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鐵甲軍》第377章 遼兵南下
  第377章 遼兵南下
  蘇知府走後沒多久就進入了初秋。

  今年是難得的豐收年,高粱羞紅了臉,谷子壓彎了腰,稻穗沉甸甸。各縣進入搶收模式,為何要用搶收呢,是因為糧食成熟後危害特別大。各種鳥鋪天蓋地的,每天糟蹋糧食。尤其是麻雀飛在谷子地上,烏雲一樣。

  這段時間,府衙、縣衙不安排任何的勞役,全力收秋,柴林也沒任何的動作。

  府衙裡,秦師爺笑眯眯的看著柴林,說:“柴莊主,現在只有你我二人,有什麽事情該說了吧。”

  “就知道瞞不過你老狐狸,蘇大人出身名門,年少得志,又是家大業大。從本質上說,他對我還有知遇之恩,無論如何都不能害了他,所以讓他去了洛陽。”柴林說。

  秦師爺歎了口氣,說:“嗨,世間事哪有對錯。功名利祿,轉眼就空。大宋百年基業,終究是偏暗一隅,和那漢唐沒法比的,天下一亂沒個幾十年是別想消停了,不知道你是怎麽想的。”

  “怎麽想先朝後放,火燒眉毛先顧眼前了。遼國以兀顏光為元帥,阿裡奇為先鋒,十萬大軍不日即將南下打草谷了。”柴林說。

  秦師爺正喝茶呢,手裡的茶杯啪嗒掉地上了,摔了個粉碎。

  “此事當真?”秦師爺說。

  “千真萬確,快的話二十天,慢的話一個月遼國大軍就到了。不過不用太擔心,遼國這是疲憊之軍,跟金國打仗吃了大虧,過來也不是為了佔地盤,無非就是錢糧。咱們要做的就是把滄州守的跟鐵桶一樣。”柴林。

  “這消息就算傳遞給朝廷也未必有人肯信,就算信了也未必有人在乎,就看河間府和冀州府、深州府邊軍如何了,如果他們戰力不錯,禦敵於國門。如若不然,遼國大兵能揮軍之下大名府。咱們滄州問題就大了,牛總兵吃飯的用,將熊熊一個,兵熊熊一窩,他又不會把兵權交出了,你有什麽打算。”秦師爺說。

  “什麽打算,滄州剛剛開始發展,斷然不能遭到破壞。所以這總兵必須是個能打之人,牛總兵就看他上路不上路了。”柴林說。

  第二天上午,滄州城北廂軍大營,三千余廂軍士兵正鬧心呢,最近軍餉三月沒發了。一個月五百文大錢還拖欠,真讓人受不了。

  守門士兵發來了一隊人馬,浩浩蕩蕩,帶隊的倒是挺熟悉,滄州鄉兵柴團練。

  一身重甲整整齊齊,身後是無邊無際的騎兵。

  “什麽人,嚴禁入內。”士兵還沒喊完,一支羽箭嗖的一下釘在了頭頂帽子上面,嚇的把下半句話給吞回去了。

  營門大開,騎兵魚貫而入,當先是一千兩百名重騎兵,騎著高頭大馬,人馬具披甲,手裡拿著長矛,背上掛著弓箭,腰間配著馬刀。一個個冷氣森森,堪比西夏的鐵鷂子。

  緊隨其後的是兩千騎兵,騎著是矮小的草原馬。但是也是人人有皮甲,手裡拿著弓箭,腰間挎著馬刀。

  殿後的是一千名重甲橫刀營,一個個士兵牛高馬大的,一身重甲,這步人甲少說重了也有三四十斤,力量小的都穿不了。手裡拿著一米半長的鋒利橫刀,腰間還掛著大斧頭。

  柴林今天也是下本錢了,把林衝、孫安兩個重騎兵營、龐萬春一個輕騎營、武松一個重步兵營都給調過來了。

  “集合。”

  柴林一聲令下,整個廂軍炸營了,這是什麽情況?鄉兵來指揮廂軍了,這不是亂套了嗎?

  形勢比人強,還是要乖乖聽話才好。

  高台之上,柴林一抖任命書說:“遼國大兵壓境,現在進入戰時狀態。即日起,我這個滄州團練使就成了滄州總兵了。原牛總兵因為貪墨軍餉,對抗搜查已經停職了。”

  “我們要見牛總兵。”牛總兵的親信們說。

  這其中有十幾個是牛總兵的親戚連襟等等,沾親帶故的。

  柴林說:“給你們個機會,放下兵器鎧甲,回家收拾金銀細軟,回家養老去吧。”

  “你說回就回啊,你算什麽東西,我們要見牛總兵。”這十幾個人還挺硬,人有時候就這樣,腦袋短路了。

  非常時期就得用非常手段,典正南帶領數十名親兵就上去了,一個個拿皮繩給捆住了。

  柴林問:“軍法官何在?”

  “在。”軍法官站了出來。

  柴林問:“戰時不聽號令,辱罵將領者如何處置?”

  “按律當斬。”

  柴林一揮手,道:“推出轅門砍了。”

  拿著鬼頭刀的刀斧手早準備好了,就等有人不服,沒一會兒回來複命。

  三千廂軍一個個目瞪口呆,這新總兵可真狠啊。

  柴林問:“他們已經去見牛總兵了,還有誰想去見牛總兵的站出來。”

  柴林連問三遍,無人應答,現在想來牛總兵恐怕已經上路了。

  柴林說:“鄉兵也好,廂軍也好,都是滄州父老,喝著同一條河的水長大的。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故鄉水。從即日,再也不分鄉兵、廂軍,統一整編為滄州軍,給你們一炷香的時間考慮,不願意繼續當兵的留下兵器鎧甲自行離開。願意留下的,今日全部補發三個月餉銀,另外每人獎勵一畝地。點香。”

  劉壯拿過一根短香點燃,大概也就半個小時,沒有任何一個人離開,整個校場上除了馬呼吸的聲音,再沒有其他的聲音。不是沒有人想離開,而是不敢。

  黑壓壓的數千軍隊站那裡呢,尤其是一千二百名重騎兵,一個個只露著眼睛。

  時間到了,柴林說:“好,很好。大家都是好樣的,從現在起就是我同生共死的兄弟了。來人,發錢,發地契。”

  三千名廂軍暫時收繳了武器,排隊領錢,每個人都是補上了原來欠的三個月的錢,而且是按照八百文發的。另外還有一畝地契,雖然不知道這個地在哪裡。但是長官說了,這地每年一百文的收益,能祖祖輩輩的傳下去。手印一按,地契一領那就是滄州軍了。

  騾子大車拉著數十頭生豬進軍營,高粱燒酒成壇子的搬進來,犒賞三軍。

  夥食大大的改善,比原來的生活條件上了一個檔次。對於普通小兵來說改編是很好的事情,只有原來牛總兵的親信不樂意。

  林衝、孫安帶領一千二百名重騎兵撤離。龐萬春帶領兩千名輕騎兵去在旁邊另立大營,武松帶領橫刀營全面接管廂軍。

  廂軍這幾年也沒什麽進步,反而損兵折將的。

  三千廂軍共計騎兵五百人,步軍兩千五。到橫刀營全盤接收兩千五百名步兵,五百名輕騎兵則調入龐萬春的輕騎營。

   月初了,求月票,推薦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