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30章 棄滄州
  第330章 棄滄州

  一個時辰的激戰,就摧毀了流寇的大營,但是找到余繼業卻用了兩個時辰,他們隱藏太好了,讓楊潮此前一直沒有發現他們都到了滄州附近。

  “本官不打算在滄州多待,現在你可以投降了。”

  楊潮召見了一下滄州知縣,直接把知縣的臉說成了豬肝色。

  這個投機的知縣徹底鬱悶了,本來就是抱著迎接新朝,升官發財的打算,現在楊潮在滄州殺了那麽多人,流寇不屠城才怪,他現在要走,豈不是把知縣架在火上烤。

  知縣苦求道:“大人萬萬不可啊。”

  楊潮也苦惱李自成這種不降就屠殺的作風。

  沉默了片刻對知縣道:“你派人可以跟流寇商量一下,獻城投降,但是讓他們不要屠城,否則我就不走,他們永遠別想進城!”

  一天后,楊潮的大軍起營,列著軍陣,慢慢前進,一千多人分成三個方陣交替前進。

  而他們身後的騎兵一直送了五裡,才返身進入了滄州城。

  楊潮的戰力讓流寇心驚,他們雖然死傷慘重,最後還是答應,不屠城,楊潮警告他們,如果他們膽敢屠城,將來即便是天涯海角,也要把他們斬盡殺絕。

  常常的縱隊分成三排,齊步前進,但是卻有涇渭分明的四隊,最前面是一個個牽馬而行拖著輜重的民夫,人數大概一千人。

  他們不是普通的民夫,而是新江口碼頭哪裡的難民,他們跟著楊潮到了浙江,回來後並沒有回到新江口,而是在鎮江逗留了十天左右。不等南京的船來接他們,就得到命令北上了。

  輜重馬隊之後,則是三百精兵,這是楊潮的親兵。但不是全部的親兵,在南京還留下了一百多人,趙康帶著他們鎮守大營,同時代表楊潮跟南京官府交涉。

  親兵之後則是四百人左右,這是呂末的把總隊,呂末之後則是余繼業保護下的皇子們,皇子們之後是宋坤的把總隊,留在最後的是胡全帶來的炮隊。

  馬夫靠前,炮隊壓陣,皇子最中央。

  除了這些軍隊,楊潮還派出了幾十匹快馬,讓其他擅長騎馬的士兵騎著打探消息。

  一匹快馬飛奔而回,在楊潮面前跳下。

  “大人,前面就是吳橋了。”

  “可有援軍到來?”

  楊潮問道,探馬搖了搖頭。

  但是得知前方就是吳橋,其他人也不由送了口氣。

  過了吳橋就是德州,就進入山東境內了。

  雖然說地理上相接,但是總給人一種,進入山東就安全了的感覺。

  “不要大意!山東也未必沒有流寇。”

  聽著手下放松的口氣,楊潮告誡道。

  “而且,高傑就在山東!”

  楊潮補充道。

  這話讓許多男不由暗自哼了一聲,高傑讓他出了一個大醜,險些讓他全軍陷入困境之中。

  “王璞的後援不知道到了哪裡?”

  京畿、山東的混亂,讓楊潮跟後續部隊失去了聯系,他派出去的探馬沒有回來,南邊的探馬也沒有過來,恐怕路上出了意外,楊潮也不願繼續派出探馬了。

  “算了,不提了。你們跟我一起去拜見一下我們的太子爺,沒準以後就是皇帝了。”

  離開滄州之後,這些龍子鳳孫的待遇好多了,可以騎上馬,讓人牽馬前進。

  唯一不好的是速度降低太多了,從滄州到吳橋就走了兩天,就這樣他們還覺得辛苦。

  只是抱怨聲少多了,第一楊潮在這裡壓著,天下名將的面子他們還得給,第二置身大軍之中的那種安全感也讓他們沒有過去那種焦心,說白了那時候之所以抱怨,跟身處險境的焦慮也不無關系。

  “臣,楊潮,參見列位殿下!”

  帶著許多男、呂末等手下一起單膝跪地。

  楊潮不是第一次參加這幾個皇子、公主了。

  但是第一次帶手下其他將領來參見,之前一直隻讓余繼業照顧他們,其他人禁止接近,甚至對其他人保密皇子的身份,生怕惹來其他麻煩。

  現在快到山東境內了,越往南就越安全,這點上楊潮其實跟士兵一個心態,也多少有些大意。

  “楊將軍平身!列為將軍平身。”

  坐在馬上,讓一個士兵牽著馬的太子朱慈烺刻意擺出一副威嚴,抬了抬手。

  但是朱慈烺崇禎二年出生,今年也不過十五歲,除了一個小肚子之外,沒有半點威嚴。

  “臣,謝殿下!”

  楊潮起身後,走到太子馬前,代替牽馬的士兵來給太子牽馬。

  不是楊潮要巴結太子,而是想跟太子說會話,如果楊潮會騎馬,現在肯定就選擇並馬而行了,既然不會騎馬,乾脆給他牽馬算了。

  “殿下前面就是吳橋,殿下要不要歇息幾日?”

  楊潮知道這些皇子自幼長於深宮,平日就是讀書玩樂,嚴重缺乏鍛煉,這點上完全沒法跟遊牧民族的王子相比,尤其是這個朱慈烺,楊潮發現他有嚴重的水土不服現象,還好底子厚,現在看起來依然是個小胖子,否則就該顯瘦了。

  小胖子認真的想了一下,回答讓楊潮頗為驚訝:“還是趕去南畿吧。父王罹難,天下哀痛,本王真能顧慮艱辛!”

  楊潮點點頭,不由多看了幾眼這個小胖子,到底是皇子,雖然怕的要死,還要給自己找個借口,誰說大明朝的教育不行的,光這份厚黑就值得讚揚了。

  楊潮其實也不想停留,因為始終沒有等到後援,讓楊潮顧慮重重,否則在滄州也不會那麽局促了。現在這裡就只有一千民夫和一千多戰兵,總共不到三千人,能戰的也就是一千多人而已,不與後援匯合,始終不能萬全。

  於是楊潮道:“那微臣就告退了。”

  說完楊潮拱手,同時向後面的幾個王子公主遙拜,不經意間看到了最後的公主朱媺娖,發現公主也在看自己,笑著點了點頭。

  轉頭就走了。

  他沒有聽到公主此時對宮女呢喃了兩句:“真年輕啊!”

  一路走前面,發現跟著自己的幾個將手下極為沉默,楊潮注意到之後,發覺一個個都心事重重的樣子。

  “許多男,怎麽了?”

  楊潮不由問道。

  許多男抬起頭,眉頭微皺:“大人,太子真的會登基嗎?”

  楊潮點點頭。

  許多男深吸一口氣:“那咱們可算是護駕有功?”

  楊潮又點點頭。

  楊潮終於知道這些人為什麽心事重重了,護駕之功,可謂一種奇功。

  只是楊潮一直沒有把這個當回事,他此次行動頗為失落,第一是組織李自成進北京,完整的保下大明朝,但是失敗了,次之是保住崇禎去江南,也失敗了,再次才是保護一兩個皇子,對楊潮來說,自己的作戰計劃最取得了最次的戰果,不值得高興。

  可是對這些手下來說,他們確實是立下了大功,不但是護駕,而且可能是策立之功,這可是比護駕更大的功勞,只要保得太子做了皇帝,他們一個個飛黃騰達指日可待了。

  許多男低下頭,楊潮發現他的身子都在顫抖。

  而旁邊的呂末,臉上卻一直有一種嚴肅而神聖的神采。

  楊潮知道呂末雖然是一個軍官,但是心裡始終裝著一個讀書人的靈魂,始終想的是科舉做官然後讓他母親得到一個誥命。

  楊潮此時笑道:“呂末,你要得償所願了,護駕之功加策立大功,我保你母親得一個誥命夫人!”

  呂末突然跪在楊潮身旁:“標下謝大人栽培提拔之恩,永生永世不敢忘卻!”

  楊潮立刻扶他起來,護駕一個太子就讓自己軍中兩個身居高位的軍官如此失態,楊潮突然打定了主意。

  “你們歸隊吧,太子在我軍中的消息,要繼續保密。”

  其實楊潮還打算安全之後,就告訴士兵太子身份的,但是現在改主意了,朱慈烺的身份對普通人的影響太大了,自己可以不在乎,但是不能要求這些深受皇權影響的士兵不在意,暴露太子身份,一定會影響軍心。

  楊潮決定,等到了淮安在抬出太子身份,那時候淮安的文官也就得乖乖的配合自己。

  相信那時候王璞的援兵也應該都匯合了,不用擔心一行人的安全了。

  王璞到底在哪裡?
  其實也在緊趕慢趕的北上呢。

  只是他們的速度大受影響,從北往南有大量的潰兵,而且相當多都是沿著運河南下的。

  有高傑的軍隊,有山東劉澤清的軍隊。

  崇禎讓勤王的時候,劉澤清擁兵不前,一聽北京失陷,立刻就從山東南下,沿著運河燒殺搶掠,嚴重干擾了王璞北上的速度。

  劉澤清尚且不為慮,戰力不強。

  但是高傑部下戰力還是不容小覷的,前面許多男就吃了一個悶虧。

  光看高傑的戰鬥軌跡就能知道。

  當年在高迎祥麾下的時候,他就是一個大將,跟李自成並列,後來李自成並了高迎祥余部,高傑及時李自成手下第一大將,穩壓劉宗敏一頭。

  後來勾結了李自成老婆逃跑了,投降明軍後專門鎮壓農民軍。

  去年做到了進副總兵之位,與總兵白廣恩一起跟隨孫傳庭作戰。在河南寶豐、郟縣一帶與農民軍激戰,最後敗於潼關,逃到西安,李自成攻打西安,又逃到延安,李自成派義子李過追擊,又逃到山西。今年高傑升為總兵,授命馳援山西,卻不敢跟李自成接戰,一路敗退到了京畿,李自成又追到,只能南下。

  光是這跑路的距離,就堪稱長征了,手底下就算沒有精兵,也該鍛煉出來了。

  加上是農民軍出身,手下精銳不乏打了幾十年仗的老兵,雖說紀律性上跟楊潮的軍隊不能比,但是單兵素質甚至比楊潮軍隊要高不少。

  王璞也沒少收到高傑部下的騷擾,一路步步為營,從三月多開始走,硬是走了一個月,還沒有走出江淮地區,王璞急的大怒,幾次想追擊高傑部,卻苦於沒有騎兵,根本追不上,只能吃一個啞巴虧,被人偷襲搶走了一批軍資。

  王璞行軍遲緩的另一個原因是,民夫奇缺,按說楊潮手裡有兩萬難民,不該缺民夫,可是史可法不知道出於什麽考慮,第一時間並沒有統一王璞帶著這些民夫出發。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