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輪回百變系統》第271章 進發烏林 孫劉聯盟
  第271章 進發烏林 孫劉聯盟
  當天,李不醫帶著黃忠禦劍飛行來到長沙城,用天蠶功給黃忠之子黃敘治療。

  天蠶功能吐氣成絲探入人體並遵循經脈流轉,為人療傷解毒治病,亦可修補斷裂的經脈和壞死的內髒、骨骼、血肉,黃敘的先天疾病隻用了半個時辰就治好了。

  李不醫並沒有停止繼續治療,他用天蠶功易筋洗髓開發潛能的功效把黃敘包裹成一個蠶繭,黃忠在旁邊看得嘖嘖稱奇,在得知是為自家兒子會經歷易筋洗髓開發潛能後,喜極而泣。

  本是老年得子,黃忠與妻子對這個兒子寶貝的不得了,可是黃敘身染先天疾病,瘦成了皮包骨頭,幾乎將死,在接受李不醫治療後,非但痊愈,且還被易筋洗髓開發潛能,以後完全可以繼承他的武道,得了如此大的好處,黃忠哪還顧什麽身份,當即就給李不醫跪了。

  李不醫坦然受了黃忠一個跪禮,而後拉起黃忠,告知他三天之後蠶繭便會自解,完全不用擔心,當務之急是返回襄陽,別耽誤了軍機大事,黃忠欣然同意。

  黃忠交代好一切,與李不醫禦劍飛往襄陽城。

  這一來一回,再算上治療時間,總共花了三個時辰,到襄陽之時,正是午時吃飯時間,黃忠做東請李不醫到許都最好的酒樓美美的吃了一頓,把曹操獎勵的金錢花了個淨光淨,不過黃忠認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次日一早,擂鼓轟隆,眾將雲集州牧府衙,曹操宣布開始征伐江東,李不醫布置戰略戰術。

  此戰兵分兩路。

  一路由曹操率領四十二萬大軍走陸路,出襄陽,入江陵,再去江夏。

  另一路由水軍大都督及蔡瑁,張允兩個副都督率領原荊州七萬水軍及三萬熟悉水戰的曹軍,共計十萬大軍,出襄陽,過江陵,乘坐戰船走漢水,前往烏林。

  兩路大軍共計五十二萬,詐稱八十萬,水陸並進,往江夏匯合。

  襄陽雖為大後方,但仍留守三萬精銳士卒駐守,由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擔任襄陽太守,劉曄為參軍。

  建安十三年,冬十月初三,五十二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出襄陽地界。

  八十萬大軍出動的消息,頃刻之間傳遍天下。

  正在江夏堅守的劉備,聞訊大驚失色,目前他和劉琦手中只有一座夏口城在堅守,兵馬不過一萬有余,八十萬大軍水陸並進殺來,二人當即商議對策,而後派諸葛亮出使江東,商議聯吳抗曹大事。

  而江東這邊在聽到消息後,非但沒有出兵竟然在扯皮,有主戰的,有主降的,雙方每日討論來討論去,誰也說服不了對方,把孫權氣得整夜整夜都睡不好覺。

  剛到江陵的李不醫,聽到孫劉兩方消息,大笑三聲,看來劇情還是按照原著發生。

  在江陵呆了三日,安排好兵馬防備突襲,大軍沿著漢水前往江夏。

  江陵位於長江北岸,論戰略地位還在襄陽之上,李不醫在江陵留下七萬兵馬駐守,任命曹洪為江陵太守,賈詡為參軍,並負責大軍糧草輜重的轉運任務,而後三十五大軍浩浩蕩蕩前進。

  當李不醫,曹操帶領的三十五萬大軍還在路上時,於禁的水軍已經提前抵達烏林。

  烏林僅臨長江北岸,與長江南岸的赤壁隔江相望,於禁十萬水軍到烏林後並沒有出兵,而是立即安營扎寨。

  劉備那邊聽到消息後,為防再出意外,第一時間派人將家眷送往長江南岸隱藏,並令麾下所有兵馬做好了出逃揚州的準備。

  夏口往東走,就是著名的三江口,再向東,便是孫權控制的揚州地界,一旦曹操打來,劉備也不管孫權結不結盟,先逃到揚州再說。

  江東這邊,孫權此刻很惱火,雖說貴為江東六郡之主,但江東的文官大都不想與曹操的八十萬大軍為敵,想要效仿蔡瑁等人的故事投靠曹操,然後撈個顯官貴職,安穩富足的過完這一生。

  有這種想法的文官幾乎都是世家之人,家世大,威望高,孫權還不好當面駁斥,只能暗授那些武將與之周旋,然而從曹操剛出兵商議到曹操已到江夏還沒達到一致意見。

  諸葛亮來到江東後,在魯肅的幫助下見到孫權,表達己方聯吳抗曹的決心,但孫權得知劉備唯有一處立足之地,又屢遭曹軍打敗,心裡便沒了底。

  劉備勢太小,敗了可以繼續流浪,他這邊可不一樣,有江東六郡以及一部分揚州地盤,手下兵馬十余萬,還有諸多家眷親屬,打勝還好,一旦敗了,不用曹操出手,那些世家就能把他吃了,屆時,想跑都來不及。

  是戰,還是降?

  孫權猶豫了一日,突然想起孫策臨終之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問周瑜。

  於是派人即刻前往鄱陽湖召周瑜回來,並把前來勸說的諸葛亮打發到文官那裡,讓他們先扯皮去。

  世家文官本就對孫權猶豫不決的態度很反感,見諸葛亮是來勸說孫權出兵,立即將近些日子與武將交流的火氣發泄到諸葛亮身上。

  諸葛亮手持羽扇來到廳堂之內,見二十多位文官冷冷的瞧著他,不由得心中微笑,在他來之前就預料到這個局面,因此神色依舊風輕雲淡。

  “各位,臥龍先生來了,有的人可能還不知道,臥龍先生乃是荊州名士,與我等一樣的世家子弟,諸公起身見禮。”

  文官之首張昭起身行禮,然而其余文官竟對諸葛亮不予理會,張昭也沒說什麽,直接帶著諸葛亮入座。

  “聽聞臥龍先生自比管仲樂毅,不知是真是假?”客套一番後,張昭立即露出狐狸尾巴。

  諸葛亮聞聽心裡一突,知道對方要說什麽。

  說實話,他現在有些後悔當日為何這樣比喻,但是在今日這般情形下,他必須自信,否則來東吳的目的就完蛋了。

  於是諸葛亮輕搖羽扇,風輕雲淡道:“當然是真的。”

  張昭哈哈一笑:“先生既自比管仲樂毅,當知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樂毅扶持微弱之燕拿下齊國七十余城,此二人,乃是真濟世之才也,然而先生呢?在草廬之中品評天下,自詡之才可匡君輔國,但歸入劉備麾下後卻屢屢出錯。”

  張昭從諸葛亮到新野說起,先說諸葛亮沒有幫助劉備拿下荊州,又說諸葛亮在出謀劃策上連番失誤,在新野布置的每一個計策都被曹軍看破反製,非但損兵折將,還差點把劉備唯一的子嗣落入曹操之手。

  更可笑的是,劉備開倒車,雙手把麾下的絕頂將領拱手送於曹操。

  劉琦江夏那邊更是淒慘,一開始就被曹軍針對。

  仿佛曹操每一步都算準了諸葛亮的策略,在針對的同時還不斷蠶食劉備的後備力量,一步步把劉備壓縮到只剩下一個夏口,目前在曹軍的兵鋒下惶恐不安,瑟瑟發抖。

  “難道管仲樂毅果如是乎?愚者之言,幸勿見怪!”張昭說完,眉頭一挑,笑眯眯的坐到塌上。

  而周圍二十多位文官哈哈大笑起來,有人低聲譏諷,說諸葛亮往日在草廬中所言所語是典型的紙上談兵,迂腐之言。

  一般人聽到這些話早被氣瘋了,偏偏諸葛亮依舊風輕雲淡,手搖羽扇道:“非亮計策不行,實乃兵少的緣故,諸君試想,我主麾下僅萬余兵馬,豈可對抗曹賊三十萬大軍,倘若換成各位,都還不如亮呢。”

  諸葛亮輕松就把張昭的羞辱化解了,還反問過來譏諷在座的東吳文官。

  “哈哈,我聽說曹丞相先頭部隊只有十萬,先鋒僅有五千鐵騎,而就是這五千鐵騎破壞了臥龍先生的疑兵之計,當曹丞相帶領的十萬大軍過白河時,發現先生的連環水計,五千鐵騎立即分兵,一面前往白河上流一面前往新野。

  在之後大軍入駐新野,先是發現火攻之計,接著推測到城外埋伏之計,後來又推斷出白河一側伏兵之計,並分別針對布置,僅一戰,便將劉豫州麾下主力滅掉!
  其後又破滅劉豫州入主江陵的計劃,並順道抄了劉豫州的後路江夏,使得劉豫州只剩下一座小城在那堅守,我承認,一次失敗不能說明什麽,但次次失敗,就證明有問題。

  這並非兵少的問題,而是戰略上的失敗,這對一方諸侯而言,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在算上戰場上的連連戰術失誤,臥龍先生可還有話說?

  另外告訴一個秘密,在戰略和戰術打敗臥龍先生的人,並非曹操本人,而是一位年輕後生,比臥龍先生還要年輕。

  此人姓李名不醫,在曹軍中擔任軍師祭酒,是曹丞相的謀主,更是此役的軍師,據說地位僅在曹丞相之下,一切戰略戰術都是由此人制定!”

  張昭抓住諸葛亮話中的破綻再次出擊,這番話把諸葛亮說的沉默了片刻。

  當諸葛亮想要出言反擊的時候,幾名文官起身道:“臥龍先生屢戰屢敗,現在還要拉上我主和曹丞相的威武之師對抗,豈非讓我們陪劉豫州共同赴死,此等人命關天的大事還是請臥龍先生不要拉上我們,臥龍先生請回吧!”

  這些人也不藏著掖著,直接下了逐客令。

  就像這些文官說的,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你不惜命,我們還想活下去,無關對錯,是立場的問題。

  好在這時魯肅趕來為諸葛亮化解了尷尬。

  諸葛亮雖說不是灰溜溜走的,卻也有些狼狽。

  當辯論之事傳到孫權那裡,孫權頓感大失所望,自覺即便聯盟抗曹,還得是自家為主,劉備只能為副。

  當天夜裡周瑜返回,江東文武皆去勸說,畢竟周瑜是水軍都督,有絕對的話語權,可左右此番戰爭的結局。

  周瑜很聰明,沒有當面表態,因為那樣會徹底得罪另一方,周瑜打算明日開會時直接向孫權說明。

  魯肅帶著諸葛亮最後才來,魯肅擔心那些文官再找諸葛亮麻煩便從後門而入,諸葛亮隔著窗戶看到周瑜和小喬在屋裡親親我我,頓時計上心頭,知道如何勸說周瑜。

  當三人坐下討論出戰與否的問題時,諸葛亮卻哈哈大笑,直言只需送二人便可讓曹操退軍。

  “何人有此能量,竟能讓曹操八十萬大軍退兵?”

  周瑜,魯肅很是好奇。

  “一為大喬,二為小喬,將軍只需找到喬公,用重金買下此二女,差人送於曹操,曹操必然心滿意足,即可班師而當。”諸葛亮一本正經道。

  好個周瑜,聽到這話,只是拳頭握著微微作響,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問道:“曹操欲得二喬,可有證據?”

  諸葛亮當即吟出那首他改編的《銅雀台賦》,重點把二喬誦得很大聲,並在曹操的基礎上還加上了李不醫,直言李不醫年輕身體好,要將小喬鎖在銅雀台裡日夜把玩,周瑜聽完氣得當場發怒,拿劍指著北方大罵曹操李不醫不是東西。

  諸葛亮卻仿佛沒事人一樣繼續拱火,還舉漢朝合親之例,力主買下二喬送於曹操,即刻消除兵患,周瑜更怒,魯肅在旁邊解釋,為諸葛亮澄清了誤會。

  就這麽著,諸葛亮憑借非凡的記憶力和智慧,促成周瑜力戰決心。

  次日,孫權升帳議事,周瑜先壓服一眾文官,而後力主出兵,並道出《銅雀台賦》,要知道小喬是周瑜之妻,大喬乃是孫策之妻,也就是孫權的嫂子,孫權豈能不怒。

  孫權當即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程普副都督,魯肅為讚軍校尉,並賜予周瑜一柄寶劍,意為尚方寶劍,如文武有不聽號令者,即刻以寶劍誅之。

  翌日,眾將集結在城外江畔行營,周瑜調兵遣將。

  令韓當,黃蓋為前部先鋒,率領本部戰船即刻起程,前往烏林對面的赤壁下寨,蔣欽,周泰為第二隊,凌統,潘璋為第三隊,太史慈,呂蒙為第四隊,陸遜,董襲為第五隊,呂范,朱治為四方巡警使,催促六郡兵馬,水陸並進,即刻起程。

  就在江東六郡士兵齊聚赤壁時,李不醫,曹操帶領的四十五大軍已經來到烏林營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