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南唐天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定鼎天下
  第一百二十一章定鼎天下

  五代後周恭帝柴宗訓顯德七年正月初五日,即公元960年2月4日,後周世宗柴榮最器重的大將軍趙匡胤先生假惺惺的臨禦崇元殿,被服冠冕,在大殿之上接受以范質為首的文武跪拜三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建國號為“大宋”,改周顯德七年為宋建隆元年。

  趙匡胤自正月初三日“北征”,到初五日建宋,僅僅兩天!

  在中國歷史上,建國最為迅速的無過於隋文帝楊堅和宋太祖趙匡胤,極為巧合的是,他們取代的都是周朝,而且都是原先即將統一的大皇帝突然壯年病逝,留下寡婦孤兒,楊某人和趙某人得天時,俟機取人國家。如此成事,讓人極不心服,但卻無可奈何,這就是歷史。

  趙匡胤奉幼主柴宗訓為鄭王,小符太后為周太后,遷西宮居住。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三月,周遜帝柴宗訓死於房州(今湖北房縣),年十九歲,死因不明。

  趙匡胤大發慈悲,悼朝十日,素服發哀,葬柴榮慶陵之側,諡為周恭皇帝。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月,柴榮六子柴熙謹卒,柴榮五子柴熙讓、七子柴熙誨,不智所終。

  不知道趙匡胤在讀唐人駱賓王那篇著名的《討武氏檄》中:“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時,會做何感想?

  至此,五代歷史正式結束,宋朝建立。從公元907年朱溫廢唐建梁到公元960年趙匡胤廢周建宋,前後歷經五十三年。

  後梁(907-923年)建都汴梁

  廟號姓名登基年卒年年齡死因

  太祖朱溫907年912年60歲亂倫被殺

  末帝朱友貞913年923年36歲亡國自殺

  後唐(923-936年),建都洛陽

  廟號姓名登基年卒年年齡死因

  莊宗李存勖923年926年43歲亂軍所殺

  明宗李嗣源926年933年67歲善終

  閔帝李從厚933年934年21歲失位被殺

  末帝李從珂934年936年52歲亡國自殺

  後晉(936-946年),建都汴梁

  廟號姓名登基年卒年年齡死因

  高祖石敬瑭936年942年51歲善終

  出帝石重貴942年964年50歲死因不明

  後漢(947-950年),建都汴梁

  廟號姓名登基年卒年年齡死因

  高祖劉知遠947年948年54歲善終

  隱帝劉承祐948年950年20歲失勢被殺

  後周(950-960年),建都汴梁。

  廟號姓名登基年卒年年齡死因

  太祖郭威951年954年51歲善終

  世宗柴榮954年959年39歲善終

  恭帝柴宗訓959年973年19歲死因不明

  五代史話第七章《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一代聖主柴榮的英雄事跡》到此結束,告別柴榮!

  公元960年發生在開封城外的那場事件就是中國歷史非常著名的陳橋兵變,趙匡胤從此開創在有宋三百二十年的江山事業,直至公元1279年陸秀夫懷抱七歲幼主趙昺在廣東崖山投海殉國。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宋朝,一個是賣鞋子的劉裕於公元420年殺掉白癡司馬德宗(司馬德文)建立的宋,史稱劉宋或南朝宋。一個就是趙匡胤的宋,巧合的是,兩個宋朝滅亡的時間差了整整八百年。和歷史上許多改朝換代一樣,他們開創新朝似乎都是“身不由已”,都被人“逼上皇位”的。如果從宿命的因果論上來說,他們這樣做並不值得指責,因為他們所取代的朝代也是這樣玩出來的。

  相對劉裕從軍三十年立功方才取而代之來說,趙匡胤的得道並不讓人心服。趙匡胤的前主人柴榮如果不是天嫉英才,多活個二十年,趙匡胤到死也不過是個節度使而已,混好的話弄個空頭郡王當當,也就如此了。

  但歷史不允許假設,柴榮已經死了,七歲的柴家小兒能擔當得起統一大業嗎?當然誰也不敢說柴宗訓長大之後就不如他老爹柴榮,但這樣的假設毫無意義。趙匡胤逆取順守,兼弱攻昧,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和兄弟趙光義一起完成統一中原的大業。

  趙匡胤得志後,曾經秘密設下一個誓碑,上面有兩條死誓,是留子孫們的。頭一條就是不允許後人擅殺柴家子孫,即使柴家人犯了謀逆罪,也只能誅及其身,不得罪其族。第二條不得殺士大夫及風聞言事者。並說子孫敢違此誓者不得善終!

  從柴榮幾個兒子莫明其妙的死因來看,趙匡胤不過是說說罷了,當不得真。趙匡胤“欺他寡婦與孤兒”,有負柴榮對他的信任。不過歷史總是這樣,有時是沒有道理可言的。

  南北朝時代,前朝皇帝禪代之後,往往都禍滅九族,相比劉裕、蕭道成、蕭衍等人來說,趙匡胤對前朝皇族算是很仁慈了。

  宋朝最讓後人稱道就是的不殺士大夫及風聞言事者,言論相對後面幾個時代相對自由一些,大臣們敢在殿上和皇帝公然爭議,甚至包黑子大聲講話唾了宋仁宗一臉唾沫星子,宋仁宗也只是笑笑。

  後來黨爭蜂起,一派打擊壓製另一派,也沒有動輒滅族,被殺的都沒幾個。宋朝最有名的文字獄,北宋神宗時的蘇東坡烏台詩案,動靜很大,但最後宋神宗憐蘇軾之才,不過是流放黃州。

  言論管制的相對寬松讓宋朝成為自春秋戰國以來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之一(另一個是明朝萬歷中後期),兩宋文化的高度繁榮,和宋朝統治者的仁治有直接的關系。宋朝雖然實行中央集權,但中央集權不等於個人獨裁,宋朝名臣文彥博曾經說過“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可見,宋朝還是比較“民主”的。

  趙匡胤是歷史上的大名人,我們一提及趙匡胤,往往腦海中會不由得跳出三個詞來: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燭影斧聲。關於陳橋兵變,盡管史未其詳,但明眼人都知道趙匡胤在逢場作戲。有許多人評論過陳橋兵變,其中清人查慎行有句名詩,說的就是陳橋兵變: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

  軍情報的是遼漢聯合入侵,趙匡胤這才有機會領兵奪位。奇怪的是,趙匡胤黃袍加身後,遼漢聯兵南下突然沒了下文。遼漢聯兵神龍見首不見尾,怎能不讓人心疑?還有,軍中豈會有黃袍這等宮中禁物?十年前郭威披的是黃龍旗,勉強還能裝的過去,趙匡胤手下那幫人想富貴有些過頭了,也不動動腦筋,十分好笑。

  象趙匡胤這樣的人中豪傑,即使這時不動手,以趙匡胤在後周軍界的地位,發生政變也是遲早的事情,或許別人也在想同樣的事情。

  當然,終宋一世,始終被北方強悍的遊牧民族政權所壓製,文治極盛,武功極弱,這也是讓後世詬病最大的地方。宋朝積弱如此,似有情衷可原,如果不是石敬瑭這廝想當皇帝想瘋了,喪心病狂的出賣幽雲十六州,宋朝不會如此被動挨打。宋朝揚文抑武,武人在宋朝極不吃香,地位不如文官。前線打仗,靠的不是臨陣機變,而是大後方皇帝畫出的作戰指令,這樣豈能打勝仗?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稱帝,趙匡胤知道自己的這個位子是怎麽來的,所以他對身邊那些有手握重兵的武將陰懷忌心。自己能玩柴宗訓孤兒寡婦於股掌間,誰敢保證他手下那邊人就不敢再玩一次黃袍加身?

  趙匡胤的同鄉趙普是“杯酒釋兵權”的主要導演之一,五代軍閥殺戮族夷,做為一個過來人,對五代經常發生的人間慘劇刻骨銘心,而且他是文臣,在五代文臣是不吃香的。

  趙匡胤問趙普:“朱溫廢唐至今不過五十年,卻換了八姓十三個皇帝,亂極矣!五代大亂,病根就在軍權外流,今朕要收回天下之兵,治天下久安計,你以為如何?”趙普自然支持:“地方藩鎮手控軍政財糧,中央對此束手無策,君弱臣強,主次顛倒。若欲天下長安,必奪其兵,收其錢糧,使藩鎮無兵,天下治矣。”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趙匡胤宴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親信諸將,宴半,趙匡胤歎道:“非汝等,朕安居於此?但是現在朕才知道做天子不若做節度使。”守信大惑:“陛下何言及此?”趙匡胤假裝淒涼狀:“大鎮節度,誰不望此事?我能做得,別人也能做得。”石守信等人知道趙匡胤起了疑心,伏地泣言:“天下以定,誰還敢有不臣心?”

  趙匡胤真是個演戲高手,見他們已經上了道,心中暗笑,臉上卻陰雲重重:“我們生死相交十余年,固知汝等忠於我,但你們手下若有非分之徒,強披黃袍於汝身,雖汝等欲不為,又能如何?不見朕之前事乎。”

  石守信嚇的直哭:“臣不敢,請陛下給臣等指條活路。”趙匡胤見演的差不多了,把心窩子話掏了出來:“人這一輩子,怎麽都是一個活字,你們都是聰明人,何必貪戀權勢,不如交出兵權,安享富貴。你不負朕,朕必不負你。”這幫大爺終於知道了趙匡胤要幹什麽,趙匡胤雄武過人,除了柴榮就是他了,李筠、李重進如何?不照樣被他滅掉,誰還敢把九族身家押在賭桌上?紛紛交出兵權。

  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從此,地方軍政財權統統上繳中央,《宋史兵志》雲:“更歷五代,亂亡相踵,未有不由於兵者。太祖起戎行,有天下,收四方勁兵,列營京畿,以備宿衛,分番屯戍,以捍邊圉。”有宋一代,再無藩鎮之患,趙家安享江山三百二十年。

  宋代脫胎五代,深曉五代積弊,武人弄權,導致天下大亂。宋朝吸取了教訓,但有些矯枉過正。宋朝十八帝,真正可以稱為軍事家的也只有趙匡胤一人,趙光義自詡“通曉軍事”,可偉人某為人n擦毛ii家啦啦啦科技局一句“此人素不知兵”,就給蓋棺定論了。

  不管怎麽說,宋朝都是中國歷史一個極端重要的時代,宋朝建立的一些制度直到現在還為我們所熟用,說宋朝影響了一千年的中國歷史並不過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世界史的走向。一代大儒陳寅恪先生也說過:“唐之世近於古,宋之世近於今。”宋朝對於歷史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無論是他的正面影響還是負面影響。

  關於趙匡胤之死,千余年來風言不斷,“燭影斧聲”是宋史第一大疑案,趙匡胤死的非常突然,宋史隻稱:“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癸醜(十日),帝崩於萬歲殿。”野史傳言,趙匡胤死前,是夜大雪,趙匡胤急召趙光義來見,將太監宮女全都屏出殿外。只見綽綽燭影中,趙匡胤舉斧大言道:“好做!好做!”然後趙光義大哭,帝崩矣。

  趙匡胤如何死的,歷來說法不一,但大多數人是傾向於趙匡胤是非善終,而且趙光義即位有些不明不白。雖然趙光義繼位後說什麽杜太后曾有“金匱之盟”,讓趙匡胤傳位於光義,光義傳光美,光美再傳回趙匡胤子德昭。

  但金匱之盟的真實性實在不高,而且現實中的操作性太低。杜太后如何知道趙匡胤早死?按正常活法,趙匡胤活到七十歲不成問題,此時趙德昭也快五十歲了,無論如何都算不上幼主。即使金匱之盟只是應急措施,但為什麽在趙匡胤健在時沒有把金匱之盟公之天下?只是憑趙光義之口說出來,真實性有多高?只有天知道!

  按正史說法,趙匡胤死後,宋皇后曾經讓太監王繼恩急召趙德芳入宮,但王繼恩卻跑到晉王府叫來了趙光義。趙光義猶豫不決,王繼恩急了:“事久,將為他人有矣。”趙光義這才入宮,宋皇后見趙光義突至,知道大事已去,泣不成聲:“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

  不明白王繼恩區區一個內侍太監怎麽會有天大的膽量做這樣滅九族的勾當?如果王繼恩身後沒有一個強大的政治集團,他怎敢如此?

  放眼當時宋朝政界,除了趙匡胤之外,天下最有勢力的就是晉王開封尹趙光義。趙光義主政開封十五年,編織了一條龐大的政治網。但趙匡胤總是這麽健康的活著,趙德昭早晚要長大,那時還有他趙光義什麽事?而且趙光義即位後,開始打擊趙德昭、趙德芳和趙廷美,以及趙普被趙光義拋棄,從哪方面看,趙匡胤的死都和趙光義脫離不了乾系。

  ?

  關於宋朝的事情,先就說到這吧,這次主要寫的是五代,宋朝點到為止。五代已經寫完了,下面開始折回頭來,我們回顧一下十國的歷史。

  在寫十國之前,還是先將宋朝統一的進程大致說一下吧。

  宋太祖趙匡胤

  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滅荊南。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宋滅後蜀。

  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宋滅南漢。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滅南唐。

  宋太宗趙光義

  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宋滅吳越。

  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滅北漢。

  本書首發於看書輞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