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古玩街也沒什麽人。
謝林收到了寶丫頭送來的“禮物”,一枚可以製造假瓷器的蓋章,這玩意在古玩人眼裡是個禍害。
可在無良商販眼中,這可是作假的寶貝,一枚印章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若不是謝林有著系統辨認,這印章外人是看不出來真假的。
“好了,從現在開始你就留在博古齋吧!我們店員不少,我也不介意多你一個小可愛。”
“大哥哥,那你算不算雇傭童工呢?”寶丫頭開玩笑道。
“我不會讓你做事的,你開心就給客人倒水,打個招呼,不高興就在店裡玩好了。”
謝林笑了笑,他可沒想讓寶丫頭真工作。
現在寶丫頭的爺爺死了,她一個人在村子裡無法生存,還不如收留下來做個陪伴。
年關逼近,嶽式集團也即將放假了。
三天后。
嶽珊珊找到了謝林,說是公司正式放假了,但是在放假之前要宣布一件事情。
問了嶽珊珊很久,可她還是不願意說是什麽事,謝林只要跟著她來帶了嶽式集團。
“到底啥事情啊?”
“嘻嘻,今天是嶽式集團的年會,你應該知道這件事吧?我們公司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舉辦年會,培養職員之間的感情。”說完以後,嶽珊珊拉著謝林的手進入其中。
嶽式集團,本身是個龐大的集團,主要是從事批發生意,龍門拍賣會只是一個附屬罷了。
公司人很多,正在布置場景。
職員們今天開始就放假了,參加完今天晚上的年會,代表著一年辛苦工作走到了盡頭。
晚上有搶紅包活動,以及嶽言親自發表講話。
據說,今晚要宣布一個大事情。
謝林本身就不是愛偷懶的人,閑著沒事做,幫忙著貼對聯,打掃衛生啥的。
到了晚上的時候,街道外邊是張燈結彩,整個雲州市都進入了年味的開頭。
街頭巷尾,煙花爆竹聲不斷地傳來。
嶽式年會也正是開始了。
嶽言是嶽式集團的董事長,他來到了舞台之上,宣讀了賀歲台詞,然後宣布今天的晚會正是開始。
“謝林,咱們可要好好喝一杯。”
看到嶽言舉著酒杯走來,謝林作為晚輩,他自然是不敢多加怠慢,於是舉起酒杯敬了一杯酒。
“嶽伯父,您真是讓我受寵若驚。”
“哈哈,還叫伯父呢?你和姍姍的關系我都知道了,不如你們找個時間把婚事定了吧!”嶽言哈哈笑道。
旁邊的嶽珊珊俏臉一紅,怎麽也沒想到自己爹當著謝林面說這個,她確實喜歡謝林,可現在還不想結婚。
謝林還沒找到自己的父母,結婚這種大事要雙方父母見個面,然後一起定個好日子,單方面的約定不夠嚴謹。
“我也是開個玩笑,婚事的事你們年輕人自己做主好了。”
年會開始了,有不少節目在表演。
至於那個大消息還沒宣布出來,嶽言似乎想賣個關子,許多職員也都猜測到了那件事是什麽。
可能就謝林一個人被蒙在鼓裡。
“嶽董,我怎麽聽說你女兒認識一個叫謝林的人?他可是古玩街博古齋的掌櫃,一手鑒定玉石的能力,出神入化,我想見見他。”
此時,一個身穿唐裝的中年人走來道。
“哦,原來是李小弟。”嶽言今年也快五十歲了,喊對方一聲小弟從輩分上來說不算什麽。
“我來介紹一下,這位就是博古齋謝林,我未來的女婿,哈哈哈!”
謝林滿臉尷尬,笑道:“李先生,你好。”
“真是年輕有為,這麽帥氣的小夥子,原來你就是謝林啊!”李承恩伸出了手,和謝林握手道:“謝林小兄弟,我這有個剛收來的物件,還得麻煩謝林小兄弟幫我合計合計,不知道有時間沒有?”
本來是嶽式集團的年會,不應該談這些。
可嶽言也開口道:“沒事,你就幫他看看,反正李先生也是我們嶽式集團的大客戶,哈哈哈!”
“好,李先生,那麻煩你把物件拿出來我看看。”
許多人都停下了手裡的事,過來看謝林怎麽評鑒古董的,這裡可不是龍門拍賣會,許多職員對古董是一知半解。
都知道古董很值錢,啥瓶瓶罐罐的拿到拍賣會去賣,幾十萬塊錢輕輕松松落入了口袋。
要真是說個有模有樣來,誰也不懂。
李承恩拿出了一個杯子物件,大小和籃球差不多,這個物件第一眼看上去和普通杯子沒啥兩樣。
最大區別是比普通杯子要大兩杯。
謝林沒有動用系統,而是憑借自己的知識做出了判斷,這應該是傳說中的開元祝賀杯。
“此物叫做開元祝賀杯,盛產於北宋年間,大家可以看到這杯子是采用上好的和田籽玉製作而成,渾身圓潤,出自名師之手。”
謝林將那開元祝賀杯拿在手裡,把玩了一會。
“通體如荷花口一般,開元祝賀杯,又叫做勝利杯,大多數在古代用於打仗,或者是有大喜事之事,賓客送上祝賀杯來表達開心之情,此物是上等的古玩物件。”
“好,真好!”李承恩點了點頭,他對謝林是萬分佩服,他笑道:“沒錯,這就是祝賀杯,但我不知道是什麽年代的,我在網上查詢過關於這個杯子的資料,看起來是比較少的,沒想到謝林小兄弟解釋的如此詳細。”
李承恩繼續道:“那麽這個杯子價值多少呢?我是三萬塊收過來的,對方是個老頭,不小心撞倒了我的車子,然後就把這東西配賣給我了。”
謝林看了看,然後問旁邊的嶽珊珊。
“嗯,我們龍門拍賣會也賣過一個祝賀杯,當時的成交價格是三十萬,李叔叔這杯子可是大賺了一筆呀!”
“是嗎?哈哈哈。”李承恩聽了滿臉笑容,他沒想到自己的車子被老頭撞了,收到了這祝賀杯自己反賺了二十七萬元。
同時對謝林的鑒寶知識,格外佩服。
在同齡人當中,誰有謝林的這份人品和知識,打著燈籠都難找到這種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