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朝中無人
“老九,我覺得你對太子還是留個心眼比較好!”
“為什麽?”趙構詫異的望著趙有恭,他還真的不明白這話是什麽意思。
目前的情況來說,太子趙桓閉門思過,足不出戶,又不與外界聯系,算是徹底的成為籠中鳥。並且,趙桓的勢力已經全部連根拔起了,儼然成不了大事,故而趙構以為沒有那個必要再擔心。
再說了,歷史上趙桓乃是下一任大宋天子,趙構也沒有想過自己真的成為皇上。看見自己的父親身為皇上的身不由己,趙構覺得做皇上還不如現在這樣,過得逍遙自在,只要手握大權,就算不是皇上也不會有任何事情。
趙構隻想著解決未來的大事才是首要任務,其它的待局勢穩定了再說也不遲。正因為趙構如此想,卻不曾預料到後面的結果往往超出了他的預計之外太多,最後的事情發展誰也說不準。
“因為皇后!”趙有恭四處張望,壓低聲音說道。
趙構皺著眉頭,費解地問道:“有關系嗎?”
“鄭皇后成為皇后的事情經過手段高明,又得到了向太后的支持。正因如此,皇上對她敬愛有加,心裡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怨憤!”趙有恭不可置否的點點頭,鄭重其事地說道:“向太后垂簾聽政不說,就連皇上登基後,手中握有重權,要不是皇上一直順從,怕是後果難料!”
趙有恭說的有些隱晦,趙構還是聽懂了。趙有恭的意思,只要違背了向太后,很有可能被廢黜皇位。那個時候的向太后一直是趙佶心中的一根刺,一半歡喜一半憂愁。
歡喜的是趙佶得到了向太后的支持,憂愁的是向太后並沒有將朝中大權完全放給趙佶,製約了他的權力,也製約了趙佶一展拳腳的大好時機。
趙有恭壓低聲音,繼續說道:“皇后與姨母乃是情同姐妹,皇后成為貴妃時,也曾多加照顧姨母。只是人總會變的,在皇后之前還有一位,那便是太子的生母,只是她英年早逝,後來皇后才被皇上封後的。”
趙構心知肚明,他沉默了,就算趙有恭沒有指出什麽,可是他猜出了鄭皇后得到皇后之位怕是手段有些不光彩。如果鄭皇后與自己母親關系一直未變,又怎麽會這麽多年來都沒有看過母親,要知道那個時候的韋氏真的是孤單無助。
所以趙有恭的話不無道理,他又接著問了一句:“那你剛才所言,這又是什麽意思?”
趙有恭低聲道:“臨行前,我瞧見皇后看你的眼神有很大的不對勁,要是沒有猜錯的話,怕是皇后會說些什麽話,那個時候太子勢必將你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除之而後快!”
趙構一愣,瞪大著眼睛望著趙有恭,見他面色凝重,便知道他說的這些是認真的。但是趙構想來,鄭皇后理應不會如此做,還是有些懷疑,最後趙有恭讓他親自去拜會姨母便知道自己說的話是真是假。
趙構不可能真的會去打擾母親,就算他不相信鄭皇后是這樣的人,不過還是防著點比較好。若是沒有任何防備,那麽真的死的都不知怎麽死的。即便太子目前不能與自己爭鋒相對,不過還是要注意的好。
“皇兄,您心軟了!”待眾人離去後,宋徽宗趙佶獨自一人留在書房中,不知何時趙似從身後出現,語重心長地說了一句:“一切以大局為重啊!”
宋徽宗苦笑一聲:“十三弟,他是朕的長子。即便是為了大局著想,朕又豈能真的治他的罪呢!”
趙似沉默了,要是他在趙佶的位置,興許他也做不到,猶如昔日趙有恭差點犯下彌天大錯,他依然不忍心直接將獨子殺了。寧可舍去自己的性命,也要保住趙有恭。
此時,趙似無奈的歎息一聲,因為他經歷過,所以他懂得趙佶的心裡,也就不再多說什麽。
“皇兄,這樣一來計劃怕是打亂了!”
宋徽宗淡淡一笑道:“計劃一直都是如此,只是未想到他居然也參與進去。現在還是按照計劃去走的,不過稍微有些晚了些,希望能趕得上才好。”
趙似點點頭,道:“既然如此,那是否可以著手準備了?”
“準備吧!”宋徽宗鄭重的點點頭,喃喃自語一聲:“時候到了,要是再什麽都不做的話,怕是為時已晚了。”
現在趙構的心思全神貫注地放在大宋與金國的結盟上,還有遼國的局勢。趙構並未什麽都沒有做,而是早已經派人前去金國、遼國打探消息。至於遼國國內的局勢越來不越樂觀,相反金國卻是蒸蒸日上。
大宋國內局勢相比之前已經好了很多,宋徽宗不再是昔日的形象出現廣大百姓心中,而是以一個明君的姿態出現。不僅僅徹底改了以前的舊習,還以百姓為重,博愛、仁慈等諸多良好的一面,不再是那個昏庸無能,隻知吟詩作畫、金銀玉石的宋徽宗。
大宋正在蔓延著與之前不同的風氣,以前做官為得是升官發財,現在卻是為民請命。若是有作奸犯科者,一律殺之,要是有人檢舉也可以得到封賞,要是無中生有,那就付出懲罰,這些都是趙構推行的,首先便是整頓大宋吏治問題。
如今看來,效果還是很明顯的。至少,百姓不再厭惡做官,做官也不再居高臨下看待百姓,當真是上下一片和諧。不過,接下來朝中也面臨新的挑戰,而這個挑戰正是來自於結盟。
趙構等待這一天已經太久了,他一直想要親眼看看金國人到底如何,為何歷史上的金國直接將大宋王朝整個摧毀掉。
“難道朝中無一人敢去嗎?”宋徽宗怒氣衝衝的吼道。
眾人俯首作揖,紛紛躬著身子,不敢抬起頭。其實,宋徽宗動怒,完全是因為他將與金國結盟共同對抗遼國的事情拿出來議論。畢竟,趙佶也直接說了,結盟時可能有危險。
眾人也都明白,大宋與金國結盟,不可能一帆風順的。畢竟,遼國不可能坐視不理,勢必會派人前來阻止。正因如此,朝中大臣無一人敢上前拍著胸脯說完成這個任務。
若是稍有不慎,直接客死異鄉,這讓他們都有很多顧忌。原本也有人想要前往,奈何聽到路程遙遠,要遠赴金國邊境,而且還是水路,這讓眾人又遲疑了。如此一來,朝中大臣竟然沒有一人敢答應下去,說是圓滿的完成這項任務。
各位不好意思,小孩子出了一點事情,昨天一直在醫院,所以未來得及更新,不過欠下的章節,到時候給大家補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