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141章 二立社
  第141章 二立社

  金陵四公子大會桃葉渡。

  南京城將近五百書生齊集於此。

  桃葉渡在淮清橋東,十裡秦淮河與青溪在這裡交匯,水面寬闊兩岸繁華,畫舫河房林立。

  桃葉渡的名字來源沒人說得清楚,但是傳說很多,有的說東晉時期,這裡兩岸遍植桃樹,桃葉、桃花飄落河面,有撐船渡人過江的艄公看見了說‘桃葉也渡河’,因此桃葉渡由此得名。

  關於桃葉渡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是東晉時代的王獻之,王獻之有兩個侍妾,名曰桃葉、桃根,王獻之深愛兩個侍妾,而兩女娘家在河對面,因此常常往來桃葉渡口,王獻之常常在這裡守望,這裡是桃葉渡河的地方,因此得名。

  這個傳說因為涉及到愛情故事,因此更給桃葉渡增添了一抹亮色,但是事實未必如此,後世有人考證真正的桃葉古渡其實長江上的渡口,位置在浦口的桃花山下。

  但是秦淮河文人匯聚,歷朝歷代長有文人詩人在桃葉渡作詩,因此秦淮桃葉渡的名氣遠大於浦口桃葉渡,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由於是渡口,因此對岸有一處平坦的空地,中央還有一個亭子,這裡又有許多人文故事,又是著名景點,因此文人墨客常常在這裡遊玩,在這裡集會。

  金陵四公子也選擇這裡,因為媚香樓雖好,可是不可能容納幾百人與會,那樣就沒有氣勢。

  金陵四公子之所以邀請眾書生集會,原因是他們有一個野心,他們想借助這次對抗錦衣衛,甚至坐牢後取得的聲望,成為江南年輕士子中實際的領袖。

  “各位仁兄,吾等熟讀聖賢之書,雖未列入朝堂,或一秀才,或一舉人,或童生白身。但位卑不敢忘憂國,雖在鄉野,不忘報國之心。特邀眾賢君子,集會桃葉古渡。”

  黃鳳府站在桃葉渡亭下聲嘶力竭的大聲叫喊。

  四公子和十來個舉人,則坐在桃葉亭裡面,氣定神閑的交談。

  而亭子外面,一眾書生,青衫儒服,靜坐在地,下鋪竹席草席,靜靜的聽著。

  遠處渡口兩邊,還有許多的百姓,正好奇的圍觀。

  黃鳳府很激動,在幾百個書生面前大聲議論,這種拋頭露臉的事情,以前想都不敢想。

  給他這個出頭露面的機會的是四公子,而給四公子機會的則是楊潮。

  黃鳳府昨夜拜會四公子,向四公子建言,四公子開始不以為意,尤其是冒襄一直不甚喜黃鳳府,但是當黃鳳府說完,幾人完全愣住了,他們從未想過,自己竟然還有這樣的機會,而機會險些就白白錯過了。

  黃鳳府出完主意後,當即表示他願意鞍前馬後替四公子張目,四公子互相商議了片刻,就答應讓黃鳳府幫他們邀群書生集會,要黃鳳府幫他們做事。

  所以才有了今日的桃葉集會盛況。

  “吾等齊聚於此,非為嘩眾取寵,乃為天地公義。袞袞諸公,南畿士子有之,蘇杭士子有之,齊聚南都,蓋因錦衣衛跋扈不法,吾等乃為生民立命而來,為天地立心而來!”

  黃鳳府說的書生們中一陣陣激動,很打動他們的心。因為錦衣衛惹了眾怒,這些書生才慷慨而來,本來也許只是一時氣憤,卻沒想到自己的行為竟然提高到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程度,當然冠以這種大義之名,他們更樂意接受,而且接受的心安理得,接受的非常舒坦。

  “今無南畿、蘇杭之別,只有精誠赤子之心。吾等不計個人得失,不懼權貴之威,隨金陵四公子,敢問諸侯討公義,敢向天穹掛新星。本持公心,四公子不計安危,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說道這裡,所有的書生一陣陣迷糊,這到底要說什麽啊,繞的人頭暈。

  只有桃葉亭中的人面色平淡,胸有成竹。

  黃鳳府說到這裡大吸一口氣:“昔者,有天如公張溥,大會南北士子於虎丘,今者,有四公子,集會眾公義之士於桃渡。區區不才,敢情四公子不惜己身,公忠體國,當仁不讓,當新結一社,吾等不才願奉四公子為首,非為黨同伐異,非為結黨營私,實為天下萬民請命。”

  黃鳳府什麽肉麻的話都敢說,可是四公子卻沒有絲毫愧意,大方的受了,連外面坐地的那些書生,也都沒有覺得有什麽奇怪的,他們說慣了大話空言,好似他們真的有這樣的大抱負。

  黃鳳府說到這裡又停了停,他看到坐下的書生們,開始交頭接耳,終於知道他要說什麽了。

  當知道原來四公子讓他們四發請帖,請他們來集會,卻是為了成立一個文社,效仿的對象正是當年的張溥。

  張溥結複社的時候,不過三十二歲,四公子中年長的冒辟疆今年三十歲,陳貞慧更是三十有七,比當年的張溥更年長,論文章風采雖然四公子任何一個都還不及當年的張溥,可是四公子加起來卻要超出當年初出茅廬的張溥許多了。

  當年張溥結複社,南北士子多有捧場,最後發展到了幾千人的規模,但是真正的核心還是吳昌時等一批最初的心腹。

  今天雖然在做只有不到五百人,可是一想複社如今的地位,旗幟周延儒是首輔,吳昌時是郎中,都是大名鼎鼎之人。

  在座的書生不由升起了心思,以四公子的文采,將來進士及第做官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以他們的身份背景,仕途也會是一帆風順,以他們今日的人望,不難成為將來的領袖,雖然此時集會的人數少,可是卻是最早加入的,如果此時捧四公子的場,將來是不是能仗著四公子的勢力平步青雲呢,這樣想著書生們開始積極交談,氣氛漸漸熱絡起來。

  “既然是結社,那該有個名字啊?”

  這時候終於有一個書生嚷了起來,看來對結社很有興趣。

  其他書生也跟著應和:“對啊,得有個名字。”

  “天如公立複社,取興複古學之意,咱們桃渡結社,也該有個名字。”

  書生們一個個熱烈討論起社團名字來。

  黃鳳府知道自己的任務完成了,他幫四公子散發請帖,幫四公子挑出話頭,到了宣布社名這樣的重要關頭,還是要四公子出面的好。

  於是黃鳳府大聲喊道:“名號自然有,請四公子揭帖!”

  說完,一指廳中一塊牌匾狀物體,上面裹著一層紅綢。

  這時候四公子不緊不慢的站起來,面朝眾人,深深作揖。

  然後冒襄代表說話:“諸位。吾等讀書種子,身負家國榮辱。在野則憂吾君之多難,在朝當憂吾民之多艱。吾等四人不才,鬥膽倡議,與諸公集會,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說到這裡,冒襄停頓了一下。

  陳貞慧揖拜,接著道:“所以本社取名‘二立’,誓為天地萬民立心立命,雖皓首枯骨不忘初心!”

  陳貞慧說完,那邊方以智和侯方域,已經將牌匾抬了起來。

  冒襄和陳貞慧一人一邊,突然一拉,紅綢落地。

  露出一張乾淨的厚木板,上面書寫兩個大大的黑字:二立!
  接著冒襄和陳貞慧幫著侯方域、方以智,一同抬起大匾,如同捧著給孔聖人的貢品,神色凝重,緩緩走出亭子。

  方以智道:“諸位此匾即為吾等之決心。願入吾二立社者,敢情落筆署名於此匾。”

  侯方域道:“敢情與吾四人共奉此匾迎祭於聖廟,待稟明先師孔聖後,樹碑刻石!”

  這四人鬧出的明堂倒是新鮮,弄出這一塊二立匾,然後還要讓眾多書生簽字,然後帶著匾額去夫子廟祭祀孔子,稟報給孔子他們的志向,最後還要樹碑刻石,讓眾多書生感覺到一股壓力。

  明代的社團,其實很松散,沒有什麽限制,你可以是複社之人,同時還能是其他社團之人,並沒有什麽限制,因此很多人身份十分模糊,既跟這個社團交往深厚,又跟那個社團關系很好,說不清楚他是到底是哪個社的。

  就是因為沒有明文公示,可是要是簽上名字,稟報給孔子知道,而且還刻在石頭上,這不是天下皆知了嗎,這不是給自己打上了固定的烙印了嗎,以後想要首鼠兩端可就難了。

  張溥的複社,風光的時候,幾千人參加,落魄的時候,很多人都否認自己是複社之人。

  正是因為讀書人投機取巧,隻想借著社團的東風平步青雲,可不願意跟社團同甘共苦。

  但是四公子此舉,就讓加入者無法投機,這輩子都得跟這個文社同生共死寵辱與共了。

  因此許多人都猶豫起來,雖說四公子名頭很大,尤其是這次在南京哄鬧,更是讓他們的名聲天下皆知,不僅僅是金陵四公子,簡直成了江南年輕書生的表率,說成江南四公子也不過分。但是畢竟比張溥、錢謙益還差了很遠,這新成立的二立社比複社,比東林黨也遠遠不如,誰敢說將來會有前途。

  因此一時間沒人敢簽字。

  但是四公子卻沒有絲毫猶豫,將二立匾額抬出了亭子,放置於台階一側,接著四人帶頭拿出筆來,先對著牌匾三拜之後,才在‘二立’二字旁邊寫上自己的名字。

  然後四人平靜的立在二立匾旁,也不催促,也不勉強,一副入社自願,決不強求的態度。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