詔書頒布後,來自諸子百家的巨頭,紛紛利用自己的特權,給劉徹上書。

  甚至,丞相周亞夫和禦史大夫晁錯也積極奔走,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特權,在一切可能的場合對劉徹展開遊說。

  其他大臣列侯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甚至,就連東宮的太皇太后和太后也不甘寂寞,在兩三天后,站出來說話了。

  東宮的太皇太后和太后以及許多朝臣都要求劉徹敕封黃帝之後與老子李耳的後代。

  周亞夫則要求給兵家的先賢孫子孫臏司馬驤且立祀封爵。

  呼聲最高的,自然是尋找周公之後,封爵賜官!

  劉徹這才醒悟過來——漢室的統治,還缺乏最後一道手續的確認!

  那就是法統的繼承。

  劉氏到底是繼承的是周室的法統還是秦代的法統?

  長久以來,都沒有肯定的結論。

  這對於封建王朝來說,無疑是致命傷!

  但具體到劉氏江山,卻有些特殊。

  因為,劉邦得天下以後,在實際上來說,漢室政權,就是一個儒家眼中‘禮樂崩壞’的時代。

  甚至連劉邦登基,其實都是草草的在雒陽稱帝,然後遷都長安。

  即使到現在,諸多制度與禮儀漸漸建立健全的今天。

  劉氏的律法中規定有鄉禮X2士禮X7大夫禮X2諸侯禮X4公禮X1,唯獨沒有天子禮……

  就連後世的司馬光都責備幫助劉邦制定禮儀系統的叔孫通說:惜夫,叔孫生之器小也,徒竊禮之糠妣,以依世、諧容、取寵而已,遂使先王之禮淪沒不振,以迄於今,豈不痛甚哉!

  為了讓司馬光先生不再扼腕歎息,跳腳罵娘。

  劉徹決定,補全這一塊短板。

  完善(發明)一套適合當今潮流的天子禮儀。

  只是,想在這樣的時代,搞出一套被認可的天子禮儀程序,無疑是件浩大的工程,也是一件注定要扯皮N次的麻煩事情。

  所以劉徹決定,先把目前朝野的紛亂與嘈雜理清楚再說。

  東宮與群臣以及輿論所建議和遊說的事情,在劉徹看來,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後世有西方人說過,忘記歷史,等於背叛現在。

  對於中國人來說,忘記祖宗,等於背叛自己!

  三皇五帝,先賢聖王,諸子百家那些曾經為了天下奔走的人傑,都是可以用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題材!

  於是,劉徹下詔,封桃候劉舍的次子劉鳴為魯承恩候,命其複項姓,繼項羽的香火,前往谷城為項羽守靈。

  跟後世人所想象的不一樣,漢人對項羽的稱呼,要嘛是項王,要嘛是魯公。

  所謂西楚霸王,那是司馬遷的史記出現後的事情!

  就像在三國演義以前,沒幾個人會喊劉備劉大耳朵一樣……

  稱呼項羽項王,那是因其名,也因其俗。

  畢竟,楚王,那是人家自封的名號!

  項羽真正的稱呼應該魯王!

  這是楚懷王封項藉的爵位,項藉死後,作為繼承人,項羽理所應當,繼承了魯王的封號。

  後來,劉邦也是以魯公禮,將項羽安葬在谷城的。(未 完待續 ~^~)

  PS: 明天要請假一天,因為明天要回南寧,大概估計要晚上9點才能到家~~~坐飛機不適合我啊~上次來武漢坐飛機,結果耳朵到現在都在耳鳴~~~~抱歉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