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55章 親兵
  第55章 親兵
  少年點頭應了一聲,卻還沒過來,而是朝著門裡大喊了一聲:“爹、娘,我姑來了,姑夫也來了!”

  這才跑了過來,趴進車門,先是轉著頭看了一圈馬車裡的布置,才順手把一頓禮物拿了出來。

  “姑,怪不得你要雇馬車,怎拿這多東西。”

  少年笑著喊著,這回的禮物多的超過了他的想象,印象中自己姑姑可從沒這麽大方過。

  母親笑罵道:“什麽雇的?這是咱家的車!以後要用車啊,就打聲招呼,我讓老張來接你們。”

  母親的口氣中帶著一種驕傲,一點都不避諱的炫富感。

  少年一驚:“啥?咱家的車!姑,你發財了!”

  母親忍不住怕打了少年一下:“怎怎呼呼什麽啊,這才哪跟哪啊,怎買個車,就發財了?出息!”

  少年憨厚的笑了笑,懷裡飽滿了禮物,招呼著:“姑、姑夫,哥、妹子,都進,都進。”

  母親這才笑了笑,小心的看著地面,邁開腳步,回頭不忘叮囑老張:“老張,待會把馬牽到後院去,記得喂一喂。”

  老張應了一聲,下車開始卸馬。

  剛走到門邊,一男一女兩個中年人,正快步從院子盡頭的大房裡走出來,已經到了院子中央。

  楊潮不緊不慢走著,他跟父親並排走著,母親和妹妹自覺的一左一右,在稍後的位置。

  看到一對中年人臉帶笑意,已經迎到了跟前。

  大家都停下來,父親裝模作樣的拱了拱手,母親輕輕屈膝,有模有樣的到了歌賦。

  兩人異口同聲喊了聲:“大哥。”

  楊潮接著就拱手、彎腰,恭恭敬敬的拜見:“外甥見過舅父舅母!”

  這兩人正是自己的舅舅和舅母,母親的哥哥。

  舅父姓趙單名一個雷字,據說出生的時候打雷,外公就給取了這個名字。

  舅母姓姚,就是趙姚氏。

  舅父舅母笑著回拜了下楊勇夫婦,接著舅父就一把過來把楊潮扶起來,笑道:“到底是讀書人,我外甥這禮數就是多。”

  姚氏笑著,不說話,很有婦德。

  舅父又說楊月:“姑娘也大了,該找婆家了。”

  楊月羞惱的跺跺腳。

  舅父哈哈大笑,隨即就疑道:“妹子,這怎是發財的樣兒啊,這外甥、外甥女真像大戶少爺、小姐啊。就是周百戶家的娃子,都穿的沒這麽好。”

  這時候小表弟在一旁起哄:“爹,可不是發財了。姑家都買了馬車了,好氣派!”

  母親立刻笑罵道:“你個小兔崽子,你知道什麽啊。”

  舅父卻楞了下道:“感情,真發財了!”

  母親笑道:“裡邊說,咱裡邊說。”

  說著倒頭一個走向大屋,好似成了這家的主人一樣。

  舅父還是愣了愣,卻看見一個車夫,趕著一匹馬就進了院子。

  車夫還喊著:“舅老爺,馬趕哪裡去?”

  舅父忙招呼兒子,可兒子懷裡飽滿了禮物,索性自己指路,幫著趕馬去了,還大聲招呼舅母把開春藏的茶葉拿出來。

  一家人進到了大堂。

  舅舅家其實也不算窮,甚至稍微富裕些,因此這些年讓父親感到有些抬不起頭來。

  所以這還是外公三年之後,頭一次來舅舅家。

  舅舅家三間大瓦房,院牆卻是夯土,但是比孝陵衛其他人家來,算是比較好的了。

  孝陵衛雖然也是大明朝的衛所,也有其他衛所那樣的弊端,土地大量被軍官侵佔,但是軍戶的日子可比其他衛所強多了,其他衛所的軍戶幾乎基本都是苦力,穿的連乞丐都不如。

  而孝陵衛的軍戶,雖說也不富裕,但至少能溫飽,隔上幾年,也能攢錢賣身體面的衣服。

  第一是因為這是給朱元璋夫婦守墓的陵衛,開國皇帝的墓地所在,歷代皇帝都很重視,軍餉比其他軍隊都高,甚至比京營的營兵都高,而且每次皇帝派人來祭祖之後,還有賞賜。

  當然孝陵衛的軍官也會克扣,但是克扣可不敢像其他衛所那樣明目張膽,留給士兵的還是不少的,往往一個守陵兵一個月能拿到將近一兩銀子,這還不算皇帝祭祖後的賞賜。

  因此只要能加入孝陵衛軍中,一個兵一年甚至能夠攢下十多兩銀子。

  外公當年就是這樣的一個兵,所以家中蓋起了三間大瓦房不說,還給兒子早早娶了媳婦,不像其他衛所兵,有的打一輩子光棍,有的四五十歲才能從外地討來逃難的媳婦。

  不過楊潮的爺爺當年也挺風光,手藝在南京城極為有名,比父親楊勇手藝更好。加上自家有一個鐵匠鋪,監局也沒有現在這樣腐敗,日子過的相當不錯。所以楊、趙兩家才結親,那時候算是門當戶對。

  可是鐵匠鋪傳到父親手裡,經營上比不過爺爺不說,監局的吏治越發敗壞了,因此日子才過的緊巴巴的。

  其實舅舅家也是如此,外公的守陵兵沒能傳給舅舅,因為守陵兵的兵額非常緊俏,有的是人爭搶,舅舅沒能搶到。

  不過孝陵衛到底是一個衛所軍,有個好處就是有地可以種,當然這些土地早就被軍官侵佔了,周百戶所的地,一大半都是周百戶家的,但是地主可不會自己耕,耕地的還是這些軍戶,趙家租種了許百戶家四畝水田,日子還算過得去。

  “哎,妹子,你這到底是怎發的財啊。”

  舅舅一連問了好幾遍,母親都打馬虎眼岔開話題,東拉西扯的,不過臉上忍不住笑意,臉皮都快翹起來了。

  吏治敗壞,不止楊家不如往昔,趙家也不如往昔了。

  雖然舅舅一心想讓兒子進入守陵兵,但是現在這世道,要進去很難。

  而且這幾年守陵軍官克扣軍餉明目張膽,軍餉聽說一個月有時候連一錢銀子都沒有,崇禎皇帝繼位後,也從來沒有發下過賞賜。

  孝陵衛的不少軍戶都說,這守陵兵當不成了,老朱皇帝的飯不好吃了。

  但是舅舅不信這個,他自認為是個有見識的,他覺得這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才沒賞賜。

  所以皇帝才沒空管那些軍官,讓軍官那麽克扣,等過幾年天下太平了,都會好的。

  聽老人說,鬧倭寇那些年,也是這樣的,不都過去了嗎。

  所以舅舅還是打定主意要送一個兒子進皇陵守陵去。

  但舅舅有兩個兒子,就算能托關系送進皇陵,也最多能送一個進去,另一個怎麽辦。

  就是送進去那個,照現在的情況,也只能糊口,將來娶媳婦、蓋房子,都得自己幫襯,眼看著兩個小子年紀都大了,尤其是老大,都十八歲了,啥都沒有著落呢,不由讓舅舅操焦了心。

  一聽妹妹家發了財,連馬車都買了,馬車不算什麽,可是那馬沒有一二十兩銀子,可買不來,於是舅舅的心思不由就活絡起來,想知道這妹子家是怎麽發家的。

  “哎呀,你倒是說啊,還怕哥搶了你的門路啊?”

  舅舅見妹妹顧左右而言他,話頭來回的亂扯,不由的有些急了。

  楊潮坐在一旁沒有說話,他是讀書人,在外面就得有個讀書人的樣子,從小時候開始,就是這麽過來的,每到親戚家,就得裝的斯斯文文的。

  看到舅舅發急,母親才緩了口氣。

  笑道:“大哥,你看看你,又急了,還是這脾氣!”

  舅舅悶哼一聲,生悶氣不說話了。

  母親呵呵笑道:“哥,瞧你。好了,告訴你行不,不怕你搶,搶也搶不來。”

  舅舅見狀,這才緩和了下來,認真聽著。

  “嗨。也是楊家啊,祖墳上冒青煙了,我兒啊,當官了!”

  母親說的輕描淡寫,神態自若,仿佛完全不是什麽大事一樣。

  舅舅卻愣了,直著眼睛眨巴了兩下,這個信息超過了他大腦的運轉速度。

  靜了一陣子,舅舅的眼睛眨巴了有十多下,才囁喏了幾聲,似乎恢復了說話的能力。

  “當啥官了?啥官?幾品?”

  說著舅舅顯得拘束起來,臉諾諾的朝向楊潮看去,眼神呆呆的,似乎不知道怎麽看這個侄子,現在的官。

  “啥幾品不幾品的,就是個小官,把總官,江邊水營的。”

  母親依然說的雲淡風輕,可是口氣平淡,神色卻極為飛揚,幾乎要眉飛色舞了。

  舅舅呼了一口氣:“把總啊。”

  口氣中還稍微有些失望,他第一時間其實想的是文官,以為侄子中舉了,當縣太爺了。

  不想卻是一個武官,作為衛所軍戶,對軍隊更為了解,知道武官的行市不行。

  一聽舅舅的口氣,母親神采飛揚的臉色頓時轉換了,頗為不悅:“是啊,一個小小的把總武官,沒出息。”

  舅舅完全不知道母親的心思,問道:“實職的還是了得的,手底下百十號人使喚呢。”

  按照舅舅的認識,皇陵中的那些把總官,手下有人白乾活,還能克扣軍餉,牛著呢。

  母親臉色稍微好點:“自然是實職了,虛職那就是個屁!”

  “還是實職!”

  舅舅驚歎了下。

  “那好啊。咱孝陵衛的把總,比周百戶也不差了。”

  周百戶所的百戶,世襲都是周家的,因此成了這裡的大地主,家中有二百畝水旱田,所裡百十家人都是他家的佃戶。

  但是皇陵中一個把總實缺,每年能搜刮到的錢,一點都不比百戶少,而且一般情況下,那樣的把總,也都是周百戶這樣的周邊世襲百戶們去做的。

  母親點了點頭:“那是自然。”

  舅舅看向楊潮,呵呵笑起來,直歎“出息了,出息了”。

  最後站了起來,悄悄拉過一旁的小兒子:“快去酒坊把你哥叫回來。還有讓他順帶賒一斤燒酒。快點去,你待會跟你姑表哥多喝點,他是把總官了,你進皇陵怕是沒希望,跟你表哥做個親兵,不比守陵差。快去!”

  小兒子猛地點頭,然後飛跑了出去,能當兵是孝陵衛軍戶最大的希望,為這一個個搶著巴結那些百戶、千戶,都擠破頭了。

  ————————————

  今天三更,求收藏,推薦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