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回到明末當軍閥》第394章 大機動作戰
  第394章 大機動作戰

  清軍要幹什麽?
  楊潮很快召開軍儀,軍官們一致認定,清軍是想要吸引明軍決戰。

  經過楊潮的培養,現在這些高級軍官們的戰略意識已經很不錯了。

  “哼哼,圍魏救趙?那我們就去赴援!”

  楊潮的話讓眾軍官十分不解。

  “可是大人,海州在淮安以北,虜兵此前並沒有攻打海州,此時攻打,顯然是要調動我軍北上,韃子肯定早已嚴陣以待,布下陷阱了啊。”

  鄭永旺說道。

  楊潮道:“沒錯,這是逼我軍與其決戰!”

  “大人,我軍守城有余,進去不足啊,至少有五萬士兵缺乏鎧甲。”

  此前傾覆的物資船中最大的損失就是幾萬具鎧甲,價值超過了百萬兩銀子。

  楊潮道:“但是我們為什麽非跟韃子決戰呢?他們想讓我去攻,我就去攻啊。敵所欲,吾所棄!”

  行軍打仗,就不能按照你的敵人想的來,而是要讓敵人按照你想的來,調動與反調動,有時候是事關成敗的。

  既要救海州,又不能北上跟韃子決戰,鄭永旺不知道該怎麽辦了。

  眼光還是有局限啊,楊潮心中暗歎,但是立刻開導:“海州!海州有什麽?”

  孫長福疑惑道:“有鹽?”

  誰都知道海州是產鹽的地方,第一反應也是想到鹽。

  但是鹽在此時有什麽用啊。

  “有海,海州有海!”

  李五六突然叫道,他想對了。

  “走海路?”

  鄭永旺很驚訝。

  “走海路一去三千裡啊,這如何做的?”

  孫長福對此表示懷疑。

  楊潮道:“如何做不得?也是我沒有告訴你們,我手裡的船不但到得了海州,就是天津都去的。用十艘大海船,運一萬兵過去,不是什麽難事。”

  楊潮手下總算是培養出了一批舵手,此前必須利用鄭家的水手駕船,跟著學了一年多,日本都去過了,何況區區海州,而且楊潮的船可時不時的給天津的糧鋪送去一兩艘糧食呢,從長江往北這條航道已經摸得熟絡了。

  但是這些情況,這幾個軍官並不知道,知情人僅限張大桅和幾個核心的船長罷了。

  “李五六!”

  這時候楊潮命令。

  李五六立刻站了起來,滿臉興奮狀,顯然他有撈取了一個立功的機會。

  “你摔一萬士兵,即刻出發,從揚州南下入江,去吳淞換乘海船北上。切記去了海州,如果韃子正在圍城,立刻打垮他們,接著進城組織防禦。可能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法支持你,火藥、鳥銃你都得讓海州的工匠給你造。”

  李五六道:“大人放心,定不辱命!”

  楊潮道:“還有,如果韃子已經攻佔了海州,我要你立刻攻擊,讓韃子知道,我們也是能攻城的。揚州的炮手你帶一半去都行!”

  李五六應聲:“是!”

  這任務他喜歡,如果韃子進城就放棄救援,他弄不好還得白跑一趟。

  接著楊潮分配其他任務。

  “鄭永旺,你帶一萬大軍北進,多打旗鼓,做出大軍出動的跡象。到了高郵讓許多男出動騎兵,讓呂末在寶應鬧出點動靜。”

  鄭永旺領命。

  “你們知道為什麽要這麽做嗎?”

  幾人點點頭:“迷惑韃子。”

  楊潮道:“沒錯,迷惑韃子,我要讓他們知道,我打算救援海州了。只要知道我們打算救援海州,韃子就不會立刻攻下海州。如果李五六到海州的時候,韃子只是圍城,形式就太有利了。”

  軍官們一個個去行動了。

  許多男和呂末兩人經驗豐富,所以派呂末率一萬精兵負責寶應前線,派許多男帶兩萬人接應呂末,所以這兩人沒有參加軍事會議,而宋坤則一直留守新江口,對楊潮來說,新江口可是大本營,得留下穩妥之人守衛。

  派李五六去救援海州,第一是因為他比鄭永旺和孫長福這兩個副將更有戰鬥經驗,第二則是他手下的鐵壁陣更適合野戰,如果在海州城下跟清軍野戰的話,李五六的方陣兵,是最有戰鬥力的。

  此時,寶應一萬,高郵兩萬,鄭永旺又帶去一萬,李五六帶走一萬,王璞帶著一萬人在新江口,加上分散派往附近州縣也有一萬,留在揚州的兵力就只有四萬人了,楊潮又感覺到兵力有些緊張了。

  不過只要高郵盯住淮安方向,清軍就無法南下,就算他們要走泗縣一路,走多鐸上次攻擊揚州的路線,那還要看看黃得功答不答應。

  清軍這次進軍江淮,將江北四鎮這隻紙老虎一下子戳破,四鎮威脅一下朱慈烺小皇帝可以,但是一遇到真正的強敵,一個個上杆子的投降,劉澤清雖然沒有投降,可是跑到了海上,此時向朝廷上了謝罪書,此時朝臣正在商議要不要赦免他呢。

  劉澤清將所有的士兵、防守的城池丟下留給清軍,帶著錢財一個人跑了,現在反過來還要朝廷赦免,簡直是豈有此理。

  但是朝堂上的動向表明,他還真的有可能被赦免,因為不少朝臣替他說話,理由不是他有沒有罪,而是如果不赦免他,很可能他就投降滿清去了,為了不把劉澤清逼到清廷去,朝廷傾向於赦免他。

  但是楊潮堅決反對,如果是戰敗,楊潮可以原諒,甚至可以安撫,但是這種逃跑將軍,必須懲治以儆效尤,之所以那麽多朝臣給劉澤清說好話,楊潮猜測不止是為了大局而綏靖,劉澤清可是很有錢呢,這怕是主要原因。

  至於逼到清軍去一說,一個沒有爪子的老虎,就是一隻病貓,對朝廷有什麽害處。

  所以江北四鎮之一的劉澤清現在還在海上飄著呢。

  高傑就不用說了,戰死沙場情有可原,他手下士兵也跟楊潮並肩作戰了一陣子,他兒子現在在南京過著小伯爺的日子,不過高傑部將不是戰死,就是投降了滿清,最後被楊潮抓住,雖然有並肩戰鬥之情,但是楊潮仍然沒有赦免他們,統統當做苦力送去了南京,當這些人的刀子對準揚州百姓的那一刻,身上的罪就已經洗不清了。

  四鎮中的花馬劉劉良佐,則是屁顛屁顛的投降滿清,帶著兵馬來攻打揚州城,結果兵馬損失殆盡,他自己倒是沒有事,跟著多鐸跑到了淮安,但是沒有一兵一卒的花馬劉,也等於廢了。

  四鎮中就只剩下了一個黃得功,他先是跟楊潮合力在太平府一帶全殲了左良玉匪兵,將左良玉匪兵吞並了一半後,實力大漲,此時已經傭兵十五萬,接著就過了長江,北上收復了劉良佐放棄的鳳陽和壽州,接著繼續北上收復了泗州,甚至打算圖謀徐州。

  這次打擊多鐸,如果單算收復失地,黃得功甚至比楊潮的功勞還大,楊潮只收複了一個揚州府,而他收了鳳陽、壽州、泗州等地,三倍於楊潮。

  尤其是鳳陽的收復,讓朝廷專門下旨封賞,爵位又進一步,從靖南侯成了靖難公!
  黃得功的軍隊還是頗有戰鬥力的,有他保護側翼,楊潮相信清軍不會輕易再從河南打過來了,而且清軍主力明顯是在淮安,他們完全沒有能力從河南南下。

  至於淮安,楊潮已經盯上了,這次救援海州只是第一步。

  海州在淮安正北的地方,雖然不靠近大運河,因此不是戰略之地,可是海州有運鹽河跟淮安相通,海州在清軍手裡,對楊潮沒有多少威脅,但是如果海州在楊潮手裡,淮安的多鐸就該坐立不安了。

  多鐸使出這個圍點打援、圍魏救趙相似的計謀,想要逼迫楊潮北上攻擊他把守的堅城,楊潮正好來一個海路三千裡狂飆,讓多鐸吃不著肉還惹著一身騷。

  楊潮相信,自己手下的將軍都想不到通過海路作戰,馬上民族出身的多鐸更想不到。

  要知道歷史上都沒有幾次像樣的海路大規模進軍的例子,似乎最純粹的一次海陸進兵,是鄭成功做出來的,從福建直接打到南京城下,用了幾千條戰船,運了三十萬大軍。

  現在鄭成功還叫鄭森呢,顯然沒有人有能力做這種事,因為沒有人有能力,所以沒有人想得到。

  可是認為沒有人有能力,只是他們不知道而起,其實已經有人有能力,起碼是有條件,作出海路進兵的事情了。

  當鄭成功幾十萬人浩浩蕩蕩的坐船北上的時候,滿清明明知道他目的是江南,是南京,可是就是無法作出救援,原因很簡單,船在水上的運輸能力和效率遠遠大於陸路運輸,清軍明知道卻做不到救援,起碼來不及救援。

  戰馬確實能讓騎兵比步兵有激動優勢,但是在上萬人的層面上,船運更佔有優勢,三千裡海路突進,這才是更大的機動性。

  “就讓這幫騎馬的見識一下,什麽是大機動,大范圍,大縱深作戰吧。希望他們不要反應過當把多鐸調回北京去!”

  楊潮心中暗想著。

  李五六卻已經出發,一天時間到瓜州,接著順流東下。

  瓜州到吳淞江,水路不過五百裡,順流而下,以現在水手的操帆技術,最多五天而已,如果風向給力,三天就能到達。

  李五六運氣很好,顯然楊潮總不能遇到壞運氣,江風總不能老跟他過不去。

  李五六第四天順利抵達吳淞江。

  在這裡傳達了楊潮的命令,讓在這一代巡防的十條大海船一起出動,幫他們運載物資,人馬前往海州。

  從吳淞江到海州路途更遠,接近一千裡。

  坐江船,李五六已經坐慣了,就是他手下來自山東的兵,也都是經過上個月那場江上大風浪,都沒有把坐海船當回事,船長對他們的提醒,他們完全不在乎,嗤之以鼻。

  結果出了長江口,沒多久,一個個就色變。

  李五六運氣太好了,在長江上風向就好,到了海上風向也好,刮的是正北偏東風,風力也合適。

  這樣的風向、風力,三桅帆船跑個十三四節都不算難,船長已經壓低到了十二節,可是李五六他們還是吐得天昏地暗。

  十二節,也相當於時速四十多裡了,而且海面可不是長江的水面那麽平穩。

  李五六覺得自己好像是被人直接拋起來,然後扔到地上一樣,忽上忽下他感覺到身上一股股熱流一會向上,一會兒向下,不但腳下感覺到虛,那哪兒都虛。

  但是這速度真的沒的說,大概中午從吳淞口啟程,經過半天一夜顛簸,第二天傍晚,他們就看到了海州的海岸線。

  不到兩晝一夜的時間,他們橫跨一千裡!

  “起來,起來,都起來!”

  當船拋錨在海州城外一個小漁船的時候,一個個士兵都虛脫一般躺在船艙裡,享受難得的安穩,李五六卻大聲喝罵,將他們一個個揣起來,但是剛剛把這個拉起來,那個又躺下去了。

  “下船!不下船的,就留在船上吧。”

  這個威脅很管用,這群人打死都不想在做一回海船了。

  但是士兵們確實異常疲憊,不止是旅途的辛苦,還有條件的惡劣。

  這些海船都是荷蘭人賣給楊潮的四千擔大船,最大一艘旗艦是八千擔,也就是四百噸和八百噸的樣子。

  這樣的船每一艘塞進去一千人,還要帶著相應的物資,可想而知該多麽的擁擠。

  狹小的空間,不適應的旅途,許多人不僅僅是疲憊,而且生病了,此時軍隊的健康狀況十分不好。

  如果楊潮在這裡,肯定不會催促立刻進攻的,但是李五六卻很著急,因為他已經看到有騎兵朝他們跑過來了,人數在三千人左右,如果不立刻下去結陣,就只能等著被俘虜了。

  就這樣,一艘艘船上的士兵被驅趕著下了船,在漁村上的一片碎石攤上列陣。

  而海州方向的騎兵距離他們已經不到三裡了。

  海船卻已經離開漁村,慢慢的劃入深水區。

  李五六不由著急起來,自己的士兵一個個竟然東倒西歪,腳下仿佛踩著彈簧。

  平時嚴格訓練的隊形,此時就是排不好。

  站都站不住,更不用說裝填鳥銃了,這種狀態被人打過來,只有輸一條路了。

  李五六的催促都沒用,就連他自己現在都感覺腿上不得勁,站著都搖搖晃晃。

  李五六著急,甚至有些驚慌,這時候他突然感覺到大地震動,身後傳來轟隆隆的聲音。

  原來剛剛駛入近海的海船並沒有走,而是調轉位置,船舷對準了海州方向,朝著逼近的韃子來了一輪齊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