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鐵甲軍》第223章 李逵家的新房
  第223章 李逵家的新房

  柴林笑道:“你又不種地,沒想到你還認識西瓜啊,看這小苗子就知道是西瓜。”

  典正南說:“夏天吃西瓜之後,拉出來的長的小苗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就認識了西瓜小苗了。”

  “你這說的還真惡心。”解寶說。

  典正南不屑說:“這是我觀察細致。”

  “這西瓜苗別看這麽小,實際上春節前就開始培育了,用的馬糞土。三月底四月初就能吃到西瓜了,那個時候普通的西瓜的才是小苗呢。”柴林說。

  典正南充滿了期待,恐怕沒事的時候他得天天來看。

  柴林問:“李大嫂,管理大棚上有什麽困難嗎?”

  李大嫂說:“困難多了,我種菜二十多年,但是種大棚裡的菜是第一年,許多細節都是摸索著來的。每隔幾天我們這些種菜的都得聚在一起討論一下,好在有莊主提供的一些技術,不然跟本種不好。”

  柴林深以為然,看來要更加詳細的整理一些資料給老梁,不然這三百畝大棚要是失敗了影響自己的英明神武形象。

  二百多棟大棚,種植了西瓜黃瓜豆角辣椒白菜韭菜等價值高的蔬菜水果,這點面積銷售也不發愁,滄州本地都能賣個差不多,算是個實驗種植,效果好了秋天再擴大面積。

  每個大棚外面就是水渠,看樣子澆水也比較方便,蔬菜最需要的就是水了。

  老梁也在大棚忙活呢,見柴林來了,說:“莊主,有個問題需要解決,不知道莊主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噢,什麽問題。”柴林問。

  “莊主請隨我來。”

  老梁帶著柴林來到水渠的源頭,位於水庫旁邊,那裡架著三架龍骨水車,其中有兩個水車正在提水,水流源源不斷的進入到水渠中來。

  “是蔬菜大棚澆地有問題?”柴林問。

  老梁說:“蔬菜大棚這裡沒問題,就算是到了用水高峰期最多再安裝幾架水車也夠用了。有問題的在對面棉花地,棉花地那塊地勢比較高,距離水面有十多米,龍骨車沒辦法使用,手壓機出水量又小。”

  柴林說:“大河裡的水不是挺大啊,為什麽這裡的水那麽少。”

  老梁笑道:“莊主光忙著練兵了,現在正是小麥返青的時候,大家都在用這水庫裡的水。不少就怪了。”

  “走,咱們去大河看看。”

  一行人來到二裡地挖的大河,這條河長了有上百裡,河面寬三四米,水深也有半米左右,這水量就大了去。清澈的河水嘩嘩的向下流去,白白的浪費掉了。不過這河流夏季雨水太多,以柴家莊的實力也沒辦法修建那麽大一水庫。

  柴林問:“老梁,我看這條河也就灌溉河流兩側的田地,有什麽辦法灌溉更多的地方嗎?”

  老梁說:“咱們村的地在基本都分布在河流兩側,兩側地勢高,河流這地勢低。就算是是用龍骨車把水抬上去也沒辦法從水渠走遠。解決的辦法也不是沒有,就是從兩側架起來高水渠,這樣水自然能澆灌到咱們的土地了,可是水渠好修,水怎麽上去又是問題。”

  柴林看了兩邊地勢高了最多也就是十米,現在有磚頭,有水泥修個千把米長的水渠那不跟過家家一樣?
  “立刻修,測量繪圖設計,不能耽誤灌溉小麥。用木板水泥澆築成半圓形管道,紅磚做柱子架起來就行。”柴林說。

  幾裡地的水渠修下來花不了幾個銀子,外雇工匠除外也就是花個料錢。但是能澆灌柴家莊上萬畝的小麥。

  老梁說:“小麥多澆灌一遍畝產量能增加上百斤還多,水渠也好修,前幾年就設計了圖紙。不過修好了之後,如何把水弄到水渠裡,這個問題怎麽解決?用大水車嗎,這河水流動小,恐怕提不上來多少水。”

  所謂的大水車就是巨大摩天輪類似的水車,依靠水利驅動提水,不過柴家莊的這河流明顯的偏小了點,估計都帶不動。

  柴林說:“那麽大一架水車需要水流比較湍急的才行,咱們就不考慮了。使用鍋駝機帶動水泵抽到水渠裡,老梁盡快安排修建水渠吧。至於抽水的事情我來解決。”

  老梁說:“好的,沒問題,我來督造,用不了多少人工。我打算水渠用木料直接做水渠吧,做好了直接架起到立柱上,水渠裡的水到達兩側最高點的時候,流下來進入地面水渠裡,這才開始澆地。”

  “好,那你弄吧,有什麽問題隨時找我。”柴林說。

  北宋時期各種水車技術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數十種木製水車、龍骨車,有依靠人力的、畜力的、水力的。一般的土地還是能得到灌溉的,但是遇到地勢不平坦或者河道比較深就不好辦了。柴林製造的鍋駝機有效解決了這一灌溉問題,能讓糧食大大增產。

  柴林問老梁,說:“製造各種水車賣怎麽樣,咱們木工坊的工具先進,流程化生產,感覺好像不錯。”

  老梁說:“做生意我不懂,不過種地最離不開的就是水了,這幾年北方不是旱就是澇。尤其是春旱年年有,咱們的手壓井不是賣的挺好。如果說價格高的還是大水車賺錢,兩三丈高的水車一台就得幾十上百兩銀子,一般的木匠也做不了,莊主可以做大水車銷售。”

  柴林深以為然,當即通知木工坊生產大水車,大水車是農耕時代水力機械的傑出代表,它使用水流自身的力量驅動,源源不斷的把水流入水渠裡,進入到千家萬戶的農田裡。

  再說上千裡外的沂水縣百丈村,李逵在家過了史上最舒坦的一個年,家裡要吃有吃,要喝有喝。

  正月初六,放過鞭炮,自己和老娘住的三間泥胚草房就被推倒了。十幾名前後院的鄰居開始清理地基,重新用青石修建地基,普通的房舍地基都很淺,建起來也比較快,基本兩天就搞定了。

  李達是大師傅級別的,負責指揮。李逵身強體壯,不過這活還真不會乾,也就是做個小工。李逵娘負責燒水做飯,給建房子的人準備吃喝。

  李達媳婦就更忙了,每天天一亮就拿著鋤頭去地裡了,在田邊地頭尋找野生金銀花樹小苗子,先用剪刀修剪,然後用鋤頭挖出來。

  一天忙到晚也就能挖百十棵苗子,小苗不大,也就是手指粗細,根系發達,種上當年就能開花。不過好在一畝金銀花用不了多少苗子,五百來棵就足夠了。

  傍晚時候,李達媳婦回來,說:“連挖了三天了,才弄了不到三百棵,才種了半畝多地。”

  李達說:“你也不用著急,先種兩畝實驗一下,合適的話咱們再大面積種。”

  北宋時期金銀花作為藥材已經大量使用,但是多半還是采摘山上自然生長的為主,產量低,還麻煩。

  李達媳婦說:“看著漫山遍野都是,但是真正挖起來太難了,都在亂石縫隙裡,一天到晚挖不了百十棵。”

  李達想想了,說:“我感覺好像漏掉了啥,你稍等,我拿那天記錄的本子看看。”

  李達翻出自己的本子來,一拍腦袋,恍然大悟,道:“柴大官人說了,金銀花可以插條育苗,修剪一拃長的枝條,把地整理好,插條,保持土地濕潤,二十天左右就可以生根。”

  李逵在旁邊插話說:“哥,感覺你都魔怔了,什麽都是柴大官人說,柴大官人說,這柴大官人真有這麽神?俺鐵牛不信一根枝條插土地裡就長根?”

  李達說:“鐵牛,你要有良心,柴大官人給了咱上百兩銀子,就為了騙咱們嗎?”

  “俺不是那個意思,就是好奇,不信枝條能長成樹苗。”鐵牛說。

  李達說:“我想起來了,柴大官人走的第二天,我就在花盆裡插了幾根枝條,現在花盆在灶房裡,你去把花盆搬來看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