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水滸之史進》第292章 詔安是必然的
  第292章 詔安是必然的
  史進招募的都是啥人?山東這邊的招兵標準是只要回騎馬就行,還不如宋軍的要求高,至於遼東那邊,也不過是能在馬上揮砍而已,這樣的騎兵跟大宋沒有騎兵的部隊比還能用用,但是一旦碰到真正的騎兵,恐怕也就歇菜了。

  五萬大軍裡面有兩萬是在馬上揮刀都有點困難的,這兩萬騎兵史進往往都是讓他們打打順風仗,或者用來威嚇宋軍,剩下的三萬人裡面能在馬上射箭的也不超過半數,這個也是史進用兵的時候往往采取偷襲,攻擊側翼的原因。

  真正的騎兵是什麽樣的?至少也要是敢正面和步兵對戰,並且能戰而勝之的吧?弓馬嫻熟,能在奔馳的馬上射箭,甚至能回身射箭,這些基本功練成了才有可能做到蒙古騎兵那種放風箏戰術。

  就像呼延灼為什麽要發明什麽連環馬?他是沒有讀過三國志,不知道赤壁之戰的典故麽?還不是騎兵的實力不行,只能用這種連環來穩定馬匹,最後才能做到衝鋒的時候保持威力。

  所以史進和童貫打的仗,並沒有什麽正面的仗,在歷史的長河裡也頂多算一場菜雞互啄的戰鬥,當然比起史進來,童貫更菜一點罷了,所以北宋末年的時候,不是金人有多強,而是大宋遼國還有西夏相互比爛,一個比一個爛,最後才成全了金國。

  實際上史進覺得不僅是金國,就是後來的蒙古崛起,也不過是南宋太爛了,所以成全了蒙古的威名,其實蒙古的崛起比起其他漢代的匈奴,唐代的突厥,明代的女真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實力上也沒有啥碾壓的優勢。

  蒙古之所以能打下這麽大的地盤,完全是應為在華夏這邊沒有對手,所以能抽調大量的兵力到西線,史進覺得其他朝代的北方異族要是全力西征未必比蒙古人差多少。

  歷史總是勝利者在書寫,所以很多真相都泯滅在了大勢之下,朝代更迭總喜歡把自己標榜的高光偉正天命所歸,然後史學家找一萬條理由來佐證成功的必然性,但是其實恐怕都不過是時勢造英雄而已,鐵木真固然是一個軍事天才,但是在歷史的長河裡,也並不是優秀的無人可比。

  所以史進覺得自己能一直贏不是自己多厲害,而是大宋已經爛到了這個地步,自己帶著訓練了三四個月的步兵還有從農民剛轉職而成的騎兵,就能接連取得這些勝利。

  就像有些人說歷史上盛唐之所以強大的所向披靡,一個是應為他的戰馬充裕,全國保有的馬匹至少也有八九十匹,而步兵的著甲率也是非常高,所以才有陌刀軍威震天下,大宋固然發明了八十斤的步甲,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大宋軍隊都裝備了這種重甲,實際上著甲的人不過是前面的幾排而已。

  史進這邊著甲率曾經一度達到百分之百,只是現在擴軍了,史進裝備不起了,所以現在僅僅能維持在三成多一點,但是即使著甲百分之百的時候,他的步兵跟種師道的西軍精銳比起來,戰鬥力還是差的太多。

  那一戰前期百分之百著甲的梁山軍依舊被著甲不足兩成的西軍打的傷亡幾乎相當,所以裝備並不是決定戰鬥力的決定因素,只有士兵被訓練的技藝嫻熟,然後通過各種獎勵鼓勵讓大家變得悍不畏死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軍。

  這也是史進明知道童貫的軍隊聽著規模浩大但是很可能是繡花枕頭,他已然不敢打正面戰鬥,童貫的禁軍是繡花枕頭,他梁山的步兵何嘗又不是呢!
  至於這次宋軍號稱的三萬騎兵,實際上真正能戰的具體有多少,連童貫自己都不知道,而時遷就算情報能力再強,也不可能一匹一匹的去數,就像童貫的步兵,看著明顯跟說的數量不符合,但是誰有時間去數呢。據說有經驗的將軍一眼就能看出對方有多少人馬,但是要是一眼都看不過來呢?你怎麽數?
  幾十萬人的大戰,那戰場鋪展個幾十裡到上百裡都是有可能的,就像童貫上一戰,他把指揮大營設在了朝城縣,而朝城縣距離渡河的竹口鎮到安定鎮河段有三十多裡,而宋軍渡河主要有三條浮橋加上部分渡船,總共也是拓展了十多裡的渡河面。

  祝家和晁蓋的聯合包圍網更是縱橫幾十裡,而史進和種師道的大戰更是發生在百裡之外,這還是雙方參戰的部隊僅僅各有十幾萬,所以真的是不知道具體有多少敵人,當然不管多少,至少史進覺得用步兵跟對方打正面戰勝利的機會是很小的。

  因為對方有心理優勢,打仗的時候一旦一方對另一方形成了心裡優勢,那就能在傷亡比例的忍耐度,還是戰鬥的時候的勇氣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這個就是士氣,就像女真騎兵面對契丹和大宋,明明這邊人數比對方多得多,但是一旦遇到,這邊可能對方一衝就散了。

  禁軍雖然面對契丹人的時候很慫,但是對上國內的叛亂身為正規軍還是有很大的心裡優勢的,不過只要這次打贏了,以後宋軍可能就不敢再有這種士氣了,時間緩緩流過,史進望著夜空,這一戰要是能打掉宋軍的騎兵,那整個北方只剩下史進自己縱橫了。

  而只要擊敗了童貫的這次圍剿,那麽宋軍就再也無力組織一次更大規模的圍剿,剩下的就是要麽圍困要麽就是詔安了,而按照宋朝的慣例,剩下的只能詔安了,所以朝廷在上次童貫大敗之後,各種力主詔安的人才會如此多。

  不詔安能怎麽辦?顯然是打不贏了,那個時候朝廷即沒有兵馬可調,又沒有錢糧可以繼續供應大戰,不過大好的局面被聞煥章一個計策就破壞了,現在至少看著反賊的規模從原來的五六家變成了現在的兩家,而童貫也順利的渡過黃河兵逼梁山,這才讓那些人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同意繼續剿滅。

  這才有了童貫能繼續抽調各方兵馬圍剿梁山,但是這些抽調已經是禁軍規模的三分子一了,剩下的要麽是西北和北方的邊防軍隊,要麽就是保衛京城的京營,不能再調所以這一戰之後就是詔安,就像當年宋江遇到的情況一樣,不是大宋良心發現可憐梁山,而是沒兵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