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無風不起浪
“燕王稱帝?你說的是真的?”
“這不是我說的,乃是這首詩中所言!”
“你聽說了沒?最近有關於燕王稱帝的傳聞!”
“當然聽說了!那首詩我還親自看過,熟讀於心了!”
“那你以為這首詩說的是否有道理?”
……
民間議論紛紛,朝中也是風雲變幻莫測,一切都是因為最近在京城中流傳的一首詩,不僅僅是京城,就連燕雲十六州,其它各地也陸續出現了這樣的傳聞。從開始的不重視,到後來儼然成為難以阻擋的趨勢。
“燕雀終迷橫海志,王母嫣然感君意。稱多量少鑒裁密,帝郊遊豫奉天儀。”
眾人討論的便是這首藏頭詩,詩中大意被人解讀出來,矛頭直指燕王趙構。因為這首詩中提及到了‘燕王稱帝’,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時間裡,眾人都紛紛臆測。
這首詩無意間被一位國子監生看見,粗看之下覺得很不錯,便將他記下來,後來又將它書寫出來,被國子監判監事看見,細看之下居然看出了詩中隱藏的含義,急忙上奏皇上。
“微臣見過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宋徽宗詫異地看著國子監判監事,道:“今日見朕,莫不是國子監發生什麽事情?又或是發現了不可多得的人才?”
“回稟皇上,都不是!”
判監事連忙回道,只不過他欲言又止的模樣,可見他此時的為難。畢竟這件事要是說出來被皇上采納,那還好,要是沒有采納,那就是誣陷朝廷重臣,這讓他很是為難,故而說話有些遮掩,實在是不好明說。
宋徽宗道:“有話便說,別吞吞吐吐的!”
“回稟皇上,微臣今日前來是為了這首詩來的!”判監事咬了咬牙,還是如實的說了出來。
“這首詩怎麽了?”宋徽宗一邊看著,一邊詢問起來。
判監事沉聲道:“大大的不好,這首詩乃是藏頭詩,皇上您且看看便知道了!”
“燕王稱帝?”宋徽宗遵照他說的,喃喃自語起來,愣了半晌,再仔細看看這首詩,只不過先入為主,那四個字一直揮散不去。
自從趙構離開京城以後已經將近一年時間,在這一年時間裡,聽到最多的便是燕雲十六州恢復生機,甚至朝貢的禮物都是上上之選,比之其它州都要好上不少。
僅僅一年時間,趙構便讓燕雲十六州徹底改頭換面,夜不閉戶,百姓安居樂業,更是對天恩浩蕩十分認同。與此同時,趙構的聲望也越來越高,這些宋徽宗都清楚。
但是,這首詩表面上看上去乃是抒情之作,仔細品讀之後便發現了不妥之處。只不過宋徽宗卻沒有放在心裡,不以為然。並且,宋徽宗也嚴令國子監內再說起這首詩。
沒想到不到一個月時間裡,宋徽宗再次接到奏章,提及到這首詩,接著又出現了更多的奏章,如出一轍。接著,朝堂之上也開始談論這首詩。因為大宋境內已經發生了很多這樣的事情,這讓那些有心人開始注意了。
“皇上,此等大逆不道的行為,理應嚴懲!”
“只不過是一首詩罷了,黃大人不必放在心上!”
“皇上,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黃大人語重心長的說道,“縱觀前史,這樣的情況乃是天下大變的征兆,要是不及時處理,怕是天下黎民百姓難以安定,臣怕大宋會有大的動亂。”
“燕王在燕雲十六州任人唯親,燕雲之地乃是他一人之地,百姓盡知燕王,卻不識皇上,此乃十分嚴重的大事。臣懇請皇上盡快處理,將燕王押赴進京,遲則生變!”
宋徽宗撇過頭,看向太子趙桓,道:“太子,你認為如何?”
“回稟皇上,兒臣以為這首詩也不過是說說罷了,不能代表什麽!”趙桓恭敬地回道,“但是,無風不起浪。若不是九弟所作所為,只怕也不會有這首詩,兒臣以為父皇應該盡早決斷才是。”
“樞密院,你以為如何?”宋徽宗還是沒有給予正確的答覆,再次詢問起楚王趙有恭的意見來。
趙有恭躬身道:“皇上自有判斷,微臣不敢多言!”
“但說無妨,你且說來聽聽!”
“臣以為這首詩也不過是他人所作,並非燕王所為。至於詩中所言,微臣以為那也不過是子虛烏有的事情。”趙有恭不卑不亢地如實回答,“如今燕雲十六州乃是燕王的封地,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封地。燕王早已不在京城,又如何想起登基為帝的事情來。”
“再說了,皇上早已立下太子;現在的太子已經正式監國,再過些時日便是繼承大統之日。此時流言四起,怕是有人暗中作祟,就是想要看見大宋發生動亂,所以微臣以為不必在意這首詩所言。”
“一切真假皇上早已看在眼裡,諸位大人也看見了。燕王前往封地短短一年時間,就讓燕雲十六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商業,還是農業等都蒸蒸日上,此時更是大展宏圖之時,而這些都少不了朝廷的支援,以燕王之力又能做什麽呢?”
“李大人,你以為如何?”
“回稟皇上,微臣以為燕王赤膽忠心,為大宋鎮守邊疆,此乃大忠;進入燕雲之地,便大肆改革,隻為收取當地百姓民心,更是讓燕雲之地百姓對皇上感恩戴德,此乃大仁。”
李綱恭敬地回道,“此等忠良,要說登基為帝,只怕無人信。”
“潘大人,你也是進士出身,不知你以為這首詩如何?”
“回稟皇上,臣早已看過這首詩。雖說這首詩看似尋常,實際上乃是步步緊逼!”潘良貴義正言辭的說道,“即便是這首詩乃是燕王所作,也不過是抒發自己的情懷,算不得什麽上上之作,卻是表明燕王的為大宋收復失地,鎮守邊關的決心,哪怕皇上出遊都不必擔心,也就是國泰民安。”
“再說了,這首詩根本就不是燕王所作,也就算不得什麽了。以微臣愚見,這應該是惡意中傷,就像是當初燕王前往燕雲之地時,遇到刺殺一樣,怕是有人故意陷害,皇上不必介懷。”
宋徽宗在詢問了幾人,也有人與黃大人一樣的想法,認為燕王有稱帝之心,不可不防。只不過真正知道趙構的人,卻沒有幾人覺得他會稱帝。即使是宋徽宗自己都不覺得趙構有這樣的想法,要是真的有也不會這麽麻煩了,相反他還非常高興。
“此事不說是燕王的責任,不過流言四起,也不會是無緣無故。”宋徽宗淡淡的說道,“那就讓燕王自己追查這件事的源頭,看看到底是誰在散播這樣的謠言。”
宋徽宗的言下之意,這件事到底為止。眾人也不好說什麽了,這個流言的事情就此翻篇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