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抗戰之絕地玩家》第271章 不合常理的情況
  第271章 不合常理的情況

  “怎麽還有木材?”

  土質的運輸公路上,根據地工廠自產的運輸拖拉機頭噠噠作響,其內部五十馬力的汽油機力量十足,簡略的扭力傳動機構使得拖拉機速度不高,但是牽引力十足,整整一大拖車鬥的木材堆得老高,四個同樣的根據地自產的大輪胎在泥土碎石路面四平八穩。

  “而且這木材質量這麽好!”

  一個運輸班班長摸了摸車鬥上的木材,語氣驚歎。

  木材是當下最佳的建築材料,相比於麻煩的紅磚,木材雖然硬度不高,而且防水防火性能不好,但是勝在方便。木材加工方便,到處都有,只要有林子的地方就有木材,排個幾百人一天能在山上砍下一大堆木材,就是這四周的木材質量不好,畢竟長久的居住,木材一直都是柴火和建築材料,好的大樹很難留下來。

  而眼前這一車木材,已經被加工成長條狀,從木材上的紋路來看,這都是頂級木材,至少是合抱粗的大樹加工來的。

  “這是哪裡砍的?”

  班長忍不住問道,他三句話連續不斷,

  “牛崖谷運來的”

  拖拉機駕駛員隨口回答道。

  “據說是華僑從海外運過來的,轉運站那裡有好大一堆”回想著堆在牛崖谷周邊的那山一樣大的木材堆,駕駛員他還補充了一句。那是他見過的最多的木材,換成木柴能讓他們家族燒十幾輩子了。

  轉運站是水泥路面旁邊的,那裡建立的有水泥倉庫,為了防止鬼子轟炸周圍有正規軍駐扎,還有防空機槍堡壘。

  駕駛員以前是個大家族,他家裡大大小小一百多口人,只是鬼子近來見人就搶,一百多人的家當幾乎被一掃而空。

  “牛崖谷!,轉運站”

  班長眼睛一亮。

  他原本是想搞點好木材建造點房屋和搭建倉庫,畢竟燒磚太麻煩,流程長,水泥和石料又要優先供應掩體、堡壘和隱秘倉庫,如今影響根據地建設速度的就是建築材料不夠,如果木材是牛崖谷那邊運輸過來的,而產地又是哪位傳說中的華僑大佬,那麽,只要運輸力量足夠,木材想要多少就要多少。

  而最近的一個轉運站距離村子只有三十多公裡。

  想到這裡,班長一個箭步跳下拖拉機,十幾公裡的速度上下車幾乎不用停車,然後箭步跑向基地,他要向大隊長申請去運輸木材。

  “不是說一起去根據地麽?”

  拖拉機駕駛員目瞪口呆看著自家的班長離開。

  離終點還有好幾十公裡呢!
  運輸隊屬於民兵,而他們是專門的運輸班,也就是一個小隊,小隊一般是一百人一個班隊,其中主要運力是十輛拖拉機,這種設計盡量簡略的拖拉機維修簡單,故障率低,只要稍加培訓,就能使用,再加上最近兩年來有大量人參與了汽車駕駛培訓,所以這才能勉強湊夠司機。

  ······
  小坨子村。

  這是根據地一個新村落,這裡原本是一個小坨子山,但是從鬼子那邊逃難的人多了,於是便在這裡組建了一個村落,命名為小坨子村,這裡聚集這一千多從鬼子佔領區逃難過來的人。

  鬼子近來對佔領區實行三光政策,燒光,搶光,殺光,房屋拆了,回收鋼鐵,不重要的鐵路和城市設施也拆了,鋼鐵運輸回國內,城市裡也是實行糧食配給製,居民每天只能獲得少量糧食,連最基本的商業活動也停止,所以有著大量難民逃離。

  鬼子的本意是加強物資搜集,同時還能加重根據地的負擔,使得根據地物資缺乏,最後崩潰。

  但鬼子顯然低估了根據地的物資充裕度。

  原本這群倉促難民中大部分將很難存活,但是如今根據地什麽都不缺,糧食,多了去了,衣服被服,來自華僑的妮子布料和棉花使得原材料十足,只需要匯集一群人生產即可,這裡別的不多,人多,而且這個時期的農民家裡,誰沒有個擅長縫補的勞力。

  至於房屋,防水帆布和木材,搭建一個臨時屋子再簡單不過了。

  在這個戰爭年代,人們對貧苦的忍耐力大的驚人,在滿足了糧食,保暖和居住之後,根據地內的人們安靜祥和,大家都投入了家園的建設之中。

  參加民兵隊,燒磚建設房屋倉庫,開墾田地,手工紡織廠,修建公路,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隊長?”

  村外,一個巡邏的民兵看見自家隊長炮了過來,隊長可是從正規部隊退休的,因為之前肺部受過傷,前線長久的戰鬥和訓練他的身體無法適應,於是便退回擔當明兵隊長。

  一個民兵隊一百多人,一個有過參軍經歷的隊長。

  “集合”

  隊長吹響了集合號。

  這是全村勞力的集合號。

  很快,一百多號人趕了過來,這些都是民兵隊的,這些人中只有十幾支槍,但是三八大蓋,槍上還掛著刺刀,這倒不是槍支不夠,而是為了防止意外,只有優秀的,經過正規軍事培訓的人才能持槍。

  隨後,村子裡的勞力都趕了過來,他們有的人在開挖宅基地,有的在開渠挖水井,有的則是在燒製土磚,建設一個新的村落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大量工作,尤其是修建房屋。

  “都放下手裡的工作,去羅村運木材,咱們的房梁和支柱有著落了”

  隊長喜滋滋的說著。

  “全部都去”

  “那村裡的活··”

  說話的是一個漢子,四十多歲,他是選舉出來的村長。

  “先放著,反正大家都去,羅村距離這裡三十多公裡,帶上板車,咱們這一去一來要好幾天時間,記得帶點糧食,半路上咱們自己埋火做飯”

  隊長叮囑道。

  “好的”

  眾人回家準備去了。

  大約半小時之後,三百多個人,四十多亮板車便浩浩蕩蕩的朝羅村物資轉運點走去。因為拉車的牲口不夠,很多板車都是人力牽引的。

  眾人離開後,村子裡,一個受傷的人看著離開的眾人,嘴角抽了抽。

  他是和村裡的人一齊逃難過來的,是個日軍間諜,他的任務是打探內部情報,順便看能不能混進正規部隊。

  但是最近他看到的情況有些超乎他們預料。

  日本國內也是經歷過不少災難的,他也見過不少難民,但還從來沒見過這麽處理難民的。

  見面就是三套衣服,一套鐵質餐具,一床被褥,一個帳篷,外加五十公斤糧食····而且是按人頭算,每個人都有,小屁孩都有。

  帝國可是趕了上千萬難民過來啊!

  而且帝國每個月都要搜出搜刮數百萬噸糧食,他們那裡搞來的這麽多糧食?!!!
  難道民國人比帝國還要富裕?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