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春天到了,很多地方都開始要抽丁,要麽挖渠開溝,要麽是修些工事,比如城牆,或者公家的建築,這些都是免費出工,根本就沒有工錢的。
而且據說吃住的條件都不好,且吃是不管的,都是各人自己帶乾糧,晚上就睡在窩棚一樣的地方。
一般去個十天半個月,當然,這裡還有個額外的開恩,那就是你可以拿出錢來抵了徭役。
所以說,平民生活不易,雜役這麽多的,如果不想去,就得拿錢。富戶是不在乎這三瓜兩棗的,可是平民們,這過日子都很費勁兒,拿出錢來,更是沒有啊。
於是一般都是出人也不出錢的,出也出不起。
聽到這敲鑼打鼓的聲音,內心深處就有些不樂意。
但是不樂意又能怎樣,還不是得去,除非你想去坐牢。
不到半個時辰,大柳樹下村民都到齊了,每家都有代表,裡正秦德才正站在那石磨的石凳上,扯開了嗓子,傳達了今天集會的中心意思,春天到了,縣太爺要為民修堤壩,所以各村各戶都要出人出力。
按照戶籍,那是每家都要出一個壯年男丁的,要是不想出,可以出錢,一戶需要出半兩銀子,也就是五百錢。
五百錢,夠莊戶人家省著用半年的,更有甚者,是一年都用的上。所以大部分人都準備出人,也不會出錢。
杜家這邊,也在商量到底是出人還是出錢,杜有賢說道:“我去。”家裡又不是沒有男丁,這就是家裡男人多的好處。
他們家也不是錢多的沒有處使了,直接拿錢出來,有人的時候,還是想著出人的,高氏心裡擔心自己的丈夫,但是丈夫說了,她也不能說不讓他去。
杜有德和杜有全都搶著說自己去,三哥已經娶親了,還是他們去的好。
齊氏要留著錢有別的用處,何況,這去服徭役也不是什麽危險的事兒,出人也好,杜老爺子只是聽著,這事兒,他不做決定,反正家裡的許多事兒,都是齊氏拍板的,齊氏說道:“都別爭了,這次就讓老四去,你們多準備些乾糧,給老四帶過去。”
齊氏一發話,別人都沒有話了,去了人,都能省五百文錢,算起來還是挺劃算的。
商量完了,杜老爺子晚上就喝了幾杯酒,這一喝酒,話就多了起來,“我說怎滴,咱們家就該出個讀書人那,這有了功名,咱家也不用服徭役了,你們都不聽我的,都不聽我的!”
齊氏對兒孫們說道:“別聽老頭子的,他這是喝酒喝醉了!”啥功名,這每年要讀書的錢都夠他們交那麽多的徭役錢了,而且這些錢還不一定能考個秀才回來,等於是銀子打水漂了,齊氏就聽不得這什麽考功名。
因為自己的男人考功名,以前受了那張氏多少白眼啊,現在眼看著日子越過越好了,怎麽還能朝那歪路上走呢?
供養一個讀書人,最後會把人都搞的離心的。
就說現在家裡就大郎和二郎,都是老大家的,一直供著,以後老三老四和老五他們,娶了媳婦,這媳婦以後也不可以一直供著別人的兒子讀書吧,所以齊氏是不會同意的。
胡氏說道:“娘,我說句話,您別生氣,要是我們用自己的私房錢供著大郎二郎去上學堂呢,這樣可以吧。”
杜老爺子立刻說道:“好,老大媳婦說的不錯,就該有這樣的想法!就該去讀書去!”
不用公中的錢,這方法倒是好,齊氏卻覺得這是異想天開,他們的私房錢能有多少?到時候真要去考試什麽的,那就是在燒錢,所以也不在乎的說道:“好啊,只要你們有這個本事,我是不會攔著你們的!”
胡氏一聽這話就高興,好多年來,婆婆都沒有開口子,今天竟然開口子了,真是值得慶祝啊。
“不過我說好了,到時候你們要到我這裡拿錢,我是一個子兒也不給的。”她還要管著全家的吃吃喝喝呢。
“娘,那是絕對的!”胡氏也保證,以後兒子讀書的錢,絕對不用到公中的。
這樣一來,也避免了,以後兄弟們為了這事兒而鬧不平,畢竟誰家也沒有一起供養一房的人讀書的道理,這可是齊氏的切身經驗,當初的公公婆婆為了供自家的男人讀書,可是讓大房都恨得牙癢癢的。
她可不希望自己的兒女以後也那樣,有本事自己去供孩子去,她沒有二話。
杜榆聽了這個話,也高興起來,大哥和二哥有了讀書的機會,那麽是不是要開始想著怎麽賺私房錢呢?
他們這邊,爹的工錢是要給家裡人的,剩下的那些跟紅利一樣的,也沒有多少。
娘做針線活,也都是幾文十幾文的賺頭,且還費眼睛,這樣一想,還真的沒有什麽特別能賺錢的事兒啊。
不過既然已經有了希望,杜榆自己都覺得鬥志昂揚啊。
不管怎麽說,讀書人還是受到別人的尊重的,雖然不知道以後到底能不能有功名,可是連試一試都不去做,那麽以後肯定會後悔的。
就胡氏來說,她肯定希望兒子們能在讀書上有出息,哪怕是考個秀才,對家裡人以後不知道有多大的幫助,免了賦稅,這就是很大的福利了,更不用說,秀才受人尊重,見到官差也不會下跪,就是在村裡,也很能抬高頭了。
她也是給了自己時間年限,當然,如果家裡過的越來越好,也不介意一直供著兒子們讀書了。以前公公那樣,都是窮給鬧得,要是地主家,誰會因為那麽一點兒錢,就鬧得雞飛狗跳?
不說胡氏,就是高氏也心裡暗暗高興,因為她也想讓自己以後的孩子能上學堂讀書,讀書人在普通人眼裡,那就是高人一等的。
這樣一來,家裡人賺錢的熱情都高漲,這也是齊氏以前沒有想到的。
這邊說定了讓杜有德去服徭役,也跟鎮上的杜有忠都交代了,家裡的女人們都趕著給杜有德做乾糧。這邊的乾糧主要都是那種硬硬的厚厚的餅子,又抗餓又不容易壞。
但是呢,卻不怎麽好吃,不喝水,咽下去就有些困難。
修堤壩的地方是免費提供開水的,在帶了二十個大餅子,還有鋪蓋卷和衣服的杜有德,跟著村裡的人一起去了。
沒有看到杜有良,原來他們家就他一個成年男丁,這次是拿了五百錢抵了徭役的,自然是沒有跟著一起去。
村裡的一些女人,見到這個情況,和劉氏走動的就勤快多了,其中就有一個荷花的娘。
荷花娘也是聽了她婆婆的意思,要跟劉氏搞好關系的,因為聽說杜柳在秦員外家過的順風順水,這就打起了小九九。
上次楊牙婆選丫鬟,荷花的奶奶也是送了一個孫女過來,但是卻沒有被選上,回去了很是把孫女給打了一頓,這才不到半年,就想著通過劉氏給杜柳說說好話,把她家的孫女給送到秦家去,“哪怕就是掃地也成啊。”荷花的奶奶這樣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