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大宋鐵甲軍》第299章 火炮牽引
  第299章 火炮牽引
  這壯丁跑了一大圈才找到的柴林,原以為柴林在鄉兵營,結果柴林在運輸隊看劉唐組建的新兵營訓練騾子呢。

  劉唐這一營新兵要求比較怪,除了正常的軍事訓練之外,還要求熟練使用騾子,因為火炮牽引離不開騾子。

  以一百毫米口徑火炮為例,金屬工廠加工出來的鋼炮只有四百斤就能滿足強度需求,但是如果是鋼鐵廠用熟鐵鑄造出來的那就需要八百的重量,一百五十毫米口徑的就要一千五百斤重。將來大量生產的話全靠金屬工廠肯定不現實,還得需要工匠大量鑄造。八百來斤、一千五百斤的火炮加上車架子就會更重,單單依靠人力來牽引炮車變的不現實,所以必須用騾子,這就是劉唐他們這營訓練使用騾子的原因。

  平常因為用不到火炮,而且現如今的柴家莊每天人來人往的,人口流動性非常的巨大,所以火炮全部調運到了船上和島嶼。火炮營訓練就先從趕騾子開始,先把騾子弄明白了,再去島嶼上訓練火炮。

  輜重營裡年紀偏大,大部分都是趕騾子的好手,剛好一對一訓練。

  為了節省騾子體力,訓練場裡訓練了之後就是上路訓練了,剛好每天大量的新鮮蔬菜需要運輸到滄州城銷售,每個師傅帶一名徒弟從路上實習。

  劉唐學的還是比較快的,畢竟農村孩子,打小見過,沒幾天就能勉強趕騾車了,只是距離得心應手還早著呢。

  有的新兵著急的一頭汗,騾子不聽話,不讓上套,罵道:“這騾子不行,是個生騾子。”

  柴剛笑道:“不是騾子不行,你是方法不對,你看好了。”

  柴剛一上手,騾子乖乖的聽從口令,完全不用費什麽勁。

  火炮營當然也不會全部都培訓趕騾子,一門火炮需要六人,除了炮車上攜帶的實心鐵蛋外,另外還得攜帶大量的散彈、鐵蛋等物資,另外還需要配備騾子馱運,火炮這種武器可是很耗費金錢物資的。

  典正南看得直搖頭:“沒想到騾車還那麽麻煩,哥哥,我記得你答應給我培育的汗血寶騾子什麽時候能騎?”

  柴林說:“你記性真好啊,到現在還沒忘記汗血寶騾那事。那匹汗血寶馬配了六頭身形巨大的母驢,已經七八個月了,生下來還得慢慢長大,想騎上還得兩年以後了,慢慢等吧。”

  典正南撓撓頭,這個汗血寶騾還真麻煩,還得慢慢等啊。汗血寶馬配毛驢,這也是獨一份了。

  一個壯丁騎著騾子快速跑了過來,說:“莊主,玉米熟了,老梁叔請你過去。”

  柴林聽了很高興,說:“好,你先回去,我馬上就到。”

  壯丁回去了,柴剛搓搓手說:“莊主說有了玉米就能徹底解決騾馬的飼料問題了,我也想去看看。”

  “好,劉唐,接著訓練,但是不要著急,趕騾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練成的事情。”柴林說。

  劉唐道:“是,哥哥放心,一定練好了。”

  說起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實際上是磊個雞窩先刨槽,一切都得從最基本的練起,哪有什麽天才,只是別人努力的時候你沒看見。

  柴林、柴剛等人到達春玉米地的時候,柴安、老梁、還有村裡十幾名老人都到了。

  老梁已經剝開了幾個玉米,發現都已經差不多了。

  柴林看了看,笑道:“熟了,完全可以收獲。”糧食熟了就得收獲,不容鳥吃蟲吃,消耗驚人,有個詞叫做搶收搶種。

  柴林說著砍了一株玉米秸稈拿給旁邊的大黑馬,大黑馬哢哢的就給吃了,葉子鮮嫩好吃,秸稈也好吃。

  “新鮮的秸稈含水量太大,騾馬吃了容易拉肚子,再說這個季節到處都是草。玉米秸稈要曬幹了保存留著過冬喂騾馬。”柴林說。

  老梁說:“咱們收了測測產量?”

  “好,隻保留大棒,低於四兩的小棒子算作次品不能留種,另外保存,今天先收一畝地的吧。”柴林說。

  地頭上準備了三杯薄酒,致敬豐收,然後大家一起動手開始收獲玉米。

  人多好乾活,就連柴安、及其莊中的老人都忍不住去掰玉米。

  每株玉米基本上收兩個大棒子,一畝地共計收了七千個棒子,還有一千多小棒子因為不飽滿,被排除在外。

  就在大家乾活的時候,柴林安莊丁先煮上幾鍋發育不良的小玉米棒子,都是些次品。架起了幾口大鍋,煮了二三百根。大火熬煮,幾十人收了一畝玉米的時間已經煮好了。

  “來來來,都來吃一根,嘗嘗怎麽樣。”柴林招呼大家吃玉米棒子,這味道鮮美有點甜,很好吃。大家每人一根,吃的讚口不絕,味道果然好。

  大家看著地頭上的數千斤的玉米棒子,年輕壯丁還沒啥感覺,上年紀的老者激動的手都發抖啊。

  一位老者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的,說:“這玉米太好了,產量真高啊。我年輕的時候要是有這東西,兄弟幾個也不至於都餓死了。”玉米比不得小米、大米,只能算是粗糧,但是粗糧一樣能充饑,能讓人吃飽肚子,算得上極好的作物。

  而且玉米是馬牛羊豬狗雞鴨等等特別喜歡吃的東西,農戶家中但凡日子過得去的總得養點牲口,家境厚實的養騾馬毛驢,家境差的養點豬羊,主要因為這年月沒有化肥,種地必須用農家肥,農家肥就得依靠牲口。

  玉米棒子打包稱重,最後累計出來一個數字,四千六百斤,這還沒算千把根的次品。

  老梁說完這數字大家都驚呆了,什麽概念,這也太猛了吧。

  柴林說:“大家別激動,現在只是鮮品,需要剝皮之後曬乾脫粒才能測產量,多了估計沒有多少,一畝千把斤還是有的。玉米的好處就是從秸稈到玉米芯、玉米統統都有用,沒有浪費的地方。大家也都看到了玉米外面剝下來的皮、騾子非常的喜歡吃。”

  老梁主持收獲測產量,為了公證起見特地選了村裡五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全程監督。而且現在還是七月下旬,收獲了玉米之後立刻把地耕出來,可以播種一次胡蘿卜。

  正常情況下一畝好地小麥、玉米一年剛好收獲兩次,如果單說吃糧,一畝地就足夠了。

  圍觀的莊丁都驚呆了,越想越有盼頭,畝產量提高了,一畝地相當於三畝地,農民的好日子來了。

  有個莊丁說:“咱們莊主簡直就是農神啊,為我們帶來了這麽好的糧食,大家謝謝莊主。”

  呼啦拜倒一片,柴林連忙說:“都起來,都起來,不用那麽客氣。種子我給大家引過來了,能不能種好,還得靠大家多學習,畢竟新作物和以前的糧食種植方法不一樣。”

   月底,有月票的朋友投幾個過來,謝謝。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