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417章 改革
  第417章 改革
  說朱慈煥跟楊潮有仇,楊潮自己都不信。

  可是朱慈煥信,原因很簡單,他母親是田貴妃,他舅父是田畹,田畹跟楊潮的冤仇,早就傳遍了天下,而且楊潮一直站在正義一方,他舅父田畹則是反面配角。

  到了南京後,朱慈煥更是經常聽到南京城傳揚當年楊潮智鬥田畹的故事,這讓朱慈煥覺得好像是在打他的臉面,但是奈何楊潮權傾朝野,他無力抗爭,只能忍下一口氣。

  那時候忍還能忍,現在忍就有些不能忍了,那時候他不過是落難的皇子,可是現在他可是登基的皇帝了。

  所以哪怕被鄭氏緊逼,朱慈煥還是留了一個心眼,他並沒有完全答應楊潮的要求。

  南京。

  楊潮接了聖旨,以及任命敕書。

  朱慈煥允許他在南京建大都督府,接旨南直隸兵馬,同意他收取南直隸財稅為軍餉,但是並沒有完全同意他掌握南直隸官員任命大權,只是告訴楊潮,在有官缺的時候,同意他的推薦,也就是說現任的南直隸官員,楊潮沒有權力撤換。

  “那就這樣吧!”

  不過楊潮卻也沒有在意。

  因為就算現在讓他立刻任命南直隸官員,楊潮手裡也沒有那麽多文官去任命。

  說白了以前楊潮就是一個一心軍務的武將,手下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文官可以用。

  本來楊潮就打算留任舊官員,不去大動南直隸文官集團,盡可能保持政局穩定。

  至於改革,那是一步一步來,不能夠急功近利的。

  第一步加征商稅。

  “大人,這商稅一加,怕是南直士紳會群情激憤啊。”

  楊潮剛剛議加稅一事,沒想到自己手下目前第一文臣黃鳳府就站出來勸阻。

  楊潮不由有些惱怒:“鳳府啊。本督知道,這南直士紳十戶有九戶經商,卻多不納稅!本督聽聞你家也開了幾個鋪子,做生絲、綢緞買賣,生意可好啊?”

  黃鳳府一聽立刻就跪下了:“大都督贖罪,屬下絕不是為了一己之私。”

  楊潮扶起他來,安慰道:“本督知道。可是這天下財富以商為重,可我大明商稅竟然只有區區百十萬兩。”

  說完楊潮拿出一份單子,上面詳細記載了大明朝最近幾年的稅收情況。

  北方失陷之前,田賦正稅每年兩千六百多萬擔,以大明朝的官方定價,就相當於兩千六百萬兩銀子,官府又加了遼餉每年一千零二十九萬九千六百零二兩、剿餉每年二百八十萬兩,練餉每年七百三十余萬兩。這又是兩千多萬兩,合計四千萬兩以上。

  “朝廷加三餉,可是商稅卻一分沒加,三餉全都家在了普通百姓頭上,豪紳的也收不上來,天下焉能不反?”

  楊潮不由歎道。

  黃鳳府拿著單子的手也不由顫抖起來,觸目驚心啊。

  “鳳府啊。我大明運河上有三十三個鈔關,可是收稅最多的臨清鈔關,每年不過八萬兩,大明每年草場地收入還有四十多萬兩呢!”

  楊潮說著不由站了起來,感到十分的荒謬,大明在全國各地都有一些馬場,比如孝陵衛就有,這些草場每年打草賣的錢,還有四十多萬兩。

  可是商稅呢,商稅、魚課、富戶、歷日、民壯、弓兵,並屯折、改折、月糧等項銀總共加起來才十四萬兩,就算將大運河上的鈔關收入算入商稅,加起來也不到五十萬兩銀子。

  “回稟大都督,非是朝廷不收商稅,奈何祖製有限,不敢加征啊。”

  黃鳳府低聲道。

  楊潮歎道:“這個本督如何不知。洪武帝有諭:曩者奸臣聚斂,稅及纖悉,朕甚恥焉。自今軍民嫁娶喪祭之物,舟車絲布之類,皆勿稅。”

  朱元璋在明初時候,認為元代收的商稅太重,做小生意的小商小販都要收稅,這讓他感覺到“朕甚恥焉”,於是發出了諭旨,婚喪嫁娶、舟車絲布等項都取消了征稅。

  對於一個工業化前的社會,經濟活動基本上也就是衣食住行為主,那麽舟車絲布就絕對是大頭了,這些東西不收稅,基本上也就不用收了,事實上大明朝的商稅因此幾乎廢除了,知道萬歷皇帝派出太監到各地收稅,最後被天下文官罵的狗血噴頭,還釀成了多地的暴亂,這些暴亂如果不是有當地豪紳支持,楊潮才不信膽小怕事的市民會自發發動。

  接著楊潮道:“不過既然是祖製,那就是治理祖宗江山的,如今的江山,可不是祖宗的江山了。該改製就必須要改製。”

  黃鳳府聽著,突然渾身顫抖了一下,他本來還打算用朱元璋傳給子孫的那句遺詔“後世臣工,聲言改製,以謀反論”。

  朱元璋編制了《明皇祖訓》一書,將他執政的經驗都寫了進去,希望能夠傳給他的子孫,怕子孫胡亂施政,命令一字不得更改,有文臣諫言改製,那就是謀反。

  本來黃鳳府想用這個勸說楊潮的,但是楊潮一句“如今的江山,不是祖宗江山”等話,讓黃鳳府的心中升起了滔天巨浪,他認定這是楊潮表露心機的話,大明的江山不是大明的江山了!

  那是誰的江山?不言自明!

  江南直隸,地大民富,人眾兵強,此乃王霸之資也!

  一瞬間黃鳳府心中就已經認定,楊潮有稱王稱霸之心,而且楊潮最有實力問鼎天下,那麽作為楊潮頭號幕僚的黃鳳府,將來的地位就是劉伯溫、李善長那樣的人物,位比宰相!

  這讓他如何不震動,相比他家中那幾個鋪子,簡直不值一提,不由大罵自己竟然為了區區小利,險些錯過百年基業了。

  “大人教訓的是,該改製,不知大人想要如何改製?”

  看到黃鳳府轉變了態度,楊潮還是很欣慰的,讓他看自己找人去戶部抄錄的稅賦明細,讓他看到天下百姓的負擔,他就能轉變心態,說明他還是有良知的。

  “我大明的賦稅極不合理,不收商稅也就罷了,秋糧夏糧,也大都是向平頭百姓收取,佔地過半的地方豪紳、文官家族反倒不收。先免去大半,他們自己又隱匿一半,必須糾正,天下百姓,無論官紳,該一體納糧啊。”

  向文官收稅,這是後來滿清時候才做到的,當然遇到了強大的反對,但是滿清用手裡的刀子,讓那些文人集團屈服了,滿清的刀子很鋒利,楊潮的刀子就不鋒利了?

  楊潮知道,從皇帝哪裡搶來了南直隸,他已經是天下文官的公敵了,自詡忠直的文人,已經開始以罵楊潮為時尚了。

  無論如何楊潮都得不到官紳集團的支持,而且他決意改革,自然要傷害到這些人的利益,早就注定楊潮要站在這個集團的對立面,所以楊潮根本就不在乎這些人的品評。

  但黃鳳府卻再次震驚,官紳一體納糧,這有違天理啊,他不得不再次勸阻。

  “官紳乃國之柱石,倘若向官紳加征,怕是要惹起物議。”

  黃鳳府了解他這個主上,那是一個不太在乎世俗看法的人,但是卻極為注重實際,告訴他讓官紳納糧太有違公理了,楊潮肯定不會聽,但是告訴他會逼反縉紳,楊潮卻會考慮。

  不得不說文官階層幾百年的洗腦,百姓們早就接受文士就不應該納糧這種公理,覺得不公平?那就玩命讀書,把自己家族變成縉紳啊!

  楊潮卻搖搖頭:“時不我待啊。本督沒有時間慢慢推進了,必須快刀斬亂麻,就得拿這些縉紳開刀。得讓他們開始學會納稅,得讓他們學會為這個國家盡責。他們今天不給國家納稅,明天也不會跟這個國家同命運。”

  黃鳳府見說不通楊潮,也不敢反駁了,衡量了一下,就算南直隸縉紳反對又如何?估計也只能在楊潮的兵鋒下瑟瑟發抖,最多躲在沒人的地方罵幾聲,錢糧能交上來,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沒有錢糧,楊潮如何成就霸業,楊潮不成就霸業,他黃鳳府如何成就功業,突然間,黃鳳府覺得,那些縉紳好像也站在他的對立面。

  “所以就先走出這兩步,第一步加征商稅,整頓鈔關,除新江口的龍江關,鎮江、瓜州鈔關,揚州和淮安鈔關,蘇州虎墅關,蘇松常關外,一切小關統統關閉。但這幾大鈔關,每年鈔金必須達到百萬兩。”

  瓜州和鎮江控制大運河進長江口,位置極為重要,揚州和淮安自不用說,食鹽天下賦,龍江關控制南京進出長江水陸,蘇州則負責溝通浙江,這些地方都是水道必經之地,在這裡收過路費顯然最有效率,而取消其他小鈔關,則是為了照顧貨物運輸效率。

  楊潮認定,這些鈔關都有年入百萬的能力,以自己在長江上搞航運多年的經驗,這點錢不算什麽。

  這樣一來,每年就有五百萬兩以上的增收。

  “第二步,丈量商鋪大小,以此作為稅基,公開公正,絕無偷逃的可能!”

  收過路費那是對過往行商的,作為各地商鋪這樣的座商,那就通過他們鋪面大小征稅,至於其他還真沒有好辦法。按照銷售額?這個沒法統計,他們自己的帳本完全可以做手腳,弄發票?後世的發票都成了幌子,起碼楊潮出去吃飯從來不要發票,發票那玩意,完全是讓商人和消費者都感到不方便的東西,肯定施行不起來。

  楊潮也是想了好久,才想到這個收固定稅,並且通過不能變動的商鋪面積來計算稅額,這樣商人絕對不能抵賴,不能少交。

  必須培養商人合法納稅的習慣,這個習慣培養起來以後,並且培養起來一種,一旦偷稅漏稅,將會面對很大的社會懲罰,幾乎會被排擠出去的風險,那時候商人就不會偷逃稅款了。

  “商鋪能收的稅,暫時不用太多,南京、蘇州定為百萬兩。揚州定為六十萬,淮安四十萬,統統丈量商鋪,分攤稅金!”

  僅僅這三個城市就有三百萬兩稅銀,加上運河過路費,一千萬的商稅基本上就有著落了,如果商稅能夠收上來,那麽楊潮就打算降低關稅了,畢竟多出口有利於刺激手工業。

  “這第三步,才是清丈土地,將隱匿的田畝都榨出來。將官紳這樣的隱匿土地榨出來,然後收稅。同時我們降低其他百姓的糧賦,三餉無論如何是不能再收了,今秋就廢了吧。”

  楊潮現在就是要降低中小普通地主和自耕農的負擔,然後加在豪紳和官宦世家身上,畢竟天下動亂的主力可就是這些小地主和自耕農啊,本來是小康生活,結果被官府逼的破產,這些人心裡的怨念,會驅動他們拿起武器的。

  不過楊潮也不敢給官紳階級增加太大負擔,不是怕逼的他們造反,而是因為這些人往往手握數萬畝甚至十多萬畝土地,雇傭的佃農數以萬計,給他們加稅,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弄不好還是佃農倒霉,佃農也是能拿起武器的。

  所以楊潮只打算廢棄三餉,同時給普通百姓免除一半的稅賦,將這一半家在豪紳頭上,說起來收稅的動機和目標,是給大多數人減壓,讓更富有的階層承擔起更大的責任,或者說讓豪紳、官宦們肩負起他們本該肩負的責任,而不是讓小民去承擔。

  “鳳府啊,這清丈土地最為艱難,但是無論如何,今年年底前,務必完成。我給你全權,你可以在軍中抽調任何人,所有軍官士兵都必須配合你。”

  黃鳳府慢慢點頭,這件事事關太大了,雖說楊潮將這樣的重任交給他,是對他的信任,可是他遇到的困難也太大了。

  “屬下打算先從蘇松開始,蘇松最富,士紳最多,若蘇松成事,則南直隸他地就水到渠成了。”

  黃鳳府深思了片刻,向楊潮諫言道。

  楊潮點點頭:“你放手去做吧,不要怕激起士紳的反彈,本督打算用三年時間經營,有的是時間鎮壓他們。”

  黃鳳府點點頭,然後懷著沉重的心情走了出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