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尷尬的朝廷
方臘的聲音並不是如何大,但卻充滿磁性,頗為悅耳,而且話裡行間充滿了一種自信和霸氣,讓人很容易生出好感來。
聽到方臘的話梁山這邊都把心放了下來,看樣子對方真的如葉靈所預料的一樣,並不是來廝殺的,他們倒不是害怕吳軍,只不過雙方並無仇怨,非要打個你死我活的似乎也沒有必要。
葉靈也是朗聲笑道:“吳王客氣了,你乃是江湖前輩,又已經稱王,小弟還要多多向你學習才是。”
方臘聞言頗為高興,擺擺手道:“休如此說,這闖蕩江湖看的又不是年紀和資歷而是本事,葉兄弟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做出來的事情都是驚天動地,本王自愧不如,前番那宋江派人來告密,本王也只是想要和小兄弟見上一面而已,並無惡意,只是手下辦事不力,倒是讓貴山見笑了。”
方臘這話非常有水平,一方面表示了他們的善意,另一方面也為前次‘捉拿’葉靈的事情開脫。
當然了,這種話也就是聽聽罷了,也許方臘確實沒有想要致葉靈於死地,也想要和他談談甚至招攬,但你一旦成了人家的階下囚,還輪得到你有平等的話語權麽?
也就是當時葉靈順利逃走了,如今又帶著大軍前來,雙方從能夠平起平坐。
不過善意總比刀槍相見的好,葉靈自然也不會戳破方臘的話而是笑道:“吳王好意小弟心領了,當時我也只是急於回去捉拿叛徒,這才辜負了你的心意,不過今天咱們再談也不遲嘛,呵呵。”
葉靈的話同樣也是柔中帶剛,先是表示之前的事情他不計較了,但是咱們今天就要把話說清楚。
方臘也是聰明人,自然明白葉靈的意思,不由得對葉靈更加高看一分,其實關於葉靈的資料他很早就開始收集了,知道他文才,武略,統率力方面無一不精,實乃一代人傑,所以早就做出了針對性的方針,那就是有機會能除掉一定要除掉——比如前次收到宋江密報,但沒有絕對把握的話就要示好了——比如現在。
而葉靈同樣也不願意和方臘為敵——起碼不要過早,等到把周圍異族的威脅都清除了之後,雙方可以再來解決內部矛盾,是劃地而治還是決戰中原,到時候再根據雙方的實力和情況再說,現在雙方實力相當,兩虎相鬥,必有一傷,到時候只能便宜了別人。
兩方都有了合作的意向那接下來就很好談了,葉靈和方臘先是肯定了對方的成就和地位,也保證了絕不會侵略對方的領地和權益,然後又商談了結盟之事,雙方互通有無,青州這邊戰馬,兵器比較充足,而揚州這裡則是魚米之鄉,還有大量的鹽,正好可以互通有無,互惠互利。
最後見面會就在友好,歡快,融洽的氣氛中結束了,還約定了不少的合作意向,最後葉靈帶著梁山大軍原路返回,雙方還有些依依不舍。
而眾人甚至包括葉靈和方臘也都並不知道,這一次會面也決定了中原未來的大勢,在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由於是在杭州城外進行的,所以史稱‘杭州之盟’。
回到梁山之後葉靈就讓人把楊戩先關押起來,那廝又是威逼利誘又是苦苦哀求都沒鳥用,照樣是牢房一間,粗茶淡飯招待,什麽,你不滿意?還想要之前滿桌珍饈,無數人伺候的奢華生活?對不起了,你愛吃不吃,愛喝不喝,甚至有骨氣的話你自殺殉國都沒人管你,梁山只是懶得殺你,並不代表你有多少交易價值。
所以弄明白這一切的楊太尉很快就妥協了,老老實實的在梁山上過起了囚犯生活,只是寄希望於朝廷早點來營救自己。
果然,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朝廷,上到宋徽宗下到普通官員都是目瞪口呆,他們萬沒有想到之前不顯山不露水的梁山竟然有這樣的實力,能夠橫掃楊戩帶領的精銳禁軍,更加沒有想到葉靈有這樣大的膽量,竟敢把當朝太尉楊戩都抓起來當犯人,這簡直就是徹底的打朝廷的臉。
只不過憤怒的同時,諸如宿元景宗澤等的不少人也都在暗暗反思著,他們之前的做法是否正確呢?這葉靈喬裝打扮來朝廷確實不該,可他並不是靠著裙帶關系或者吹牛拍馬上來的,而是為朝廷為國家做了許多的貢獻換來的,雖然他們此時還不知道葉靈為何這樣做,但起碼從效果上對國家是很有利的。
但他們就不問青紅皂白,只是聽從了一個梁山內奸的話就要去著手對付他,你要真的把他抓住倒也罷了,結果偷雞不著蝕把米,反而連吃敗仗,連呼延灼等一眾將領也都反上梁山去了,還失陷了太尉楊戩,簡直是他娘的虧到姥姥家了啊。
其實高俅心裡也很鬱悶,早知道葉靈如此厲害又何必招惹他呢?反正他當他的官,自己穩穩的坐著太尉的高位,享受著榮華富貴,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可如今他等於是把葉靈得罪到底了,那內奸宋江還在他府上做虞候呢,所以他只能硬著頭皮不得不上了。
看到徽宗詢問百官意見,大家都沉默不語,高俅隻得上前,強硬的表示梁山賊人敢扣押當朝太尉實在是罪不可赦,必須要趕快斬草除根,以正國家法度。
他說的是氣宇軒昂,慷慨激烈,但是徽宗接下來一句話就讓他原形畢露了:“高愛卿所言甚是,那你可願擔當主帥,征討梁山呢?”
高俅聞言冷汗都出來了,尼瑪的自己是比楊戩強些,可是也有限,葉靈這家夥的實力已經不用多說了,輕松掃平那田虎和王慶就足以證明,更不用說還佔據著梁山的主場之利,自己去不是自投羅網麽?
他靈機一動獻計道:“如今西夏國和我們剛剛簽訂了協議,小種經略相公那邊二十萬精銳的邊軍放在那裡就未免太浪費了,空耗錢糧,不如讓那邊派一支隊伍來討伐梁山,豈不是一舉兩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