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430章 平楊策
  第430章 平楊策

  收到豪格戰敗的消息,多爾袞忍不住放肆的大笑起來,雖然還沒有確認豪格是否戰死,但是折損了這麽多兵力,他就算活著回來又能怎麽樣,失去了這些心腹精銳,他已經徹底沒有了威脅,成了一隻沒有爪子的老虎,回到北京只能任由多爾袞兄弟拿捏。

  雖然那三萬八旗精銳讓他十分心痛,豪格帶走的,可都是當年皇太極想方設法組建的精銳,那是八旗中最精華的部分。不提士兵素質冠蓋其他各旗,其中的將領一個個也都是佼佼者,比如那個鼇拜,比如那個希爾格,多爾袞自認自己手中少有能匹敵他們的勇士。

  但是當這麽一隻精銳不能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的威脅,還是死了的好,只是一想到那個楊潮又殺了三萬八旗精兵,多爾袞還是不由得感到齒冷。

  想想快有十萬了啊,八旗入關之後,除去死在楊潮手裡的,包括病死的還不到五萬人,而他一個人就殺了十萬。

  光是滿八旗就超過了兩萬人了,揚州兩戰就是一萬滿八旗,這次豪格手裡的滿八旗佔比更大,三萬人中至少有一萬人都是正宗的滿八旗精銳。

  滿八旗總共五萬多丁口,已經折損過半,竟然大都是這個楊潮所為,這仗實在是打不起來了,不怪那些旗主一個個嚷著要回遼東,不是他們鼠目寸光不清楚大明朝比遼東富庶一萬倍的道理,而是他們實在不能接受手裡的丁口折損,從而失去權力。

  滿清的形勢遠比楊潮想的複雜的多,楊潮隻猜到多爾袞是用土地收買人心,當然這是主要的,但是多爾袞此舉也是別無選擇啊,如果他有的選,他絕對不會出這種傷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政策。

  為了收買這些小主子,現在整個北直隸都民情洶洶,大小反叛不斷,清軍幾乎沒有一天不在戰鬥。

  可以說如果有得選,多爾袞絕對不願意用這種絕戶計,這等於一下子將整個北直隸送出去了,如果不能打下更多的土地,朝廷手裡的力量等於被大大削弱了,而朝廷的力量現在就是多爾袞的力量,多爾袞跟皇太極一樣,可是一直在努力加強清廷權力的。

  但是兩次多鐸被打敗,折損數萬兵力,第一次還好點,第二次就已經有大量王爺、旗主要求回遼東了,他們努力在各旗中製造出一種恐怖氣息,大肆渲染那楊潮的恐怖,直把楊潮宣傳成了李成梁那種恐怖人物,確實嚇住了一大批意志不堅定的老權貴。

  多爾袞想方設法的穩住局勢,並且做出妥協,啟用了豪格。但這些老家夥絕對想不到,多爾袞啟用豪格,其實也是陰謀的一部分,並不是真的受迫於他們的壓力,而這次陰謀的對象,除了針對豪格,還針對他們這些老權貴。

  如果多爾袞的計策沒有完美的執行,估計豪格一敗,這些老權貴怕是又要鼓動八旗回遼東了,而且這次他們很可能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

  但是現在那些旗主就是想要回去,怕是他們下面的小貝勒們也不會答應了,整個北直隸的土地都讓各旗中的大小主子們瓜分了,一個個吃得腦滿腸肥,關內的地可比關外的地好,雖然肥力上比不上關外,但是都是開出來的熟田,氣候也比遼東好太多了,莊稼一年兩熟,這在遼東時候誰敢想。

  多爾袞一石二鳥,借楊潮的刀斬了豪格,又通過漢人的土地,架空了老權貴,現在清廷中能製約他的人,多爾袞覺得就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了,那麽就可以啟用一些以前自己不太敢用,對自己有些威脅的人物了。

  多爾袞第一個想到的是洪承疇,入關之後,雖然在八旗內鬥中多爾袞取勝了,但是面對大明朝這麽一個龐然大物,他還是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這樣的一個大國,治理的難度,遠遠超過了多爾袞他們在遼東積累的政治經驗。

  “老臣參見攝政王!”

  洪承疇被皇太極收服後,一直都掛著閑職恩養著,作為投降滿清的明朝最大牌的文官,一直只是作為一個旗幟,真要用還真沒人敢放心,原因很簡單,跟那些拖家帶口整家加入八旗的遼東漢官不同,洪承疇是孤身投降的,洪承疇的老家還在福建,因此如果放出這個人,誰知道他會不會陣前倒戈有跑到明朝那邊去了。

  但是多爾袞現在不得不啟用洪承疇了,大明朝的事情,還是讓大明朝這種大官僚處理,來的更為合適。

  不過多爾袞對洪承疇的行為舉止還是很欣賞的,自從投降之後,一直非常恭順,既不像那些包衣那麽諂媚,也不像八旗權貴那麽倨傲,這種不卑不亢,一副雲淡風輕的文人風范,倒是很讓多爾袞賞識。

  “洪老大人免禮。本王請老大人來是有一事要請教。”

  多爾袞態度十分謙和,做足了一副禮賢下士的架勢。

  “攝政王抬舉老臣了,老臣一介朽木,何德何能敢讓王爺請教。”

  洪承疇顯得謙卑有禮,只是話語謙卑,可是口氣上卻一點不卑下。

  “老大人太謙虛了。實不相瞞,那江南之事,讓本王食不知味,睡不安寢。敢問老大人可有廟算?”

  多爾袞繼續裝學生,向洪承疇請教。

  洪承疇道:“王爺可是煩惱那江南楊潮?”

  多爾袞道:“正是。”

  洪承疇道:“老臣有一策,可一舉平楊!”

  多爾袞頓時作大喜狀:“敢請老大人教我。”

  洪承疇撫須沉吟片刻:“曰抵頭,牽尾,腹心發力!”

  多爾袞疑惑道:“何為抵頭?何為牽尾?何為腹心發力?”

  洪承疇道:“江南形勝之地,若一頭伏虎,徐淮為頭,蘇松為尾,金陵是其腹心!”

  多爾袞點點頭:“老大人所言極是。”

  洪承疇繼續道:“今江南與我大清若二牛抵角,我地大兵強,彼人眾財雄,旗鼓相當,但若久持不下,則於我不利!故利在速戰。”

  洪承疇簡單的分析了一下情況,滿清佔據地盤多,兵員素質也較強,但是江南富庶,更能持久相持。

  “奈何江南乃一臥虎,首尾相接,手足相顧,難以一擊而竟全功。”

  多爾袞點了點頭,事實已經證明,多鐸兩次出兵江淮都大敗虧輸,江南不是能夠一舉拿下的地方。

  洪承疇繼續道:“是故,我大清應使其首尾不能相顧,手足不能相交,然後一舉擊其心腹,然後可一舉而下。”

  多爾袞也覺得有道理,可是到底怎麽辦啊,大道理誰都會講,但洪承疇就是不急著說實際的,這讓他有些著急了,心裡直歎這些明人說話就是喜歡拐彎抹角,先讓人聽的一頭霧水,然後才給你解惑,這個毛病是他唯一不喜歡的地方。

  洪承疇卻不顧多爾袞的感受,依然慢條斯理說著,但是也終於說到了要害。

  “如此,便應行抵頭、牽尾之策,抻其首尾。徐淮為頭,我大清故應於山東布設重兵,讓其不敢分徐淮重兵南下,與我在山東成抵頭之勢。蘇松為尾,故我大清應攻取閩浙兩地,威逼蘇松,牽扯其尾。若二策皆成,則急進金陵,可一舉破其腹心。此為抵頭、牽尾、腹心著力之策也。”

  聽完多爾袞不住的點頭,心裡暗歎這個老家夥還真是有兩把刷子,難怪當年能夠做大明經略,節製重兵攻打大清了。

  但是其中些許細節多爾袞還拿捏不透,不得不一一發問。

  “敢問老大人,若攻閩浙,那楊潮豈能不救?”

  洪承疇笑道:“吾觀楊潮此人,雄踞江南,早有不臣之心,我大清攻閩浙,必不救也。”

  多爾袞拍掌讚道:“若果不救,則大計可成,老大人當記首功。奈何我朝新立,無人能堪此大任,本王懇請老大人出山,還望老大人不辭辛勞。”

  多爾袞開宗明義讓洪承疇出面。

  洪承疇神色平靜道:“王爺有令,敢不從命!”

  多爾袞喜道:“好,待本王奏明聖上,命老大人為經略,節製山東、湖廣、江西兵馬,為我大清攻取江南!”

  就在多爾袞跟洪承疇商討對付楊潮的時候,北京城中一批老權貴也在密謀。

  只是這些老權貴此時卻有些情緒低落。

  “再不回遼東,旗中丁口都要死光了。”

  “不能讓多爾袞這麽胡鬧下去了。”

  “我大清的根基到底是在遼東。”

  “吾等敢請鄭親王出山主持大局啊。”

  一個個四十來歲樣子的老家夥嚷嚷著。

  “夠了!”

  其中一個神態威嚴的老權貴喝道。

  “現在還走的了嗎?”

  一個個權貴看著鄭親王的樣子,也不由歎了口氣。

  要說豪格之外,還有能跟多爾袞相抗衡的人物,也就只有這個鄭親王了,鄭親王濟爾哈朗。

  清廷中除了多爾袞之外,另一個獲封輔政叔王的人。

  濟爾哈朗位高權重,是努爾哈赤的親侄子,努爾哈赤的弟弟舒爾哈奇第六子,早在努爾哈赤時代就是共議國政的八大貝勒之一,到了皇太極時代更是四大親王之一,到了現在,則是跟多爾袞並列的輔政叔王。

  “好了,都回去,約束部眾,休得再提出關一事!”

  可是這個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代都位高權重的人物,到了多爾袞手裡,卻始終被壓製的動彈不得,只能一味隱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