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輪回百變系統》第264章 徐庶歸曹 南征序幕
  第264章 徐庶歸曹 南征序幕
  程昱的計策如原著中那樣,先把徐庶之母誆騙到許都,而後取得徐母信任後,再模仿徐母的筆記騙徐庶回來。

  這個計策其實算不得光明正大,說是陰謀詭計也不過,若放在別地事情上施展,以徐庶的才智一眼便能看破,偏偏徐庶至孝,即便看破,也因擔心徐母安危立刻回轉許都。

  曹操聞聽大喜,為了表示招攬的誠意要親自去見一番徐母。

  李不醫即刻阻止,表示他可代丞相出面。

  因為他知道曹操去見徐母必定受徐母奚落,之後程昱騙回徐庶,徐母會自縊而亡,導致徐庶發誓終生不為曹操出謀劃策,而程昱的招攬計策就失敗了。

  系統的任務是輔助曹操統一天下,輔助,並非指軍事方面,治政也包含在其中。

  由他代替曹操與徐母接觸,李不醫自信必能說服徐母主動召喚徐庶返回,如此一來,徐庶便會為曹操謀劃,以徐庶對荊襄之地的熟悉程度,之後平定荊州定然少費許多波折。

  曹操沒有駁斥李不醫,他也樂得李不醫代他出面,畢竟已經把李不醫視作謀主,有些事情完全可以由李不醫去做。

  三天后,徐母被請到許都,安置在一座臨靠李不醫府邸的別院中。

  廳堂內,茶香彌漫,李不醫與徐母對座相談,時而笑聲潺潺,時而驚訝出聲。

  因曹操在徐州大開殺戒,徐母對曹操非常憎恨,但在李不醫的解釋下,尤其例舉外族在邊境如何殘殺百姓,曹操又如何遠征烏桓,剿滅羌族為百姓報仇,以及奉迎天子的種種功績後,徐母便釋懷了,心頭對曹操的恨意消失了,畢竟人無完人。

  徐母具有大才華,否則也教導不出徐庶那樣的才智之人,徐母很清楚如今的局勢,倘若沒有曹操在,當今天下還指不定亂成什麽樣子,而那天子估摸著已被李傕郭汜害死了。

  經過李不醫半個多月的交流和引導,徐母終於決定作書召喚徐庶回來為曹操效力。

  當看到徐母書寫中信內容後,曹操大喜,一邊感激李不醫為他開脫,要知道徐州屠城是他一輩子的汙點,一邊派人快馬送往新野送信。

  新野,府衙。

  劉備,關羽,張飛,徐庶四人聚集廳堂,商議防守曹軍進攻方案。

  “奇怪了,這都快過去一個月了,那曹操竟然不進攻新野,報之前偷襲曹仁侵佔新野之仇?”商量完方案,劉備想起近來發生的事情愈發覺得奇怪。

  自新野被偷襲佔領,曹仁退守樊城後曹軍沒有半點動作,仿佛就跟無關緊要一樣,這根本不符合曹操以往的性格。

  “主公勿優,我們只需做足防備,以不變應萬變即可。”徐庶笑道。

  “軍師此言甚是……”

  二人正說著,一名隨從進來稟報,言稱奉徐母之命特來給徐庶送家書。

  聽到“徐母”二字,徐庶心裡莫名一痛,前段時間聽聞弟弟徐康亡故,因劉備正處於苦難之際沒有回去看望老母,而今老母送信,莫非家中又出了什麽大事?
  徐庶立時拆開書信,信中言道徐康亡後,徐母被曹操叫來許都正在受苦受難,望徐庶速回照看。

  讀完信,徐庶不禁失聲痛哭,劉備等人一陣好勸才將徐庶勸住,然而得知徐庶要返回許都照看老母,眾人色變,但是礙於孝道無法阻止,最後眼睜睜的看著徐庶離開新野,直奔許都而去。

  “大哥,軍師此去定然不複返。”關羽幽幽道。

  劉備心裡也清楚,不然徐庶也不會回馬推薦諸葛亮。

  “二位兄弟勿憂,不是還有那臥龍乎?無論花費再大的精力,為兄也要把臥龍請出山!”

  三兄弟置辦些禮物,直奔臥龍崗而去。

  卻說徐庶星夜快馬加鞭回到許都,推開院門後,卻看到廳堂內徐母正和一名青年相談甚歡,屋內還站數名丫鬟仆役。

  不是正在受苦受難麽,看著歡聲笑語的情形,根本不像啊?
  徐庶壓下心中疑惑,快步走進廳堂,也顧不得看那青年,直接跪倒在徐母面前,把頭低下,直呼徐庶不孝。

  “伯母先忙,過幾日不醫再來相看。”

  看著跪地的徐庶,李不醫心裡一樂,起身對徐母行禮,而後退出徐府。

  “不孝的東西,還不與我進來……”

  徐母冷哼起身,一甩衣袖,大步走向內室。

  堂堂軍師徐庶連話都不敢大聲說,期期艾艾的應了一聲,急忙起身扶住徐母進了內室。

  “兒啊,你好糊塗啊……”

  在徐府外聽到這句話,李不醫就知事情成了,當下收回耳力返回自家府邸。

  次日,丞相府隨從來請,李不醫洗漱完畢與隨從來到丞相府,但見曹操面帶喜色,座下站立一人正是徐庶。

  “哈哈,不醫,你來了,我給你介紹,這位就是徐庶,徐元直,元直已應徐母之邀,歸我麾下,本相已任元直為文學掾。”

  文學掾為司馬懿之前的職位,可見曹操對徐庶的重視。

  曹操對徐庶道:“這位便是軍師祭酒李不醫,不醫與元直是老相識了,元直可能還不知曉,新野之戰就是不醫制定的戰略,並且指揮軍隊的也是他。”

  徐庶一愣,仔細打量李不醫,這就是那個在新野打得他和劉備狼狽逃竄的人,看上去竟比諸葛亮還要年輕。

  “那真是恭喜徐庶先生了,以後咱們同殿為臣,可要多多親近。”李不醫笑道。

  怎麽說徐庶也是他費力弄來的,將來征伐荊州還需要徐庶出力,自然要多親近一些。

  “應當的,應當的。”徐庶笑著回應。

  “哈哈,今日本相開心,立即擺宴,慶賀元直歸漢……”

  老曹一高興就要舉辦酒宴,且不分時間地點,不多時,眾將謀士趕來赴宴,到傍晚酒宴才結束,李不醫與徐庶同路,二人坐在一輛馬車上。

  “不醫兄弟,我怎麽看你和昨晚在我家那人容貌相似?”徐庶大著舌頭,到現在還沒認出李不醫就是昨夜與其母交談的人。

  “元直兄沒認錯,那人就是我。”李不醫沒有打算隱瞞,畢竟徐庶遲早會知道。

  “啊……是你?”

  徐庶立時酒醒,同時恍然大悟,明白為何母親對曹操的印象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還讓他投靠曹操麾下為官。

  “元直兄,你猜的不錯,離劉歸曹,正是出自我的手筆。”

  李不醫微微一笑。

  “你大爺的……”

  次日議事,曹操詢問李不醫下一步行動計劃。

  按李不醫所說,現已去了劉備的軍師,接下來時否要攻打新野和荊襄之地。

  李不醫卻覺得還不到時機,一是玄武池的水軍訓練還不甚精熟,二是農田開墾還未會徹底完成,三是劉表雖弱,卻未死去,仍有一戰之力。

  李不醫將心中的所慮之事盡數告知曹操,“主公,以不醫推斷,不出半年劉表必死,屆時,水軍也練得差不多,屯田也步入正軌,就是出兵的最好時機。”

  “那好,本相就依不醫之言,再忍耐半年!”

  時光如水,在指間緩緩流過。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

  孫權拜周瑜為大都督,總領江東水陸軍馬,出兵江夏攻打黃祖為父報仇,黃祖一觸即潰,逃往荊州途中被甘寧所殺,頭顱獻於孫權,孫權升甘寧為都尉。

  而後孫權分兵佔據夏口,自領大軍屯於柴桑,更令周瑜在鄱陽湖訓練水軍,以備大戰之用。

  劉表聞知黃祖敗亡,夏口被奪,氣得當場吐血暈倒,醫者診治恐不久於人世。

  曹操秘探到此事,這正是應了李不醫推算的半年之期,即刻喚來李不醫商議。

  “荊州之事,果然被不醫言中,如今可否出兵……”

  二人商量了一夜,次日曹操聚集麾下文武升帳議事。

  “今江東孫權殺黃祖奪夏口,現屯兵柴桑,必有吞並荊襄之意,而荊州劉表臥病在床,不久將亡,其子劉琦懦弱無能,絕非立大事之人,幼子劉琮雖有蔡氏支持,卻名分難定,而劉備投靠劉表,本就為圖謀荊州之地,此刻時機已至,豈能不乘虛而入。”

  主位上曹操高聲道:“而今荊州內亂在即,兩隻豺狼都盯著荊州這塊肥肉,若被任何一方得到,都對本相收復天下造成阻礙,諸公,眼下時機已至,本相已決定南征荊州。”

  言罷,曹操以夏侯惇,曹洪,張遼,許褚,於禁,樂進,韓浩等人為將領,李不醫,荀攸,程昱,賈詡,劉曄,徐庶等人為謀士,親率領步騎水三軍,並樊城曹仁,李典,寇封等二萬兵馬,共計三十萬大軍,殺奔新野。

  正因招募到諸葛亮而欣喜的劉備,聞知曹操親率領大軍將至,驚得急喚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等將前來議事。

  “曹賊為何突然出兵,難道出了什麽變故?”劉備道。

  自攻戰新野後,劉備時刻在提防曹軍反攻,然而一等就是半年時間,如今毫無征兆的出兵令他滿心疑慮。

  “軍師,你可知當中原因?”劉備看著輕搖羽扇的諸葛亮。

  “亮猜測,之前曹操不出兵,必然是在等待著什麽時機,而今時機將至……”

  說到這裡,諸葛亮臉色大變,“不好,定是劉表將亡,或者已死,那蔡瑁為奪取荊州秘不發喪,曹操探知秘密便興大軍,名為取新野,實為奪取荊州。”

  “主公,曹軍三十萬大軍來勢洶洶,新野斷不可守,守之我方必全軍覆滅,當務之急,應該速離新野,前往江夏與大公子劉琦匯合,方有生機!”

  聞聽此言,張飛頓時不樂意了,大聲嚷嚷道:“我大哥三顧茅廬將你請來擔任軍師,你可倒好,一聽曹軍殺來,頓時就要逃命,難道沒有計策退敵嗎?”

  諸葛亮才二十六七歲,不似徐庶那樣年紀大,人又厚道,加之劉備三顧茅廬,張飛和關羽早就對諸葛亮心生怨氣,而今抓住機會死命嘲諷。

  “翼德不可魯莽,軍師此言必有道理。”劉備連忙勸阻。

  “什麽道理,我看他分明是膽小如鼠,難道我們不會逃,還要他還來教?這麽多年了,咱們不是一直在逃麽……”

  好嘛,張飛想什麽說什麽,此言一出,把劉備都弄得極其尷尬,還是關羽把張飛拉住,否則不定說什麽令劉備羞恥的話來。

  諸葛亮沒打算與張飛那個鐵憨憨計較,他深吸一口氣,“時間緊迫,請主公速做決斷。”

  劉備蹙眉道:“備在新野苦心經營數年,好不容易得到百姓擁護,倘若景升兄真亡,而又離開這些百姓,我軍便沒有依靠,軍師,可有辦法抵擋曹軍先鋒部隊,爭取一些時間,容百姓與我軍一起離開。”

  “既然主公要帶百姓走,那麽新野就需要了,亮有一計,先在城中房舍之中布置下柴草,硫磺等引火之物,而後再令趙雲帶三千兵馬埋伏於新野城外密林處。”

  “亮已算定,今夜必有大風,而曹軍的先鋒定然是勇猛無謀之人,只要此人進入新野城休息,趙雲便可趁夜深人靜之時發火箭射入城內,屆時,得大風相助,火勢必然高漲,既便殺不死曹軍先鋒,也會損傷大半人馬。”

  “此計若成,曹軍先鋒殘部必過白河去樊城逃命,可先令關將軍帶一千兵馬在白河上遊鑄簡易堤壩攔河蓄水,但見新野火起,就掘開堤壩放水,初時水流緩慢,當曹軍殘部逃到白河時,水流必然又急又猛,定能淹死大半曹軍。”

  “再令翼德帶兩千兵馬在白河附近埋伏,若見曹軍渡河失敗,趁機殺出,必然能殲滅曹軍,如此一來,就能除去曹軍先鋒兵馬,我軍就有大把時間帶百姓離去。”

  “另外,為防止意外發生,主公可先令糜竺糜芳二人領兵護送主公家眷先行前往江夏,而關張二位將軍在執行計策之後便追趕我軍護衛左右,方能萬無一失。”

  諸葛亮在短短時間內竟然制定出如此精妙的計策,令眾人極為震驚,就連對諸葛亮印象很差的關羽和張飛也覺得此計甚妙。

  “好,我們就依軍師之計行動!”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