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262章 圖爾格的絕境
  第262章 圖爾格的絕境
  虜兵疫病的爆發並不純粹因為連日下雨的原因,當然相比於遼東寒冷乾燥的氣候,南方的濕熱確實讓人很不適應,別說江淮地區,就是山東都讓他們很不習慣,來海州之前,虜兵中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疫病情況,所以阿巴泰才集合全軍,要在山東修養一段時間,然後就要回遼東了。

  也就是說,如果不來海州,虜兵的這次入寇劫掠作戰已經結束了。

  但是能不來海州嗎?

  南下海州,這對圖爾格來說,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更不是劫掠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

  這牽扯到八旗權力爭鬥,誰叫那個被抓的貝子,是阿巴泰的兒子博洛呢,而且還是阿巴泰最為寵愛的兒子之一。

  出於政治考慮,阿巴泰自己不方便調集大軍南下救援自己兒子,因為出於私利而驅動大軍肯定會給政敵落下口實,如果稍有挫折,付出的政治代價就太大了。

  阿巴泰身為努爾哈赤的兒子,身居高位,地位上僅次於各旗旗主。

  這次又以奉命大將軍的身份,統帥各旗軍隊劫掠山東各地,顯然回去後地位會進一步抬升,皇太極也要出手拉攏,甚至這次讓他領兵,而不是讓多爾袞、多鐸等那些旗主領兵,本身就是皇太極對阿巴泰的拉攏,對其他王公貝勒的打壓。

  所以阿巴泰得到這個機會,雖然統領著各旗的精銳,但是壓力也很大,不知多少雙眼睛盯著他,恨不能看阿巴泰出醜,這種情況下阿巴泰不顧軍中大規模疾病肆虐,命令全軍南下解救自己兒子,這造成的惡劣政治影響,是阿巴泰這種八旗高層人物承受不起的。

  因此在大規模出現疾病的情況下,阿巴泰不敢冒著政治風險南下,到時候不提戰鬥的結果,單是疾病損傷,就要全算在阿巴泰頭上,其實他也未必能夠壓製住軍中反對聲音,讓大軍聽從命令南下,因為他一旦提出要南下,手下各旗將領必然會反對阻撓。

  阿巴泰作為八旗僅次於旗主的高層人物,步履維艱,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不敢讓自己沾染一丁點汙點給政敵找到打擊的把柄,因此不敢冒風險。同時阿巴泰也身不由己,身為主帥反而處處掣肘,每一個命令都可能得到其他各旗將領的質疑。

  可是圖爾格作為一個管事大臣,身份比那些努爾哈赤的子孫差遠了,反而更能夠承受一些汙點,擅自出動劫掠海州(暗中救援博洛)到最後最多受點處罰罷了,同時作為副帥也可以靈活應對,說服幾個與阿巴泰關系相近的將領,還有皇太極直轄的上三旗將領的支持,他完全可以調動一萬人兵力,對圖爾格來說足夠了。

  因此阿巴泰不能南下,可是圖爾格卻可以。

  圖爾格是鑲白旗的固山額真,是內大臣,是八大臣之一,但事實上不過是皇太極的一個狗腿子,是皇太極安插在鑲白旗的眼目,是皇太極用來製衡自己主要的政治對手鑲白旗旗主多鐸和正白旗旗主多爾袞兄弟的釘子而已。

  阿巴泰沒辦法在眾多政敵面前,派兵來救他兒子,給人落下口實,但是圖爾格身為副手,帶著一隻偏師卻無所謂。

  當然圖爾格也有風險,他帶來的人傷病死了,回去後也是要面臨懲罰的,但是圖爾格完全能夠承受這種風險,因為如果這些損傷放在他頭上,只不過是為了劫掠而付出的代價,最多說他貪心惹禍,皇太極庇佑之下,他頂多被罰幾匹馬,相比阿巴泰出兵會被說為了私心勞動大軍這樣政治影響來說,些許懲罰簡直不足掛齒,卻能換來阿巴泰的感激,替皇太極牢牢拉攏這一個強援,立下大功。

  這種政治收益實在是太大了,遠遠超過劫掠一個海州所得。

  但是圖爾格也不是沒有考慮過打不下海州的情況,如果海州實在難打,圖爾格也打算扔下百十來條人命就回去的,畢竟是來政治投機的,犯不著拚命。

  所以圖爾格一直打算,如果海州好打,那就一舉拿下,能救了博洛就好,救不了也無所謂,帶回屍首就行。

  如果海州城不好打,他就隨便攻打一下,扔下百十條人命回去,然後告訴阿巴泰說,明軍以他兒子的命威脅,所以不敢硬攻,阿巴泰也沒話可說,就衝著圖爾格扔下的那百十條人命,阿巴泰就得咬牙欠皇太極一個人情。

  可圖爾格沒想到海州竟然是一顆硬釘子,硬的超出了他的想象,第一天就讓他吃了一個下馬威,被那個南京來的千總先是戲耍他了一番,說好了投降,到最後卻偷偷進城了。

  假降也無所謂,反正圖爾格也不是真想要殺多少人,甚至海州城打不打都無所謂,他只是要擺出一個解救博洛的姿態給阿巴泰看看而已。

  但是楊潮竟然在晚上炮擊了圖爾格的大營,就讓圖爾格騎虎難下了,因為怎麽看都是一種羞辱,其他軍官會說圖爾格誘降別人,被人騙了不說,還被人用炮打的只能狼狽遷移了大營,刺死如果圖爾格只是做做樣子給阿巴泰看,阿巴泰能不能落皇太極的人情且不說,圖爾格自己就成笑柄了。

  圖爾格是皇太極安插在鑲白旗的心腹不假,可是他本人在鑲白旗的日子絕對不好過,用如履薄冰來形容絕對不誇張,前幾年犯了點小錯,他就曾被皇太極罷免過,雖然後來又借機給他複職了,但也讓圖爾格做事更加小心。

  這次楊潮欺騙,並且羞辱性的炮擊圖爾格的大營,逼迫圖爾格將朐山大營從山腳遷移到山腰上,如果圖爾格不動真格的,背著這個恥辱回去,恐怕鑲白旗裡的王公貝勒旗主就該給皇太極試壓,他這個固山額真就做到頭了,上一次還能重新複職,這次恐怕就沒有機會了,畢竟圖爾格年紀已經不小了,經不起這三番四次的起起落落。

  圖爾格比阿巴泰地位低,又沒有私人利益牽扯,所以更能夠承受汙點,圖爾格可以承受一點點小小的挫折,比如吃個敗仗之類的汙點,一兩次小失敗無傷大雅,可是這種被人欺騙,還用大炮炮擊逼迫他遷移營址,這就不是小小的汙點了,這是奇恥大辱。

  因此當楊潮開炮的時候,就已經注定,圖爾格這次海州之戰,不能淺嘗輒止,必須取得一個結果。

  那就是,必須將海州攻破,並且將海州清洗一空,洗刷自己身上的恥辱,這樣才不會影響圖爾格的政治前途,鑲白旗的那些貝勒王爺們,早就巴不得將圖爾格這個釘子拔掉,如果被他們抓到機會,就是皇太極也不得不出於政治考量,再次犧牲他圖爾格了。

  所以從楊潮偷入海州城,還炮擊了朐山大營後,圖爾格就已經是在為他自己的政治前途而戰了,而不是前面打著撈取阿巴泰感激的投機,所以海州不攻下,絕對不能走!

  可是接下來的攻擊,一次又一次的超出了圖爾格的預料,他想過海州城不好打,但是卻沒想到那麽不好打。

  僅僅的填堵護城河就損失了數百人,哪怕都是包衣,可是也讓那些主子心疼,不得不向他們保證會給他們補充更多的包衣才壓下了情緒。

  而正式攻城的第一天,結果就損失數百人,這可就都是戰士了。

  不過此時圖爾格也只是微微吃驚而已,這樣的惡仗也不是沒打過,遼東也有這樣的釘子戶,比如當年遇到的趙率教等人。

  可是這些年打過來,明朝軍民是越來越弱,尤其是到了關內,遇到的明軍簡直不堪一擊,就算是堅城也不是無堅不摧,要不是怕傷亡,圖爾格不認為有那一座明朝城池能夠阻擋他們的兵鋒,比如這次輕松拿下的泗水,幾乎就是爬上城牆就贏了,城內的人不是棄城逃跑就是跪地求饒。

  可是海州竟然一直無法蹬上城牆。

  但是圖爾格依然認定,只要自己人爬上城牆,明軍肯定崩潰,因此他不顧傷亡的猛攻,可是依然沒有攻上城牆,反而扔下了近千的屍體。

  直到這時候圖爾格才覺得為難起來,甚至不惜拉攏首鼠兩端的蒙古人,借助了蒙古三千兵力繼續猛攻城牆,同時調集巴雅喇護兵,偷襲了西城牆,這次終於成功的蹬上了城牆。

  此時圖爾格已經完全不敢大意了,因此對於這次偷襲他準備的非常充分,甚至一度相當保守,要求精兵蹬城之後不要冒險,先建築起堅固的木牆,形成一個穩固的落腳點,接著讓他帶來的所有巴雅喇兵合兵一處,全部聚集到那個落腳點,然後在發起進攻。

  圖爾格覺得自己的計劃已經非常穩妥了,也使用了手頭的最強力量,可沒想到手裡帶來的巴雅喇將近一千精兵的強悍力量,竟然被打敗了!
  而且敗的極慘,幾乎是被人全殲了,那可是在已經獲得了穩固的落腳點,並且集合了一千多巴雅喇精銳,還從容的組成穩固陣勢的情況下,竟然都被全殲了,除了不足一百尚未蹬城的,其他全部戰死。

  此戰之後,圖爾格就完全無計可施了,而且處在一種絕望之中。

  很顯然,損兵折將數千人不說,而且沒有任何收獲,如果就這樣回去,他的前途就徹底完蛋了。

  要知道他派出去的那些巴雅喇精兵,可不光是他鑲白旗一個旗的,還有正紅旗、鑲藍旗和正黃旗的,不但有其他王爺貝勒的,還有皇太極本人的護兵,而這些精兵全給他敗光了,不說其他王公貝勒了,就是皇太極恐怕都不願意放過他。

  因此盡管圖爾格還在圍城,他反而覺得他自己被逼入了絕境,他只能強令繼續圍困海州,期望能夠有奇跡發生。

  可能是奇跡會怎麽發生呢?
  第一是海州城犯暈,自己投降了,這點上圖爾格都不相信。

  第二是阿巴泰仗義,來救援自己,但是這點又讓圖爾格感到諷刺,他南下來本來是為了阿巴泰,是為了落阿巴泰一個人情,可是沒想到自己現在淪落到反而需要阿巴泰來救援的地步。

  但是圖爾格卻不太願意阿巴泰來救他。

  因為阿巴泰作為奉命大將軍統領全軍,已經發過命令,讓全軍到山東集結休整,可是他卻為了救援博洛不但沒有北上去青州跟阿巴泰匯合,反而調集自己能調動的所有人南下海州,雖然他真實目的是來救援博洛的,但是這種事卻不能打出旗號,畢竟阿巴泰第一沒有讓他圖爾格幫忙,第二也絕對不會承認圖爾格在幫他。

  因為阿巴泰是全軍主帥,兒子失陷被擒,阿巴泰作為一個父親反而不太好勞動疲憊的大軍救援。因此他絕對不能承認跟圖爾格南下有任何瓜葛,甚至會千方百計的坐實圖爾格是擅自行動,來海州是來劫掠的,阿巴泰不定圖爾格一個不顧軍令擅自出擊的帽子,就已經很仗義了,真要那樣圖爾格就不止是被罷免,弄不好這條命就葬送了。

  因此圖爾格根本不希望阿巴泰來幫他,只要阿巴泰南下幫助他,就等於是承認圖爾格坐困海州,需要救援,而阿巴泰絕對會打出旗號來的,因為不打出救援圖爾格的旗號,弄不好就給人落下南下海州別有所圖,是救他兒子的口實來的。

  所以圖爾格只求阿巴泰裝作不知道他南下,一直在山東等他回去,就算幫了他的大忙了,當然隱瞞是隱瞞不住的,海州的這次失敗肯定會被其他旗主親王拿出來說事,拿來給皇太極施壓的。

  圖爾格不寄希望阿巴泰南下幫他,阿巴泰不來幫他,反而是在幫他,阿巴泰來幫他,反而是在害他,幸好兩人沒有仇,否則阿巴泰肯定迫不及待的南下,打著救助圖爾格的旗號,將圖爾格置於死地,同時還有機會解救海州城裡的兒子,何樂不為。

  海州不會投降,主帥不會來援,圖爾格就只能期待第三個奇跡發生。

  那就是海州人受不了圍困,出城突圍,然後被他銜尾追殺全部殲滅。

  至於海州城會不會突圍,圖爾格不太確信,但是總有希望總有機會,海州城的軍民或許受不了緊張的情緒,或許因為彈盡糧絕,只要圍困下去,總是會突圍的。

  但是這個時間是多久,十天、一個月、半年?圖爾格真的說不準,因為上次錦州就被包圍了大半年時間,最後實在是彈盡援絕,祖大壽連城裡的百姓都吃光了才投降,這不得不讓他有些顧慮,如果你海州人也這樣堅持的話,圖爾格就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但他只有堅持,只能堅持,回去就是失敗,堅持還有希望,只希望這個希望能收到結果。

  “去吧,去吧,喊所有甲喇章京以上的主子來我這裡!”

  不耐煩手下奴才的抱怨,圖爾格讓他去請其他軍官來,他必須再次鼓動一下,至少大家在堅持十天時間!
  ——————————

  這章寫一下前因後果,讓大家明白,虜兵為什麽會這麽頑強的攻擊。一開始他們是為了楊潮抓的那個俘虜阿巴泰的兒子博洛貝子來的,可是後來就成了主帥圖爾格自己的事情,一步一步越陷越深,到最後就必須跟楊潮決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