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南唐天下》第三十七章 安重海
  第三十七章安重海

  安重誨在權力的分配上想吃獨食,自然得罪了一大批吃不到美味的人,這些人來頭並不比安重誨小,其中李嗣源的義子李從珂和安重誨最不對頭。李從珂曾經酒後打過安重誨,雖然醒酒後道歉,但安重誨卻記下了這個仇。

  安重誨對李嗣源的二兒子秦王李從榮(長子李從審死於莊宗時)和三子宋王李從厚從來都是恭敬有加,唯獨對李從珂冷眼相待。李從珂自持有功,哪把安重誨放在眼裡?也絕不象唐肅宗李亨對高力士這個老太監那樣低三下四的喊“阿翁”。

  安重誨屢次陷害李從珂,甚至構陷李從珂私造兵器意圖謀反。李嗣源耳根子一軟,便讓李從珂勒令歸府,軟禁起來。安重誨想斬草除根,唆使馮道和趙鳳上章請重加李從珂罪。

  李嗣源雖然關了李從珂的禁閉,但從沒想過要殺李從珂,對馮趙二人笑道:“我這個兒子是有些粗魯,做人不謹,但要說他謀反,朕根本不信。你們和從珂向無過節,何必如此相逼?怕不是給人當槍使吧。”二位見皇帝如此英明,嚇的大氣不敢出。

  安重誨見這兩位皇帝的體己人都搬不倒李從珂,隻好親自上陣,再勸李嗣源殺掉李從珂。李嗣源知道就是這個安重誨乾的好事情,大怒:“當年我落魄時,窮困潦倒,多虧李從珂外出撿馬糞,供我生活。難道現在朕身為天下主,尚不能保護一個兒子?你到底想把李從珂怎麽著了,你才滿意?!”

  安重誨也有些惶恐:“臣何人,敢離間皇家父子情?臣不敢多言,是非如何,由陛下聖衷自斷。”李嗣源不理安重誨,改任索自通為河中節度使。索自通本是安重誨的人馬,上任後自然暗承安重誨的密令,經常打造些兵器進貢朝廷,說這些都是李從珂打造的。

  李嗣源略有心動,多虧王德妃從中周旋,李從珂方才保住性命。朝中人士見李從珂倒了台,都和李從珂斷了交情,以免惹禍上身,明哲保身,才是王道。只有禮部郎中呂琦不避嫌疑,經常去找李從珂。

  長興元年(公元930)九月,東川節度使董璋造反;十月,西川節度使孟知祥也反了。這二位在唐莊宗消滅前蜀後不久便來到任,由於山高路遠,加上中原內亂,便想關起門來做大王。董璋和孟知祥各據東西川,互相“禮尚往來”,勾搭成“奸”,相約一起造反。董璋反後,李嗣源派出女婿石敬瑭前去平叛。

  石敬瑭剛開始還能打,一直攻到劍州(今四川劍閣),董璋向孟知祥求救,孟知祥一聽劍州沒了,那還得了,不要他的命?氣的大罵董璋草包,派出精銳去救東川。石敬瑭在劍門被西川兵設伏擊敗,石敬瑭大敗,大罵乾姑父孟知祥(孟知祥娶李克用長女為妻)吃飽了撐的造反,連累他跑到這裡活受罪。石敬瑭給李嗣源“拍電報”稱進軍不利,乞求援兵。

  李嗣源在中原的“小康建設”不得不放緩,把精力集中在平定西南的叛亂上。李嗣源問安重誨怎麽辦?安重誨說:“臣掌管軍事,平叛之事屬於臣份內職責,臣願出馬擒賊。”李嗣源也無人可派,隻好同意。

  安重誨自詡懂軍事,可翻開他的簡歷表,卻發現他除了跟李嗣源幾十年混跡江湖之外,沒什麽獨立處理軍事事件的經歷,能力更讓人懷疑。果然,安重誨的“軍事天才”充分暴露出來,他一路西進,征調民夫運糧,結果路途艱險,人畜死傷無數。安重誨人還沒到東川呢,各路藩鎮的告狀便飛到了李嗣源的桌上,說安重誨殘剝百姓。李嗣源早就對安重誨不滿,更加的疏遠安重誨。

  安重誨路過鳳翔時,對他自認的死黨朱弘昭說了幾句對李嗣源不滿的話,然後趕赴東川。可朱弘昭是個大滑頭,一面上奏李嗣源說安重誨對朝廷不敬,一方面又寫信給石敬瑭說小心老安對你打壞主意,奪你的兵權。石敬瑭知道安重誨是個粗人,不講理的,就再給安重誨做了幾雙“小鞋”,上奏老丈人:“安重誨有不臣之心,在這裡更加給女婿我添亂,還請陛下把他調回去吧。”

  李嗣源接連接到告安重誨有異心的報告,越覺得安重誨比董璋更加不可靠,便調安重誨為河中節度使。安重誨知道皇帝想拋棄他了,一時難過便上書請求退休,李嗣源覺得他在演戲,不同意。安重誨更加懊惱,說了些不好聽的話,李嗣源耳朵長,聽見了,那還有安重誨的好果子吃?密令保義節度使李從璋借接替安重誨職務之名,去河中誅死安重誨。

  而駙馬爺石敬瑭在川中屢戰不利,孟知祥和董璋玩“合縱”,石敬瑭也沒了轍,隻好無功而返。唐軍剛一撤出,兩川的“合縱”關系立刻瓦解,董璋和孟知祥開始刀兵相見,互相廝打。但董璋志大才疏,手下又沒有象趙季良這樣的“高參”,鬥了幾個回合,不是孟知祥的對手,戰敗被殺,孟知祥吞並東川,李嗣源死後(公元933年)不久便在成都稱帝,史稱後蜀。

  安重誨死後,李從珂又迎來了政治生命中的第二春。而李嗣源做為李從珂的繼父(李從珂的母親魏氏後嫁給李嗣源),對這個“油瓶子”的感情很複雜。

  李從珂跟隨李嗣源三十多年,不離不棄,甚至李嗣源最為困苦的那段時期,李從珂外出做苦力、掏馬糞換錢奉養繼父,李嗣源每每想到都感動不已。但話說回來,李從珂畢竟不是自己的親生骨肉。而且李嗣源的三個親生兒子李從榮、李從厚、李從益素無軍功,能力都不如李從珂。一旦自己撒手西去,李從珂會甘心的對李從榮等人俯首下心麽?

  血緣是維持家天下統治的核心紐帶,不在乎你能力如何,只在乎你的血統。李從珂有大功李嗣源,但李嗣源在有親生兒子的情況下卻不可能把皇位交給李從珂,後來的郭威把皇位傳給養子柴榮是有特殊原因的,郭威的親生孩子們在後漢被殺的乾乾淨淨,沒辦法這才讓柴榮做繼承人。當然,即使郭威的兒子不死,柴榮也不是沒有可能從郭家手中奪取皇位。

  李嗣源雖然在登基後並沒有立刻宣布皇儲人選,但皇次子李從榮做為實際上的嫡長子,是“大唐帝國”皇位的第一繼承人,這點大家都心知肚明。李從榮為人比較輕佻,志大才疏,而且喜歡附庸風雅,經常召集一幫酸腐文人在府中飲酒賦詩,還出了一本《紫府集》,並吹噓自己的詩天下無雙(比李白杜甫如何?)。

  李嗣源知道這個兒子能吃幾碗乾飯,便經常告戒他:“你是軍人家庭出身,治國安邦才是你要認真學習的,你詩寫的再好,能比過得白居易?你的水平你老爹我還不知道?萬一傳到民間,成為百姓的笑柄,也有損皇家的尊嚴。”

  李從榮表面唯唯諾諾,但一出宮去便“濤聲依舊”,根本聽不進去老爹的教誨。李從榮自持第一皇位繼承人的身份,每次上下朝,都是前呼後擁,張兵露刃,好不威風。甚至還提前草就了《檄淮南書》,以便為日後統一天下時做輿論準備(有點早了吧)。

  我們經常用“喜怒不形於色”來形容一個人有城府、深不可測。這些人做事比較謹慎,處事低調,在目標沒有實現之前絕不盛氣凌人,他們實現成功的機率比較大。而李從榮屬於相反的另一種人,性格張揚,經常在目標沒有實現之前就提前公開自己的政治意圖,甚至還揚言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人如何如何。

  李從榮在權力高層中的人緣非常差,他不僅得罪了接替安重誨在朝中主事的范延光、趙延壽,而且他和同母弟弟李從厚、姐夫石敬瑭、乾兄長李從珂等人的關系勢同水火。李從榮的政治智慧確實差的驚人,他也不想想,即使以後當了皇帝,得罪了那些實權派,能有自己的好日子過嗎?

  這些被李從榮得罪的達官顯貴自然不願意李從榮得勢,便經常在李嗣源面前煽點陰火。李嗣雖然疼愛兒子,但畢竟他現在還是皇帝,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接受被取代的命運,哪怕取代自己的人是親生兒子。太仆卿何澤上書請立李從榮為皇太子(估計是李從榮唆使),李嗣源果然立刻沉下臉來,說“沒問題,不過朕馬上就回河東養老去。”

  不過,畢竟李嗣源畢竟已經六十六歲了,年老體衰,經常鬧個小病小災,大家知道老皇帝撐不了多長時間了,而且李從榮的地位也沒有真正的動搖過。這些人都知道一旦李從榮繼位,立刻會拿他們開刀。所以都想離開洛陽這個事非之地,做個地方軍閥,以保日後有本錢和李從榮對抗。

  本書源自看書罔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