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日本戰國走一遭》第230章 4.野山牛蒡有細用
  第230章 4.野山牛蒡有細用

  “草?不要開玩笑,草繩根本不能拿來做火繩。”山內義治一聽就覺得小平太在開玩笑,草燃燒的那麽快,就是一米長的草繩,也燒不了半小時,這點時間根本就不夠看的。

  山內主計頭也在旁邊搖頭,草的價格確實低廉的等於不要錢,搓一條草繩了不起值三個錢,和四五十錢一條的火繩相比,價格真的是天差地別,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當然是草,但不是一般的草,臣下自有辦法,讓這草繩比他的麻繩還要好!”

  小平太哪裡不知道草根本不經燒,三下兩下就燒完了,要不是根本不適應戰場,哪怕它有麻繩一半的耐燒,憑它的價格它也早就取代麻繩了,全世界肯定都用草繩不用麻繩了。

  可是小平太用的卻不是一般的草,用的是加了料的草,加了一種很特別,舉國上下別的地方都根本找不到的東西。

  “殿下,你可知道山牛蒡!”小平太把山牛蒡三個字一字一頓的慢慢說出來。

  “知道,春荒時,很多百姓會采摘他的嫩芽回去煮來吃。和很多山間的野菜一樣,是一種有些苦澀但可食用的東西。”山內義治當然沒過過窮日子,他肯定是淪落不到要吃野菜來活命的地步。

  舊社會嘛,就算年景好,春夏之交的時候家裡有那麽一點存糧,很多老百姓也不舍得吃的。往往都是上山或者進林子挖掘采摘野菜食用,既因為這些野菜能食用減少糧食的消耗,也因為領主的推廣和支持。

  江戶時代甚至還出現過《度荒備災四十良草》這種書籍,詳細介紹各種各樣可以當作食物來吃的野菜。並被各領主大名廣泛推廣,使民知道。小民生活不易,吃野菜只是等閑。

  於是山內義治知道山牛蒡也不算什麽奇怪的事,如果仔細問他,可能他能說出十幾種野外能夠采集到的植物。不食人間煙火這種形容詞是不會出現在這種篳路襤褸,開拓家業的大名身上的。

  “殿下,是否知道山牛蒡什麽模樣?”小平太隨口問了一句,怕他隻聞其名,畢竟山內義治本人是不用吃野菜的。

  山內義治想了想,又看了看自己的弟弟,山內主計頭直接搖頭。他也是出身武家高門,雖然不是繼承家業的少主,但也是做備胎的兒子,何曾缺過吃穿。

  “似乎是葉面寬大,莖杆高壯,頂部像個刺球,渾身上下長滿絨毛的植物。”山內義治認真想了想,把自己記憶裡的形狀說了出來。

  “殿下博聞強記,學富五車。”小平太一聽,就知道山內義治肯定是見過山牛蒡的,雖然描述的很粗淺,但是並沒有錯。

  山內義治老臉一紅,用手搖了搖,示意小平太別誇了,說正事。

  (以下摘自百度)
  山牛蒡為多年生草本,高0.7-1.5米。根狀莖粗。莖直立,單生,粗壯,基部直徑達2厘米,上部分枝或不分枝,全部莖枝粗壯,有條棱,灰白色,被密厚絨毛或下部脫毛而至無毛。

  基部葉與下部莖葉有長葉柄,葉柄長達34厘米,有狹翼,葉片心形、卵形、寬卵形、卵狀三角形或戟形,不分裂,長10-26厘米,寬12-20厘米,基部心形或戟形.或平截,邊緣有三角形或斜三角.形粗大鋸齒,但通常半裂或深裂,向上的葉漸小,卵形、橢圓形、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針刺,有短葉柄至無葉柄。

  全部葉兩面異色,上面綠色,粗糙,有多細胞節毛,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的絨毛。頭狀花序大,下垂,生枝頭頂端或植株僅含1個頭狀花序而單生莖頂。總苞球形,直徑3-6厘米,被稠密而膨松的蛛絲毛或脫毛而至稀毛。總苞片多層多數,通常13-15層,向內層漸長,有時變紫紅色,外層與中層披針形,長0.7-2.3厘米,寬3-4毫米;內層絨狀披針形,長2.3-2.5厘米,寬1.5-2毫米。

  全部苞片上部長漸尖,中外層平展或下彎,內層上部外面有稠密短糙毛。小花全部為兩性,管狀,花冠紫紅色,長2.5厘米,細管部長9毫米,簷部長1.4 厘米,花冠裂片不等大,三角形,長達3毫米。瘦果長橢圓形,淺褐色,長7毫米,寬約2毫米,頂端截形,有果緣,果緣邊緣細鋸齒,側生著生面。冠毛褐色,多層,不等長,向內層漸長,長1.5-2厘米,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剛毛糙毛狀。

  花果期6-10月。生於山坡林緣、林下或草甸,海拔550-2200米。

  (摘抄結束)
  小平太為大家總結一下,首先由於植物本身的特性,其生長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極少部分山區、內外蒙古、朝鮮和日本。

  其次不耐高溫、不耐嚴寒,所以九州四國天氣炎熱雖然有高山也不生長,奧州羽州天氣寒冷一樣不長。剩下的可以生長的地區主要集中在中部的信濃、甲斐、飛驒和越後,其他地方只能乾瞪眼。現在日本最重要的生長區為長野縣飯山市的鍋倉山地區,是當地的某種名產。

  其次是山牛蒡哪部分可以使用呢?這個源自於小平太曾經看過的一檔介紹中央新乾線沿線特產的日本節目。在介紹飯山地區時,除了介紹當地十分有名的野澤溫泉之外,還介紹了當地的一種名物烏冬面。

  這裡的烏冬面,既有嚼勁,又十分Q彈爽口。經過幾番調查之後,其製作過程才得以公開。烏冬面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山牛蒡枝葉背面所刮取下來的細密絨毛,這種絨毛經過收集整理,漂洗捶搗之後,添加入烏冬,使得烏冬吃起來極為筋道,十分美味。

  而小平太是只會記得吃麵條的人嗎?他對這事很快就上了心,一陣維基之後,得以確認了一個東西。

  在戰國末期到江戶時代,信濃飯山地區即發明了添加山牛蒡絨毛的火繩,並成為當地最重要的物產之一,行銷各國。可惜生不逢時,德川幕府建立以後,很快就進行了嚴厲的武備限制,對於天下各藩增加武備持嚴厲打壓的態度。

  於是山牛蒡火繩撲街!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