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184章 交貨
  第184章 交貨
  離開福山後,戰船張滿帆,在好容易來的一股順風中疾馳。

  此時江面變得開闊,快要到了長江口了。

  楊潮沿途不斷的用眉筆描畫著,將一路的標志性地形記錄下來,作為將來行船的依據,可惜楊潮雖然學習的建築,懂得畫建築圖,畫三視圖,卻不太懂得畫地圖,只是粗略的畫出可能的航線圖,其中的距離等都是根據船速預估的。

  傍晚一座巨大的沙洲就出現在視野中。

  向導告訴楊潮,這沙洲是崇明沙所和崇明縣城所在,沙所是一座千戶所,當年防備倭寇的時候,沙兵立下過大功。

  過了沙所後,是一南一北兩座並行在江中的沙洲,北邊的叫做三沙,南邊的叫做長沙。

  此時太陽已經落在身後的江面上,畫出一片片金黃色的鱗片,好似龍鱗,江似長龍。

  不過楊潮並沒有停下來,而是在向導的帶領下,繼續前行,直到三沙、長沙兩座沙洲東南方一座沙洲。

  這座沙洲叫做南沙,是長江入江口最後一座大沙洲了,南沙洲南邊還有做無人的小沙洲。

  南沙還西北邊上遊幾座沙洲一起,大概就是後世的崇明島了,只是後世的崇明島已經連成一片,此時還都是獨立的沙洲。

  南沙洲上面有個小村子,人不多,都是漁民,沒有駐兵。

  但是西南邊江岸上,就有寶三、吳淞和劉河堡中所三個駐兵的所城。

  向導登上沙洲,漁民們熱情的跟他打著招呼,看來不是第一次來了。

  漁民幫忙將楊潮的戰船停在他們簡陋的碼頭邊上,但是戰船還是不幸的擱淺在了沙灘上。

  楊潮拒絕了漁民邀請他們上岸的打算,所有人都留在船上,只有向導大咧咧的跑去了村子裡喝酒。

  當天晚上,向導帶回來一個陌生人。

  此時短小精悍,五月天海風還很涼,可是他竟然敞著懷。

  他晚上上船點了貨,就匆匆離開了。

  到了第二天,才再出現。

  白天見到此人,楊潮才發現,這是一個身材不高,對比後世也就是一米五多一些,皮膚極為黝黑,有點福建、廣東人的特點,但是行動矯健,靈活的就像一隻貓一樣,楊潮暗自比較,如果放到自己軍中,絕對是一員精兵。

  此人對楊潮等人身上穿著的鐵甲多看了幾眼,眼神有些怪異,不知道是鄙視穿鐵甲太小題大做,還是感慨楊潮這群人不好惹。

  但是此人大咧咧的上了楊潮的船,並且指揮一群漁民,用小漁船將楊潮的大船拖入了江中。

  接著跟向導一起,讓船往南邊行駛。

  二裡地外,就有一座無人的沙洲,遠遠的就能看到一根高高的桅杆。

  走近了才看到是一艘三桅大帆船,無論是外形還是吃水看起來都遠勝楊潮的戰船。

  楊潮的戰船在這大船面前,就好像小孩在大人面前一樣。

  而且大船問問的坐在江面,就好像一堵牆一樣,楊潮的船靠上去,根本就到不了船的半腰。

  楊潮估摸著這艘船恐怕能拉至少八千擔貨,換成成後世的噸位就是一千多噸,比自己的戰船足足大了五倍還多。

  “這就是海船!”

  楊潮心中想到,放在江中可真大,可是放在海上,就小的跟芝麻一般。

  後世動輒數萬十萬噸的超級大船,放在海上也非常的不起眼,莫名其妙的面對這艘海船,楊潮竟然對大海有了一種敬畏,還有一種想要征服的豪情,突然想自己也打造一艘大海船去海上搏擊風浪。

  “哎,當家的,卸貨吧。”

  船上的短小漢子這時候對楊潮道,說的是官話,但是不是南京的官話更不是北京的官話,聽不出是哪裡的話。

  官話其實就是一種書面語言,中國人幾年前歷朝歷代語言變遷,可是文字在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幾乎就不在有大的變動,因此出現了一種以統一的文字為核心發展出來的語言,這就是官話。

  但是因為各地語言都不一樣,又無法像信息大范圍流通的後世一樣進行普及某一地方言為官話,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官話,有蘇州官話,南京官話等等。

  各式各樣的官話,雖然口音不同,但是因為有相同的文字為基礎,因此大致都能夠聽懂。

  楊潮自然聽懂了短小漢子的話,知道此人語氣有些慵懶,沒有把楊潮當回事。

  何向導此時向楊潮露出一個歉意的笑容。

  楊潮也不在乎,知道這些吃水上飯的人,目無王法,根本就不把任何人當回事。

  楊潮覺得對方似乎還是很識相的,沒有貿然讓他們的人上船接貨。

  “趙康,帶人去卸貨!”

  楊潮讓趙康帶了十個人去卸貨,但是卻悄悄囑咐李五六小心戒備。

  對方的大海船居高臨下,讓楊潮產生有一種危機感,如果對方居高臨下發動攻擊,己方的劣勢很明顯。

  但是當趙康帶人將貨物一件一件搬上來,船上的人則用索具吊上去,期間一種很平穩,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而船上的短小漢子則清點貨物。

  生絲一百擔。

  茶葉一百擔。

  瓷器三百擔。

  另外有紗絹錦等織品。

  各樣書籍三百擔。

  宣紙一百擔。

  另外還有硯台、墨、筆等文房用具。

  其中生絲是最值錢的,在湖州一帶五十兩銀子一擔,賣到日本能有五六百兩銀子,王瀟這次辦的急,每擔付出了六十兩的高價,而賣給下家則是一百兩,淨賺四十兩。

  而且也只收到了一百擔的生絲,價值一萬兩。

  茶葉、瓷器等物,其實日本也有,但是日本人在步入現代之前,都非常崇尚中華風物,有錢人熱衷於消費中國的物產,因此中國的茶葉、瓷器,乃至文房四寶在日本都很有市場。

  至於書籍這種東西,分量大,佔的空間也大,可是價值卻並不高,可是日本人就是常年進口中國書籍,而且這是作為一種任務的,如果穿上不帶上一些書籍,中國商船可能會受到日本人的刁難。

  這是日本人非常向往中華文化,但是古代運輸不便,因此日本人形成了一種傳統,那就是想方設法的得到來自中國的書籍,開始時候不敢得罪中國商人,因此只是借用偶爾隨船的書籍,謄抄之後,在還回去,慢慢的就開始沒收,後來甚至逼迫商人必須帶書。

  這些書未必是貿易品,可能就是送給日本管理貿易的官員的,或者是送給某個大名的禮物。

  南京又是大名的印刷中心,因此下家就讓王瀟準備了大批書籍。

  很快貨全部都送上了大船,點貨的漢子在一張會票上蓋上他的印章,交給何家向導,這就算是結帳了,海商是何家的故交關系,他們通過何家來周轉資金。

  一船貨幾萬兩銀子,現銀交貨實在不便,要是沒有何經紀這樣的中間商,確實很不方便。

  最後那精悍漢子,抓住船上的繩索,嗷嗷叫著就爬上了大船,活像一隻猴子。

  何家向導搖了搖頭對楊潮道:“楊大人,我們起錨吧!”

  楊潮對老張點點頭。

  老張讓人起錨,又帶人拿著撐杆,撐住大海船防止碰撞,將大船撐開了好幾丈外,這才升半帆,等船漂離海船幾十丈後,才升起主帆,楊帆返航。

  終於交貨完了,楊潮心中一塊石頭落地。

  沒想到這次交貨如此順利,一切準備都沒用上,雖說遇到意外不是什麽好事,但是現在太平靜,也讓楊潮有一種小小的遺憾,好像自己隱隱還期待發生什麽意外一樣。

  但收獲也是有的,這條路子趟開了,上連南京這個大明朝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之一,下連通向東西二洋的海商,以後楊潮就可以敞開吃長江這條黃金水道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