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佔領小琉球雙發達成初步共識之後,剩下的問題就只需要手下人去落實了,雙方的會談還算滿意,張三在泉州外海轉了一圈之後就回到琉球。
年後陸續有俘虜的親人被接到島上,俘虜們得意恢復自由加入海軍,張三也在二月份的時候,從第四艦隊抽調了二十條船,又從陸軍調了兩個營主場遠征軍。
這次的目標是小琉球,這裡原本並不總要,現在的對倭國航線並不熱門,倭國也沒有什麽消費能力,所以對於張三佔領這裡大家沒有什麽感覺。
只有張三知道他這是為了和大宋打持久戰準備的後路,那就是以小琉球為跳板攻略倭國,倭國除了大量的奴隸之外還有著名的石見銀山。
戰爭這個東西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也許大宋君臣沒有想象的那樣懦弱,他們堅持了下來,原本張三以為一年能結束的戰爭大宋堅持了三五年。
也許大宋的工匠智慧大爆發,提前研製出了克制張三海船的新兵器,也許有張三手下的武將或者工匠受不了朝廷封官許願的誘惑帶著張三的戰船技術叛變了。
也許自己的某一艘船中了敵人的誘敵深入之計,被大宋俘虜,然後大宋迅速仿製了一大批戰船跟自己拚消耗戰,也許自己手底下有人在戰爭中倒戈。
所以張三一直做好最壞的打算,如果仗真的打上幾年自己拿什麽堅持下去?所以除了加大對銅礦的開采力度之外,張三想到了這筆橫財,石見銀山。
一座銀山倭國開采了幾百年,張三相信那裡面的財富足夠支持張三完成對宋戰爭,據說日本一直靠著石見銀山佔據了世界白銀產量的多少多少。
所以張三打算要是明年的對宋戰爭要是陷入了拉鋸戰,那麽張三新招募的陸軍將全部投入對倭國作戰之中,爭取搶到石見銀山用來維持自己的戰爭需求。
許貫忠給出的推演意見是若是大宋君臣不能迅速的認清形勢,建議張三佔領揚州截斷運河漕運,只要堅持半年那麽大宋必然屈服。
但是代價確是巨大的,暴露了琉球的登陸能力必然引起大宋君臣的反撲,到時候可能大宋就會把張三放在同西夏相同的戰略地位,甚至更甚。
畢竟佔領戰略要地的大城市,和只是襲擾一下沿海的漁村那完全是兩個等級的敵人,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張三不希望硬碰硬的和大宋打一場。
那將破壞自己的全部計劃,到時候真的演變成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那真的可能讓敵人有機可乘,張三需要時間準備,準備好對付騎兵的辦法。
進入三月之後,張三開始視察各處,並且頻繁的安排工作,不在處理不重要的事情,終於這一系列的作為引起了軍師團的警覺,終於在一個早上,四大軍師聯袂而至。
接著就是一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說教,接著又是張三關系到一國命運的請求,核心思想就是不允許張三去涉險,不讓張三離開琉球。
張三對他們的警覺很無奈,但是張三必須要回東京,現在還沒有和大宋攤牌,東京很多事情不是張三想放就能放棄的,還有就是張三的推動花石綱計劃需要張三親自去推動。
沒錯看魯智深拔柳樹只是順帶的,張三此次真正的目的是花石綱,自從去年趙佶命令修建神宵宮之後,江南地區就開始了尋找花石進獻官家的熱潮。
但是這和以後修建艮嶽時的瘋狂相比那是不及萬一。自從上次趙佶提出修建神宵宮的時候,張三就跟江南的情報機構打過招呼,尋找花石。
去年那次聞煥章事件之後,張三更是加緊了花石的收集,大部分花石都準備齊備,現在唯一還缺少一個核心貨物,而過年前也終於找到。
這是一塊巨大的太湖石,高有九米,長有五米,寬三米,不僅造型奇特,而且挺拔雄偉,更有九個空洞中長有九棵松樹,立意非常吉祥。
九為數之極,象征著皇權,松柏又象征著長壽,所以這塊石頭一經選中張三就非常滿意,要不是為了送給趙佶,張三甚至都想把他運到琉球安置。
為了運送這一塊太湖石,張三也是費了很大的勁,為了讓石頭上的九棵松樹保持存活,張三不得不采用豎立的姿態運送石頭。
為此張三弄了一條五千石的貨船改造後專門用來運送這塊石頭,張三又湊了一些奇花異石弄了十船號為一綱打算運往汴梁獻給皇帝。
趙佶剛登基的時候一直沒有子嗣,後來有一個道士告訴他把京城東北角墊高之後,就會有兒子,趙佶相信了他的話,墊高了那裡果然就有了子嗣。
所以趙佶高興,那個道士也應為功勞做了京城萬壽觀的觀主,這也使得趙佶有了墊高東北角的念想,這也是趙佶修建艮嶽的原因之一。
張三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張三打算,回東京之後,想辦法暗示那個道士讓趙佶提前開始艮嶽的修建,理由就是增加大宋氣運。
到時候有公孫勝忽悠一下就行了,公孫勝不是說太原地震震動了大宋的龍脈什麽的麽,那麽就鼓動趙佶鎮壓龍脈,到時候趙佶有這麽偉大的理由肯定更加堅定信心。
張三把這個事情說出來之後,幾個謀士都呆愣的看著張三,還有這種套路?公孫勝推算了一下之後,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
張三看著他,他笑著說道:“此處堆成高山恐怕不僅不會增加大宋的國運,反而會耗盡汴梁的龍氣,使得大宋加速滅亡,此乃神策,我願為陛下謀此事。”
張三笑著說道:“此事成與不成都可,主要是此次獻上花石能博得趙佶高興,到時候加官進爵,引得天下效仿,那朱勉等小人肯定會趁機作惡到時民不聊生矣。”
見張三此去有這麽重要的任務,幾人也不好反對,但是幾人還是一副不情願的樣子,張三笑道:“眾位放心,這天下能留下我的地方還沒有,京城之中只有周侗老爺子可堪一戰。”
張三歎了口氣說道:“可惜周侗老爺子仕途之心已死,年後已經回老家養老去了。”就算京城還有和周老爺子實力相近的人物,我若想走他也留不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