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要做皇帝》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
  “臣等拜見家上……”劉徹端坐禦榻之下,臨襟正坐,接受朝臣的跪拜。

  皇帝老爹則坐於劉徹身後的屏風後面,以屏風相隔,聽聞政事。

  這其實,算是多此一舉了。

  但政治就是如此,掩耳盜鈴,就是政治的常態。

  現在,既然是太子監國,天子就不會跳到前台來。

  劉徹拿著一封剛剛被一個宦官送來的帛書,將之攤開來看了一眼,然後,就照著上面的要求,對諸臣開口,道:“昨夜長星出西方,天火播雒陽東宮正殿,孤甚愧疚,是孤不德,無以取悅上帝,是故,上帝乃降罪於孤,獲罪於天,無可禱也!孤當素服以避正殿,於高廟面壁三日,自省其罪,此孤之罪,與父皇、群臣無關!”

  一上來,劉徹並未先按照帛書上的要求說話,而是自作主張,先把罪責統統攬到自己身上。

  看似很蠢,但實際上,卻是一個聰明的策略。

  反正,現在誰都知道,這彗星與雷暴與太子一點關系都沒有,這是上蒼在示警,是漢有賊臣的預兆。

  因此,劉徹這麽說,只是一個姿態,一個要把那個賊臣,也就是背鍋俠,往死裡整!

  可惜,大臣和天子都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劉徹玩出來的花樣。

  大臣們一個個都是立刻就紛紛拜道:“家上言重了!此事與家上無關,純屬賊臣作祟,是故上帝示警,神明自顯!”

  至於屏風後面的天子,卻是暗暗點頭,覺得這個兒子,還真是孝順。竟然為了不讓他這個君父的聲名受損,不惜自己背鍋,有擔當,而且很孝順。

  再想著前些日,他昏厥那日的所聞。天子劉啟心裡就更滿意了。

  劉徹站起身來。踱了一步,這才按照帛書上的文字,道:“諸卿皆為長者,多聞博識,必知賊臣何人,請以教孤,以明忠奸!”

  丞相張歐立即出列拜道:“家上。臣歐。有奏:昔者濟北王興居謀逆,先帝將兵誅之,興居賊臣,四散而逃,多有潛逃吳逆之國者,亦有部分賊子,投奔趙王,收留逆賊。非人臣所為,趙王嫌疑頗大。臣請有司詔趙王至京師問詢此事!”

  劉徹聽了,嘴角有些抽搐。

  這張歐,真是個豬隊友!

  他要不是腦子被驢踢了,就肯定是收了劉遂的錢,這是要給劉遂開脫呢!

  誰不知道,當年劉興居叛亂被平定後,先帝特別下詔,赦免了所有追隨劉興居叛亂的官員和士紳,還特意強調,一律不再追究。

  不然,劉遂哪裡還敢繼續朝長安。

  當然,這也勉強算是個由頭吧?

  但,這事情,肯定不可能成為劉遂的罪狀。

  劉氏天子,斷然不可能去打先帝太宗孝文皇帝的臉,對於那位曾經的在世聖人,所說的話,下過的詔書,在漢室,基本等於金科玉律,不容任何置喙!

  很明顯的,劉徹甚至都聽到了屏風後面,皇帝老爹不滿的咳嗽聲。

  這是一個很嚴厲的信號。

  亦是一個催命的象征!

  天子劉啟在屏風後面,此刻,真是肺都氣炸了!

  對於張歐,他現在是怎麽看,怎麽都不滿意了!

  堂堂一個丞相,凡事都是唯唯諾諾,在往日,或許,這樣的丞相是符合他心意的,可以被操縱的木偶。

  但,在這樣的時刻,一個這樣不識大體,不明大局,還有些糊塗甚至可以稱得上無能的丞相,卻非良相人選!

  這時候,天子劉啟有些懷念前丞相申屠嘉了。

  申屠嘉雖然脾氣臭了一點,性格強了一點,思想古板了一些。

  但最起碼,有立場有原則有能力,而且,絕對不會犯下如此嚴重的政治錯誤!

  劉啟與張歐,當了十幾年君臣,自然清楚,張歐不大可能是收了劉遂的錢,更大的可能,估計還是老毛病又犯了,怕說錯話,做錯事情,滿心隻想著和稀泥。

  這樣想著,天子劉啟就微微歎了口氣:“朕怎麽就選了這麽一個丞相?”

  只是,換相不過四個月,貿然再動,那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了。

  事關天子尊嚴,劉啟一時半會,也下不了決心,推動換相之事。

  “朕得想個辦法,讓張歐自行請辭……”劉啟心裡想著。

  既然不能罷相,那自然只能暗示丞相自己辭職了。

  在漢室,皇帝有許多種暗示性的策略和方法,來告訴他的丞相,是時候退位讓賢了。

  一般,這些方法與暗示,都隱藏在冠名堂皇的勉勵和嘉獎之中。

  譬如,先帝時就玩了一個漂亮的傳接球,將手握大權的丞相周勃趕回老家種田,一舉掃平了阻礙其掌握大權的元老重臣勢力。

  只是,這些辦法都已經被人所熟悉了,太過露骨,劉啟擔心假如再用,可能張歐會受不了刺激,萬一鬧出一個丞相自殺的鬧劇,對他的名聲,怕是有所傷害。

  這麽想著,劉啟就有些猶豫了。

  而禦史大夫晁錯,卻像是吃了槍藥,立刻就跳了出來,奏道:“臣晁錯啟奏家上:臣以為,丞相未免太過避重就輕了罷!趙王劉遂之罪,豈止在於收容濟北王興居之賊臣?去歲,臣就查處了趙王遂的諸般罪責,罰削了其河間郡,本以為,劉遂當知錯能改,豈料……”

  晁錯不愧是漢家第一大炮,語不驚人死不休,他直接捅開來道:“家上,可知,過去一年,臣已經收到了趙國內史、丞相所報的趙王遂罪行,十數條,其中就包括了私與吳逆串聯,陰通匈奴,違背太宗孝文皇帝禁令,與蠻夷通商,更於去歲,驕慢家上,目無尊卑。誠可謂賊臣也!”

  晁錯大刺刺的跪下來,道:“臣請家上,奏報陛下,立即派遣使者,持節。緝拿趙王遂。至京師詢問!”

  這就等於是給劉遂腦袋上貼上了一個‘賊臣’的標簽,要把劉遂往死裡整了。

  但是,漢室的政治遊戲規則,相對後世來說,更講一個仁恕,通常,都會給那些諸侯王以及兩千石以上大臣留些面子。

  像晁錯的建議。並不具備可操縱性。

  因為這會激怒那些剩下的諸侯王。使他們產生兔死狐悲的感覺。

  更會撕裂漢室一直以來標榜的以孝治天下,劉氏宗藩手足骨肉相連的宣傳。

  是以,晁錯話音剛落,屏風後面就傳來了天子的聲音:“趙王宗藩手足,朕不忍致法於王,其下兩千石再議之!”

  看上去是給趙王劉遂脫罪了,但實際上,在背後卻隱含著要窮治到底的命令。

  漢室有將相不辱的傳統。具體至諸侯王,更是無論其犯下多大的罪責。只要是俘獲或者自首了,都會令其不流血而死。

  以呂後之威權,尚且不敢明目張膽的治罪趙王劉如意,只能鳩殺,趙幽王劉友,也是如此,能餓死,而不能加以刀槍劍斧。

  即使是月前的吳王劉濞,倘若其落到漢軍手中,甚至可能活命!

  政治大背景如此,諸侯王們無論怎樣,都可以保留名譽的不流血而死的最後尊嚴。

  是以,要治趙王劉遂,就首先要放低姿態,表明,朝廷還是很愛護諸侯王們的。

  這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可不僅僅是天朝的傳統。

  更是劉氏標榜的價值觀之一。

  是以,群臣一聽天子發話,立刻就心領神會了。

  許多原本將目標對準其他諸侯王的,這時候,也立刻知趣的調轉槍口,直接指向趙王劉遂。

  這下子,劉遂的那些陳年爛芝麻爛谷子的事情,都被翻出來了。

  什麽,當年河間孝文王劉辟彊常常被其侮辱和輕慢,不顧兄弟手足之情,不肯致哀河間孝文王啦。

  什麽故意坐視河間哀王劉福絕嗣,並吞並河間國拉。

  反正,眾口一詞,把劉遂描述成這個世界最大的壞蛋,冷血無情,沒有半分君臣尊卑,狂妄自大,倒行逆施,早在十幾年前就處心積慮,意圖謀反的賊子。

  就連劉徹聽了,都覺得有些誇張了。

  平心而論,劉遂確實不是個什麽東西。

  屬於典型的白眼狼!

  當年先帝在世時,對其可謂恩重如山,賞賜眾多,甚至,在其弟弟河間孝文王劉辟彊一脈絕嗣後,還特意準許河間國並入趙國。

  但,這貨就沒有一天消停過。

  不但與匈奴人眉來眼去,打著狹夷自重的主意,更處心積慮的建立了許多條與匈奴的溝通渠道。更與吳王劉濞往來密切,多次說過對朝廷不敬甚至想要造反的話語。

  這些事情,幾乎是人人皆知的秘密。

  但,若真說這貨壞到了腳底流膿,渾身生瘡的地步,那就誇大了。

  最起碼,劉遂還是乾過一些值得稱道的事情的。

  譬如,他對趙國百姓,多有施恩,體恤孤寡,施恩農民,多次減免甚至免除趙國百姓的負擔。

  最起碼在趙國,劉遂的人望還是很高的。

  前世吳楚七國之亂,趙王最後才被平定,不是沒有原因的。

  然而,正是如此,劉遂才變得罪大惡極!

  尚書中說: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身為藩王,就該老老實實的去花天酒地。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什麽時候輪到一個諸侯王來行使本該是皇帝的權力了?

  更何況,這劉遂三觀不正,與匈奴人往從甚密,等於是一顆定時炸彈。

  若不趁著這吳楚已滅,而匈奴袖手旁觀的大好時機剪除掉,劉徹覺得,自己以後就是做了皇帝,恐怕也得頭疼,怎麽對付這位趙王了!

  於是,劉徹果斷的選擇了補刀。

  他站出來,擺擺手道:“趙王倒也不至於如此不堪罷,孤曾聽說,趙王曾多次命令,免收百姓田稅,更出府庫財資,為百姓孤寡置辦酒肉,慰問……諸卿是否言過其實了?”

  咳咳,這一刀真是補得又狠又準!

  直接戳到了天子劉啟的心坎上。

  本來,劉啟還是很猶豫的。

  畢竟,趙國與匈奴距離太近了,駐扎河南的匈奴大軍,旦夕可以越過長城,馳援趙國。

  在河南之地(河套地區),匈奴置有婁煩、休屠、白羊等數個大部落,擁有不下五萬可戰之兵,加上右賢王所轄的其他部落,三五日內,得到消息的匈奴人足可調出十萬大軍馳援趙國,扣關長城。

  而且,剛弄死了淮南王劉安和吳王劉濞,再動劉遂,也有些犯忌諱。

  本來劉啟只打算敲打敲打諸侯王們,找這個借口,削弱諸侯王的權柄,將各王的兵權、財權和人事權,統統收歸中央。

  但這時候,劉啟聽了劉徹的話後,立刻就像一頭暴怒的獅子,怒不可謁的道:“吾不用也!”

  “傳令大將軍,持節征趙王入京,旦有反抗,即刻發兵擒拿!”想了想,可能是考慮到邯鄲城高牆厚,防禦堅固,素為天下堅城,又或者劉啟腦子有些清醒了,他補充一句道:“再傳令趙王相建德與內史,一同來京述職!”

  這本是題中應有之意,因為漢室制度,諸侯王入朝,丞相、太傅、內史必然陪同左右。

  這時候特意強調,其實是給趙王劉遂一個台階下,倘若他乖乖來朝,自然最多,將之削為徹侯什麽的,榮養起來,甚至可能只會將之換個地方去當諸侯王。

  畢竟,這劉家的牌坊,還是要保住的。

  本來,天子就已經有這麽一個想法了,將各地的諸侯王們,用有功、有德等各種借口,在三五年內,將大部分諸侯王換個地方。

  譬如,代王將去清河郡為王,而濟北王劉志則去代國,在這次平亂戰爭中表現的不錯的衡山王劉勃則可以榮升濟北王。

  中山王劉榮遷為淮南王,常山王劉非可能兼並中山也可能去吳地為王。

  趙王則可能會與臨淄王互換封國。

  除了燕王等少數諸侯,大部分封王都會被重新調整。

  劉徹鬧出來的那個‘漢有賊臣’的托夢之語以及如今顯現的長星出西方,天火播雒陽等,更多的只是一個加快和使得這些政策實行更順利的借口。

  反正,賊臣是誰,到底有沒有,最終的決定權,不是在長安天子手裡嗎?

  天子說有,那肯定有,天子要說沒有,也可以打個哈哈,敷衍過去,甚至可能成為一段佳話。

  然而,劉徹那一刀補得太狠了!

  直接戳中了劉啟的痛處,這時候,天子劉啟對劉遂,可謂新仇舊恨,一同湧上心頭,哪裡還管什麽大策?

  若非他素來理智,此刻,恐怕心中,只會剩下一個念頭——弄死他丫的!

  皇權這玩意,連兒子,太子都不可以沒有皇帝許可就碰觸,一個遠房的諸侯王,劣跡斑斑,吃裡扒外的貨,也敢染指?

  真是,死有余辜!(未 完待續 ~^~)

  PS: 今天掛了一天點滴,嗯,打氨基酸,足足五瓶鹽水,掛了一天啊啊啊啊啊,手都打腫了,求安慰~我這身體呀,還是打一點氨基酸比較好~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