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234章 楊潮的投名狀
  第234章 楊潮的投名狀
  楊潮真的對這些文官的膽子服氣了。

  崇禎皇帝上台後,對棄城逃走的文官是從不客氣的,殺頭、誅九族無一幸免,可是依然止不住文官的逃跑,不管是虜兵來了,還是李自成、張獻忠來了,都有棄城逃走的。

  “現在城中誰說了算?”

  楊潮立刻問道。

  薑陽回答道:“典史宋濂!”

  楊潮接著道:“你去找宋濂,讓他允許我軍立刻進城,晚了就來不及了。”

  薑陽知道沒時間等待,不顧手臂的傷勢,立刻進城去了。

  第二天黃琦再次來了。

  是來跟楊潮商議如何裡應外合奪取海州城的。

  楊潮趁機提出讓他想辦法進入海州城,然後裡應外合打開城門放滿洲大軍入城的提議。

  黃琦對楊潮這個提議很感興趣,感覺非常有可能成功,亟不可待得回去報告他的主子。

  但是黃琦的回報讓虜兵幾個高級軍官頗為懷疑,他們不得不擔心,如果放楊潮入城後,不投降了怎麽辦?
  這是有前科的,祖大壽的例子才過去了一年多,當年祖大壽被皇太極親自帶兵包圍在錦州城中,圍了半年,祖大壽都只能靠吃人維持了。

  最後是殺了堅持不投降的副將何可剛投降,皇太極對祖大壽的投降自然深信不疑,並且相信了祖大壽的建議,放祖大壽一個人回寧遠,說要裡應外合,結果祖大壽一去不複返。

  如果楊潮學習祖大壽怎麽辦?假借幫虜兵破城,入城後卻不投降了。

  黃琦再次來到楊潮軍中,直接以祖大壽的例子告訴楊潮,表示楊潮得拿出投名狀,否則他們不會允許楊潮平安入城。

  只要虜兵不答應,楊潮想要進城,就會被趁機攻擊,反而不如直接在城外跟虜兵決戰呢。

  想了一想,楊潮立刻就拿出了讓人滿意的投名狀,他告訴黃琦剛剛打聽到海州知州從東面跑了,如果大清兵派兵去追,一定能夠追到。

  海州最高官員,海州知州大人,這個投名狀,讓黃琦很滿意,就是不知道虜兵的高級軍官滿意不滿意。

  祖大壽當年出賣了何可剛,但是何可剛說起來不過是祖大壽的副手,雖然也是手握重兵,但是地位上比不上祖大壽。

  祖大壽殺何可剛投降最後反悔,虜兵首領覺得還可以理解,但是海州知州可是楊潮的上司,出賣上司投降如果反悔,虜酋認為可能性不大。

  海州城外的虜酋,可是大有來頭,這次阿巴泰帶兵入關,授命征明大將軍,而這次來海州的虜酋則是阿巴泰的副手,
  海州城南,朐山下,這裡是虜兵主營。

  朐山就是後世的錦屏山,明代成朐山,朐山並不算高,最高峰也不過一百多丈而已。

  朐山正對海城南門,因此海城南門也叫做朐陽門。

  虜兵將大營設朐山下,就能阻斷海州南方,讓城中人無法難逃,而且看他們第一時間除了包圍楊潮外,就是封堵城南,顯然不打算放過城中任何一個人了。

  而且將主營扎在城南,顯然主要目標恐怕就是海州。

  此時大營前佇立著織金龍纛旗幟,旗下一群甲衣華麗的軍官在一群鐵盔鐵甲的精兵護衛下,正在營門處觀察著海州城。

  其中穿著鎏金盔甲的一個將領正在說話。

  “這海州城甚為高大,若攻城怕要折損不少丁口啊!”

  此人正是這次東虜入寇的副將圖爾格。

  東虜入寇,阿巴泰為奉命大將軍,圖爾格為副。

  說起圖爾格,身份在八旗中極高,乃是內大臣,屬於八大臣之一。

  為了限制各旗旗主權力,皇太極於八旗之下各設總管大臣一人,總理各旗之一切事務,合稱總管旗務八大臣。

  圖爾格就在這八大臣之列,屬於鑲白旗,官居固山額真。

  固山就是滿語中的‘旗’的意思,額真則是長官的意思,固山額真翻譯過來,其實就是旗主。

  但是皇太極削弱各旗,固山額真變成一種軍政官職,而且一旗之下有若乾固山額真,已經不在帶有旗主的意思了。

  八旗中除上三旗屬皇帝,下五旗分屬諸王、貝勒、貝子等貴族,固山額真在身份上甚至還要隸屬旗主,其實就是皇帝安插進入各旗的官員而已。

  所以圖爾格名義上其實是鑲白旗旗主多鐸的奴才,實際上是皇太極派到鑲白旗分多鐸權的官員,因此他其實算得上是皇太極的安插進入鑲白旗的釘子,是皇太極的心腹。

  所以此次皇太極讓阿巴泰為奉命大將軍入寇,讓圖爾格為副手,未必沒有讓圖爾格監督阿巴泰的意思。

  當然圖爾格之所以能夠成為鑲白旗固山額真,能夠作為阿巴泰副手,絕對不僅僅因為他是皇太極心腹,而是因為他能力很強,否則皇太極也不可能用他做心腹了。

  圖爾格的能力不僅體現在能征慣戰,因為滿清剛剛興起,還保留著山林中謀生時候的彪悍之氣,能征慣戰的人多了去了,就是那些從小衣食無憂的貴族一個個也敢上馬殺敵。

  圖爾格之所以能被皇太極器重,乃是因為他不但驍勇,而且有勇有謀,心思縝密。

  這次他來解救人質,其實除了要搶掠海州一把,最重要的是要讓阿巴泰落他一個人情。他知道皇太極的心思,不但讓他監督阿巴泰,也是要拉攏阿巴泰的。

  但是不是每個人都讚同圖爾格來打海州的,旁邊幾個將領陰陽怪氣,顯然不想攻城。

  其中一個說道:“哼,阿巴泰都不來,我們來做什麽?”

  另一個附和:“沒錯,就讓那小崽子多吃點苦頭。”

  圖爾格道:“吃吃苦頭是好的,但是也不能放任不管,奉命大將軍不方便來,我們卻不能不管。不過也不能讓大家白來一趟,這次攻入海州,所獲一律均分,不入公中!相信大將軍不會計較的。”

  對圖爾格來說,來攻海州救人,就是給了阿巴泰一個很大的人情,搶掠的東西自然不用上交了,阿巴泰得給他們擔這個乾系,而且得感謝他,同時皇太極也會認為他辦事得力,不會計較他私吞一些戰利品的。

  一聽圖爾格這麽說,大家這才滿意,畢竟海州的富庶他們已經聽說了,這裡沒有一個笨蛋,都知道越往南越能搶到東西,早就蠢蠢欲動,要不是阿巴泰壓著,他們中不少人都想往南京走一趟。

  當然阿巴泰的擔心是老成持重,不想折損太大,這次出來雖然沒怎麽跟明軍打仗,可是也損失了很多旗丁,原因很簡單,疾病,進入大明後,勞師遠征確實讓很多戰士水土不服,其實到現在已經是士氣低落,真要攻打堅城,損失必然慘重。

  盡管眼饞海州城裡的財帛女子,但還有一個虜酋擔憂道:“但是也不能強攻啊。”

  圖爾格點點頭,他也不想強攻:“那就看那個明人千總的了,他要是真能裡應外合,幫我大軍拿下海州,本將不介意給他分一份!”

  其中一個虜酋笑道:“怕他不敢拿啊。”

  圖爾格笑道:“賞他是本將的恩寵,不敢拿是他的本分!”

  所有人都笑了起來。

  圖爾格道:“就看那小千總是不是識相,是不是真心歸附了。”

  旁邊一個虜酋點頭:“那就看他說的是不是真的了。”

  他們說的正是楊潮出賣給他們海州知州的消息,如果消息是假的,楊潮說的自然是騙人的,如果那消息是真的,他們真的抓住了海州知州,他們就願意相信楊潮真心投誠,當然楊潮也有可能騙人,進城後又不投降了。

  但是對他們來說,也不過是多放了幾百個明軍入城而已,盡管正紅旗那幾個逃出來的墩拜信誓旦旦,說這股明軍戰力極強,但是圖爾格他們這些人其實並不在意。

  他們雖然身居高位,但大都都是從底層打拚上來的,有些貓膩他們也清楚。

  他們懷疑墩拜這麽說,不過是在給自己開脫,而且墩拜手下大多數都是余丁,真正的戰士不多,因此他們打不過明軍,不意味著圖爾格打不過,要知道圖爾格可是帶著上萬大軍。

  這時候突然從海州城東南角,幾十個騎兵過來。

  一群虜酋一直看著這些人跑到營前,其中一匹馬上的軍官立刻奔過來,跪在地上一臉喜色。

  “主子大喜,真的抓到了海州知州!”

  此人正是黃琦。

  圖爾格臉上也是一喜:“黃琦,你做得好!回去後本將做主,賞賜你三十個丁口!”

  黃琦連忙叩頭:“都是奴才分內之事,不敢勞主子賞賜。”

  圖爾格搖搖頭:“你這漢奴嘴裡就沒有實話,明明想要卻非說不要。你真不要,本將就不賞了。”

  黃琦連忙媚笑著:“奴才該死,說錯話了,主子賞賜是恩典,奴才不敢不要!”

  圖爾格哈哈一笑:“好了,你在去一趟明軍哪裡,告訴那千總,本將允許他進城裡應外合。若是耍花招,就等死吧!”

  黃琦是圖爾格的親信,雖然膽小了些,但是腦子很好,因此這次才得到勸降楊潮這個差事。

  黃琦本來以為是苦差,但是現在眼看要辦成了,那真的是大功一件,因此動力十足,不顧辛勞,立刻就跑去找楊潮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