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三國戰神趙雲》第231章 ,趙雲的歉意
  第231章 ,趙雲的歉意
  雖然已經決定暫時不去幫呂布,可趙雲卻心事重重,自嘲的一陣苦笑“該如何向文遠解釋呢?”

  等賈詡和田疇離開後,趙雲沉默了很久,最終無奈的歎了口氣,衝門外喊了一聲“讓張遼將軍來見我。”

  “諾!”

  一個親兵答應一聲,飛奔而去,時間不長,心情急迫的張遼便趕來了。

  張遼穿著一身精鐵盔甲,披著紅色的披風,威風凜凜,器宇軒昂,一舉一動,都透著令人肅然起敬的殺伐之氣。

  “趙將軍,不知你們商量的如何了?”

  張遼開門見山,直入主題,好不容易抽出時間來洛陽一趟,張遼很希望這一次能夠有所收獲。

  趙雲歎了口氣“文遠,實不相瞞,曹操剛把天子接到兗州,威望日隆,挾天子令諸侯佔據大義,眼下的形勢,我實在無能為力。”

  “挾天子令諸侯?說的很好,其實我也知道,曹操難以抗衡,今後只會更加難以對付,既然趙將軍不宜出兵,那我就告辭了,兗州局勢凶險,戰事膠著,我必須速速趕回去。”

  張遼並沒有太過意外,衝趙雲一抱拳,轉身就要離去,趙雲急忙喊住了他“文遠,且慢!”

  張遼停住腳步,不解的看著趙雲。

  趙雲勸道“你回去告訴奉先,實在不行,暫且領兵退出兗州,可以去徐州投奔劉備,也可以回洛陽,若回洛陽我舉雙手歡迎。”

  張遼搖了搖頭“將軍的好意我心領了,怕是奉先聽不進勸,他的性子太過執拗,除非真的到了無力扭轉的地步。”

  張遼對呂布的脾氣太了解了,呂布太倔了,總是自認為自己本領天下無敵,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除非山窮水盡,否則絕不肯低頭。

  “文遠,你不會怪我吧?”趙雲面帶愧疚,看了張遼一眼,視線就移開了。

  “哈哈……將軍說的哪裡話,坦白來說,你已經幫我們太多了,之前我們離開冀州,無處投奔,是你好心的收留了我們,還表奏朝廷讓奉先坐了河南尹,是我們對不住你,執意要離開,現在你是一方諸侯,奉先也是一方諸侯,做什麽事,都要顧全大局,如果你直接就答應了,我高興歸高興,心裡卻也未必會佩服將軍。”

  亂世爭霸,不是過家家的遊戲,最忌諱意氣用事。

  張遼一番話,讓趙雲更加欽佩“文遠你能這樣想,我很欣慰,你告訴奉先,實在不行就再回來,洛陽的城門,永遠向你們開啟!”

  “謝了!”

  張遼點了點頭,轉身大步離去。

  趙雲站在原地,目送著張遼走出政事廳,直到他的背影徹底消失,這才把目光重新收回。

  見到呂布後,張遼據實相告,呂布勃然大怒,他可不理會趙雲的難處,當即冷笑道“他倒是顧全大局了,那我呢,往日的情分難道就不值一提嗎?”

  張遼不管怎麽勸,呂布都不聽,執意繼續跟曹操決戰,叫著勁的想把局面扳回來。

  …………

  自從成了幽州的主宰之後,公孫瓚的日子格外的愜意,尤其是劉虞的舊部遠避塞外後,公孫瓚再也沒有煩心事,整日待在易京樓裡面,吃喝玩樂,快活似神仙。

  他住的地方,除了家眷之外,清一色,全是婀娜貌美的姑娘,連個傳話的女侍,也是千挑萬選出來的美人。

  公孫瓚逢人便說“我這一生,南征北戰,東討西殺,受盡了鞍馬之苦,是該好好的享受一下了。”

  身邊的文武,不乏忠耿之士,有人勸他“將軍,這可使不得,現在豪傑並起,天下紛爭,各路諸侯競爭逐鹿,爭奪天下,將軍怎麽能隻呆在易京樓裡呢,應當招兵買馬,勵精圖治,雄霸中原,建立一番不世功業。”

  公孫瓚根本就不聽勸,他自我感覺良好,理直氣壯的反駁道“我修易京樓,正是為了匡扶漢室,兵書上說,百樓不破,我蓋起易京樓,在裡面一呆,養精蓄銳,坐觀成敗,那些諸侯就讓他們打去吧,等他們打的差不多了,打的累了,我再率領精銳之師擊他們的疲憊之師,焉能不勝?”

  文武左右,紛紛搖頭,自古以來,哪裡有憑借一座高樓,就能爭霸天下的?這不是胡扯嗎?

  只有兵強馬壯,百姓康泰,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再雄威的高樓,也比不上軍民其心,眾志成城。

  光為了修築易京樓,公孫瓚不顧百姓的疾苦,大肆增加苛捐雜稅,搞的百姓苦不堪言,好不容易易京樓完工,公孫瓚又不理政事,整日待在易京樓裡面,身邊的文武想見他一面,都很難。

  不管是誰,只要有事求見,先在城下喊上幾聲,嗓門要是小了,上面根本聽不到,上面傳話的侍女聽到喊聲,會用繩子放下一個小筐,讓文武把所奏之事寫在書簡上用小筐遞到上面,然後轉交給公孫瓚審閱。

  後來,公孫瓚嫌麻煩,傳出一道命令,只能初一和十五這兩日的辰時才能奏事,其他時間,一律不準。

  一開始,奏事的人還挺多,一來二去,奏事的越來越少。

  太費事了。

  每次來了,先得扯著嗓子高喊幾聲,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大嗓門,每次都把大夥累的夠嗆,這還不算什麽,即便把奏書傳到上面,大多也是石沉大海,公孫瓚根本就不怎麽理會。

  公孫瓚整日吃喝玩樂,什麽都不理會,時日一長,越發離心離德,不少人對他心灰意冷,走的人越來越多,有的辭官不做,有的回鄉歸隱,有的另尋明主,有的不忍離去隻好整日悶坐家中長籲短歎。

  對文武,公孫瓚不理會,對境內的百姓,公孫瓚更是不聞不問,當時,旱災和蝗災交織並起,糧價飛漲,經常發生人吃人的現象,公孫瓚聽之任之,沒有采取任何的措施補救。

  跟劉虞的仁義相比,差距何止天壤。

  而且,越是享受,公孫瓚的氣量越來越小,凡是境內的名士,只要名聲超過公孫瓚,公孫瓚心裡就非常不滿,一定會找人羅列罪狀,把那些名士殺害,凡是貴族子弟,必然會被強行打壓,然後流放到貧苦之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