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我要做皇帝》第四百九十九節 問題
  閱兵其實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僅僅只是沿著道路檢閱了一遍軍隊,劉徹也感覺有些腰酸背痛了。

  但來自精神上的享受,卻壓倒了一切肉體的不適。

  直到檢閱完最後一個軍陣,劉徹意猶未決的看了一眼那延綿不絕的各種軍陣。

  這次閱兵,讓他充分享受了一把後世領導人的范。

  可惜沒有飛機大炮鋼鐵洪流……

  劉徹在心裡不無遺憾的想著。

  但這種小資浪漫情調,只在劉徹腦海裡停留了半秒鍾,就煙消雲散。

  作為君王,劉徹很清楚自己的職責。

  “通過這次閱兵,朕大體是看到一些現在軍隊的特質……”劉徹在心裡想著。

  任何時代的軍隊,都有自己的特性。

  就好比兩宋的軍隊,賞賜不給或者沒給夠,戰鬥力頓時下降百分百。

  甚至,就是同一個王朝,不同時期的軍隊的面貌,都是截然不同的。

  這就好比,明初的明軍,能輕松吊打全世界所有軍隊,但到了明中期,卻連蒙元的一個分支瓦刺都乾不過,到了後期,所謂的關寧鐵騎,除了轉進之外,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檢閱了一圈目前漢室的主力後,劉徹其他問題,暫時還沒看到。

  但兩個問題,他還是注意到了。

  第一,漢軍的紀律,還有待加強。

  直屬中央的野戰軍、南北兩軍還好,紀律大體還算嚴明,但下面的郡兵,就差了許多了。

  這些郡兵,基本都是駐扎在本鄉本土,他們的軍官。也基本來自於當地。

  軍官的權威,相比野戰軍和南北兩軍,低了許多。

  不少方陣的陣型,靜止的時候還好,但一拜一起,立刻就能看出差距。

  南軍北軍以及駐屯於關中各地軍營的野戰軍,無論是站立,下跪還是起身,都像一台精密的機械一般。宛如一人。

  而縣中的郡兵,只要一動,就會出現些混亂,雖然軍官盡力彈壓,組織,但收效不大。

  “這也正常……”劉徹心裡歎著氣。

  本鄉本土的郡兵,想要有什麽嚴格的紀律,森嚴的等級,那就是開玩笑了。

  軍官們統領這些郡兵,靠的也不是軍法、紀律和制度。而是鄉土人情,宗族情誼。

  譬如歷史上李廣的軍隊,因為全部是來自隴右的良家子。跟李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作戰時,根本沒有任何紀律可言。

  基本上都是亂哄哄的上。

  靠著李廣的威望和平日的籠絡而作戰。

  結果,常常不是亂拳打死老師傅,就是被老師傅亂拳打死。

  飛將軍的戰績因此常常後世的天朝股市一樣,大起大落,讓人無法預測。

  是以,李廣的後代。吸取了他的教訓,尤其是李陵統帥的軍隊,全部從丹陽郡挑選良家子弟,嚴格按照騎兵的要求來訓練,而且嚴肅軍隊紀律和上下等級,這才有了李陵軍八千人,在匈奴重圍下,依然殺傷了數倍於己的匈奴軍隊。最後彈盡糧絕,才戰敗被俘。

  想著這個故事,劉徹就知道,應該對郡兵進行整治。

  軍隊必須嚴肅紀律。

  作為國家的暴力機器,什麽鄉土人情。宗族勢力,都應該統統滾出軍隊!

  “兩個月後的武苑開學。或許是個不錯的契機……”劉徹在心裡琢磨著,按照劉徹與列侯階級與將軍們討論出來的武苑細則,第一批武苑學生,將全部從漢室現役軍隊中抽調。

  首批入學的軍官,將是來自漢室天下各郡國的校尉以上軍官。

  第一批的入學軍官人數,大概將在四百到六百人之間。

  等這些人畢業了,劉徹就打算,讓他們全部換一個新的工作崗位——關中郡兵的紀律,都是如此,關東的情況,恐怕已經爛的不知道是個什麽模樣了!

  劉徹想起了前年劉濞叛亂,劉濞門下一個叫周丘的食客,以一己之力,為劉濞拿下下邳郡,裹挾下邳軍民走上造反的道路,最後劉濞戰敗,這個周丘暴病於領軍的歸途。

  一個食客,就能單槍匹馬,讓一郡兵馬,數萬大軍為其驅策。

  這在漢初,根本是不可想象的!

  當初,齊哀王劉襄決意起兵反呂,但堂堂齊王,卻依然調不動齊國駐軍,還要靠著自己的舅舅設計殺死了忠於呂氏的丞相,奪了齊國兵符,這才調動軍隊。

  而不過三十年,一個食客,就能裹挾一郡兵馬。

  漢室地方郡兵的紀律渙散,讓劉徹無法接受!

  現在,下邳的那幫官僚地主,已經被處理,人頭全部掛在下邳城的城頭上,全家都被抓起來,投到了大牢裡。

  但天知道,關東數十郡中,還有多少個類似下邳這樣的郡兵被地方宗族滲透的地方?

  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所以,郅都、義縱、王溫舒這樣的酷吏才應運而生,一個郡一個郡的剪除地方尾大不掉的宗族勢力。

  但酷吏殺人,治標不治本。

  乃是下下策。

  漢室現在需要的是一場從上至下的整風運動,重新嚴肅軍隊紀律,樹立軍法威嚴。

  這個事情急不來,只能通過武苑培養出新式軍官,然後將這些新式軍官分配到各地。

  另一個方面,劉徹打算等義縱歸來後,成立軍法部門,組織憲兵機構,雙管齊下,來解決郡兵紀律渙散的問題。

  而另外一個問題,則是漢室軍隊雖然已經慢慢開始了革新。

  但速度還是太慢!

  到現在為止,以劉徹所見,騎兵雖然已經獨立成軍,但數量還是太少。

  這次閱兵,五萬大軍,騎兵之數不過三千。

  漢軍的主力,依然是輕步兵和弓弩兵。

  而且從軍陣的組成以及從其擺出來的作戰方式來看,大多數軍官的腦子,還停留在堂堂之陣,正面迎擊之上。

  前年吳楚之亂,儷寄統帥騎兵,奇襲淮泗渡口一役製造的戰果,還未被人廣泛承認和接受,也更未撼動漢軍內部的弓弩兵至上主義。

  “要加緊訓練和培養騎兵,尤其是騎兵軍官……”劉徹心中想著。

  但騎兵,不是那麽好訓練的!

  目前漢室擁有差不多十萬人規模的騎兵部隊。

  但這十萬人,是過去三十年,漢室朝廷拚了老命才訓練出來的。

  騎兵不像弓弩兵,找個男子,訓練個三個月,就能拉弓射箭了。

  騎兵,首先要有合格的戰馬,而一匹合格的戰馬,從出生到能夠作戰,起碼也需要三五年的馴化。

  而騎手想要讓戰馬與自己形成默契,更需要漫長的時間來培養。

  後世史書上就記載了李陵練兵的過程。

  從他出掌建章監開始,到出任騎都尉,李陵用兩年時間,證明自己確實是個人才。

  然後,小豬命其為騎都尉,從丹陽選拔五千良家子,於酒泉、張掖設立訓練營,這一練就是五年。

  直至天漢二年,李陵才算將他的那支騎兵練成。

  沒有那五年的訓練,李陵的那支五千人的丹陽兵,拿什麽去與十幾萬匈奴軍隊抗衡,甚至殺傷數倍於己的敵人?

  換句話說,一支合格的騎兵,需要至少五年,配備足夠的武器,合格的戰馬,才能成軍……

  而編練一支騎兵的花費,足足是步兵的幾十倍!

  所以,即使是周亞夫,也隻敢對劉徹提出每年新練五千騎兵的計劃。

  再多,不是戰馬數量跟不上,就是財政跟不上了。

  但看完今天的閱兵後,劉徹知道,時不待我。

  騎兵的編練計劃必須加速!

  馬場要擴建,要有更多的戰馬存欄,更多的騎兵編制。

  但這些,都需要海量的資源和金錢,以及無數的人力物力。

  “回去後,看來朕得召集一次禦前騎兵會議來討論騎兵的加速編練問題了……”劉徹心中想著。

  無論如何,最遲的十五年後,漢室必須擁有一支規模達到三十萬,擁有存欄戰馬數量一百萬匹的騎兵。

  沒有這個規模,就無法保證對匈奴戰爭的速勝。

  戰事一旦拖延,無論是劉徹還是老天,恐怕都沒法保證,草原不會變成一個泥潭。

  匈奴帝國的韌性與難纏,是史上所有草原遊牧民族之最!(未 完待續 ~^~)

  PS: 這一章感覺沒寫好~過兩天可能會修改一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