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413章 敵退
  第413章 敵退
  阿濟格甚至發現,自從將朱慈烺抓在手上之後,連軍中那些反對力量都收斂了起來。

  所以看著朱慈烺就更順眼了。

  為此他接連三次賞賜抓回朱慈烺的王得仁。

  王得仁是王體中標下一個遊擊將軍,王體中帶領水軍跟明軍激戰正酣的時候,他卻帶著一股水軍在石臼湖一帶作戰,幸運湖對岸蘆葦蕩中發現了朱慈烺等人,抓了回來。

  因此阿濟格接連升這個王得仁,從遊擊升到參將,又從參將升到了副將(即副總兵),要不是王體中才是一個副將,阿濟格都不吝將王得仁直接提拔到總兵去。

  但是王體中大敗虧輸,無論如何是不能升他做總兵了,因此王得仁做一個副將,也基本到頭了,但是其他賞賜卻一點不少,賞賜了黃金千兩,良馬三十匹,美女十人。

  “明國皇帝,本王今日頗為煩惱,爾國總兵楊潮,食古不化不肯投順,反而興逆兵來攻本王,汝意如何?”

  朱慈烺眼神即為複雜,聽到楊潮竟然回來了,那意味著楊潮不像別人說的,在淮安戰死,而是又一次打贏了,並且回援南京了,可是自己卻成了階下囚。

  但事已至此,朱慈烺只能裝出一副配合的樣子。

  “楊潮不知進退,怎敢興兵阻擋大清天兵,真乃不識好歹!罪臣願意敕書斥責於他。”

  朱慈烺自稱罪臣,也知道自己如今唯一的用處就是替清軍做事了,他又能如何,只能以皇帝的名義謝謝信了,就像宋朝時候的皇帝一樣,熟讀史書的他對於歷朝歷代的皇帝得失,自幼就在文官講讀的灌輸下了然於胸。

  阿濟格對朱慈烺的態度十分滿意,但是也不勝唏噓,明國有楊潮那樣的猛將,他們的皇帝卻落得如此下場,他當真是想不通。

  君臣不能相合,這就是明國大弊,他不由想到了李成梁,對戚繼光多鐸沒有深切認識,但是滿清權貴們對於跟戚繼光同時代,並且就駐防在遼東的明朝大將李成梁卻記憶深刻。

  李成梁當年在遼東何其威風,打的滿洲部族俯首帖耳,連努爾哈赤的祖父、父親都是死於李成梁之手,可努爾哈赤卻不敢說半個不字,只是腿在李成梁的總兵府前痛哭裝可憐。

  最後李成梁也覺得努爾哈赤可憐,就收下他當了乾兒子,日後對努爾哈赤大加扶持,這才有了如今的滿清,可是李成梁呢,老的時候,還不是淒淒慘慘的回到老家。

  至於跟李成梁其名,甚至威風更勝一籌的戚繼光,因為受到張居正的牽連,甚至險些問罪。

  楊潮如此勇猛,在他的護衛下,大明皇帝竟然寧可放棄堅城,也不敢跟清軍一戰,這樣的大明安得不亡!
  想到這裡阿濟格不由得有些同情起那個楊潮來,哪怕他殺了自己的弟弟多鐸,但是作為一個武將,戰死沙場並不稀奇,英雄就該亡於戰場,而不是死在女人的炕頭上。

  所以他已經不恨那個楊潮了,甚至如果楊潮願意歸順,他也要像多爾袞諫言,封楊潮一個親王。

  想到這裡阿濟格突然對朱慈烺道:“那楊潮雖然不自量力阻我天兵,奈何吾皇惜才,就請明國皇帝寫封信,讓那楊潮歸降我大清吧。”

  朱慈烺唯唯諾諾連忙答應下來。

  大勝關。

  楊潮親自坐鎮大勝關,這次他沒有親自出征了,部下將領們的成長,讓楊潮可以放心的坐鎮後方了。

  “宋坤?你怎麽回來了。”

  水陸大軍同時進發,算算距離都該到太平府,甚至可能已經跟清軍對壘,這時候宋坤卻回到了大勝關。

  “大人,有一封信!”

  宋坤騎馬突奔回來,口乾舌燥,嘶啞著嗓子說到。

  “信?許多男的信,有什麽麻煩?”

  這次出征許多男是主帥,他卻派宋坤這樣的大將親自送信回來,顯然不可能是小事,楊潮也不敢大意,立刻拿過信來,隨口問了一句。

  但是打開信件,楊潮頓時就明白了。

  這是朱慈烺的信,信中他不敢自稱大明皇帝,隻以故孝烈皇帝崇禎的不孝子慈烺自稱,希望楊潮顧念舊情,並認清大勢,歸順滿清。

  楊潮不由暴怒,撕碎了這封加蓋朱慈烺隨身玉璽的信件。

  他不是惱怒朱慈烺勸他投降,楊潮從來對皇帝的個人品格不抱希望,他扶朱慈烺登基,目的不過是穩定江南局勢,應該說大體是成功的,江南很快穩定,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故,應該說朱慈烺無可爭議的太子身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可是明朝的弊政已經到了只靠表面的穩定無法維持的地步,清軍一到那種浮於表面的穩定頃刻間瓦解,文臣武將聞風而降,大廈頃刻間就要倒塌一樣,連皇帝都只顧著倉皇逃竄,這讓楊潮吸取經驗,知道不做出改變,大明這輛腐朽的老車,就算勉強有個架子,卻經不起別人輕輕一推,立刻就要散架。

  這是後話,楊潮此時惱怒的,恰好就是朱慈烺被俘本身,他千方百計的尋找朱慈烺,卻不想朱慈烺已經被清廷俘虜,而且很可能是在水戰之後才俘虜的,而那時候自己也在尋找朱慈烺,楊潮的搜索馬兵都到了杭州,可誰能想到朱慈烺一通亂竄,竟然鑽進了清軍的勢力范圍。

  雖然上次推朱慈烺上台,借以穩定江南局勢的方法失敗了,但是楊潮還有機會,這次打退了阿濟格,消滅了多鐸,形勢會更好一些,自己用強權來推動一些變革,應該還有機會扭轉局勢,可誰知道這時候朱慈烺被清軍抓住了,那江南會成什麽樣子,還真不好說了。

  宋坤送來的信中,除了有朱慈烺的信件,還有許多男的請示,因為朱慈烺就在清軍手裡,讓他有些投鼠忌器,不知道該不該攻城,至於清軍打著朱慈烺的招牌,讓許多男投降,許多男倒是沒有考慮過。

  “進兵,進兵!速速進兵,一定不能讓皇上被韃子帶到北京去!”

  楊潮立刻下令給宋坤,但是只是口令,這種事絕不能留下文字,傳了出去,就會給人留下把柄,因為此時進兵,無論如何看都是不顧皇帝的個人安危,當年瓦剌人俘虜了英宗,於謙就沒有管英宗安穩,推了一個新皇帝,帶領軍民大敗了瓦剌,可於謙的結局極為淒慘。

  而且楊潮心裡其實真有這個想法,如果不能救出朱慈烺,那麽讓他戰死在軍中,也好過給清軍利用大做政治文章。

  朱慈烺死了,擁立新君雖然麻煩,但是如果朱慈烺活著,卻在清軍手裡,才更加麻煩。

  宋坤帶著楊潮的口令,又騎馬快速奔赴前線。

  許多男收到軍令後,立刻組織攻擊。

  此時明軍駐扎在當塗城外,當塗城就是太平府的府城,城外姑溪河直通丹陽湖石臼湖,通過水路直接能夠進入太湖。

  許多男六萬大軍,圍三缺一,西面是長江,有江帆帶領的大海船封鎖江面和河口,北面許多男親率四萬大軍,東面則是呂末同樣帶領兩萬大軍,另外還有馬兵、炮兵若乾支援。

  楊潮的軍令一到,江帆的海船率先開火,上百門紅衣大炮猛轟當塗城。

  城外的炮兵也開始猛烈開火。

  一日夜,被炮艦和路上大炮聯合轟擊的當塗西北面城牆垮塌,許多男當即組織進攻。

  以大炮、方陣開路,步步為營,逼近當塗城。

  阿濟格很鬱悶,明軍不會投降他想到了,但是這麽狠辣,這麽果斷的進攻他,他著實沒有想到。

  於謙的故事蒙古人、滿人都很清楚,知道拿住一個大明皇帝,根本不可能讓明朝官員投降,尤其是楊潮這種人物,更不可能因為皇帝被抓,而束手就擒。

  但是阿濟格沒想到,明軍反而加速攻城,這不是逼著他殺朱慈烺嗎。

  想到這裡,阿濟格不由陰笑,楊潮啊楊潮,沒想到你還有不臣之心,阿濟格把楊潮的攻擊理解為楊潮根本就不在乎皇帝,甚至恨不能借清軍之手除掉朱慈烺。

  阿濟格根本想不到,楊潮從來就沒有過忠誠之心,起碼對皇帝這種生物沒有什麽忠誠,忠誠的只是民族、國家和歷史,而不是個人。

  “撤吧!”

  看到明軍攻勢如此猛烈,雖然到現在,阿濟格還是佔據兵力優勢,但是他不願意硬拚,硬拚的結果太不好說了,他現在手裡有朱慈烺這張王牌,就已經穩贏不輸了,沒必要冒險,他不是楊潮,現在是孤注一擲了,作為一個有底牌,輸得起的大玩家,阿濟格實在是沒有必要陪楊潮這種輸急眼的賭徒賭命啊。

  在阿濟格的命令下,城破的時候,八旗大軍率先撤出當塗城。

  許多男輕松攻入城中,幾乎沒有抵抗,斬殺了一大批降兵亂兵後,就佔據了當塗。

  第一要務不是查看當塗的府庫等物,而是派兵在城中尋找朱慈烺,當然一無所獲。

  許多男也知道找到的可能性不大,於是立刻給楊潮發去請示,詢問是不是繼續追擊。

  楊潮命令進兵。

  許多男攻到蕪湖,清軍依然未作抵抗,於是又攻陷了蕪湖,但依然沒找到朱慈烺。

  這時候楊潮命令他停止進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