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471章 非議
  第471章 非議
  小皇帝朱慈煥身邊,從來就不缺少官員,從福建逃到了廣東,又從廣東逃到了廣西,一直都有大批的文官跟隨。

  到了廣西後,依靠當地武官陳邦傅得意穩定下來,給陳邦傅封了一個國公。

  而清軍佔領廣東之後,並沒有立刻攻打廣西,而是兩個頭目之間發生了矛盾。

  清軍中,金聲桓佔領福建,王體忠佔領廣東,這本來是洪承疇應許給他們的。

  當然洪承疇還曾經應許鄭芝龍閩浙兩省治權,可是一到北京就將鄭芝龍軟禁起來。

  但是跟鄭芝龍不同的是,金聲桓和王體忠手裡有兵,兩人各自擁兵十余萬,他們可以自己佔領地盤,而且佔據了兩地之後,兩人不約而同的大肆擴軍,金聲桓在福建收編明軍,招募流民擴張到了二十萬兵力,王體忠在廣東也擴張到了二十萬。

  可是跟金聲桓不一樣,王體忠出身李自成農民軍,他手下將領一個個都有自己的部眾,尤其是一個叫王得仁的,官職上他跟王體忠都是總兵,這是阿濟格在的時候任命的,因為他擒獲了明朝皇帝朱慈烺。

  相同的官職,但不可能有相同的權力,加上手上有兵,自然就有異心。

  王體忠和王得仁一直都貌合神離,到了廣東之後,王體忠勢力最大,佔據了廣州城,而王得仁則佔據肇慶。

  相比金聲桓始終在楊潮兵威之下緊張不已,這兩人佔領廣東之後,則安全感大多了,一開始江西在清軍手裡,他們根本就不用擔心會被人進攻,廣西的小朝廷他們不去進攻就很給面子了,哪裡敢進攻他們。

  這種軍閥團體,遇到外部壓力的時候還好,還能夠團結一致,可是一旦沒有了壓力,自己內部反而要出問題。

  王體忠一直催促王得仁攻打貧窮的廣西,他則想獨霸廣東,可是王得仁也知道廣西和廣東沒法比,廣西這時候可是被認為蠻荒之地,瘴癘橫行的地方,因此王得仁始終拖延不去,而是在肇慶一帶招兵買馬,跟王體忠分庭抗禮。

  王體忠也一直很想將王得仁殺了,分了他的部眾,但是卻又不想折損自己的人馬。

  僵局是在楊潮派兵收復江西時打破的,許多男帶兵收復了從南昌到贛州的江西領土,尤其是贛州,跟廣東接壤,對面就是廣東的韶關和南雄。

  王體忠立刻就失去了安全感,派出高進庫等精兵強將進駐韶關、南雄,並且在梅嶺上布防,這給了王得仁良機,他竟然在廣東當地一些文官的遊說下,偷襲了廣州城,佔領了空虛的廣州,將王體忠給殺了。

  接著王得仁立刻打出了反清投明的大旗,搖身一變成了大明王朝任命的兩廣總督,封爵廣昌候。

  王得仁反正後,金聲桓立刻也反正了,實力更強的金聲桓被封為昌國公。

  朱三太子也算有些本事,但是關鍵是他手下廣東的幾個文官有本事,一切策劃、運作,都是張家玉等廣東文人操作的,空手套白狼將兩個省拿下,頓時朝廷一片歡騰,氣也硬了。

  接著他們立刻遷都,從廣西遷到了廣東,不過不是廣州,而是跟廣西水路相通的肇慶,顯然他們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既拜托被廣西軍閥陳邦傅的控制,又不讓已經北上廣州的王得仁控制,還算有些遠見卓識。

  廣東和福建的反正,對楊潮來說也是一件好事,突然之間後方就穩定了,他可以專心跟清軍爭奪湖南了。

  但是麻煩的是,小朝廷突然之間控制了三省之地,雖然只是名義上的控制,可是他們突然就硬氣起來,朝中自詡忠直的文臣,開始彈劾楊潮。

  一個叫做李如月的禦史彈劾楊潮三大罪狀,第一擁兵自重,第二搜刮士民,第三欺凌聖裔。第一條不用說了,楊潮認了。第二條搜刮士民,楊潮不認,清丈豪族隱匿的土地,怎麽叫做搜刮呢,朱元璋在世也會這麽乾。第三條指的是同一件事,不過專指楊潮清丈山東孔家的田產,讓孔家跟普通地主一樣交稅的事情。

  李如月的彈劾,立下大功而進入內閣的張家玉等有識之士建議皇帝大事化小,此時就靠楊潮這樣的軍法支持朝廷呢,所以一開始吃過虧的小皇帝也想息事寧人,就將奏疏留中了,沒有明發塘報。

  可是這個李如月大概是想出名想瘋了,自己印了幾百份在大街小巷貼出來,還專門派家丁送到南京來,叫道楊潮的手上。

  楊潮看到這彈劾自己也就算了,還將自己祖宗八代都捎帶著罵了一遍的奏疏,即便脾氣再好也有限度,於是立刻將孔家給自己上的勸進表讓李如月的家人帶回去,讓他看看聖裔是什麽德行。

  誰知道李如月不但不加思考,反而再次大鬧朝堂,以此為證據,彈劾楊潮欺凌聖裔,言辭鑿鑿認定這是楊潮威逼孔家給他弄的,要求朝廷殺楊潮以正國法。

  如此一弄,李如月出名了,一時間很多文人對他讚譽有加,比如紹興的大儒劉宗周。

  這個劉宗周也是一個人物,名氣大的蓋過天,崇禎皇帝在的時候,他敢罵當朝首輔,罵溫體仁、罵周延儒,最後甚至罵皇帝,結果被下獄,在許多文官的求情下才沒有被殺。

  到了江南小朝廷,他又開始罵這個罵那個,罵江北四鎮,甚至罵楊潮。

  當時阿濟格打到南京附近,小皇帝棄城而逃的時候,他回到家鄉,覺得該給皇帝盡忠,於是開始絕食,原本的歷史他還真把自己給餓死了,但是這個時代,因為楊潮突然回軍,阿濟格沒能打到南京,所以劉宗周絕食了兩天后就不絕了。

  但是自後劉宗周也沒有做官,福建被清軍攻佔,朱慈煥南逃後,他又絕食了兩天,發現大明還是沒有亡,他就又停止絕食了,即便楊潮兩次將南京從破城的邊緣拉回來,這個劉宗周依然沒有放棄過罵楊潮,在家鄉講學,大造聲勢將楊潮宣揚的比曹操還壞十倍。

  “去,讓江南報的編纂找劉宗周要幾篇文章,評論一下天下大勢。”

  楊潮辦的江南報,一直都不溫不火,銷量很有限,第一是識字的人太少,第二是大家都把楊潮辦的報紙當成邸報來看,覺得這是官方想百姓宣示政情的東西。

  楊潮倒是經常讓編纂派人到各地采訪民情和各種新聞刊登,可是效果還是不太好,遠遠沒有後世小報受歡迎。

  “文人不是喜歡看罵我的文章嗎。聽說劉宗周的文章傳抄甚廣,不如讓他在報紙上罵我,也提高提高我們報紙的銷量。”

  楊潮覺得既然要被罵,不如變廢為寶,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即便是劉宗周、李如月這種只知道沽名釣譽的無能文人,也是有價值的垃圾,該利用的時候就利用一下。

  黃鳳府認為此招很高,證明楊潮有大量,能容得下文人評述。

  劉宗周果然大膽寫文章在報紙上大罵楊潮,結果果然促進了報紙銷量大增,僅次於楊潮打勝仗的時候。

  看到這個法子可行,楊潮又讓人去采訪各個名士,什麽夏允彝了,陳子龍了,讓大家任意抒發己見,一下子報紙上熱鬧無比。

  把報紙當成雙方論戰的舞台,省的這些人私下裡議論。

  在報紙上論戰的勢頭也愈演愈烈,明末的文人一般也沒多少發言的地方,像江南報這種直接在整個地方刊發的報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舞台,讓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大大的抒發了憋悶,在文人中很受歡迎。

  接著楊潮在報紙上宣布,歡迎文人來稿,但凡文筆上佳,論點可靠的,都會刊發。

  這又引起了一批沒有名氣,但是有才的文士的激情,紛紛投稿,以能夠刊發為榮,不能刊發則非常氣憤,認為懷才不遇等,這種氛圍下,報紙儼然成了文人揚名立萬的一個陣地,這倒是楊潮始料未及的。

  不過通過報紙楊潮看到還是有一些人對楊潮的所作所為報肯定的態度的,比如夏允彝的評述就比較中肯,認為楊潮是有大功於國的,若無楊潮,則江南淪陷,百姓早就陷於水火之中,但同時他隱晦的表示,楊潮許多做法有欠妥之處,勸誡楊潮當以朝廷為重,不該跋扈。

  也有發言力挺楊潮的,攻擊劉宗周沽名釣譽,攻擊夏允彝不識大勢,甚至有人拋出了國器當有德者居之,這顯然是一個巴結楊潮的文人,甚至可能是黃鳳府等楊潮手下的人物匿名寫的都不一定。但是這種論調又一次引爆了劉宗周等人的脾氣,在報紙上大罵不已,熱熱鬧鬧的一直到過年時候都沒有消停。

  而此時楊潮哪裡顧得上什麽報紙上罵不罵他,他焦急的徘徊在產房之外。

  “我兒子還是很會生啊,挑這個時候出來,熱熱鬧鬧不說,還讓他娘少受多少坐月子的罪過。”

  朱媺娖終於打了預產期,腹中陣痛之後,立刻就找來了穩婆日夜守著,就等孩子出世了。

  一聲嘹亮的啼哭,楊潮的孩子宣布來到這個世界,楊潮迫不及待的衝進了產房。

  “恭喜伯爺,是個小姐!”

  穩婆笑著,但是眼神中露出一絲懼怕,生怕楊潮會因為女兒而不高興。

  楊潮倒是無所謂,哈哈一笑:“賞!”

  接著就抱著女兒走到妻子床前,讓滿頭大汗臉色蒼白,顯然脫力的妻子看看女兒。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