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趕奔東萊
“主公所言極是,一怕蝗災,大范圍蝗災一起,絕非人力可以抗拒。幸而土豆的出現,哪怕遇到蝗災,葉子吃光,下面土豆完好無損。再有就是水災,這兩個大災難讓人頭疼。下官準備一過了年就修黃河堤壩,這堤壩年年衝,年年修,就沒好過。實在是頭疼的很。希望主公能再調配一些架子車,木匠鋪造的木輪車遠遠比不了主公調配的好用。”
“這沒問題,你看著安排修吧,不要耽誤農時就行,至於架子車等回徐州了安排給你調一千輛。黃河治理工程浩大,現在人口太少,的確非常難以治理。”
諸葛瑾很欣慰,呂布還是很理解黃河治理的難處。黃河尋常時候沒啥事情,,很聽話。
但是趕上汛期,那滔滔河水實在嚇人,一旦河堤坍塌,數百裡就成湖泊了。好在黃河水量不算太猛,百姓大多能來得及逃走。
翌日一早,呂布安排華吉帶領大軍先行回徐州修養,隻留下徐石頭率領的五百護衛隊。
在濟南看了官辦的養殖場,尤其是關系到民生的養豬場。
濟南郡的養豬場深得朱斌的真傳,大運動場,吃飽了就能在運動場上來回折騰,撒歡打架。
冬天裡野外能吃的比較少,用大長嘴巴尋找一些草根、種子、塊莖之類的食用。
還有些野豬和家豬雜交的後代,渾身野豬的花紋,看起來非常的凶悍。
“這幾隻豬是一代雜交豬,性情凶猛,隻做種用,從不放牧。”豬場主管給呂布介紹。
呂布點點頭:“不錯,適當搞些研究是可以的。現在除了本地黑豬,還有什麽品種?”
“有從琅琊運來的花豬,黑白花的豬,個頭不大。一般百多斤就出欄了,但是長勢很快,性格溫順,肉質肥瘦相間,味道比較好。滕國那邊有廣陵黑豬,產子比咱們本地黑豬要多。”
“多收集一些品種,不一定單純是要盈利。官辦的豬場要起到保種的作用,只有如此能帶動百姓養殖。”
呂布檢查豬場,這年頭養豬可不單單是吃肉的事情,關系到糧食的豐收,農田的種植,耕地的肥料。
哪怕是租賃幾畝地的佃戶,只要條件許可,也會養上兩頭豬。因為種地要肥料的,肥料從哪裡來,自然是養豬了。馬牛騾子是大牲口,家庭條件不好的養不起。沒有地的官府一般也不會賒銷給你,但是豬不一樣,豬仔價格便宜,生長還快,春天養豬,冬天就能出欄。春夏秋多吃草料糧食下腳料,冬天來了多喂點飼料,輕輕松松二百多斤沒什麽壓力。
主管介紹了很多,現在已經形成了完備的豬病預防體系,首先是寄生蟲預防。所有農村養殖戶,必須把圈舍和人的廁所分開。小豬、中豬、大豬驅蟲三次。
不管是農戶自家食用的豬,還是市場銷售的豬,都會有一個檢查,主要就是檢查常見的米豬肉,一旦發現不許銷售,即刻銷毀,預防了疾病的傳播。
其次,飼料配置也更加的合理化,除了野草野菜之外。豆粕、玉米、紅薯、米糠、南瓜、胡蘿卜之類的需要搭配喂養,徹底改變以前農戶單一飼料的喂養方法,讓農戶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營養知識。
其實農民沒那麽傻,為什麽以前不懂營養搭配呢,是因為沒飼料。米糠、豆粕、胡蘿卜人吃都不夠。現在懂得營養搭配了,更多的原因是因為新推廣的農作物豐產豐收了,有了大量盈余,除了交稅、交租還有東西給豬吃。
高產的紅薯、南瓜、玉米成為喂養豬的關鍵飼料,這幾種飼料非常的適合養豬,故而推動了生豬的養殖。
呂布率軍一路向東,沿著官道趕奔東萊郡,不過三百多裡地,速度很快,兩天后就到達了。
孫乾接到通知的時候,呂布都已經到城門口了。
迎接肯定是必須的,不過呂布不喜歡太過招搖。
孫乾隻帶來了府衙的幾位官員到西門口迎接。
但是百姓很多,數以千計的百姓自發的到城門口迎接。
發自內心的感激,呂布為他們發衣服、發被子、發放種子、發放工具,可謂是無微不至。
“主公瘦了。”
“公佑也瘦了。”
孫乾年紀不小了,五十多歲的人了,頭髮已經開始斑白了,臉上的褶子多了。
“出征烏桓返回徐州,過來看看。東萊可有什麽難處?”
孫乾深施一禮:“多謝主公掛念,東萊今年比往年都好。糧食增產很多,別的不敢說,九成九的百姓不會挨餓了。極個別的情況避免不了。”
“公佑辛苦了。”
大軍進城,孫乾迎接呂布入城,到了府衙,各衙門官吏參見。
孫乾舉行了一個歡迎宴會,歡迎呂布的到來。
酒宴過後,孫乾匯報:“今年土豆、紅薯、南瓜三種作物產量最大。但是由於百姓缺乏相關的知識,不會土豆加工的辦法,存放的時間一長只能白白浪費掉,或者只能做種子種上。
紅薯也是同樣情況,這邊百姓相對貧困落後點,切片加工的機械也買不起,只能用菜刀切片曬乾。”
“可以通過賒銷的方式推廣一些切片器來加工紅薯乾,公佑和商隊溝通一下。這類的東西價格不貴,比如用紅薯乾或者紅薯換取。”
“主公說的是,現在民間是這麽做的。明年紅薯大量推廣了相信加工的方法自然就傳播開來了,開春的重要工作還是繼續推廣紅薯、土豆。有了這兩種神奇的糧食作物,很難餓死人。”
呂布深以為然,東萊郡人口稀少,好幾個縣一共才十幾萬人口,最要緊的事情自然是增加人口。
孫乾的能力毋庸置疑,把生育補貼發放的很好,但凡生孩子的家庭都能領取到補貼。
為沒有撫養的能力的家庭發放了奶粉,僅僅是這兩項措施,一年也能多生產好幾千個娃,對人口增長十分的有利。
組織開荒,為貧困無地的人口發放了口糧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