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鐵甲軍》第366章 土豆的妙用
  第366章 土豆的妙用

  離得老遠就聞到噴香的味道,巨大的鐵鍋上蓋著木頭蓋子,秦師爺拿起鍋蓋來一看,竟然是豬骨頭燉土豆,滿滿一大鍋。

  秦師爺拿大鐵鏟翻了翻,豬頭一鍋也就幾塊,但是土豆滿滿的。十幾口鍋都是這樣的,流民們拿著碗正準備吃飯呢。

  “弄虛作假,糊弄誰呢?”秦師爺不信。

  “那咱接著往下走,又不是這一個村。”柴林陪著秦師爺繼續走下去。

  下一個村就在三裡地外,這裡竟然吃的也是土豆燉豬骨頭。

  “這,這,這你哪裡來的這麽多土豆。”秦師爺好奇的問。

  “這你就不用管了,你來看看。”柴林掀開村裡堆積的土豆,成口袋的土豆,這一堆最少上萬斤之多。

  “每天早上一頓高粱粥,晚上一頓燉土豆。這夥食不好,但是絕對餓不死人。秦師爺來一碗嘗嘗。”

  柴林說著讓人盛了兩碗,自己一碗,秦師爺一碗。

  肉是真沒有,那豬骨頭就是借個味道,不過土豆燉的稀爛,入口即化,有油有鹽,非常可口。

  秦師爺愣住了,說:“市場上十文錢五斤的土豆,你拿來救濟災民,也就你舍得。”

  柴林打開一袋土豆,說:“我可沒那麽大方,這些土豆都是挖的時候受傷的,或者被蟲子咬的,多多少少有些小問題。市場價不過一文錢一斤,往外批發價就更低了一文錢二斤。”

  其實主要還是交通問題,除了水運,其他任何運輸都不適合土豆,這玩意價值低。而且這是養馬島出產的土豆,外銷的隻賣精品土豆,其他的都留著自己吃了,養馬島壯丁加上士兵七八萬人之多,每天的消耗都是天量,當然,秦師爺可不知道這個。

  秦師爺當晚也沒回去,就在流民臨時的村落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又看了看,見管理的井井有條這才放心了。

  秦師爺說:“柴莊主,我明白了。你這是又坑了糧商一把,你早早的就安排好用土豆救濟流民了,那些個糧商還打算賣高價賺錢,我看最後都得低價賣給你。”

  柴林說:“瞧你說的,也可以賣給府衙啊,馬上夏糧就下來了,我不信他們還能扛多久。”

  秦師爺搖搖頭:“府衙才不要,今年夏糧大豐收,還別說,你莊上造的那個大水車太厲害了,造福千萬家百姓。”

  “現在正是春蠶養殖的關鍵時刻,秦師爺要多加督促,務必做好蠶的養殖。”柴林說。

  秦師爺一頭黑線,說:“你是領導我是領導?”

  “你是,你是,我只是提提意見。”

  秦師爺走了,柴林留在這安頓流民。

  流民們的確吃的是土豆,養馬島五萬畝土豆豐收,陸續開挖,銷售是老大難,正如以前想的那樣,還是得靠自己吃。

  水軍六艘戰船不斷轉運,精品土豆運到登州港,滄州港。通過商隊的幾十條大小船隻進行分銷。沙船往南運到蘇杭附近銷售,蜈蚣船呢則通過黃河直達東平府、濟州府、東京進行銷售。當然也可以通過小清河,直奔濟南府進行銷售。

  北宋商業發達,在於自身國家人多,一個億左右的人口銷路還是很可觀的。滄州十三行又有完善的銷售網絡,今年這點產量是沒任何問題的。但是傷殘土豆就不行了,運輸中容易腐爛,只能自己吃了,好在人多,每天都是天量消耗,這就出現了流民吃土豆的情況。

  柴林向來不做賠本的生意,年輕力壯的,願意出去的,就去乘坐大船前往養馬島、枯葉島工作,這些地方工作給錢,剛開始每月二百銅錢,後續三百文左右還是有的。身體強壯,又不願意出去的,可以去修路,從定海港通往鋼鐵廠、通往水泥廠、通往柴家莊的路少說都是上百裡,都需要修路拓寬,原來的道路一直沒用大修過,只能並行兩輛馬車,而且坑窪還多。現在要求並行三輛馬車,而且路面要求用碎石頭和黃土混合的,下雨不泥濘。

  這工程量就大了去了。七萬流民,調去一萬出海了,剩下的三萬修路修橋。

  還有三萬基本就是婦女了,婦女也別想閑著,能乾活的都得勞動。

  不過做的都是輕松的活,種地。

  劉大花是典型的農村婦女,原本家裡還過得去,在太原城周邊有十畝地。

  小日子不富裕,還算可以。可是突然有一天,田虎起兵了,猛烈進攻太原城。

  村裡的人不是被殺死,就是被抓去做賊兵了。

  可憐劉大花的丈夫三十幾歲,正是壯年,被抓去攻城,死在了太原城下。

  但是這個問題,她不敢跟任何人說,只能說是丈夫被土匪殺了。

  劉大花帶著兩個十幾歲的孩子本能的逃走,三人臉上都抹著鍋底灰,打扮的要多狼狽有多狼狽。

  劉大花逃走的時候還早,所以很幸運,從鹿泉鎮坐上了逃往柴家莊的大騾車。

  傳說中,柴家莊是人間仙境,那裡有吃不完的糧食,吃不完的肉。還有專門雇傭女工的工坊,能混口吃的。

  就這麽劉大花就來到了柴家莊,情況還算可以,吃了半拉月的陳糧,就改吃從未吃過的土豆。

  今天早起吃過飯,突然來了兩個女兵,說:“劉大花。”

  “在呢。”

  女兵說話倒是挺和藹,問:“劉大花,登記牌上說你種過地?”

  “種過,種過。我家十幾畝地,在家常年種地。”劉大花連忙說。

  女兵看了看劉大花的兩個兒子,十三四歲了,也不小了。

  “這樣,拿著包袱行禮,帶上兩個孩子,一起去農場種地。莊主仁慈,給你們找個活路,乾點活,將來也好重新安家。”女兵說。

  就這樣,劉大花帶著兩個孩子,跟著一群人來到了一片陌生土地,這裡種地真奇怪,小紙杯子裡裝土,然後把種子種進去,自己帶著兩個兒子一天乾四個時辰左右。

  工頭說,這叫棉花,裝在紙杯子種是為了方便移栽。

  原來一日兩餐,也改變了,變成了一日三餐,一家三口人都換上了嶄新的單衣。

  劉大花算是見識了,柴家莊的種地方法和別處大不一樣。棉花苗子苗圃裡長到一拃高的時候,這個時候小麥就收割完畢了。

  健壯的大騾子耕開土地,起隴耕地,把地翻的非常柔軟。棉花苗子戴著紙杯子移栽過去,那紙杯子因為水肥的原因已經開始腐爛了,也不用管它。

  雖然工頭沒說,但是劉大花明白,這樣種植跟本就不用緩苗,直接生長了。

  棉花種好後,基本就沒什麽困難的活了,主要就是除草,然後開花後采摘了。

  這個時候工頭問劉大花,說:“從現在開始,大概也就是五六個月的時間。負責除草、采摘棉花和偶爾澆水,一畝地給二百文工錢,你願意接幾畝地?”

   開了本新書呂布不可能這麽猛三國類小說,喜歡看的過去支持一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