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張童子
但張長吉沒辦法拒絕這種誘惑,就算是為了父母能夠長命百歲,他都必須加快自己的腳步。
至於這其中的風險,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見招拆招了。
上午按預約的時間,一進孫書記的辦公室,卻發現除了孫書記,還有另外兩個人在等他。
“張總,我來幫你介紹,這位是縣裡的招商辦主任錢主任,這位是縣農業銀行的王行長。”
王行長首先笑了起來:“張總可是咱們農業銀行的VIP客戶,一直就想見一面了,這次還是沾了孫書記的光。”
確實,一個縣級分行,現金存款上千萬的老板也沒多少個。但要王行長無緣無故的去見他,也沒這個道理。
幾個人握過手,在沙發上坐了下來。
孫書記首先開口:“昨天張總給我打電話,因為當時太忙,也沒細說,今天就請張總說說,看看你這個保健料的工廠準備投資多少,能提供多少就業,然後看我們縣裡有什麽可以支持的。”
張長吉把早就準備好的數據拿了出來:“第一期工程,我們準備的是投資一億,員工人數大概是一千人,年產值預期為十億,後面再根據市場情況,決定二期規模。”
錢主任被這個數據刺激得直接咳了起來:“張總,你是說真的?”
王行長也是一臉不相信:“張總,恕我直言,貴公司現在帳上的流動資金就幾百萬,能撐得起這麽大的項目?”
本來他是孫書記叫來的,想著張長吉準備搞工業項目,看能不能給他拉點業務,但現在一聽,感覺這就個年青人怕不是個坑貨,幾百萬,就敢玩上億的項目,他老王怕不是要被他坑死。
張長吉胸有成竹:“我們公司豬場現在有母豬2500頭,生豬11000頭,生豬兩個月之後就可以出售,到時候就是六七千萬的流動資金,今年產值應該可以達到1.5到2億,建工廠也不是一天就要花這麽多錢的,所以我們的資金問題不大。”
孫書記有點不懂了:“也就是說錢不是問題?那你需要那方面的支持?”
張長吉攤開巴掌:“土地!我打聽過了,縣裡的工業園給每家工廠最多批二十畝土地,而且價格高達二十萬一畝,而我的目標是第一期一百畝,縣裡還要給我預留四百畝,而且最好是能夠分期付款。畢竟二十萬一畝的土地款,如果一次性付清的話,我們公司的壓力太大了。”
孫書記懂了,這家夥就是找他來講價了。
二十萬那是對外面公開的價格,縣裡這個價錢,幾個人願意出。零零散散幾個拿地的,搞七搞八下來,就沒超過十萬一畝的。
但張長吉這人太實誠,一上來就給他們亮了家底,面前的三個人交換了一下眼神:這家夥是個財神爺,今年做好這一票,什麽任務指標都不在話下。
孫書記給王行長使了個眼色,這家夥摸了摸下巴:“去年咱們下面的分行,用運鈔車去給張總拉鈔票的事,我也是知道的,張總的實力,咱們農行還是相信的,這個項目,咱們農業銀行給你提供五千萬的貸款,利息七個點,怎麽樣?這樣張總就不用愁土地款了嘛。”
招商辦的錢主任也精神起來了:“張總既然有心,在咱們縣算得上投資第一人了,咱們的土地打個九折,問題不大,面積的問題也好商量,至於預留土地的問題,咱們簽個三年,咱們縣裡就給張總留三年。”
三個老狐狸心裡都在偷笑,三年算個屁,那地方都荒了好幾年了,只要你答應了三年之內買下來,孫書記和錢主任都算立了大功了。
而且這不是十畝八畝,是前期一百畝,後期四百畝,總價達到了九千萬之巨,這對一個農業縣來說,簡直就是天降橫財,不開心才怪。
而且後續的稅收,就業,這些都是妥妥的功績。
五千萬額度的貸款,利息七個點,肯定是偏高;縣級工業園的土地18萬一畝,也堪稱黑心價,但張長吉也不太懂這些,反而覺得這樣一來,自己的工廠馬上就可以開工,節省的時間遠不止這個價錢。
考慮了不到一分鍾,便點了點頭,老老實實的說道:“我也是第一次做工業項目,這些東西也不是太懂,但王行長和錢主任給的條件都還不錯,我們長昭公司感謝各位的支持了。”
既然張長吉已經進了套,幾個家夥生怕夜長夢多,當時就讓秘書起草協議,在孫書記辦公室就把意向定了下來。
等張長吉一走,孫書記就拿著手裡還熱乎的協議拍了拍:“張總真是咱們政府的貼心人啊,我正在愁下一批扶貧豬苗,兩千萬的資金缺口怎麽辦,他就給咱們送錢來了。”
錢主任笑呵呵的送上一記馬屁:“還是孫書記厲害,頭一批,靠著一片荒灘,就從張長吉手裡換到了四千隻豬苗,算下來扶貧辦能賺一千萬,這次又靠著土地,從他手裡換到了資金,看來咱們縣的貧困問題,離解決不遠了。”
王行長也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有錢就好辦事,咱們縣裡要是多出幾個張總這樣的善財童子,全體奔小康也不過是三五年的事情。”
三個人呵呵的笑了起來。
根據協議,張長吉可以以豬苗抵付一百畝的土地款1800萬,但預留的那四百畝土地,要交400萬的定金,保證三年之內付清余下的土地款。
僅這一項,就為縣裡提供了2200萬的扶貧資金。接下來還要在土地上面建設廠房,安裝設備,雇傭人工,這些都會極大的推動縣裡的經濟發展。
按張長吉的原話,整個工廠預計在七月份試生產,也就是說,還能為縣裡提供半年的稅收。
他可是親口告訴了在座的三人,原牧集團昨天就已經向他下了價值五億的意向訂單,不過因為數額太大,擔心出意外,沒有答應而已。
孫書記光是想著年產值十億,能夠提供的稅收,口水都差點流出來了。
真不能怪他,農業縣的日子大多不好過,如果本地沒有國家項目,光靠著幾個要死不活的小工廠,連人都養不活。
也就是這幾年,能賣一點地,勉強能做一點事,但也還遠遠不夠。
(本章完)