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日本戰國走一遭》第331章 21.匯聚天下名木材
  第331章 21.匯聚天下名木材

  啊!大唐!四方向化,九土來王的大唐!
  小平太的今日感歎完畢!

  綱良叔父的大屋,枕著滾木,從夯實的平地上滾滾平移了幾十米,引的山內府中城下的百姓紛紛前來圍觀。

  畢竟這種“西洋鏡”不是天天有的看的,幾十年也不見得能親眼看見一次曳屋嘛。

  連拉帶拽終於把房子安置到新地基上,能準備重新落屋了。

  此刻便采用一種遣唐使帶回來的古老技術,後來修繕淺草寺、伊勢神宮等著名建築時,也采用了這一技法。

  墩接!

  古代房屋的排水問題不知道有沒有人了解過,如果不是建築在高地上,或者建立了排水管道,房屋很容易被水淹。

  所以我國南方的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中就有那種乾欄式建築。延續到現在的就是那種類似於吊腳樓、竹樓、高腳樓的民俗建築,很多南方的景區還有。

  日本東國,也就是實際上它的北部地區,冬天的雪非常大,夏季又經常台風暴雨。日本的河流又屬於那種徑流短,水流量暴漲暴跌的存在。

  一個字就是——水!

  水多怎辦?當然是往高處建啊!

  所以嘛,東國的房屋大部分都是架空的,一般距離地面四五十厘米的高度才構建木框架鋪設地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防水,防止屋子被泡。

  這樣子屋子是避免了被水侵害,但是屋子下面的木柱呢?

  本來地面就陰暗潮濕,又經常大雨大雪的泡上,要不了十年八年,再好的木頭,那底部也給你泡爛了,最後結果就是房倒屋塌。

  可是日本人別的不說,他學習能力強啊,他們的遣唐使在中國發現了我國唐代的一種建築修補方式——金輪繼。【注1】

  金輪繼按照描述是一種極為複雜的榫卯拚接結構,通過新舊木柱的結合,使得兩者融為一體,和一根完整的木柱毫無區別。

  只需把木柱底層遭到腐蝕,而變得糟朽不堪的部分鋸掉,換上新的同樣粗細的同類木材,使用繼接的方法,將兩者融為一體,完美解決下層木柱被鋸掉的問題,還實際上延長了房屋壽命。

  當然墩接的手法很粗糙,就是在新舊兩根木柱上,用鑿子鑿出一個複雜的凹凸面,通過重力將兩個凹凸面切合在一起,保證木柱的一體性和牢固性。

  現在日本的木工水平更爛了,如今的木工直接切一個階梯形的口子,兩個木柱能和一起就拉倒,大不了明年不穩了就再回來換。

  誰再提什麽“匠心”,請他們向五百年前,一千年前的前輩好好學學,那點手段,在古代真的是連學徒工都不如。

  就這麽短短十天而已,綱良叔父的宅子就完美重新安置。小平太又繼續出錢幫綱良叔父建馬棚、米倉和庫房。最後是挖個池塘,把苗木移植過去,這都是力氣活,問題不大,三兩天就能弄完。連半個月都不到,就給小平太空出了一塊將近二千坪的巨大空地。

  曳屋眾千恩萬謝的拿著三十兩黃金回家了,木曾和飛驒的木工師傅又被小平太“請”了過來。

  飛驒來的是一個光頭中老年人,應該是中年人,只是操勞命,顯得老而已。

  大工名叫傳右衛門,沒得苗字,顯然多年的木工生涯沒給他換來什麽財富。讓他沒有機會武裝成一個奉公人,從而有個所謂的苗字。

  “彈正大人的宅邸要多大?”老木工開門見山,他手上有技術,到哪兒都餓不死,不必要奉承巴結別人。

  小平太也是聽人說這個老木工的技術過硬,才派人把他從飛驒請(捆)來,人家沒有卑微的神色很正常。

  畢竟是“請”來的嘛!

  “起碼一百五十張榻榻米,要八個和室以上,每個和室要八張榻榻米大。要有簷廊,要有土間,最好還要有一間小茶室,還有一個佛堂和小收納間。”

  小平太要三百平米的大平層,這個面積不算大,將將夠用而已。

  “百五十張榻榻米啊?這可不便宜。”傳右衛門心裡開始盤算。

  他很快就拿出一塊木板,用毛筆在上面畫出了一塊簡略的平面設計圖。【注2】

  小平太完全不懂平面設計,他相信這時代工匠的水平,畢竟沒水平的已經餓死了。所以由著傳右衛門規劃。

  “大人,有件事要說在前頭,建造的時候不能指手畫腳,干涉施工,否則這個活小人接不了。”傳右衛門臉一撇。

  “可以。”小平太面上答應,心裡卻很不以為然。

  “還有木料不知大人怎麽辦?以小人來看近處的好材料要數木曾的頂好。”

  合著沒有好木頭你還不做了?小平太看老頭很倔啊。

  “木料?辰三你過來,列張單子。”

  “能登羅漢柏若乾,奧羽山毛櫸若乾,廣島大王松若乾,土佐四萬十川檜若乾,遠江天龍杉若乾,佐渡赤尾松若乾……”【注3】

  “還差什麽嗎?傳右衛門。”小平太一串頂級木料報出來。

  “這……大人!小的一定全力以赴!”被小平太的財大氣粗刺激到了的傳右衛門納頭便拜。

  他這輩子估計也就只有這一次能夠集合全日本的頂級木材造一棟房子,能不全力以赴嘛。

  【注1】:據筆者所知金輪繼在中國已經徹底失傳,具體如何的作法已經完全不得而知。一千年的時光把這門技法完全湮滅了,連這個名字都是日本人記錄下來的。

  但是日本人學過去的墩接只是其中最皮毛的一部分,精華部分不知道是沒學會還是學會沒保存下來。 怎麽說呢,令人扼腕歎息,又慶幸些許,感情很複雜。

  【注2】:平面設計圖很正常,沒啥好奇怪的,長野縣政府的地方文化館收藏了一塊將近三百年前木曾福島町的房屋設計圖。

  但是由於時間太久,上面沾滿了灰塵,只能在特殊儀器下才能看清楚下面的設計圖。偏偏又怕擦灰塵把墨跡也擦了,所以即使看到原物,也是一塊黑不溜秋的爛木板。

  【注3】:本來不想注的,但怕有人問木頭還分什麽高低,還分構建地方的不同。

  櫸木適合做主柱,柏木適合做框架,松木適合做椽梁,檜木適合安置在較潮濕的浴室或桑拿間,杉木適合做地板,栗木適合做簷木。

  具體原因都是由其木材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一一列舉怕不是要幾萬字。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不做贅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