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沒想到這個事上,但這段日子接觸下來,嚴氏和她關系處得特別好,就主動告訴她了。
自家在京城買院子也是寫你哥的名字,不能寫自己的名更不能算陪嫁,這樣對男人仕途是不利的。
二來就是稅多了,男人名下啥也沒有,你的稅就屬於掛靠也是要交稅的,而且以後還會有很多麻煩。
嚴家比較大氣,直接就告訴嚴氏要寫男人名字,不必擔心那些。
其實大家都知道寒門子弟貧苦,買得起宅院和產業的也都是媳婦的嫁妝幫襯,但好歹也要給爺們一點面子。
嚴家老爺子也屬於寒門,他是大族子弟的旁支,家裡也很窮,父親早逝寡母帶著他苦苦支撐。
中舉後族裡給他介紹了現在的發妻,嚴王氏,王氏家門第不低,她也是嫡女,嫁過來也是用嫁妝幫襯男人,孝順婆婆。
嚴老爺子一輩子就發妻一個女人,沒有通房沒有妾室,夫妻二人共患難互相支持走到如今的地位,滿朝文武提起嚴家老爺子,都知道他深愛發妻,這名聲就特別好。
嚴家孩子都是王氏一個人生的,就不存在花女人嫁妝的事,那是親生兒女。
英雄不問出身,現在誰還會提以前的舊事,嚴老爺子比簫澤家還要窮得多,真的是就一個宅院,母親靠給人做飯漿洗培養兒子的。
要說嚴老爺子有啥產業,啥也沒有,全是王氏的陪嫁支撐門戶,可嚴老爺子這一輩子就隻認發妻一個女人,從不背叛。
他也是王家女婿裡從落魄到最出色的一個。
表明上看嚴家好像是靠著媳婦的陪嫁發家的,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科舉高中一步步高升,這和錢關系不大,嚴老爺子如果自己沒有才乾,光靠錢開路走不遠的,還得靠個人能力。
老太太用親身經歷告訴孫女,宅院和田莊要寫男人名字,尤其是在京城這一點地界上,要給男人仕途留余地。
嚴氏肯定聽祖母的安排,特意把這些告訴了林寧,用自己親祖母的事跡告訴她,自家也是寒門出身,不會瞧不起你,朝堂也不會嫌棄某個官員窮,寒門本來就窮困。
有個講究,發妻和男人的權力是差不多對等的,出人頭地就拋棄發妻,恐怕要被官場議論和嫌棄的,當面不說背後也會議論你家的家教和門風,好人家的兒女肯定不和你結親,交友都要慎重。
官場之人特別愛惜羽毛和官聲,對名聲看得比較重,糟糠之妻不下堂這是文官做人的底線和標準。
老太太也告訴孫女,夫妻要緊的是互相扶持,同心同德,莫要為錢算計來算計去。
還交代她幫扶林天的兄弟叔嫂,以後兄弟出了頭都是你們的臂膀,族人太弱日後沒辦法幫你們,一條腿哪有兩條腿跑得快。
還稱讚林寧才是聰明大氣的姑娘,懂得抓住族親和親人的力量團結起來,成為自己的保證和腰杆子。
走到如今的位置,簫澤再牛也不敢無故休妻和離,納妾都不敢,否則就是忘恩負義,官場的人都會排擠他。
這次老太太可是掰開了揉碎了好好地跟孫女懇談了一番,對夫家人切不可鼻孔朝天瞧不起,能幫襯就幫襯。
當初她也花了很多錢去幫襯嚴家窮困的堂兄弟,如今這樣,嚴家哪個敢不敬她這個嫂子,對她更是尊重有加,連自己的兒孫也是互相提攜,都不用她操心了。
管外人怎麽說,咱們日子過得好就行,裡子可是很實惠的,有些事嚴家老爺子不方便出面,堂兄弟就把兒孫的事惦記著安排上了,這就是宗族力量。
老太太還說林家士子並不少,出頭的人數也不敢小覷,你作為未來宗婦人選不要過於計較得失,宗族出的人才越多,將來都是你夫君和孩子們的臂膀,彼此互為助力,大家都能沾光獲益,眼光要長遠點。
老太太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孫女該如何去做好林家宗婦,得到更多的助力和支持,有些好處是隱形的,情分可是錢換不來的。
你不肯雪中送炭,我發跡後憑什麽搭理你。
林寧在思考過後,才和簫澤說了宅院和田莊名字的事情。
簫澤捏著下巴想了一下才說:“這樣你就吃虧了,不怕我將來辜負你?”
他用手勾了一下林寧的下巴,壞壞地笑著像個痞子。
林寧拍他一下,瞪他一眼,“去,穩重點,讓人看見不像樣。
你待我好我心裡清楚,我嫁過來並沒有受過一點委屈,我心裡也是想著大家日子都能過得好,都有前程。
進城當官沒那麽容易,我們要看得長遠一些,翰林院三年後就要外放,去哪裡至關重要,剩下的路我幫不了你了。
未來還需要你和哥哥和兄弟們一起努力,艱難的日子在後面呢。
哪怕就是個外放縣令的位置也分好壞,要是能用錢買,我給你買去,這多簡單呀,這不是異想天開麽。
名字是誰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夫妻同心同德,心心相印,攜手共渡難關。
你若想走得遠就離不開宗族的支持,而宗族想要出更多的狀元探花也離不開你們兄弟前期的鋪路,彼此互為臂助是分不開的。”
林寧也清醒地看到了未來的路還是很艱難的。
好位置憑什麽給你,憑你長得好看麽,這不笑話麽。
資源人脈哪有那麽容易積攢,有些人也是進士出身,做了一輩子七品縣令,為什麽,因為沒有人脈,就算有才乾也得不到太多支持。
當官真的是用錢開路的。
“沒想到你想得那麽遠,怪不得爺爺那麽喜歡你,有你做我的賢內助,未來我都可以安枕無憂了。”
簫澤伸手將人抱在懷裡,媳婦才是最好的,永遠看一步走三步,能和自己想到一起去,甚至自己想不周全的她都能給補齊,有這樣的媳婦,自己將來不愁沒有賢內助。
“傻瓜,你有前程,我也能做官太大了呀。等我們進京城買個莊子先安頓下來,過些日子再接了爺爺和爹娘過來。”
“好,不過我爺爺未必願意來,他說了要看著禮哥幾個孩子讀書,家裡繡坊沒有老人坐鎮也怕我兩個叔叔穩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