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159章 出牌
  第159章 出牌
  談判第三天就緊鑼密鼓的開始了,對於四公子將談判地點選在金釵樓一事,熊明遇心裡感覺很怪異,因為他知道金釵樓是楊潮的產業,而楊潮其實是推動官府談判的幕後人物,四公子卻將談判地點選在金釵樓,讓熊明遇覺得,楊潮說的,他在二立社裡面有人的話,確實沒有說謊,而且他安插在二立社中的人,還很有分量,隱隱能夠左右書生們的行動。

  至於楊潮安插的人是誰,熊明遇猜不到,也不願意浪費力氣去猜了,這些書生,只要不鬧事,他才懶得管呢。

  楊潮再次住進金釵樓,方便時刻掌握具體動向。

  楊潮暗中指揮幕後操控,一個十府巡撫,一個應天府尹,一個提學禦史,一個錦衣衛千戶,統統都聽楊潮的指揮,頗有種手握重權的感覺。

  當然這些大官們並不認為自己被操控,他們認為他們只是接受楊潮的建議,他們隻把楊潮當做他們的一個參議,一個會出主意的幕僚而已。

  楊潮不管這些,反正這些人聽話就好,要是不聽話,就告到黃錦和熊明遇哪裡去,自由六部的高官壓他們。

  不過這樣的事情並沒有發生。

  所有人都很老實的按照楊潮的計劃執行著。

  二立堂中,擺著一張長桌,兩邊各自坐著四個人,旁邊還有一個書記官做記錄,書記官就是黃鳳府。

  兩方人一到齊,先是相互見禮。

  “各位公子久仰大名了。”

  官府這邊,巡撫應天、蘇州等重要十府的封疆大吏張國維說道。

  盡管雙方是在談判,可是作為文人他還是很有禮節。

  “晚生等見過張大人,見過各位大人。”

  四公子也一一行禮,但是面露得色,逼的朝廷高官要坐下來跟他們談判,他們就覺得是一個很大的勝利,今後傳揚出去,就是他們巨大的聲望,巨大的資本。

  張國維道:“坐吧。”

  四公子這才坐下。

  接下來官府這邊的提學禦史徐之桓率先發難,他是專門管學政的官員,這些書生算是歸他管,當然書生這次哄鬧,他受到的牽連也最大。

  徐之桓道:“各位公子,糾結生員,嘯聚公堂,滋擾生事,這就是你們從聖賢書裡讀出來的東西?”

  冒襄代表四公子反駁道:“徐大人此言差矣,諸位士子不過是出於公義,這正是從聖賢書中讀出來的。至於嘯聚公堂,晚生不敢苟同,有哪位士子進入公堂了。至於滋擾生事更是無稽之談!”

  四公子不由暗自得意一番,幸虧他們聽取了黃鳳府的建議,沒有像無錫那樣直接衝進公堂哄鬧,要不然現在被徐之桓拿出鐵證,他們就被動了,現在徐之桓找不到他們打鬧公堂的證據,空口白牙是威脅不到他們的。

  第一次交手,四公子就感覺他們贏了一籌,不但贏了一籌而且站在道義的製高點上。

  徐之桓冷笑一聲:“好一個伶牙俐齒,就算沒有嘯聚公堂滋擾生事,但是一個藐視官府的罪責,是逃不脫的。本官決意已定,上言禮部革除所有二立社生員的功名。”

  現在的二立社已經今非昔比,成員五百人不說,而且都是有功名的秀才舉人,至於童生哪怕是最早的那一批,也只能是預備社員,除非考上了秀才,二立社是不會讓他們轉正成為正是社員的。

  因此一個革除功名,幾乎將五百核心成員一網打盡。

  但是四公子卻不怕:“大人大可以試試!”

  他們有恃無恐,禮部尚書黃錦和熊明遇聯合宴請過他們,都表示過不會革除生員功名了,一個小小的提學禦史,說了也不算。不得不說上次黃錦和熊明遇拋開楊潮,獨自處理四公子的事情,其實搞砸了,他們本是想盡早結束書生哄鬧,結果反而助長了四公子的膽量,弄巧成拙了。

  徐之桓卻絲毫不讓:“試試就試試,本官自上任提學以來,還從沒見過如此囂張的士子。”

  徐之桓這話也不假,他之前在湖廣做提學,這次書生哄鬧開始的時候,他上任南京提學還不到一個月,可以說是給他撞上了,當真是背運。

  接下來錦衣衛千戶馮可宗開口了:“各位公子。你們沒有嘯聚公堂不假,但是打砸錦衣衛鎮撫司卻證據確鑿。本官已經搜集證據,請應天府以此名單抓人。四位公子可以看看,本官的名單可有假?”

  馮可宗直接將一份名單送到四公子一方。

  四公子接過一看,冒襄大名赫然列在第一位,正是他帶著人去攻擊鎮撫司衙門的,在他之後還有黃鳳府等一乾人等,其中不乏二立社骨乾。

  四公子一臉冷笑。

  冒襄冷哼道:“你們大可以抓人試試,最好現在就將本公子抓了。”

  馮可宗卻不跟四公子說話了,只是對應天府尹凌義渠和十府巡撫張國維道:“兩位大人,鎮撫司證據已經集齊,但此事不歸鎮撫司管轄,依照大明律已經遞交應天府,望應天府秉公執法。”

  說完馮可宗默默不言,他也一句話都不想說,要不是楊潮給他做足了思想工作,又有張國維這些大官陪著,他是打死不想惹書生了。

  名單傳了一圈傳到了應天府尹手中,凌義渠歎道:“冒公子孟浪了。聚眾圍攻鎮撫司,大明朝三百年來從未有之事也。”

  冒襄道:“吾輩士子為了天地公義,不懼錦衣衛權勢,這也是大明朝三百年未有之事也。”

  凌義渠歎道:“即便是為了公義,上有國法為憑,下有百司衙門為依,豈能聚眾鬧事,置國法於何地。爾等士子眼裡,還有沒有王法,還有沒有聖上。”

  四公子面帶憤恨,但是他們聚眾本就不對,因此也無從辯駁。

  張國維是主持會議的,此時說話:“各位公子,官府願意跟你們談,也是不想把事情鬧大了,也是抱著愛護讀書種子之心,還望各位公子不要一意孤行,讓官府難做,讓朝廷難做啊。”

  說完,張國維宣布,和談就到這裡。

  當然他沒用和談這個字眼,和談是對外敵,而且大明朝就算對外敵,也都不曾用和談這個字眼,只會用招撫二字。

  這次官府和四公子談判,江南官府用的則是安撫二字。

  “太業余了!”

  楊潮手裡拿著談判記錄,不由感歎四公子談判技巧的業余。

  楊潮讓官府第一天談判,先打出幾張牌來。

  第一張牌是革除功名,第二張牌就是抓捕罪犯。

  本以為四公子可以據理力爭,哪怕胡攪蠻纏也好,可是四公子完全沒有反駁。

  一句‘大可以試試’就是他們的態度,完全是歇斯底裡的掙扎,把最後的底牌都暴露了。

  楊潮覺得這大概也暴露了四公子還是怕的,心裡不怕就不會出口威脅,他們大概不敢保證官府不會追究他們。

  這也是讀書人的通病,既想扮英雄博取名聲,又惜身怕死,不敢冒險。

  談判嗎,跟打牌一樣,你手裡得有牌,楊潮先打出兩張牌試探一下,結果四公子都不知道該出牌應對一下,只會虛張聲勢的威脅。

  不過四公子一直以來就是這種水平。

  既沒有當過官,也沒有做過生意,沒有打過仗,沒有種過地,沒有結交過三教九流的朋友。

  他們的生活裡只有讀書,考科舉,最多加上一個逛青樓,自然沒有任何的實乾經驗了,而他們也看不上有事乾經驗的人,反而看不起種地的泥腿子,做買賣的商人,手藝人等。

  因此連道聽途說的經驗也不曾有,表現的太差,不是他們的錯,是這個教育制度沒有教給他們。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