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南唐天下》第二十三章 趙光義
  第二十三章趙光義

  十五年前柴榮北伐太原,下起連旬大雨,軍士多病,不得已撤軍。這回趙匡胤又重複了柴榮昨天的故事,天降大雨,加上草地濕滑,宋軍對這種惡劣天氣極不習慣,紛紛病倒。加上契丹北院大王耶律烏珍率兵連夜色馳至太原,下營城西無水處,擊鼓狂呼,一是給城上的北漢軍加油助威,二是嚇唬宋軍。宋軍不知對方來歷,驚慌自亂。

  趙匡胤無奈,於北漢天會十三年(公元969年)五月,下令撤軍。因事出倉促,宋軍丟下軍糧茶布數十萬,宋軍撤走後,劉繼元出城把這些寶貝全都打包運進城。北漢連年用軍,財政狀況極其糟糕,得到這些東西,夠劉繼元吃上幾年的。

  如此相似的過程,劉繼元自然想起外佬爺劉崇當年迫退柴榮的事情,心情大好:“趙匡胤也沒什麽了不起的,柴榮比你強多了,他都拿河東沒辦法,你又如何小瞧了人?”

  到了天會十九年(公元974年)的正月,劉繼元下詔改元廣運。當然這回劉繼元長了記性,先通知契丹的“父皇帝”,然後才敢改元。這兩年趙匡胤改變戰略方向,主攻南線,劉繼元才能喘出氣,以趙匡胤的實力,真要是天天纏著河東,估計劉繼元早幾年就得到汴梁報道去了。北漢廣運三年(公元976年)十月,忘恩負義的趙匡胤不明不白的死於萬歲殿,他的寶貝兄弟趙光義即位。

  趙光義繼續奉行“先南後北”的戰略,這時江南只剩下吳越的錢俶和泉州的陳洪進,都比較好對付,錢俶已經被宋朝嚇破了膽,二年後,把老祖錢鏐辛苦半輩子打來的基業打包送給趙太宗,當然不給也可以,只是麻煩趙光義出兵練練錢俶,早晚還是個亡字。至於陳洪進,比錢鏐還油滑水靈,泉州區區彈丸地,給陳洪進一百個膽子,也不敢和趙光義過不去,隻好交出泉州,到汴梁養老。

  放眼中原,幽燕以北是契丹,澤潞以南是宋朝,中間只剩下一個不倫不類的北漢小朝廷。自宋朝建國以來,先後滅掉荊南、湖南、蜀、南漢、南唐、吳越、泉州,唯獨河東在契丹扶持下在大國夾縫中頑強生存了近三十年。在宋朝周邊各政權中,北漢“命”最硬,當然也最好,因為有個契丹乾爹給劉家的撐起了保護傘。最後滅掉河東,是柴榮、王樸二十多年前就制定好的戰略,趙氏兄弟只不過是執行人而已。趙光義尚無軍功可言,自然不能放過劉繼元,不然何以服眾?

  北漢廣運六年(宋太平興國四年,即公元979年)正月,宋太宗趙光義發動大規模的北伐戰爭,召良將,起雄兵,遣使分告各國北伐事。以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帥,總率三軍,崔彥進、李漢瓊、曹翰、劉遇四將各為一路,分攻太原四面。再派雲州觀察使郭進駐守石嶺關(今山西忻縣南),防禦南下的契丹援軍,另使閣門使田仁朗、供奉官劉緒做為後勤總接應。

  劉繼元得信,巨大的恐懼湧上心頭,知道趙光義來者不善,再遣人向契丹求救。契丹皇帝耶律賢很討厭趙光義鬧出這麽大動靜,派人來問趙光義:“南朝伐漢,打的甚麽旗號?”趙光義回答的堂堂正正:“河東久諱王命,肆行不道,虐治萬民。為天下計,為黎庶計,朕當自討之,以謝天下!若北朝能識天命,兩家歡喜如初始,如果北朝救漢,則南北失和,唯有死戰!”

  二月,趙光義下詔親征,留右仆射沈倫守東京,大駕北行,不夷平河東,趙光義看樣子是不會罷休的。同時,契丹援軍南府宰相耶律沙部、冀王耶律撻烈部、南院大王耶律斜軫部、樞密副使耶律抹隻部南行救漢。

  三月,宋軍郭進部在白馬嶺(今山西盂縣東北)大敗契丹軍,耶律撻烈戰死陣上,耶律沙也險些成為刀下鬼,正危急時,耶律斜軫趕到,萬箭齊射宋軍,宋軍被射退,耶律沙、耶律抹隻勉強逃生。

  敗報傳進太原城中,劉繼元驚哭:“休矣!奈何?!”奈何?沒奈何了。宋軍數十萬虎狼兵將太原城圍個水泄不通,鳥飛不過。同時宋軍分部攻取太原周邊州縣,解暉部克隆州(今山西祁縣東觀)、折禦卿部克嵐州(今山西嵐縣),其他諸州縣,也多被宋軍攻下。

  四月,趙光義親幸太原,先射信入城,勸劉繼元早降,劉繼元這時還不甘心受死,繼續死守。趙光義大憤,督軍急攻,趙光義這時還有點千古一帝的模樣,被甲胄,持劍上陣,指揮諸路攻城。侍衛勸趙光義小心,趙光義慷慨言之:“將士們不怕死,朕豈敢落人後!”眾人見皇帝如此愛護將士,激動萬分,狂呼衝城。

  一時沒攻下來,趙光義命數萬弓箭手蹲在陳前,舉弩向城齊發,箭飛如雨,北漢軍嚇的都躲起來。但即使如此,宋軍還是沒有破城。這場太原之戰打的極為艱苦卓絕,劉繼元不服輸,甚至花錢收購宋軍射上城的箭,每箭十個大錢,劉繼元收集了一百多萬支箭,準備反射宋軍。

  打了一個多月,趙光義不想再等下去,親赴西南營中,於夜間大發將士攻城。宋軍湧前攀雲梯而上,城下鼓角齊鳴,聲勢驚天動地。經過一夜苦戰,於黎明時分,宋軍攻下羊馬城。北漢宣徽使范超槌城來降,可宋軍以為范超要找他們打架,一刀砍死。劉繼元聞得范超出降,誅死范超家小,仍然不降。

  趙光義又在城南指揮攻城,宋軍已經北漢軍折磨的近乎失去理智,大呼:“皇帝待我何厚,今日死於此,無憾!”山呼海嘯般衝擊南城。劉繼恩在城中聽城外嘶喊大作,嚇的魂飛魄散。北漢前左仆射馬峰正抱病在家,想來想去,知道這次無論如何都逃不過去了。讓人抬他入宮見劉繼元,痛哭相勸:“陛下!天數已定,太原不過今日,必陷於宋。覆巢之下無完卵。再猶豫不決,宋軍一入,刀兵無情。陛下為太原百姓計,為劉氏血脈計,請速納降。”

  劉繼元何嘗不知道此時的形勢,守肯定是守不住的,與其等死,不如投降吧,至少還能活命。當日夜,劉繼元寫好降表,派客省使李勳出城見趙光義,表示願意投降。趙光義大喜,率文武登太原北城,開始喝慶功酒。天剛放亮,劉繼元就帶著河東文武素衣白帽來到北城,跪拜請降。

  趙光義好言相勸,就算趙光義想殺劉繼元,這時也絕不是動手的時候,大不了回汴梁,再送劉繼元一瓶牽機酒。劉繼元也害怕趙光義下殺手,乾脆把罪過都推過別人身上,伏地痛哭請罪:“陛下幸太原之日,臣即欲來降,奈何大軍中的亡命人怕死,強迫臣於陛下戰。”趙光義大怒立命侍從察拿這些宋軍中的“敗類”,皆斬於城下。

  北漢廣運六年(公元979年)五月,北漢滅亡。從公元951年劉崇在太原稱帝,到劉繼元出降,歷二十九年。趙光義封劉繼元為右衛上將軍、彭城郡公,帶回汴梁養起來。趙光義留戶部郎中劉保勳知太原府,大駕發還汴梁。走前趙光義“陰賊險狠”的毛病再次發作,命毀掉太原舊城,移治榆次。

  ?

  古城太原自公元前497年建城,歷經千年滄桑,自古就是天下重鎮,北國名都。這裡留下了許多歷史名人的身影:劉琨、高歡、高洋、李世民、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等,一代代歷史人物在這裡崛起,走向大歷史的舞台,在歷史的天空中譜寫了一段段讓人難忘的歷史篇章,有巧奪天工之作,也有塗鴉之作,比如石敬瑭這個三流畫家。

  歷史在公元979年的這一天凝固,古城太原的風流被歷史的狂風吹的無影無蹤,雖然新太原隨後崛起,但卻掩飾不了太原城的道道傷痕,趙光義,一代風流人物,做出如此不風流的愚事。他不僅害死了一代詞宗李煜,還扼殺了一代名都太原,天知道歷史怎麽會選擇這對寶貝兄弟。

  在五代十國中,北漢最後一個建國,也是最後一個亡國。當代李存勖在太原如何風流,那時的太原,那時的五代十國,何其風流,公卿如雲從,名將似雨落,讓人心動,讓人驚歎歷史的造化。

  自唐朝安史之亂後,動蕩於中華大地的藩鎮之亂,中經五代十國的擴大,到了趙光義手裡,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

  歷史掀開了新的篇章。

  看書罔小說首發本書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