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紅樓之黛玉》第239章 出征
  第239章 出征
  禦書房東暖閣內爭執不休的時候,被皇帝召回的莫軒,此時正親自持劍守衛在門外。除此之外,距離東暖閣最近的禁衛也距離二十步開外。若說二十步開外的禁衛軍聽不清東暖閣內究竟在爭論何事,那麽站在東暖閣門前的莫軒無疑是聽得極為清楚的。

  當皇帝開口問道:“大學士有何看法?”時,莫軒的心都揪緊了,畢竟黃季雲只是文臣而非武將!

  然而莫軒終歸是小瞧了黃季雲,他不僅僅是大學士,還是被皇帝引為知己,遊歷過天下的人,遂看似放蕩不羈,卻也是心懷天下蒼生之人。否則,當年他便不會為了扶持當今皇帝,而辭官遊歷天下結交能人飽學之士。

  黃季雲手持朝笏,躬身行禮道:“先輩曾言: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因而創造一個強大時代的神話。今日,吾等亦可為天/朝之強盛,百姓之歸心,亮出兵戈,征討來犯之強奴!請聖上下旨!”黃季雲說完,便一躬到底。

  朝堂上之前還爭論不休之人,此刻都靜了下來,無論何等心思,此刻都閉口不言,靜待皇帝定論。而莫軒在門外聽得是熱血沸騰。

  皇帝看向黃季雲的目光,略帶笑意,卻並未表明態度,而是威嚴的掃視了在座的幾個文武大臣,今日能被召來的,大都是在朝堂上有一定影響力的,皇帝需要看看他們的態度。

  撫遠將軍一系的不必說此刻自然是欣喜若狂,一個個飽含期待的望著皇帝,而兵部尚書一系的,此刻有人在細細觀察皇帝的神色,揣摩聖心;有人在低頭沉思對策;只有兵部尚書本人,略一思索,躬身行禮道:“臣愚鈍,求聖上責罰!”

  很顯然,能做到兵部尚書的,都沒有傻子,與其說方才是黃季雲在發言,不如說黃季雲便是聖上的出聲筒。這,就是聖上的意思!隨著兵部尚書表態,一時間除了少數幾個皇帝還是四王爺時候的老部下,都紛紛表示讚同,請求皇帝下旨出兵。

  而皇帝此時卻仍舊不急於表態,而是看向了站在一旁一直不說話的,戶部尚書,這也是皇帝當年的老部下。

  戶部尚書沉吟片刻後出列道:“戶部今年除去各地撥款,若無其他意外,是能有結余的,來年朝廷便可新修水利,然這筆結余,並不足以支撐西北戰爭。且一旦南邊兒未平,西北再啟戰端,只怕國庫……再度空虛!”戶部尚書說完,也是一躬到底。

  如此一來,竟是再次僵持不下。但此時乃是文臣武將之間的對持。黃季雲明白,這,才是皇帝要的。文臣武將聯手,怕是那個皇帝心中都會不安吧?
  可莫軒沒想這麽多,在門外先是熱血沸騰,而後激情澎湃,可誰知戶部尚書,竟然一盆冷水給他澆了下來。莫軒很想進去也發表兩句意見,可他到底沒有衝動,他明白,他還沒有那個資格,站在裡邊議話。

  誰也沒料到,裡面的爭論最終是由七王爺義親王站出來結束的。一直沉默不語的義親王,忽然出來請戰,別說文武官員,便是皇帝也沒想到,但皇帝終於露出了,今天傳召這些文武大臣進宮議事,以來的第一個笑容。

  皇帝的眼中是欣慰,是肯定,也是鼓勵。皇帝自然是想要出兵平亂,抵禦外敵的。但是這個由誰領兵,卻是個關鍵,若沒有合適的人選,皇帝是情願和稀泥的。畢竟西北不比南邊兒,至少在皇帝心中這兩地是不一樣的。

  至少南邊兒,隔著的還有大海,能攻打過來的人手有限,而少量的人員進入天/朝大陸,對於整個朝廷而言,實在是微不足道,並不能動搖國之根本,或者說並不能影響皇權。而西北則會完全不一樣,很可能便是大批的外族入侵中原,掀起處處戰火。

  七王爺義親王自然是皇帝極為放心的人選,他肯主動站出來請命,皇帝自然是高興的,許多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了。

  聽到東暖閣內最終決定出兵西北,莫軒是激動的。在大臣們紛紛領命而去之後,莫軒便安奈不住心中的激動,第一時間去求見了皇帝。

  皇帝看著激動地一臉漲紅的莫軒,很是有些頭痛。說起來莫軒是皇帝看著長大的子侄,心中自然是信任的,也是有意栽培的。畢竟莫軒與承恩公府的關系,可謂人盡皆知。如此便不必擔心因為莫軒的關系,壯大後族,將來節製皇權。

  而且莫軒並非皇室宗親,故而不必擔心他打著皇權的注意。然而,莫軒到底才十八九歲,不足弱冠。且並無戰爭經歷,叫皇帝如何放心?莫軒可是他給兒子培養的肱骨之臣!

  一時間皇帝皺著眉頭看著莫軒猶豫不決,但莫軒似乎是鐵了心似得,長跪不起,低著頭也不去看皇帝的神色,這倒是弄的皇帝很是哭笑不得。

  最終莫軒還是第一次走了皇后路線,甚至走了皇子路線,求得了一個先鋒小將的機會。皇帝命他,跟在七王爺義親王身邊兒,五日後隨大軍出征。

  莫軒雖說忙於此事,卻沒有忘記林如海的忌日,第二日一早城門剛開,莫軒便策馬出城去了黛玉的莊子。巧的是,除了迎春與雲保州,因為避諱未曾過來,別的人竟都與昨日一般,一個不少一個不差。

  而黃季雲顯然忙於出征之事,很晚才過來。從皇帝哪裡得知莫軒即將出征,黃季雲很是擔憂。畢竟他大致猜著了,皇帝對黛玉的打算,甚至從黃季雲的角度而言,他是不讚同的。故而對於莫軒主動要求出征,黃季雲更是極為不滿。

  可莫軒的話卻讓黃季雲忽然間第一次覺得,皇帝或許也是真心愛護黛玉的,想到這兒,黃季雲甚至有了一瞬間的恍惚,只聽莫軒羞澀地說到:“我總得靠自己掙回個前程不是?總不能一直呆在禁衛軍啊。呵呵。”

  黃季雲見此也不好再多說什麽,有想法肯上進,總比靠著祖萌混日子強吧?隻得點點頭道:“注意自身安全,我們都等著你,早日得勝凱旋!”

  莫軒咧嘴一笑,拜祭過林如海後,便匆忙回城準備出征了。他不知道的是,他與黃季雲的說話,被鴻時聽了個完整,那時候鴻時就站在不遠處的轉角,只是二人都沒想到在黛玉的莊子裡還能有人聽牆角,再者也不是什麽機密之事,遂並未防備。

  鴻時看著莫軒遠去的背影,心底暗笑道:這還真是天助我也!連最有力的競爭對手都走了……想到這兒,鴻時恨不得哈哈大笑,可惜,這裡是黛玉的莊子,是林家的地盤。

  待晚上眾人祭拜過林如海之後,方紛紛離去,鴻時回到王府,帶著一股子興奮勁去了侯側妃的院子,說起莫軒即將出征之事。侯側妃卻並非如鴻時想象般的興奮,而是冷笑道:“可打聽到他是和誰一塊兒出征?”

  鴻時一愣,瞬間明白了侯側妃的意思,臉色也不由陰沉了下來,想了想才說道:“不管是隨誰一塊兒出征,隻一點,那林丫頭即將出孝,母妃動作得快點兒,必須趕在班師回朝前將此事定下來。不說別的,光是那黃季雲,便是不小的助力。”

  侯側妃見鴻時已有主張,遂點了點頭,拉了鴻時挨著自己坐下,笑道:“既然我時兒心中有思量,那母妃配合你便是,想來不過是個義女,王爺也不會為了這點子事兒駁了我的面子,再說時兒還是明媒正娶,已是給了她天大的臉面了!”鴻時聽侯側妃如此保證,自然是志得意滿。

  而此時武郡王妃也得知莫軒要隨軍出征西北的事兒了,可因著此事乃是皇后娘娘為莫軒爭取的,她也不好多說什麽,不過是多叮囑幾句,為他打點行裝罷了。

  出征前,莫軒還是回了承恩公府,雖然承恩公並不待見這個兒子,可好歹是自己親兒子,且極受聖上看待,故而承恩公也還是在書房與他交代了好半天,才打發了出去。

  承恩公夫人卻並非如此,雖然她兒子不喜歡莫軒,但她對莫軒還是很親切的,至少表面上是這樣。她兒子莫昂與前夫人長子莫安交好,她自己則拉攏莫軒,雖然效果並不如他兒子的好。

  此時莫軒說要出征,她極力表現出一副慈母的模樣,替莫軒準備這兒,準備哪兒,看得莫安很是不滿,卻又不能說什麽,但心中的怒火,卻在暗暗燃燒。

  莫軒在承恩公府呆了一天,第二天便又去了武郡王府。當然,也就是回去歇息而已,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兵部或者義親王府的。

  鴻時自然將這一切看在眼中,心底暗自期盼著莫軒早日離去,直到出發前一天,卻發生了一件令鴻時大為震怒之事。

  莫軒竟然在出發前一天領著一隻籠子去了城外,具盯著黛玉莊子的眼線來報,莫軒去的,便是黛玉的莊子。而黛玉莊子上那個叫林德的管事,竟然放莫軒進去了!鴻時心中暗自盤算著:等將來看爺不廢了你這狗奴才!

  鴻時卻不知,莫軒拎去的並非什麽籠子,而是一隻鸚鵡架子,還有一隻鸚鵡,乃是拜托黛玉代為照料的。

  而黛玉讓林德請莫軒進莊,乃是因為得知莫軒將去西北,算著日子,西北已經開始降雪,至少這個冬天,莫軒他們是要呆在西北了,遂讓林德請了莫軒進莊,好交代他兩件事兒。

  沒有請莫軒前去花園,而是黛玉親自來了前院兒,將手中兩張圖紙交予了莫軒,見莫軒一臉的疑惑,黛玉笑著解釋道:“這兩張圖紙,分別是雪橇的構造圖與整體圖。”

  說完黛玉笑道:“聽師傅說七王爺領軍前往西北抵禦外敵,玉兒不能上戰場殺敵,卻也想盡一點綿薄之力。這雪橇在雪地裡拉貨或者運人,都是極為便捷的,或許能用上也不可知,莫哥哥若是答應帶上,玉兒便替你照顧那隻鸚鵡,你說可好?”

  莫軒聽完眼睛便是一亮,對於黛玉的各種圖紙,莫軒偶然間也是得知了的,可那些都是用於海防水軍的,莫軒也沒想過,黛玉竟然還能拿出利於西北雪地的圖紙,遂大為高興的道:“那便說定了!說來倒是我佔了你便宜。”

  莫軒吃完一盞茶便急忙告辭,他必須趕在出發前,將這圖紙呈與聖上與七王爺義親王。正事兒既已說完,黛玉也不留客。甚至不曾親自相送,只在莫軒出門前,輕聲道了句:“一路保重!”莫軒便點頭離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