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194章 辭行
  第194章 辭行
  兩人一起進城,胡全回家,楊潮去拜會兵科給事中楊文驄。

  這一年楊文驄乾的是風生水起,他彈劾了許多人,包括兵部尚書熊明遇,雖然沒有參倒這些人,但是卻也為他博取了不少名氣,起碼皇帝非常滿意。

  楊潮來拜訪他,卻不是求他辦事的,言官可是清流,手裡沒什麽權力,是靠嘴巴吃飯的。

  楊潮找楊文驄,是因為他是馬士英的妹夫,楊潮覺得馬士英是鳳陽總督,手握重兵,也許將來會打交道,自己的士兵過江後,甚至要可能跟馬士英的軍隊有交集,讓楊文驄幫忙寫一封信,萬一遇到了也有個照應。

  接著楊潮回到金釵樓,寫了封信,讓樓裡的小廝立刻動身出發,去揚州交給寓居鄉下的阮大铖。

  阮大铖是桐城人,桐城歸屬安慶府,可是上個月張獻忠攻陷了桐城附近的太湖縣後,阮大铖就逃走了,南京不敢待,因為二立社的書生風頭太盛了,而且還都對他懷有惡意,又佔據了他的宅子。

  但是阮大铖又愛好風月,尋常地方他待不住,於是就跑去了繁華的揚州。

  阮大铖跟史可法是好友,非常親密的朋友,通過阮大铖的路子,給史可法打個招呼。

  接著去了兵仗局,看得過眼的兵器備足,添置了一千支長槍,弓三百、箭隻一萬隻,弩一百具,弩箭三千隻,另外將兵仗局存貨一千副皮甲和三百鐵甲一掃而空,花掉了楊潮五萬多兩銀子。

  讓楊潮不由肉痛,如果自己造,這些東西連一萬兩大概都沒有。

  夜晚則邀請了兵部、戶部一杆主事吏員,楊潮知道這些吏員都是辦事的,領導雖然是文官,但是不跟這些吏員搞好關系,他們或許沒有權力,但是折騰耽誤你一段時間那是很容易的。

  楊潮可不想自己在前方作戰的時候,這些人在後面拖後腿。

  接著找王瀟希望他出面,能夠借到王家一些船隻,楊潮希望自己的後勤能夠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是僅僅自己手裡幾艘戰船恐怕不夠,而且大戰船也不方便進入運河中,起碼過不了船閘。

  不怪楊潮走後門,中國人都愛走後門,因為不走後門你的事情就辦不利索,楊潮不求得到關照,但是起碼要做到不被拖後腿,而且如果能得到一些優先照顧,當然求之不得。

  在城裡待了好幾天,天天都在活動。

  一邊活動,一邊等待熊明遇的行文,楊潮知道正常程序其實很麻煩。

  以楊潮跟官府的文書往來為例:
  “隊總、旗總文移,隻至千、把總。千、把總文移,隻至營將。營將隻至鎮、道,鎮、道轉達督、撫,督撫轉達兵部。”

  楊潮過去是把總的時候,行文只能到千總和副將,當了千總依然只能到副將,正常情況下,自己是不能跟熊明遇直接溝通的,楊潮之所以可以私下見熊明遇,走的是私人關系。

  而行文就得走正常程序了,得一層層過手,從兵部到督、撫,從督、撫再到鎮、道,從鎮、道再到副將余承武哪裡,從余承武哪裡才能到楊潮手裡。

  這其中經過多個衙門,如果走正常程序,一個月都未必能下來。

  不過這次出奇的快,僅僅第三天,楊潮就拿出開拔的調令,讓他帶領軍隊北上淮安到史可法帳下聽令。

  同時熊明遇還給楊潮弄來了四艘船,船上裝滿糧食。

  船是熊明遇早答應的,可是跟以往一樣,說話並不太算話。

  這是四艘淺船,裝載五百擔,四艘加起來總共兩千擔糧食,還不如楊潮兩艘船多。

  接著楊潮一番辭行,先是給家人說明情況,父親異常擔心,但是一句話都沒有說,母親不住的流淚不停的問不能不去嗎,楊潮回答軍令如山,不去以臨陣脫逃論死,母親才強忍著淚不敢在勸。

  去了金釵樓,跟康悔道別,交代康悔安心經營,萬一情況有變,自己希望調動金釵樓的資金,康悔表示金釵樓的錢楊潮想什麽時候要都行。

  跟王瀟商議了一番,王瀟表示他願意跟楊潮一起北上淮安,說是他父親的主意,短短幾天時間,王瀟竟然已經跟父親書信來往過了,他父親告訴他,必須北上,這次一定要跟史可法打好交道。

  只要史可法在漕運總督任上一天,王家就不得不受製於史可法。

  金釵樓兩大鎮樓姑娘不在,她們去了媚香樓捧李香君的場,楊潮覺得應該給她們道個別,順便給其他熟悉的名妓道別,於是也去了媚香樓李香君處。

  李香君這裡竟有一大幫子才子佳人。

  二立社四公子竟然都在。

  陳圓圓和董小宛自然都在,還有柳如是、卞家姐妹和顧湄。

  楊潮去的時候,這些人正在熱烈的談論著,談論的內容不外乎滿清入寇的事件,這幾個名妓之所以能夠史書留名,不是因為他們多漂亮,才華多花,大都是因為對政治很關心,牽扯上了政治事件,所以才在歷史上留下了身影。

  沙才雖然此時在南京的名頭一點不弱,可以跟李香君、顧湄等人分庭抗禮,並列南京四大名妓,但是後世提到她的文獻就少之又少,原因就是他跟政治距離太遠了。

  楊潮走進去的,幾大名妓十分熱情,可是四公子卻顯得冷淡。

  原因是同一個,名妓們因為楊潮在幕後平息了書生哄鬧一事,覺得楊潮既是保護了她們,也是保護了那些讀書人,尤其是二立社的人,可是二立社的人不這麽認為,他們始終堅持是他們的大義感化了跟他們和談的官員。

  哪怕二立社的人時候從各個渠道了解到楊潮的身影摻雜其中,但是他們始終不肯承認,可是幾大名妓都覺得是楊潮的手筆,因此對楊潮熱情,她們對楊潮越熱情,四公子就越發不高興。

  甚至感覺到楊潮一來,頓時就將佳人從他們身邊搶走了一樣。

  “對了冒兄,剛才說到哪裡了?”

  侯方域冷冷的重新拉開話頭。

  冒襄道:“剛才說到朝廷應該從哪裡調兵去勤王。”

  侯方域笑道:“以在下愚見,當從九江調遣左平賊的大軍。”

  侯方域的父親曾經做過左良玉的上司,而左良玉是大明朝目前最大的軍閥之一,除了東北的關寧軍吳三桂之外,就數這個左良玉強大了,朝廷封為平賊將軍。

  因此侯方域認定韃子既然入寇了,說明關外的關寧軍不過如是,要勤王那就得左良玉軍前去。

  陳貞慧卻道:“左平賊去了京畿勤王,南畿又如何?何人能製獻賊?”

  左良玉一走,南京怎麽辦,沒人能製的住張獻忠。

  侯方域歎道:“奈何京畿告急,南畿也不可棄,若朝中有忠臣良將,何至於此!”

  四公子這些書生,整日抨擊國政,說文臣不是賢臣,武將不是良將。好似朝廷不用他們是罪過,用了他們天下立馬就太平了一樣。

  可惜的是,今年的鄉試他們幾人又都沒有考中,尤其是冒襄他至今仍是個秀才,連參加鄉試的資格都沒有呢。

  方以智喝了一杯酒歎道:“吾願仗劍入行伍,請命參畫軍伍,奈何我江南竟無勤王之軍!”

  侯方域立刻道:“密之兄萬萬不可,當留大可為之身,將來為國出力,怎可於軍伍之間犯險,豈不聞兵凶戰危,又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此時楊潮跟幾個名妓說這話,突然柳如是聽到侯方域這麽說,突然滿色不悅。

  柳如是道:“候公子此言差矣。今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亂禦侮,應如謝東山運籌卻敵,不可如陶靖節亮節高風。如我身為男子,必當救亡圖存,以身報國。”

  侯方域頓時被柳如是說了個大紅臉,但是礙於風度,還不能爆發,低頭飲酒掩飾。

  楊潮擊掌笑道:“柳姑娘果然是女中豪傑,可惜是個女兒身了。”

  李香君這幾個月對楊潮有些惱火,因為楊潮竟然一連數月,都不曾跟她見面,好像真是求著她的時候才登門,用不著了就不聞不問了,她養母李貞麗常說,楊潮就是個沒心肝的,讓她不要惦念。

  此時楊潮有說了柳如是,李香君順嘴就道:“你倒是個男兒身,你為何不報國去?”

  楊潮輕輕一笑:“不瞞李姑娘,其實在下已經請戰,帥我水營八百男兒北上勤王。今天就是來向各位姑娘辭行的。”

  李香君頓時掩住口鼻,沒想到楊潮真的要去勤王,真的要去跟韃子打仗。

  柳如是也是一愣:“楊公子可是說笑?!”

  顧湄則疑惑起來:“這可不像你啊!”

  楊潮不由搖頭苦笑,自己給這些名妓留下的印象確實勢利了些,但楊潮可不認為自己就是那樣的人,不過是觀念問題,楊潮奉行的是合作,而這些女人總想將感情摻雜其間,因此顯得楊潮勢利。

  “哦,楊公子當真要去勤王?”

  方以智也有了興趣,雖然他們二立社就在金釵樓,可是平時甚少來往,他們的觀念中,不管將楊潮當做商賈,還是當做武官,都有些看不起。

  楊潮道:“當真!”

  陳貞慧和冒險點點頭。

  只有侯方域陰陽怪氣:“那就預祝楊公子報國立功了。”

  楊潮聽出來侯方域的口氣不對,尋思自己似乎沒有得罪這個聲名顯赫,家世深厚的官宦公子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