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65章 貿易戰
  第365章 貿易戰

  打擊日本製瓷產業,這是楊潮的唯一目的。

  向日本大量出口他們喜歡的中國瓷,這顯然是一個強有力的手段。

  景德鎮之所以能夠在世界上佔有瓷都的地位,別說日本等國了,就是中國其他地方也比不上,要說歷史,恐怕北方有些窯口比景德鎮更古老,可是景德鎮能夠始終屹立,而其他的瓷器產地湮沒在歷史中,唯一的原因就是景德鎮的瓷土,他們佔據了太好的條件。

  整個世界上也找不到那麽一個地方,高質量瓷土如此密集而且就在地表,能夠開采上千年而不枯竭,這樣的條件讓景德鎮的瓷器不但質量高,而且價格低廉。

  如果楊潮隻用兩倍的市價向鄭氏大規模供貨,那麽鄭氏就有能力把中國瓷器賣的滿日本都是,讓日本的製瓷產業沒有任何活路。

  但是絕對不夠,必須雙管齊下。

  “不過你們鄭氏得答應我一個條件!”

  楊潮立刻道。

  鄭鴻逵道:“楊伯爺請說。”

  楊潮笑道:“掐斷給荷蘭人的瓷土供應。”

  鄭鴻逵沒有任何考慮:“成交!”

  有楊潮無限制供應景德鎮瓷器的利益,向荷蘭人供應那麽點瓷土的利潤,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景德鎮有水路直達潘陽湖,連同九江進入長江,水利運輸瓷器極為方便,比通過陸路送到福建價格低了不止一倍,因此福建雖然跟江西東南相接,可是鄭氏獲取瓷器還是從長江更容易一些,不然他們也不用依靠德化的瓷器了。

  只要鄭氏能掐斷福建等地給荷蘭人的瓷土供應,楊潮也絕對不可能給荷蘭人瓷土,那麽日本的瓷窯就絕對沒有希望獲得質量好價格低的原料,光靠日本開采出來的瓷器,大概就跟從宋代打明代一樣,日本的瓷器連他們自己人都不太樂意用了。

  “呵呵,伯爺,日本人也產生絲!”

  鄭鴻逵笑著對楊潮說道。

  楊潮歎道:“鄭總兵你太貪心了。”

  鄭鴻逵很聰明,很容易猜到楊潮是想掐死日本的製瓷產業,日本進口中國兩大貨物,瓷器和生絲,瓷器是因為日本瓷土和技藝都不行,生絲更是如此,全世界生絲質量最好的地方,就是湖州,別說日本人了,就是中國其他地方,蘇州其他地方,也都比不上湖州的絲。

  那是自然原因,哪裡的水土,氣候他就適合桑蠶生長,全世界其他地方就是比不上。

  “日本有生絲,你大概不知道,歐洲也有桑蠶的吧。”

  楊潮笑道。

  馬可波羅之後,意大利首先開始種桑養蠶,桑樹是一種古老的樹種,歐洲也有桑林,但是從漢代開始,漢人王朝對蠶種卻極為保密,甚至到了元代蒙古人也很重視,當時偷取蠶種是殺頭的罪名,有不少歐洲商人為此掉了腦袋,但是絲綢貿易利潤實在太大,他們不惜穿過西域的沙漠戈壁來中國,自然不怕冒險,終於還是給他們偷走了。

  但是歐洲的絲質量卻不行,無論是先進一步的意大利,還是後起之秀法國人,都沒有培育出優良的蠶種來適應歐洲的氣候,因此歐洲依然需要大量進口中國的生絲和絲綢來滿足貴族甚至中產階級的消費。

  鄭鴻逵笑了笑,顯然他是知道這個消息,要說對西方的了解,鄭氏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不過本爵可以先降一降絲綢的價格。就按照瓷器的價格吧。還有那些普通瓷器、普通生絲價格可以降低,但是湖絲、景德鎮上好瓷器應該在提一倍。鄭家不會有意見吧。”

  鄭鴻逵稍微皺了下眉頭,心裡盤算了一下,點點頭答應了。

  湖絲產量不高,本來出口就少,因為中國都不太夠用,根本就不愁銷路,但是出口顯然利潤更高,因此才有人走私。

  而且湖絲跟高檔瓷器一樣,就算出口到日本歐洲去,那也不是給一般的人用的,就是中產階層也負擔不起,但是對於權貴和富豪來說,價格又不是很敏感,就是翻一倍他們也是樂意接受的,貴族嗎,花不起錢算什麽貴族。

  一番探討後,楊潮就跟鄭家達成了一些列針對大明競爭對手的貿易戰,普通廉價的生絲,跟日本本土絲質量差不多和略高一些的,那就放開了供應,用價格優勢顯然日本的蠶農破產。低檔絲綢也敞開了供應,讓大量的織工也活不下去。估計幾年之後,日本就只剩下那些可以用湖絲紡織出最精美絲綢的工人了,就算這些工人,楊潮也不認為會比南京那些能夠織雲錦的織工有優勢,到時候在降低一下高等絲綢的價格,日本人也就可以和絲織工業說再見了。

  至於歐洲,一百年內是不會成氣候的,但是楊潮依然決定大量向歐洲出口低端絲綢,打壓歐洲剛剛萌芽的桑蠶業,讓他們沒有機會培養出自己的桑蠶品種之前,就放棄這個產業。

  但是楊潮的收入肯定會大受影響。

  鄭氏過去每年從江南購進一百萬兩的貨物,賣到日本價值五百多萬,敞開了供應能夠翻一倍就是極限了,太多了,日本人也吃不下,加上鄭氏也沒有更大的財力。

  鄭氏是有錢,鄭芝龍在安平的土地就有二十多萬畝,可鄭氏因為鄭芝龍這個沒出息的家夥將海貿的錢太多的投入土地這種資產上,導致他手裡能夠調動的資金量大受影響。

  要是換做楊潮,肯定把資本投入最有利可圖的產業上,肯定是玩命的造船、招募水手,早就將荷蘭人趕出東方,壟斷整個東方貿易了。

  其實鄭氏地位的確立時間並不算長,基本上是鄭芝龍被朝廷詔安之後開始的,但是投靠朝廷也惹惱了大批海賊,將鄭氏推向了海盜集團的對立面,當時海盜們聯起手來對付鄭芝龍,鄭芝龍集團雖然是最大的一波海盜,可是還沒有統治力,當其他海盜集團聯合起來,鄭芝龍還真打不過,而且荷蘭人也加入了反鄭聯盟,一開始鄭芝龍屢戰屢敗。

  但是鄭芝龍厲害就厲害在眼光,他堅定不移的站在朝廷一方,船打沒了朝廷給,人打光了再招募,終於一個個消滅了其他海盜集團,最終確立海上霸主的戰意是料羅灣海戰,那一年是崇禎八年,那一戰後最後一個競爭對手荷蘭人才屈服了。

  但是鄭家也沒有能力消滅荷蘭人,在荷蘭人答應按照規矩繳納保護費(行話叫抽水),鄭氏就跟荷蘭人停戰了。

  今年是崇禎十七年,鄭氏真正壟斷海貿,也不過是十年光景,鄭芝龍確實有千萬財富,但是在人少地多的福建二十多萬畝的良田價值就五六百萬以上了,大量利潤變成了土地後,鄭家所以每年能拿來周轉的資本也就兩三百萬。

  楊潮答應無限制供貨下,鄭家一年也就采購五百萬兩罷了,更多實在是拿不出來了。

  不過這次大規模降價之後,鄭家五百萬兩銀子大概能買到市價兩百萬兩的貨物,楊潮從中隻抽走三百萬,對鄭家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利好,從日本一轉手就是一千萬兩,他們的利潤就能上升到七百萬了。

  本來這五百萬兩只能從楊潮這裡買到一百萬市價的貨物,楊潮抽走四百萬,這一降價就損失了一百萬兩銀子。

  但是為了打擊日本的桑蠶和製瓷產業,楊潮很樂意付出這個代價。

  反正楊潮還有航運業的利潤,雖然不如海貿掙錢,但是現在長江貿易越來越被楊潮壟斷,一年一百萬兩銀子還是不成問題的,有四百萬收入,勉強可以養活十萬大軍了。

  等到幾年後要擴軍的時候,那時候相信日本的桑蠶和瓷器產業基本都倒閉了,中國壟斷這兩個產業,想提價多少都是自己說了算。

  “本爵給鄭氏這麽大的好處,鄭家是不是也該給本爵一點好處啊。”

  跟鄭家達成的協議雖然是雙贏,但怎麽看楊潮都損失了一百萬兩,鄭家顯然更佔便宜。

  鄭鴻逵也是痛快人:“楊大人直說吧,想要鄭家做什麽?”

  楊潮笑道:“我聽說鄭家的工匠能夠仿造紅毛的夾板船?”

  鄭鴻逵點點頭笑了起來:“鄭家派是個工匠來幫楊大人造船就是了。”

  所謂夾板船就是西洋船,因為有一層一層甲板,所以叫做夾板船,每層甲板上都布置大炮,因此火力上比中國傳統的船只要強,做商船中國擁有水密艙設計的船舶更安全,但是做戰船顯然西方船更合適。

  鄭芝龍多次跟荷蘭人交手,每每就是吃虧在了火力上,荷蘭東印度公司總共才有一百來艘武裝商船,純粹的戰船不過四十艘,而且分布在從荷蘭到亞洲的漫長航線上,卻能讓鄭家拿他們沒辦法,已經說明他們戰船的優越性了。

  所以鄭芝龍早就開始仿造西方戰船,有能力製造夾板船,不過受到火炮鑄造水平的限制,鄭家戰船上的火炮數量依然不及荷蘭人,荷蘭人安裝五十門火炮的船型,鄭家隻安裝二三十門而已。

  楊潮將一艘戰船開進了龍江船廠,希望姚匠頭大量仿造,可是姚匠頭現在的進展很慢,因為跟中國你船型區別太大了,他需要時間來消化其中的某些不同技術,如果有鄭芝龍的工匠指導,相信龍江船廠會很快掌握製造西方戰船的技術。

  “那就拜托鄭大人了!”

  楊潮感謝了一下鄭鴻逵,舉杯敬了他一杯酒。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