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魂片三
教尉是個粗人,一聽到大皇子要來,立刻就讓自己的副手跟著去迎接,而走的一路,又有人跟百姓和士兵說大皇子到了的話。而城門口都是難民聚集,被收留有住地,有吃的,都是因為大皇子途徑此處要去天機山,突然遇到大雨洪澇,又聽到白山城府尹不仔細安排百姓,便命人來治理白山城的府尹,繼而開城門,安置他們難民。
可以說,其中他們最近說的最多就是雙腿已經殘廢的大皇子,如今聽到他來了,自然是夾道歡迎,同時也想看看大皇子的尊榮。
連十來到馬車前:“主子,屬下把白山城府尹收監,並且將此事飛鴿傳送送回京都,想必過段時間就會有人帶著聖旨來處置府尹。”
古長軒在看到連十他們來的時候就已經來到馬車屋的門口這裡,所以此刻推開側門就看到坐在輪椅上的他。
“卑職白山城千夫長猛長拜見大皇子。”
“拜見大皇子。”周圍的人立刻跪了一地,異口同聲的高呼。
“都平身。”古長軒看向跪著的人。
“謝大皇子。”眾人又是一聲高呼。
由於大皇子是舟車勞頓,眾人也不敢叨擾,看著那些大人送大皇子進城。
馬車往城裡去,荼陌是完全沒有出現過,但是卻看到了沿途的難民對古長風感恩戴德的樣子。
“看來連十他們做的不錯。”
荼陌看向推著輪椅進來的古長軒,看著他剛才高冷的模樣,也就忍不住上前親了一下他的額頭。
突然而來親密舉動古長軒一愣,隨即反應過來伸手抓主愛人的手,印上一吻。
接下來半個月的時間,古長軒時不時會到城外去走一走,附近村子的難民機會都收留在白山城,由於他們都知道白山城的有大皇子坐鎮,所以他們來這裡可以有吃有住的。
半個月的時間,荼陌運用他腦袋裡的知識,搗鼓出一種跟水泥相似的混凝物,跟系統看地貌,根據沿江地勢,設定建造恢宏壯闊的大堤圖紙,采石運送,一連串的問題。
古長軒則著手重建的事宜,他把白山城的一千士兵全部調用,又一時間沒有收入的村民中征召的兩千壯丁,幫助各個村子有房屋堪塌的重建,處理屍體等,井然有條的很快就弄好。
當然守在的沿線的幾個城池古長軒都派人去查看,所以靈江的陶山、同安、天門、鄆城、中樞,南理六個沿線城池府尹都知道大皇子在白山城的事情,派去的人一個個都不敢有半點怠慢的心思,聽從指揮,井然有條的安撫難民,開放糧倉施粥等,後續的重建工作也順順利利。
百姓的心中大皇子已然成了他們的救命菩薩,對大皇子的尊敬呼聲擁戴前所未有的高,受人愛戴的大皇子號召之下,那些有錢人家也出錢的出錢,出糧的出糧,都會出一份力,俗話說人多力量大,人心團結,自然是要做的事情哪怕困難,也會變得簡單不少。
京都的老皇帝在知道洪澇的事情,就讓人著手賑災,這次各個皇子極力自薦,不過都被皇帝拒絕,然後選了吏部部侍郎張棟為此次賑災的欽差大臣,隊伍也就馬不停蹄的往靈江趕去,還要再過半個月後才到,而古長軒在已經開始著手堤壩的事情。
一開始是征召的流離失所的人,但是後來有不少百姓因為家裡顆粒無收,古長軒就破例只要有老動能力的,幫忙建造堤壩的,不偷懶的每人每天三頓管飽,晚飯還會有三片肉,然後收工之後每天可以領到10文錢,於是乎來應征的人就越來越多。
於是乎接下來的半個月,古長軒和荼陌一行人就浩浩蕩蕩的朝著南江支流靈江決堤地方去,等京都的人來到白山城時候,白山城已經沒有任何洪澇的樣子,完全恢復了以往的面貌,途經的一些村落,還翻修了道路過河的橋等。
白山城雖然少了很多人,但是卻還有不少在,自然也少不了說書的人在,所以京都派來賑災的欽差大臣自然是聽到了百姓的肺腑之言,然後一五一十的把這裡的事情告訴皇帝,說大皇子途徑此地,為了百姓的安危而不顧己身幫助百姓,施粥修建河道修複堤壩等等。
京都的老皇帝看到自然是高興的不得了,隨後又讓人飛鴿傳書給自己親封的欽差,再次讓他聽自己大兒子的,一切聽從安排,配合治理南江洪澇的事情。
欽差自然是聽命行事的,當初他自薦來賑災,本就是得了大皇子的令,出發時候皇帝還給了他一道聖旨給大皇子,所以他到了白山城後有朝著南江支流靈江而去。
白山、陶山、同安、天門、鄆城、中樞,南理靈江沿線受災的城池村鎮一個月的時間已經恢復,也因為大皇子號召,得到百姓的支持,加上在南疆鎮守的部分士兵,調派過來,沿江百姓本就不少,加起來大概有五萬人左右,又有完善的規劃,在過去的後半個月的時間足夠把人轉移在靈江兩岸,已經如火如荼的修複決堤處。
吃了一個月的清毒丹,古長軒在一個星期前,他就已經解毒,不過外人面前他依舊坐在輪椅上。今天也是如此,他跟荼陌吃完早飯就要去看河堤建造的情況。
缺口的河提已經在將近半個月的修葺,已經修補差不多,但是光是修複缺口是不夠的,沿線原本的河提也不夠堅固,所以接下來肯定要繼續修葺。而大部分人是沒有收入,隻想有工作有錢收入,所以很多人都樂意來建造堤壩,還一日三餐不單隻管飽,還有肉吃,只要不偷懶收工時候還能領10文錢的工錢,不需要務農的百姓都來,甚至乎還有附近沒有受災的村鎮的百姓也來加入建造。
有活乾,有錢收入,還是造福自己家園,百姓乾勁十足,比預期的時間還快捷,大皇子在他們心中猶如神邸般存在,靈江洪澇治理,一個月時間已經傳到古國各地,甚至乎秋國和樂國都不少人知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