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日本戰國走一遭》第661章 6.雖說再議心實願
  第661章 6.雖說再議心實願

  擺在山內諸臣面前的是一色宮內從洛陽傳回的書信,寫的自然也是足利義昭回復上杉謙信關於公方家庶子禦門下降,是否出繼管領上杉氏的內容。

  足利義昭給上杉謙信回了一句,“年齒尚幼,容後再議!”

  這擺明了就是托詞,年紀小才正好養在身邊,從小帶到大。應了那句俗話,生恩沒有養恩大,何況上杉謙信還倒貼一個女兒。

  瞧瞧足利義昭這話說的,哪裡是說我不給你啊,分明就是在說,我這邊出了點問題,等我解決了,一定想辦法答應你。你暫時等一等,兒子一定會有的!

  除此之外,信裡不偏不倚,不帶有太多感情的敘述了織田信長率母衣眾五千騎(人)煊赫入京的故事。

  織田信長沒有對上杉氏嗣子的問題發表任何意見,而是加封和田惟政為攝津勝龍寺城主,加封明智光秀為江南滋賀郡司兼阪本城主,加封細川藤孝山城宇治山城主,加封一色藤長和一色昭秀為奉公頭,分別管理醍醐和眞島禦料所。

  並且立刻花押鈐印,簽發知行安堵狀,簽一張送達一張,保證沒有一丁點兒的超時。效率前所未有的高,分封前所未有的痛快。

  理由全部是敘前後功!
  說白了就是沒有理由,就是織田信長今天要封你們,不講任何道理!
  其余的足利義昭側近奉公眾也大多明升明調,甚至連京極高吉都以方便攻略若狹國為名,從京都調離,去往丹羽長秀麾下擔任與力。

  短短半天之內,足利義昭身邊的人手就少了八九成,連不知名的阿貓阿狗都稀裡糊塗的成了八十貫一百貫的名主。至於那些有名有姓的更是如上文一般,坐地飛天。如今還剩下的,那都是織田信長暫時無處可調或者不方便調動的。

  動作太大,是個人都知道這裡面有貓膩!
  像細川藤孝、明智光秀這樣的明智之士那更是一眼就看明白了,這是織田信長對幕府使用的釜底抽薪之策,可是還沒有思考出應對策略,織田信長就下令為了討平逆賊朝倉氏,所有領受宛行狀的武士必須即刻回到領地整備兵馬。

  如有違抗者,軍法從事!

  信長的虎須現而今誰敢去忤逆?幕臣們只能立刻動身離開洛陽去往各地的任所,免得被織田信長給抓住把柄。

  與此同時,織田信長又在給與幕府的條規中增加,除了織田信長本人以及他所任命的三奉行以外,任何人想要面見足利義昭都必須經由織田信長或者織田信長派遣的留守代官同意,否則將視為藐視幕府權威!

  輕則捆打幽閉!

  重則切腹斬首!

  雖然普通的仆役隨從還是可以正常出入二條禦所,但是足利義昭的近臣們反而幾乎失去了面見將軍的機會。

  不過還是有兩個例外,是織田信長沒有想到的。

  一個是等持院座主,靜空大和尚。作為一個出家人,還是足利氏菩提寺的主持和尚,並不在阻攔之列。

  另一個則是小平太當年上洛時見過的女將尾崎兵庫助政資,女人倒還真的就被排除在外,畢竟誰能想到禦供眾之中居然還會有一名女性。

  足利義昭不是有急智的人,你讓他安靜下來細細籌謀,他也能憋出一肚子壞水來。可是面對織田信長暴風驟雨一般的組合拳,一時間手忙腳亂,那就談不上什麽應對了。明智光秀對足利義昭稱得上忠心耿耿,臨走之前向他諫言,最好與織田信長面談一次。

  他畢竟是織田信長擁立起來的幕府將軍,兩個人之間就算有衝突,也不應該徹底鬧到台面上,這樣大家都下不來台。不如私底下好好商量,織田信長有什麽要求都可以談,大家不要這樣一上來就喊打喊殺的。

  反正織田信長現而今扛的是室町幕府的大旗,挾將軍以令不臣。這麽好的大義名分,別人想得還不一定得的到。於情於理,織田信長也應該不會逼迫幕府太甚。

  於是足利義昭一面召集還能信用的側近奉公眾,一面召見織田信長。而織田信長則將五千騎大軍直接開進洛陽城,而且就安置在二條禦所以北的鳥丸,數千人喧嘩的聲響甚至使得禦所的屋瓦震動。

  當庭之上,靜空大和尚手持六十八斤重的混鐵金剛禪杖,像鐵塔一般矗立在足利義昭的左側,而尾崎政資佩雙刀侍立在足利義昭的右側。足利義昭這才膽氣大壯,面見織田信長。

  靜空和尚看織田信長沒有跪在走廊上等待足利義昭的傳召,而是直接步入殿內自顧自的坐下,於是猛的抬起禪杖,用力砸向地板。“砰”的一聲把地板直接砸出一個透光的圓窟窿,據說驚的信長整個人往後一倒。

  但是他同時又欣喜非常,表示要用山科一鄉千貫的俸祿延攬靜空和尚,結果熱臉貼上了冷屁股,被靜空和尚一句“深受大樹厚恩,永世不忘!”給懟了回去。

  這麽一鬧,織田信長也斂容正衣,表示鄭重,恭敬的退到走廊上,等足利義昭允許之後才再度進入殿中。

  在接下來的談話中,不論足利義昭如何暗示,也不論足利義昭如何承諾,織田信長也只是和他打哈哈。什麽重點都不說,什麽要求都不提,什麽態度都不表。還順便獻上了黃金三百兩說是天氣炎熱,供奉給足利義昭做買冰錢。

  一場原本就不愉快的會面自然也就這樣無疾而終!

  還是在一旁做陪客的一色宮內在織田信長離開後,和足利義昭提了一提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的道理。

  你最近肯定有事惹到了織田信長,而這個事情隻可能是關於上杉氏嗣子的事!

  於是第二天足利義昭給上杉謙信的回信就變成了容後再議,既不表示答應,卻又不直接拒絕。實在是他心裡萬分願意,但是織田信長如今的表現怎麽看都是百分百反對。

  又不能惡了織田信長,心裡又十萬個願意,可不是矛盾至極嘛!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