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兩百年後的武田幕府
現代東洋國,京都已經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圈,生活著上千萬人口,東洋國沒有明確確定京都就是國家首都。
當然京都最重要的兩個地方就是天皇所在的皇宮,另一個就是最後的幕府——武田幕府的居城二條禦所。
盡管到了現代,東洋官方也沒有拆除二條禦所,在武田幕府末代將軍武田昭信大政奉還的時候,其中條件就是不能驅逐武田家離開二條禦所。
武田幕府大政奉還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到了十九世紀武田弘信將軍時期,東邊的大海彼岸來了一支船隊,那船隊來自大鷹國。
這個時候歐美列強開始瓜分全世界,東洋的宗主國滿清也是在風雨飄搖之中。大鷹國也想瓜分東洋,於是闖入了已經閉關鎖國的東洋。
但是武田弘信當然不怕這支艦隊,他下令各地大名集結兵力,並且調集東洋四大艦隊與大鷹國大戰一場。
此戰雙方損失慘重,幕府四大艦隊損失過半,大鷹國艦隊近乎全滅,艦隊將軍馬修佩裡和祖阿伯特向幕府講和。
武田弘信十分高興,在京都,與天皇一起召見了馬修佩裡和祖阿伯特,接受了他們送上的賠償和禮物。
隨後幕府開放了一個港口給大鷹國通商,這時候西方的先進思想以及工業革命傳入東洋。
面對這些新鮮事物的衝擊,武士集團開始落寞,大資本主義商人開始崛起,其中太政大臣武田同信成為了大資本主義的代表人物。
隨著西方的思想的廣泛傳播,各地出現了反抗幕府的思想。
這些情況並不是民眾自發崛起的,從幕末町人階級的總的表現看,他們沒有因身處被統治階級和對現存政治不滿而主動發起旨在推翻幕府權力的政治鬥爭。
而是仍然相信“資本的邏輯”和金錢的力量能夠改變一切,致力於贏利賺錢。
但與此同時,他們也並未因自己既有的經濟地位而去積極維護現存的封建制度,或者“與幕府和諸藩同呼吸共命運”。
在幕末出現的“佐幕”與“尊王”、“開國”與“攘夷”等重大政治課題面前,作為握有強大貨幣資本的町人階級雖然因地域差別、貧富差別以及當時的利益關系等緣故認識並非完全一致,但也表現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傾向。
對於町人階級而言,“佐幕”與“尊王”問題首先是對幕藩統治的態度問題,而對幕藩統治態度問題的關鍵則在於對士農工商身份製的態度問題。
元祿時代曾有伊藤仁齋、井原西鶴、西川如見等代表町人對幕府的身份道德發起挑戰;享保改革後町人學者石田梅岩提出了“四民職分平等論”,大阪懷德堂學派打出了“不論貴賤貧富,一律視為同輩”的平等精神旗幟
化政時代(1803—1830),以式亭三馬、司馬江漢等為代表的化政町人又表現出了強烈的反封建身份製的思想,這些都反映了町人對幕府等級身份製的鮮明立場。
這種反封建身份製的思想和精神,到了幕末不僅發展為鄙視武士的思想意識,而且表現為鄙視甚至侮慢武士的行動。
例如《藤岡屋日記》記述了許多町人鄙視、侮慢武士的事件,有武士進店吃飯因計較飯菜量少而受譏笑的,有因買衣服要求減價而受侮慢的,有因聽到炮聲打顫而被町人嗤之以鼻的,還有因對町民無理施暴被打得半死的等等,說明“在町人中廣泛流行鄙視施政階級——武士的意識已成為幕末的一種時代特征”。
町人這種鄙視武士的思想意識,誠然是基於武士經濟的貧困化、武士武力的懦弱化、武士政治的腐敗以及町人經濟、文化力量的增強產生的,但其精神動力,無疑是來自於他們對等級身份製的反抗意識。與這種輕蔑武士意識的擴展同步,幕末町人對幕藩統治的反抗鬥爭也不斷興起高潮。
以太政大臣武田同信為首的朝廷公卿就是倒幕派的幕後黑手,他們只有讓天皇重新掌握權力才能讓自己擁有權力。
但是幕府依舊有著強大的實力,武田同信不敢輕舉妄動,於是在幕府將軍史記中找到了第二代將軍武田陽信的大框架計劃,其中四民平等分化職權的理論得到了很多有識之士的認可。
大框架計劃的夭折就要說到武田陽信的早逝,他的弟弟武田明信再度謀反,驅逐了自己的侄子武田成信,但是武田明信在出兵海外擴張的時候,船隊遭遇大風暴,損失慘重。
第三代將軍武田成信借此機會,在本莊秀重的支持下擊敗了武田明信。
不過武田成信承認武田明信為第四任將軍,幽禁在一條寺中,一年後,武田明信抑鬱而死。
經過這次內戰,幕府實力大減,也無財力實行大框架計劃,大框架計劃便夭折了,之後武田成信宣布閉關鎖國。
現在這一切便宜了武田同信,武田同信便是武田明信的後代,武田明信當了將軍,而他的兒子就是當時的太政大臣。
武田明信第一次謀反被武田陽信識破,被廢除了太政大臣之位,是他兒子繼任的。
武田同信所做的事情便是如同他先祖一般,從武田弘信手中奪取天下大權。
武田同信的計劃得到了信任明智天皇的支持,倒幕運動開始爆發。
其中以長洲藩主毛利敬親為首,其余薩摩藩,土佐藩和肥前藩等外樣大名支持朝廷。
隨後湧現出了長州藩的著名思想家吉田松陰提出「一君萬民論」,主張天皇之下萬民平等。
其門下湧現許多日本明治維新的志士和****擴張的推進者,如伊藤博文:日本「明治憲法之父」,策劃侵略朝鮮和中日甲午戰爭。
木戶孝允(桂小五郎):與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並稱為「維新三傑」。
高杉晉作、山縣有朋:三代、九代總理大臣、甲午戰爭中有譽為日本第一軍司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